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因子在植物干旱应激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梁细妹 秦双双 +3 位作者 韦范 韦桂丽 林泉 梁莹 《生物资源》 CAS 2024年第3期220-230,共11页
转录因子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感知应激信号、应答相应应激基因表达及传导应激信号中起着关键作用。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为了适应干旱环境,植物发展了复杂的分子机制,其中转录因子可同时控制多种途径调控干旱应... 转录因子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感知应激信号、应答相应应激基因表达及传导应激信号中起着关键作用。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为了适应干旱环境,植物发展了复杂的分子机制,其中转录因子可同时控制多种途径调控干旱应激,是操纵调控和应激响应途径的有力工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植物转录因子的功能被阐明,了解转录因子在干旱应激的功能,对植物的工程抗旱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综述转录因子在植物干旱应激中的功能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转录因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培育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干旱胁迫 功能分析
原文传递
分泌物来源的蟾酥基原物种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宏宇 刘静 +4 位作者 梁肖彩 王乙淋 蒙泳成 陈伟才 黄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物种基原是影响蟾酥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来源于中华大蟾蜍的蟾酥质量显著高于来源于黑眶蟾蜍的蟾酥。蟾酥属于分泌物,缺乏基原动物的外观形态,传统鉴别法难以鉴别,而分子鉴定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蟾酥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然而,分泌物... 物种基原是影响蟾酥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来源于中华大蟾蜍的蟾酥质量显著高于来源于黑眶蟾蜍的蟾酥。蟾酥属于分泌物,缺乏基原动物的外观形态,传统鉴别法难以鉴别,而分子鉴定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蟾酥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然而,分泌物中残留的DNA含量很少,降解严重,目前对分泌物来源的药材进行分子鉴定研究仍缺乏。为了解蟾酥药材的基原物种,该研究首先收集了83份蟾酥样品,其中71份原动物样品,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方法制备蟾酥,市售蟾酥药材7份,对照药材5份。然后比较了不同DNA提取方法,扩增其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和构建系统发育树,最后对蟾酥的基原物种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试剂盒法提取蟾酥DNA质量比较好,83份蟾酥样品中有80份成功扩增出16S rRNA序列。从GenBank上下载了71条蟾酥基原物种的16S rRNA序列。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蟾酥基原物种中华大蟾蜍与黑眶蟾蜍各自聚成单系,节点支持率为100%(NJ)和1.00(BI)。市售蟾酥和对照药材的基原物种均为中华大蟾蜍。可见,从分泌物来源的蟾酥能提取DNA,扩增出16S rRNA基因序列,能够对蟾酥基原物种进行分子鉴定,这为蟾酥药材的质量标准、其他分泌物来源的药材基原物种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中华大蟾蜍 16S rRNA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鸡骨草水提物灌胃大鼠后的体内成分及代谢途径分析
3
作者 陈奎奎 农雨欣 +6 位作者 郭忠会 谭勇 黄宏婷 黎金满 韦金锐 韦志英 梁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76-1581,共6页
目的 分析鸡骨草水提物灌胃大鼠后的入血和入肝成分,并推测其可能的代谢途径,为鸡骨草的药效物质基础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鸡骨草给药组(0.63 g/kg,以生药量计)、空白组,分别单次灌胃相应药液/超纯水,收集各组大鼠... 目的 分析鸡骨草水提物灌胃大鼠后的入血和入肝成分,并推测其可能的代谢途径,为鸡骨草的药效物质基础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鸡骨草给药组(0.63 g/kg,以生药量计)、空白组,分别单次灌胃相应药液/超纯水,收集各组大鼠的血浆和肝脏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鸡骨草水提物化学成分及入血、入肝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从鸡骨草水提物中共鉴定了30个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黄酮类、有机酸类和环烯醚萜类(如相思子碱、夏佛塔苷和异夏佛塔苷等)等。从血浆样品中鉴定了10个原型成分和9个代谢产物(如原儿茶酸脱羧化硫酸化代谢产物、对羟基苯甲酸还原化硫酸化代谢产物等),从肝脏样品中鉴定了6个原型成分和5个代谢产物(如对羟基苯甲酸硫酸化代谢产物、对羟基苯甲酸脱羧化硫酸化代谢产物等)。代谢途径主要包括羟基化、去甲基化、甲基化、硫酸化、葡萄糖醛酸化等。结论 生物碱类、黄酮类、有机酸类是鸡骨草水提物入血和入肝的主要成分,主要涉及羟基化、去甲基化、硫酸化等代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草 血浆 肝脏 UPLC-Q-TOF/MS 药源性成分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八角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
4
作者 王乙淋 李宏宇 +2 位作者 韦共宇 蒙泳成 黄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8,共9页
为解析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黄酮类成分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以八角果实和叶片为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和UPLC-ESI-MS/MS代谢组分析,并将两组学进行联合分析。八角代谢组分析获得12类共1292种化合物,不同组织次生代谢产物... 为解析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黄酮类成分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以八角果实和叶片为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和UPLC-ESI-MS/MS代谢组分析,并将两组学进行联合分析。八角代谢组分析获得12类共1292种化合物,不同组织次生代谢产物的累积有明显的差异,共有571个差异代谢物(DAMs),包括331个上调基因、240个下调基因,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占比最大;测序共获得41.04 Gb的clean data,各样本Q30碱基占91.37%及以上。八角果和叶中检测并筛选得到4506个差异基因(DEGs),包括2035个上调基因、2471个下调基因,其中有132个与黄酮合成相关的差异基因;两组学联合分析筛选得到25个代谢物和33个基因,将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C4H、CHS、CHI、F3H、F3′H、F3′5′H等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黄酮代谢物的积累显著相关,表明这些基因参与调控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本研究首次阐释了八角黄酮类成分的合成途径和相关基因,为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其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了依据,对于扩大用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转录组 代谢组 黄酮类 关键基因
下载PDF
壮药四方木皮化学成分及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柳燕 何翠萍 +6 位作者 李斌 蓝婷婷 杨楚楚 谭小姚 宋亚军 李永华 汝梅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3年第3期26-33,共8页
目的 研究四方木皮化学成分及抗炎镇痛的作用。方法 利用UPLC-MS/MS技术定性分析四方木皮次生代谢成分,并借助TCMSP数据库平台分析其活性成分对应靶点和疾病。采用小鼠耳肿胀法、足趾肿胀法研究四方木皮的抗炎作用;热板法、扭体实验研... 目的 研究四方木皮化学成分及抗炎镇痛的作用。方法 利用UPLC-MS/MS技术定性分析四方木皮次生代谢成分,并借助TCMSP数据库平台分析其活性成分对应靶点和疾病。采用小鼠耳肿胀法、足趾肿胀法研究四方木皮的抗炎作用;热板法、扭体实验研究四方木皮的镇痛作用。结果 四方木皮共鉴定出7类541种次生代谢物,其中,TCMSP平台鉴定出120种中药化学成分,52种成分与抗炎镇痛显著相关,其中数量较多的是黄酮类与酚酸类代谢物;四方木皮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和足趾肿胀以及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P <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四方木皮能有效提高小鼠的痛阈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四方木皮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抗炎镇痛作用,黄酮和酚类物质在四方木皮的中药活性及抗炎镇痛方面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阐明四方木皮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木皮 UPLC-MS/MS 黄酮 酚酸 抗炎 镇痛
原文传递
入山虎及其混淆品竹叶花椒的生药学鉴别
6
作者 王柳萍 唐丹丹 +4 位作者 陈美俞 刘清芳 胡炎朋 奉建芳 涂冬萍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37-2442,共6页
目的:筛选出可资区别的重要特征,为入山虎及其混淆品竹叶花椒的物种真实性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薄层色谱鉴定的方法,在不同层面确定入山虎和竹叶花椒具有鉴别意义的特征。结果:入山虎与竹叶花... 目的:筛选出可资区别的重要特征,为入山虎及其混淆品竹叶花椒的物种真实性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薄层色谱鉴定的方法,在不同层面确定入山虎和竹叶花椒具有鉴别意义的特征。结果:入山虎与竹叶花椒在原植物、药材性状、组织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以用于区别入山虎和竹叶花椒,为瑶药入山虎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积累了必要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山虎 竹叶花椒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薄层鉴别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调控牛大力有效成分积累及相关基因表达
7
作者 余林婵 陈柳萍 +4 位作者 覃春梅 明如宏 黄鼎 黄荣韶 姚绍嫦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29-2937,共9页
目的: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牛大力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探究其对异黄酮生物合成以及茉莉酸(jasmonate,JA)信号通路关键酶基因的调控模式。方法:以牛大力幼苗为材料,采用HPLC法分析MeJA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利用I... 目的: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牛大力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探究其对异黄酮生物合成以及茉莉酸(jasmonate,JA)信号通路关键酶基因的调控模式。方法:以牛大力幼苗为材料,采用HPLC法分析MeJA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利用Illumina HiSeq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利用qRT-PCR技术验证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外源MeJA诱导提高了牛大力有效成分芒柄花素与高丽槐素的含量。基于牛大力参考基因组数据库,鉴定出20727个差异基因(DEGs),其中9091个为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异黄酮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qRT-PCR结果验证了转录组测序结果准确可靠。外源MeJA激活了部分异黄酮生物合成和JA信号通路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其中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基因CHS、HIDs、I3′Hs、VR、PTR、CYP81E7、7IOMT、PTS等呈上调表达;JA信号通路基因LOXs、AOSs、OPR、ACXs、JAZs和MYCs等呈上调表达。结论:牛大力在响应外源MeJA诱导的过程中可激活CHS、HID-1、VR等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和LOX、MYC等JA信号通路关键酶基因,从而正向调控其有效成分芒柄花素与高丽槐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茉莉酸甲酯 基因表达 异黄酮 茉莉酸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越南槐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周笑 步园园 +4 位作者 陈建桦 黄鼎 陈少容 李良波 黄荣韶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08-2413,共6页
目的:探究外源褪黑素(MT)对缓解干旱胁迫对越南槐幼苗损伤的作用及其生理响应。方法:以越南槐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实验,在干旱胁迫下对越南槐幼苗叶面施加不同浓度(0.1、0.2和0.4 mmol/L)的外源褪黑素,测定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 目的:探究外源褪黑素(MT)对缓解干旱胁迫对越南槐幼苗损伤的作用及其生理响应。方法:以越南槐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实验,在干旱胁迫下对越南槐幼苗叶面施加不同浓度(0.1、0.2和0.4 mmol/L)的外源褪黑素,测定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越南槐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胁迫至8 d时,外源喷施0.1 mmol/L褪黑素处理MT1组叶片相对含水量比自然干旱处理(D)组显著提高40.45%;与D组相比,外源喷施褪黑素(MT)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株高、茎粗,但无显著差异;干旱胁迫至12 d时,从表型特征上看,MT1组植株虽呈现顶芽萎蔫,叶片黄化、卷曲,但与D组相比,幼苗受损伤状态有所缓解;幼苗叶片抗氧化酶类(SOD、CAT、POD)活性含量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大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胁迫至4 d时,MT1组CAT活性比D组显著提高122.30%;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胁迫至8 d时,MT1组MDA含量较D组显著降低23.68%;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胁迫至12 d时,MT1组脯氨酸含量比D组显著提高23.89%。结论:外源叶面喷施0.1 mmol/L褪黑素通过调节越南槐幼苗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能力,降低MDA含量,从而缓解干旱胁迫对越南槐幼苗造成的损伤,增强其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干旱胁迫 越南槐 生理机制
下载PDF
一株肉桂炭疽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生防菌筛选
9
作者 王洁 梁丽婷 +3 位作者 谢欣怡 黄荣韶 姚绍嫦 谭小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08,共7页
以广西防城港人工栽培的肉桂病叶为试材,采用内生真菌分离纯化法、形态学观察、ITS测序和平板对峙等方法,研究了肉桂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及其拮抗菌株的筛选,以期为肉桂炭疽病生防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从广西防城港肉桂病... 以广西防城港人工栽培的肉桂病叶为试材,采用内生真菌分离纯化法、形态学观察、ITS测序和平板对峙等方法,研究了肉桂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及其拮抗菌株的筛选,以期为肉桂炭疽病生防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从广西防城港肉桂病叶中分离出6株真菌(B1~B6),B6明显致病。通过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平板对峙结果表明,RG256拮抗效果最佳,抑制率为77.05%±5.06%,鉴定为Gliocladiopsis sp.。综上所述,明确广西防城港肉桂炭疽病的病原真菌为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并筛选到对肉桂炭疽病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为肉桂炭疽病的绿色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炭疽病菌 内生真菌 拮抗菌株
原文传递
基于斑马鱼模型和网络药理学研究四方木皮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10
作者 陈柳燕 吴传梅 +5 位作者 梁潘 韦金凤 蓝婷婷 郭敏 李永华 汝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70-3080,共11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四方木皮抗炎的作用机制,并用斑马鱼炎症模型进行验证。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四方木皮抗炎的有效成分、潜在核心靶点和信号通路。用脂多糖(LPS)诱导斑马鱼炎症模型,以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ROS)生成率等...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四方木皮抗炎的作用机制,并用斑马鱼炎症模型进行验证。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四方木皮抗炎的有效成分、潜在核心靶点和信号通路。用脂多糖(LPS)诱导斑马鱼炎症模型,以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ROS)生成率等指标来评价四方木皮水提物和70%乙醇提取物的抗炎活性,用q PCR验证预测的主要靶点。预测发现,四方木皮的潜在抗炎靶点有121个,PPI分析显示,四方木皮抗炎主要作用于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c-fos原癌蛋白(c-fos proto-oncogene protein,FOS)、环状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趋化因子8(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8,CXCL8)、白细胞分化抗原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CD8)等靶点;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显示,生物过程主要作用于抑制细胞凋亡过程、基因表达的正调控、细胞增殖的正向调节;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表明,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途径、HIF-1信号通路等可能在四方木皮抗炎中起关键作用;分子对接显示,5种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具有较强的结合力。斑马鱼动物实验表明,四方木皮可显著抑制炎症导致的ROS形成,降低幼鱼体内细胞死亡,抑制了组织中炎症反应的增强。此外,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TP53、FOS、衔接蛋白复合物-1(adaptor protein complex-1,AP-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P38,P38)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与模型组相比,四方木皮水提物和70%乙醇提取物组的斑马鱼组织中NF-κB、TP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木皮 抗炎 斑马鱼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山豆根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11
作者 李金梅 关妙娟 +3 位作者 黄鼎 明如宏 李良波 谭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78-82,共5页
以山豆根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考察DNA、引物、Mg^(2+)、dNTPs、Taq酶5个因素对ISSR-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建立并优化山豆根ISSR-PCR反应体系条件。结果表明:山豆根ISSR-PCR反应体系(20μL)最优条件为Mg^(2+)浓度3 mmol/L,dNTPs 0.2 mm... 以山豆根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考察DNA、引物、Mg^(2+)、dNTPs、Taq酶5个因素对ISSR-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建立并优化山豆根ISSR-PCR反应体系条件。结果表明:山豆根ISSR-PCR反应体系(20μL)最优条件为Mg^(2+)浓度3 mmol/L,dNTPs 0.2 mmol/L,Taq酶1 U,引物0.5μmol/L,模板DNA 100 ng,运用该体系从100条UBC引物中筛选到10条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可有效建立山豆根ISSR-PCR反应的最优体系,为山豆根的亲缘关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及品种鉴定和系统分类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ISSR-PCR体系优化 正交试验 引物筛选
下载PDF
氮磷钾肥对有柄石韦生理及绿原酸合成积累的影响
12
作者 步园园 潘志芳 +4 位作者 崔祥祥 周笑 陈建桦 黄荣韶 李良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2-980,共9页
为探讨氮磷钾3种养分对有柄石韦生理及有效成分绿原酸合成积累的影响,该研究以有柄石韦组培苗为材料,分别用低养分(不施肥:N_(0),P_(0),K_(0))、正常施肥(N:0.20 g·kg^(-1),P:0.15 g·kg^(-1),K:0.15 g·kg^(-1))和高养分(... 为探讨氮磷钾3种养分对有柄石韦生理及有效成分绿原酸合成积累的影响,该研究以有柄石韦组培苗为材料,分别用低养分(不施肥:N_(0),P_(0),K_(0))、正常施肥(N:0.20 g·kg^(-1),P:0.15 g·kg^(-1),K:0.15 g·kg^(-1))和高养分(N 1:0.40 g·kg^(-1),P 1:0.30 g·kg^(-1),K 1:0.30 g·kg^(-1))3个浓度梯度,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NPK、N_(0)PK、N_(1)PK、NP_(0)K、NP_(1)K、NPK_(0)、NPK_(1),测定不同处理下有柄石韦的抗性生理指标、绿原酸(CGA)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1)氮磷钾肥对有柄石韦的抗性生理有显著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高氮和低钾处理中活性显著增加,而3种养分的低浓度和高浓度处理均会导致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上升。(2)不同养分水平氮、磷和钾对有柄石韦CGA含量存在显著影响,正常施肥的CGA含量最高,达到12.92 mg·g^(-1);高钾施肥的CGA含量最低,为7.79 mg·g^(-1);钾肥对CGA含量影响最显著。(3)CGA合成关键酶活性在不同施肥处理中差异显著,CGA含量与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HQT)和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莽草酸羟基肉酰转移酶(HCT)活性显著负相关,HQT、4CL和HCT是导致CGA含量差异的关键因素。该研究结果为有柄石韦药材的人工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柄石韦 氮磷钾肥 生理 绿原酸 积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