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零换水条件下复合益生菌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养殖水体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丽婷 吴剑峰 +5 位作者 赵玉兵 严欣 肖俊 罗永巨 项桂德 梁军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4期123-134,共12页
【目的】研究零换水条件下复合益生菌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养殖水体环境的影响,为渔业节能减排与生态高效健康养殖提供参考。【方法】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在零换水条件下添加复合益生菌(试验处理)开展罗非鱼养殖试验,以正常换... 【目的】研究零换水条件下复合益生菌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养殖水体环境的影响,为渔业节能减排与生态高效健康养殖提供参考。【方法】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在零换水条件下添加复合益生菌(试验处理)开展罗非鱼养殖试验,以正常换水的养殖模式作为对照,进行罗非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主要水质指标、细菌群落结构的对比。【结果】在零换水条件下,试验处理罗非鱼成活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饵料系数2.3,显著低于对照;肌肉品质方面,试验处理粗蛋白含22.17%,显著高于对照。在整个养殖周期,试验处理的主要水质指标维持相对稳定,水温为26.5~30.5℃,pH为7.0~8.0,而亚硝酸盐为0.039 mg/L,显著低于对照;两组优势菌群相似,但试验处理菌群多样性指数高于对照。【结论】在零换水条件下,养殖水体中添加复合益生菌提高了罗非鱼的成活率,降低了饵料系数,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肌肉品质,并对养殖水环境具有改善作用,菌群多样性指数提高,在整个养殖生产周期内对常规养殖模式依靠频繁换水释放环境压力的替代作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零换水 益生菌 生长 肌肉品质 水质 生物群落
下载PDF
封闭型水体中养殖密度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水质的影响
2
作者 陈丽婷 吴剑峰 +7 位作者 陶志明 严欣 郭忠宝 罗永巨 李满园 肖俊 梁军能 黄峥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6,共8页
为探究室内零换水条件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养殖达到上市规格的最适宜密度水平,本试验设置4个密度梯度,养殖持续135 d,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封闭型水体中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养殖时间增加,... 为探究室内零换水条件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养殖达到上市规格的最适宜密度水平,本试验设置4个密度梯度,养殖持续135 d,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封闭型水体中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养殖时间增加,低密度组的终末体质量(Final Body Weight,FBW)、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WGR)、特定生长率(Specifit Growth Rate,SGR)逐渐与高密度组拉大差距,到135 d时,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养殖密度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最高密度组(20.6尾/m^(2))的成活率(Survival Rate,SR)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说明养殖密度过高导致成活率降低。饵料系数(Feed Conversion Rate,FCR)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当养殖密度为14.7尾/m^(2)时饵料系数最低,为1.63,说明适当增加养殖密度可以降低饵料系数。最高密度组(20.6尾/m^(2))在养殖后期成活率下降,这是导致该密度组饵料系数升高的主要原因。总产量(Total Gross Production,TGP)随养殖密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因养殖密度在20.6尾/m^(2)时的成活率最低,使得总产量在14.7和20.6尾/m^(2)时相当,均为283.38 kg。氨氮和磷酸盐随养殖密度和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使得养殖后期最高密度组(20.6尾/m^(2))受到的胁迫增加,这也是养殖密度为20.6尾/m^(2)时在养殖后期罗非鱼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综上所述,提高养殖密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养殖产量,但高密度带来的水质恶化及胁迫会导致罗非鱼成活率下降,因此建议在零换水条件下,体质量为(11.95±0.50)g/尾的罗非鱼的养殖密度为14.7尾/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养殖密度 生长性能 零换水 水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