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3例感染期糖尿病足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晓 谭海涛 陆俭军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742-743,共2页
目的:探讨创面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感染期糖尿病足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治疗并获得回访的感染期糖尿病足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诸病例均行:糖尿病饮食,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严格抗感染治疗后进行感染病灶清除术并创面负压封... 目的:探讨创面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感染期糖尿病足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治疗并获得回访的感染期糖尿病足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诸病例均行:糖尿病饮食,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严格抗感染治疗后进行感染病灶清除术并创面负压封闭引流(VSD)后行二期手术修复创面(局部皮瓣转移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或自体中厚游离皮片移植修复创面).结果:随访2~3年,治愈15例,有效7例,1例患者截肢.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治疗感染期糖尿病足效果好、降低截肢率的较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期糖尿病足 负压封闭引流(VSD) 糖尿病
下载PDF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31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韦平欧 谭海涛 +5 位作者 江建中 陆俭军 杨克勤 罗翔 林汉 邓贵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2-323,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体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切取自髂前上棘至髌骨外缘连线1/2以上的超长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31例,皮瓣面积最大为35cm×12cm,最小为18cm×8cm。结果术... 目的总结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体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切取自髂前上棘至髌骨外缘连线1/2以上的超长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31例,皮瓣面积最大为35cm×12cm,最小为18cm×8cm。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29例,皮瓣远端表皮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成活2例,术后26例获得6~36个月的随访,皮瓣血运良好,肢体外观、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可切取面积大,血运丰富,能一次修复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整形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陆声榆 谭海涛 +5 位作者 江建中 陆俭军 杨克勤 韦平欧 罗翔 梁旭权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9-330,共2页
目的探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术后整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21指Ⅱ°-Ⅵ°缺损的病例,行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术后1-2个月行再造指整形,对再造指明显膨大一侧指腹行梭形软组织切除术6指,对“指腹”膨大和“驼颈部”畸... 目的探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术后整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21指Ⅱ°-Ⅵ°缺损的病例,行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术后1-2个月行再造指整形,对再造指明显膨大一侧指腹行梭形软组织切除术6指,对“指腹”膨大和“驼颈部”畸形一侧行指腹筋膜皮瓣转移术15指。结果15例21指再造拇、手指外形获得明显改善,经6-8个月随访,再造拇手指“指腹”膨大和“驼颈”畸形消失,外观恢复良好。结论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术后的整形修复,临床疗效良好、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足趾 移植 再造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第二足趾胫侧趾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组织缺损 被引量:12
4
作者 陆俭军 谭海涛 +4 位作者 江建中 罗翔 韦平欧 林汉 邓贵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8-280,35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第二足趾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拇、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大小、范围和形状,于同侧第二足趾胫侧趾腹设计趾腹皮瓣,皮瓣的轴线为第二足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神经的投影... 目的探讨应用第二足趾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拇、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大小、范围和形状,于同侧第二足趾胫侧趾腹设计趾腹皮瓣,皮瓣的轴线为第二足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神经的投影。切取皮瓣面积2.0cm×2.3cm~2.0cm×3.5cm,临床应用修复10例。结果术后有2例皮瓣边缘少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外,另8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4~16个月,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指腹饱满。外形满意。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为5.0—9.0mm。第二趾供区创面均I期愈合,不影响穿鞋及行走。结论游离第二足趾胫侧趾腹皮瓣手术简便,血供可靠,可重建感觉功能,是修复拇、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足趾 皮瓣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 被引量:7
5
作者 黄喜婵 陆俭军 李春容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427-428,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治疗,术前予冰敷消肿止痛,完善检查,做好心理护理;术后给予康复指导,预防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0例患者12个月,...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治疗,术前予冰敷消肿止痛,完善检查,做好心理护理;术后给予康复指导,预防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0例患者12个月,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发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PFN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指导患者尽早的下床活动,加强康复锻炼,能更好地促进髋关节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骨折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24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克勤 谭海涛 +3 位作者 江建中 陆俭军 韦平欧 罗翔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7-408,共2页
目的探讨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10年10月,应用以拇指尺背侧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24例,切取皮瓣面积1.5cm×2.5cm~3.0cm×3.0cm。结... 目的探讨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10年10月,应用以拇指尺背侧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24例,切取皮瓣面积1.5cm×2.5cm~3.0cm×3.0cm。结果术后24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4个月~1年,拇指外形满意,指腹两点分辨觉(2-PD)为6~10mm,拇指指间关节活动度与健侧相同。结论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岛状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预防骨科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春容 林少虹 +2 位作者 杨玉群 梁妮 黄式环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6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预防骨科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100例骨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循环进行辅助治疗,...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预防骨科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100例骨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循环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卧床术后DVT情况。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肢肿胀及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5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循环预防骨科病人下肢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压力循环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下载PDF
电磁疗在创伤性骨折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8
作者 黄喜婵 顾冬梅 吴锡娣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19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电磁疗即脉冲磁刺激及中频脉冲电疗治疗在创伤性骨折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脉冲磁刺激及中频脉冲电疗治疗... 目的:探讨电磁疗即脉冲磁刺激及中频脉冲电疗治疗在创伤性骨折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脉冲磁刺激及中频脉冲电疗治疗。结果:试验组能迅速的消除肢体肿胀,减轻患肢疼痛,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结论:脉冲磁刺激及中频脉冲电疗疗效明显,且无副作用,适用于创伤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磁刺激 中频脉冲电疗 创伤性骨折
下载PDF
红外线对四肢常见闭合性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玉群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333-334,共2页
目的:观察红外线对四肢常见闭合性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在四肢常见闭合性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100例,试验组10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红外线照射。对... 目的:观察红外线对四肢常见闭合性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在四肢常见闭合性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100例,试验组10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红外线照射。对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按时愈合率和甲级愈合率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切口按时愈合率和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对四肢常见闭合性骨折术后切口愈合有良好的效果,且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 四肢 闭合性骨折 切口
下载PDF
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玉萍 《微创医学》 2012年第1期92-93,共2页
随着工业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和发展,我市手外伤合并多手指离断的患者逐渐增多。为了恢复手的功能,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术是目前多手指离断再植失败后恢复手功能的首选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实施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20例... 随着工业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和发展,我市手外伤合并多手指离断的患者逐渐增多。为了恢复手的功能,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术是目前多手指离断再植失败后恢复手功能的首选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实施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20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足趾移植 拇指再造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背阔肌皮瓣移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11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韦平欧 谭海涛 +4 位作者 江建中 陆俭军 杨克勤 罗翔 林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4-49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背阔肌皮瓣移植重建上肢屈肘、屈指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带蒂背阔肌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肌肉缺损,并重建肱二头肌及屈指、屈拇肌功能11例。切取肌皮瓣面积为6cm×35cm~12cm×42cm。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半年... 目的探讨应用背阔肌皮瓣移植重建上肢屈肘、屈指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带蒂背阔肌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肌肉缺损,并重建肱二头肌及屈指、屈拇肌功能11例。切取肌皮瓣面积为6cm×35cm~12cm×42cm。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半年~1年,7例屈肘、屈指肌力分别恢复Ⅳ、Ⅲ级,3例分别恢复至Ⅲ级,1例恢复至Ⅲ、Ⅱ级。结论应用背阔肌皮瓣移植,能有效恢复上肢屈肘、屈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应用游离足趾组织移植修复拇指和手指部分缺损 被引量:9
12
作者 谭海涛 罗翔 +5 位作者 江建中 陆俭军 韦平欧 杨克勤 陈国平 林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8-100,177,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足趾移植修复拇指和手指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6年12月至2010年9月,应用游离足趾组织移植修复拇指和手指部分缺损33例35指,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足趾移植修复拇指和手指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6年12月至2010年9月,应用游离足趾组织移植修复拇指和手指部分缺损33例35指,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33例移植修复的35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12年,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属优14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修复后的拇指和手指外观、功能满意.结论 不同类型的游离足趾组织移植是再造和修复拇指和手指部分缺损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再造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组织缺损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克勤 谭海涛 +3 位作者 江建中 陆俭军 韦平欧 罗翔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6-237,共2页
目的介绍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在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胫后动脉发出的内踝上皮支为血管蒂及旋转点,以胫骨内髁与内踝连线为轴切取面积为18cm×10cm~4cm×3cm的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其中小腿下段组... 目的介绍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在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胫后动脉发出的内踝上皮支为血管蒂及旋转点,以胫骨内髁与内踝连线为轴切取面积为18cm×10cm~4cm×3cm的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其中小腿下段组织缺损8例,足踝部8例。结果全部皮瓣均完全存活,成活皮瓣质地软,外观好,供区植皮均成活,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内踝上皮支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