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壮族二次葬:“长阈限”情感过渡与礼俗秩序建构 |
龙晓添
|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
|
当代“仪式感”的日常生活节奏分析 |
龙晓添
|
《文化遗产》
CSSCI
|
2021 |
3
|
|
3
|
茅盾离桂原因探析 |
周春燕
蓝善康
|
《桂学研究》
|
2024 |
0 |
|
4
|
新南方写作与文学“寻根”——读梁晓阳新著《文学中年》 |
杨国伟
杨金凤
|
《桂学研究》
|
2024 |
0 |
|
5
|
民族解放与个体生存:抗战时期王鲁彦的桂林生涯及其文学创作转变 |
宋珞宇
蓝善康
|
《桂学研究》
|
2024 |
0 |
|
6
|
目标逐渐远大的西南剧展——西南剧展系列论文之三 |
黄伟林
|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论晚清域外游记对域外现代城市的体验方式 |
蒋述卓
唐迎欣
|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边缘 野性 融合——新南方影像 |
刘宪标
程浩
|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9
|
民国时期出版业练习生制度述论 |
曾建辉
秦雅婕
|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0
|
西南剧展中的抗敌演剧宣传队——西南剧展系列研究论文之一 |
黄伟林
|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1
|
浅论新时期以来广西壮剧的地域文化元素 |
鹿义霞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2
|
《大公报》里的桂林师范学院 |
黄伟林
|
《桂学研究》
|
2023 |
0 |
|
13
|
一个民族的乡土书写与灵魂再造--以骏马奖获奖散文集《被风吹过的村庄》为中心 |
蓝善康
|
《桂学研究》
|
2023 |
0 |
|
14
|
唤醒万物的灵魂——盘妙彬诗歌创作论 |
鹿义霞
杨国伟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5
|
胡为乎来哉——论田汉话剧《秋声赋》之“秋声” |
相宜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6
|
事件语义关系与连贯复句标记“然后”的位序 |
樊中元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7
|
抗战中的岩洞教育——陶行知与新安旅行团在桂林 |
相宜
|
《东吴学术》
|
2021 |
2
|
|
18
|
依托汉语国际教育面向东南亚传播广西地域文化的思考 |
袁柳
|
《汉字文化》
|
2022 |
1
|
|
19
|
“淡”范畴的哲学根基探析 |
周斌
|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20
|
趋新与袭古:论晚清时期地学丛书的编纂与出版——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为中心的考察 |
曾建辉
|
《华中学术》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