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族二次葬:“长阈限”情感过渡与礼俗秩序建构
1
作者 龙晓添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4-159,共6页
“情感”是西方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概念,相关探讨与阐释也在持续展开中。壮族二次葬作为独特的仪式形态,两次葬期可视为丧葬仪式的“长阈限”,基于壮族对生命的认知,从情感的角度能够探讨死亡给个人经验和礼俗秩序带来的冲击,以及民众的... “情感”是西方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概念,相关探讨与阐释也在持续展开中。壮族二次葬作为独特的仪式形态,两次葬期可视为丧葬仪式的“长阈限”,基于壮族对生命的认知,从情感的角度能够探讨死亡给个人经验和礼俗秩序带来的冲击,以及民众的应对方式和逻辑,阐释礼俗传承背后的深层原因,分析仪式表象之下蕴含的世代传承的对生命、情感、身体的理解。仪式通过对身体的认知、表述与对话,将身体、情感、文化融合,经过“长阈限”的转化,身体的体验提升情感,获得各个层面的认同,由此有效地实现情感的正向归因,从而建构良性的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二次葬 长阈限 情感过渡 礼俗秩序
原文传递
当代“仪式感”的日常生活节奏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龙晓添 《文化遗产》 CSSCI 2021年第6期107-114,共8页
仪式感产生于各种仪式关系,然而传统的“仪式感”逐渐从当代日常生活中分离出去,而经由网络传播的日常行为仪式化则实现着缓解焦虑,增加归属感,为生活赋予意义的功能。以“豆瓣”为代表的网络社区承载着当代“仪式感”不限于时空和形式... 仪式感产生于各种仪式关系,然而传统的“仪式感”逐渐从当代日常生活中分离出去,而经由网络传播的日常行为仪式化则实现着缓解焦虑,增加归属感,为生活赋予意义的功能。以“豆瓣”为代表的网络社区承载着当代“仪式感”不限于时空和形式而更强调生活态度表达的特点,对于这一现象,列斐伏尔的节奏分析理论能帮助阐释当代民众通过灵活多样的“仪式感”在过度秩序化中寻找意义,在无序中寻找生活逻辑,达成新的社会联结的过程与原因。厘清当代话语中的“仪式感”也可以充分顺应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来传承传统节日和礼仪文化,并引导多元仪式形态促进日常生活的革命,以规划有节奏的日常生活,促使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感 日常生活 节奏分析
下载PDF
茅盾离桂原因探析
3
作者 周春燕 蓝善康 《桂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18-232,共15页
抗日战争期间,茅盾有过两次旅桂经历。茅盾第二次离开桂林后去了重庆,个中原因纷繁复杂。茅盾在桂林要面对接踵而至的生活挑战,在多重围困下挣扎生存。战时语境下知识分子的生存具有游移性与不确定性,茅盾在复杂的环境中审时度势,不断... 抗日战争期间,茅盾有过两次旅桂经历。茅盾第二次离开桂林后去了重庆,个中原因纷繁复杂。茅盾在桂林要面对接踵而至的生活挑战,在多重围困下挣扎生存。战时语境下知识分子的生存具有游移性与不确定性,茅盾在复杂的环境中审时度势,不断调整策略。各方力量都想争取茅盾,蒋介石、周恩来、叶以群曾邀请他赴渝。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影响了茅盾的个人选择。此外,考虑到桂渝两地的时局境况,权衡利弊之后,茅盾决定前往重庆。茅盾离桂赴渝后开启了新的文化与革命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抗战时期 桂林 离桂原因
下载PDF
新南方写作与文学“寻根”——读梁晓阳新著《文学中年》
4
作者 杨国伟 杨金凤 《桂学研究》 2024年第1期93-101,共9页
广西作家梁晓阳在其新著《文学中年》中,跳出了早期《吉尔尕朗河两岸》《出塞书》等作的旅途境界和漂泊意识,开启了自我赤诚人生的书写历程。在野气横生的岭南故土之中,作者袒露了其曲折艰难的身份找寻与文化认同,为新南方写作增添了新... 广西作家梁晓阳在其新著《文学中年》中,跳出了早期《吉尔尕朗河两岸》《出塞书》等作的旅途境界和漂泊意识,开启了自我赤诚人生的书写历程。在野气横生的岭南故土之中,作者袒露了其曲折艰难的身份找寻与文化认同,为新南方写作增添了新色彩。梁晓阳立人为本、以文为媒,在情归故里文化传统的推动下开启了独具个人特色的南方叙事,并最终实现了肉体与心灵的“还乡”。同时,以《文学中年》为窗口,作者掀开了新南方写作既关注基层写作者的精神状态、倾听个体生命的呢喃自语,也摸索文化赓续的脉搏、追溯文学创作本源的艰苦而温情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南方写作 梁晓阳 《文学中年》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民族解放与个体生存:抗战时期王鲁彦的桂林生涯及其文学创作转变
5
作者 宋珞宇 蓝善康 《桂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84-200,共17页
抗战爆发后,王鲁彦始终坚持文化抗战,追求民族解放。到桂林后,他做了很多关于抗战宣传的工作,创办《文艺杂志》便是其中一项。《文艺杂志》的创办是他结合时代政治语境,依据自身经济状况,思索文化现实情形下做出的选择。期刊创刊后多次... 抗战爆发后,王鲁彦始终坚持文化抗战,追求民族解放。到桂林后,他做了很多关于抗战宣传的工作,创办《文艺杂志》便是其中一项。《文艺杂志》的创办是他结合时代政治语境,依据自身经济状况,思索文化现实情形下做出的选择。期刊创刊后多次遭遇发行困难,曾三次更换编辑,从版面设计和内容编排的变化中能窥探期刊的式微。在期刊的发行、贫困的经济、衰败的身体的共同影响下,王鲁彦心绪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使他的文学创作在1942年前后呈现了不同的特征。在抗战后期,王鲁彦备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最终他选择暂时放下文化抗战的担子,寻求个人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鲁彦 桂林生涯 文学创作 民族解放 个体生存
下载PDF
目标逐渐远大的西南剧展——西南剧展系列论文之三
6
作者 黄伟林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4-160,共7页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长城不是一代修成的,西南剧展不是一开始就目标远大、意义宏深的。众所周知,西南剧展包括三大内容:戏剧展览、戏剧工作者大会和戏剧资料展览。然而,这三大内容并非会议筹办之初完全决定,而是在策划和筹办的过程中逐...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长城不是一代修成的,西南剧展不是一开始就目标远大、意义宏深的。众所周知,西南剧展包括三大内容:戏剧展览、戏剧工作者大会和戏剧资料展览。然而,这三大内容并非会议筹办之初完全决定,而是在策划和筹办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可以说,正是在策划和筹办的过程中,随着各方人士的建议和参与,集思广益,西南剧展的内容逐渐丰富,目标逐渐远大,意义逐渐宏深。我们努力还原西南剧展的策划和筹办过程,由此可以看到这个震惊世界的戏剧活动内容日渐丰富、目标日渐远大、意义日渐宏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剧展 戏剧工作者 戏剧活动 戏剧展览 戏剧资料 集思广益 策划 长城
原文传递
论晚清域外游记对域外现代城市的体验方式
7
作者 蒋述卓 唐迎欣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1,共7页
城市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通常关联着光明进步、自由民主、知识水平、高等教育、现代民族国家、启蒙和现代科学技术等几乎所有的先进观念。城市也是城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物质生活、思想观念、审美风尚、制度礼仪等层面的复杂凝聚体... 城市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通常关联着光明进步、自由民主、知识水平、高等教育、现代民族国家、启蒙和现代科学技术等几乎所有的先进观念。城市也是城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物质生活、思想观念、审美风尚、制度礼仪等层面的复杂凝聚体,而只有经过文学中种种个体感受的积淀,才会形成炫丽多样的城市经验和记忆。古今中外从来不乏有关城市书写的文学作品,但只有近代以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才使得城市经验进入文学领域的脚步迈得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民族国家 人文景观 晚清域外游记 城市书写 凝聚体 文学作品 审美风尚 高等教育
原文传递
边缘 野性 融合——新南方影像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宪标 程浩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4-176,共3页
这里的南方不是指作为江南的南方,而是五岭之南的大部分岭南地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云南、贵州、海南甚至东南亚等地。这一地区自古就远离中原和江南文化区,有着原始、野性、开放、融合的文化特征和临海、临边的地理特征。... 这里的南方不是指作为江南的南方,而是五岭之南的大部分岭南地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云南、贵州、海南甚至东南亚等地。这一地区自古就远离中原和江南文化区,有着原始、野性、开放、融合的文化特征和临海、临边的地理特征。在这个区域聚集着苗、瑶、侗、壮、黎、彝、回、汉等众多的民族,形成多民族融合的文化多样性。从汉代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到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再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这个区域一直都是以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的。该地区地处陆地和海洋的临界处,是多国边界交汇的地方,多元的文化环境缔造了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新南方影像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商口岸 文化多样性 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 地理特征 文化区 区域聚集 岭南地区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出版业练习生制度述论
9
作者 曾建辉 秦雅婕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7-83,共7页
民国时期,出版业普遍施行练习生制度。练习生制度根植于中国传统学徒制的历史土壤,留存着鲜明的本土特色,并随着西方职业教育学和科学管理法的引进,吸收其中的先进理念和要素后不断得以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特征的职业教育模式。练... 民国时期,出版业普遍施行练习生制度。练习生制度根植于中国传统学徒制的历史土壤,留存着鲜明的本土特色,并随着西方职业教育学和科学管理法的引进,吸收其中的先进理念和要素后不断得以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特征的职业教育模式。练习生通过招考被录用后,出版企业为其组织了正规的、系列化的文化补习和业务训练,旨在提高其职业能力,增进其文化素养。同时,出版企业还会定期考核练习生的习业成果,依此安排职务晋升及薪资福利。在多项规章的合力之下,民国时期的出版业练习生制度在个人及企业发展上获得了效益双赢。但该制度由于时局环境及管理者的价值观差异产生了期望落差。练习生制度是民国出版业职业教育进步的佐证,并能为当下出版企业的人才培养及出版学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练习生 民国出版企业 制度设计 制度效益
下载PDF
西南剧展中的抗敌演剧宣传队——西南剧展系列研究论文之一
10
作者 黄伟林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133,共6页
根据桂林市博物馆内部出版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文物史料选辑》,共二十九个演出团队参加了抗战时期在桂林举办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其中,有三个团队来自军委会政治部,它们是剧宣四队、剧宣七队和剧宣九队。这是三个受到广泛关... 根据桂林市博物馆内部出版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文物史料选辑》,共二十九个演出团队参加了抗战时期在桂林举办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其中,有三个团队来自军委会政治部,它们是剧宣四队、剧宣七队和剧宣九队。这是三个受到广泛关注的戏剧团队。当时就有署名何泛的作者在《力报》发表文章,称:在西南剧展中所参加的三十余个团队中间,军委会政治部所属的三个戏剧宣传队,四队、七队、九队,是最受观众们注意的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剧展 抗战时期 团队 博物馆 桂林市
原文传递
浅论新时期以来广西壮剧的地域文化元素
11
作者 鹿义霞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0-53,共4页
广西壮剧融汇着八桂大地的风土民情,具有浓郁的民族与地域特色。新时期以来,壮剧不断向深度、广度、高度、厚度等方面掘进,积极延展题材空间,不断更新戏曲观念,切实提升舞台艺术,但仍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质。其中凝结着丰富的山水文化、... 广西壮剧融汇着八桂大地的风土民情,具有浓郁的民族与地域特色。新时期以来,壮剧不断向深度、广度、高度、厚度等方面掘进,积极延展题材空间,不断更新戏曲观念,切实提升舞台艺术,但仍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质。其中凝结着丰富的山水文化、民族与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元素,生动地展现了壮乡特别的地域人文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壮剧 山水文化 民俗文化 历史文化
下载PDF
《大公报》里的桂林师范学院
12
作者 黄伟林 《桂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桂林师范学院是抗战时期广西省政府创办的一所大学,并于创办一年后由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院升级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桂林版《大公报》创办于1941年3月,它刊登了不少有关桂林师范学院的消息,这些消息如今已经成为广西现代高等教育史、广... 桂林师范学院是抗战时期广西省政府创办的一所大学,并于创办一年后由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院升级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桂林版《大公报》创办于1941年3月,它刊登了不少有关桂林师范学院的消息,这些消息如今已经成为广西现代高等教育史、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文化城 《大公报》 桂林师范学院
下载PDF
一个民族的乡土书写与灵魂再造--以骏马奖获奖散文集《被风吹过的村庄》为中心
13
作者 蓝善康 《桂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64-175,共12页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散文集《被风吹过的村庄》以纯粹的民族化叙事笔触对毛南族历史文化及其山乡故土进行叙写,试图重构毛南族群的“想象共同体”。其散文着意于毛南族乡村社会结构和乡土生态的艺术表现,关注苦难的纾解方式...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散文集《被风吹过的村庄》以纯粹的民族化叙事笔触对毛南族历史文化及其山乡故土进行叙写,试图重构毛南族群的“想象共同体”。其散文着意于毛南族乡村社会结构和乡土生态的艺术表现,关注苦难的纾解方式,营构了一个奇异独特的毛南乡土叙事审美空间,为本民族的日常生活寻绎诗意表达,再现摇曳多姿的毛南山乡世界和镌刻民族标记的乡土生活,彰显了毛南族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的丰富意蕴和深沉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南族 散文 《被风吹过的村庄》 乡土
下载PDF
唤醒万物的灵魂——盘妙彬诗歌创作论
14
作者 鹿义霞 杨国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1-25,共5页
盘妙彬诗绪敏捷,诗作丰富,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与可辨识度。他善于透过生活的剪影捕捉诗意的瞬间,借助灵动的语言书写人生的五味,还善于以朴素的诗心唤醒万物的灵魂,并阐释其中的微言大义。在真实场景和想象空间的交织中,其诗歌融合古典... 盘妙彬诗绪敏捷,诗作丰富,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与可辨识度。他善于透过生活的剪影捕捉诗意的瞬间,借助灵动的语言书写人生的五味,还善于以朴素的诗心唤醒万物的灵魂,并阐释其中的微言大义。在真实场景和想象空间的交织中,其诗歌融合古典韵味与现代律动,勾勒远方的光影与人间的日常,体察自然的脉动与生命的足音,具有饱满的思想张力与丰富的言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妙彬诗歌 古典与现代 远方与日常 自然与生命
下载PDF
胡为乎来哉——论田汉话剧《秋声赋》之“秋声” 被引量:3
15
作者 相宜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7-183,共7页
抗日战争时期,侨寓广西桂林的田汉以湘北战事期间的桂林为背景,知识分子的家庭与恋爱生活为主题,从自然风景、情感生活、抗战革命三个层次赋予"秋声"新的意义,创作出中国抗战文学史上重要的话剧作品《秋声赋》。这部话剧以恋... 抗日战争时期,侨寓广西桂林的田汉以湘北战事期间的桂林为背景,知识分子的家庭与恋爱生活为主题,从自然风景、情感生活、抗战革命三个层次赋予"秋声"新的意义,创作出中国抗战文学史上重要的话剧作品《秋声赋》。这部话剧以恋爱生活为镜,现实与艺术互为参照,不仅有代表性地还原了因战争人口流动而形成的抗战桂林文化城,还真诚地书写了一批定居桂林流寓之士的生活状态,他们渴求在家庭、情感与工作岗位的挣扎中,寻找有效的精神出路,获得重新塑造自我、发现世界、抗战革命的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汉 话剧《秋声赋》 桂林文化城
下载PDF
事件语义关系与连贯复句标记“然后”的位序 被引量:3
16
作者 樊中元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48,共9页
"然后"的基本功能是表示连贯复句各分句之间先后时序的语义关系。"然后"在连贯复句中的位序受到事类、空间方位、因果、目的和动作等语义关系的制约。"然后"的位序具有表达连贯复句的事件语义层次和事件... "然后"的基本功能是表示连贯复句各分句之间先后时序的语义关系。"然后"在连贯复句中的位序受到事类、空间方位、因果、目的和动作等语义关系的制约。"然后"的位序具有表达连贯复句的事件语义层次和事件语义距离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语义关系 连贯复句 “然后”的位序
下载PDF
抗战中的岩洞教育——陶行知与新安旅行团在桂林 被引量:2
17
作者 相宜 《东吴学术》 2021年第2期79-85,共7页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教育家陶行知秉持着一贯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根据广西桂林喀斯特地貌优势提出了一项独特的战时教育建议——"岩洞教育"。在他倡导与支持下成立的新安旅行团,1932年从...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教育家陶行知秉持着一贯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根据广西桂林喀斯特地貌优势提出了一项独特的战时教育建议——"岩洞教育"。在他倡导与支持下成立的新安旅行团,1932年从江苏淮安出发,在抗战教育宣传的迁徙中于1938年底来到桂林,成为"岩洞教育"最早的响应者。陶行知与新安旅行团的"岩洞教育"实践,使桂林抗战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抗战时期的桂林岩洞也因此成为一个点亮并传播文明火种的文化地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新安旅行团 岩洞教育 抗日战争
原文传递
依托汉语国际教育面向东南亚传播广西地域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柳 《汉字文化》 2022年第5期112-117,共6页
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在保持民族文化传统核心部分的精神内涵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的内容传播。留学所在地的地域文化语境与留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直接,这是关系到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目标的问题。与... 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在保持民族文化传统核心部分的精神内涵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的内容传播。留学所在地的地域文化语境与留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直接,这是关系到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目标的问题。与此相应,地域文化自身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也具有专门的传播价值。文章提出应依托广西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开展面向东南亚传播广西地域文化的应对策略研究,大力传播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广西地域文化,切实讲好有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的广西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广西地域文化 面向东南亚 精准传播
原文传递
“淡”范畴的哲学根基探析
19
作者 周斌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淡”,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深受传统哲学的浸染。道家对“淡”范畴的哲学滋养贡献最大,老子、庄子、葛洪等人都曾直接言及“淡”,对“淡”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释和建构,滋养了以“淡”为美的思... “淡”,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深受传统哲学的浸染。道家对“淡”范畴的哲学滋养贡献最大,老子、庄子、葛洪等人都曾直接言及“淡”,对“淡”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释和建构,滋养了以“淡”为美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儒家积极倡导的“以理节欲”“贵和致中”和“温柔敦厚”等思想浸润了“淡”,对“淡”范畴的内涵生成、审美特点、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佛家的“中道”“悟空”“无我”等思想也都与“淡”有着一定程度的默契,熏陶着“淡”范畴的审美内涵生成与主体人格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淡” 范畴 哲学根基
下载PDF
趋新与袭古:论晚清时期地学丛书的编纂与出版——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为中心的考察
20
作者 曾建辉 《华中学术》 2022年第1期218-225,共8页
晚清时期蓬勃兴起的各类舆地丛书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的重要载体,其编纂出版的过程既展现了清末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剧烈变化,也集中反映着当时士人因应世变、求知自强的心态转换和行动轨迹。《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是清末极为重要的一部舆... 晚清时期蓬勃兴起的各类舆地丛书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的重要载体,其编纂出版的过程既展现了清末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剧烈变化,也集中反映着当时士人因应世变、求知自强的心态转换和行动轨迹。《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是清末极为重要的一部舆地著作汇编,体系庞大、内容丰富,辑录了大量的中外舆地文献,展现了各个地域在特定时期的地理风貌及价值。鉴于当时中西新旧地学知识碰撞、交织的现实,为达到统筹边防、知悉版图与追索世界情势的目的,丛书采取了混含趋新和袭古的编纂策略,在铺排与构建一套较为齐备的地学知识体系,推动启蒙的同时,也具备了古代舆地丛书出版广博详密的特点,并渗透进中国文人出版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地学丛书 王锡祺 编纂 新知 出版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