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6
1
作者 韩敏 莫颖敏 +2 位作者 李吕力 韦联星 甘照儒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61-363,共3页
目的 探讨尿激酶(UK)对急性脑梗死(发病6小时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溶栓组(54例)先予UK 150万U静脉滴注,随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37例)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积... 目的 探讨尿激酶(UK)对急性脑梗死(发病6小时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溶栓组(54例)先予UK 150万U静脉滴注,随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37例)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DS)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 溶栓后NDS迅速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溶栓组基本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溶栓后患者凝血功能下降明显(P<0.01),6例出现皮肤黏膜出血,无1例发生脑出血。结论 UK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且相对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尿激酶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国月彩 《广西医学》 CAS 2001年第5期1260-1262,共3页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并发症 肺部感染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下载PDF
主管护士负责制在神经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实施 被引量:4
3
作者 国月彩 秦岭 +1 位作者 黄彦飞 胡艳其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4-435,共2页
目的探讨主管护士负责制在神经内科贯彻整体护理模式。方法应用“结构型”限制性问卷 ,对病房环境、护士服务态度、护士技术操作、护理措施及红灯处理及时程度等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 ,对照 1998年 7~ 12月实施非主管护士负责制的功能制... 目的探讨主管护士负责制在神经内科贯彻整体护理模式。方法应用“结构型”限制性问卷 ,对病房环境、护士服务态度、护士技术操作、护理措施及红灯处理及时程度等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 ,对照 1998年 7~ 12月实施非主管护士负责制的功能制护理工作方式时病人满意度情况 ,评价 1999年 7~ 12月实施主管护士负责制的整体护理工作方式后的效果。结果病人在病房环境、护士服务态度、护士技术操作、护理措施及红灯处理及时程度等方面的满意度 ,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管护士 负责制 神经内科 整体护理
下载PDF
青年人脑梗死65例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敏 莫颖敏 《医学文选》 2005年第4期519-520,共2页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梗死可能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明确病因者58例(89·2%),其中心源性脑梗死27例(41·5%),早发性动脉硬化15例(23·1%),钩端螺旋体性脑动脉炎9例(13·8...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梗死可能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明确病因者58例(89·2%),其中心源性脑梗死27例(41·5%),早发性动脉硬化15例(23·1%),钩端螺旋体性脑动脉炎9例(13·8%),血液高凝状态3例(4·6%),其他原因4例(6·2%),原因不明者7例(10·8%)。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结论青年人脑梗死病因复杂多样,风湿性心脏病可能是南方(尤其是亚热带地区)青年人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其次是早发性脑动脉硬化和钩端螺旋体性脑动脉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是诱发青年人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青年人 病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电变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钟维章 薛富英 +1 位作者 李京红 梁珍英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564-566,共3页
目的 :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动态分析 ,以评价脑电图在该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SW-JH2 0 0 0 AR智能化脑电监护仪 ,对 42例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进行 EEG监测 ,按冯应琨《临床脑电图学》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 目的 :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动态分析 ,以评价脑电图在该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SW-JH2 0 0 0 AR智能化脑电监护仪 ,对 42例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进行 EEG监测 ,按冯应琨《临床脑电图学》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脑电图基本节律异常 41例 ,病侧慢波优势 31例 ,早期脑电图异常较 CT敏感。脑电图异常程度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及病情轻重呈相关关系。结论 :脑电病理波的出现及改变程度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病灶定位、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描记术 诊断 急性脑缺血 动态分析
下载PDF
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6
作者 董艳玲 王荣桂 +2 位作者 李瑶宣 蔺心敬 梁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卒中单元规范化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4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检测有关血常规、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与...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卒中单元规范化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4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检测有关血常规、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与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脑梗死各亚组的血浆脂蛋白[Lp(a)]、尿酸、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降低;轻、中度亚组血糖及中、重度亚组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中度亚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重度亚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重度亚组治疗前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亚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NIHSS评分与血糖、hs-CRP、Hcy、尿酸、D-D、LDL、Lp(a)水平相关(OR=1.235~4.042,P<0.05~0.001)。结论血糖、hs-CRP、Hcy、尿酸、D-D、LDL和Lp(a)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干预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发生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蔺心敬 胡长林 +2 位作者 李吕力 钟维章 王铁建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nmentia,VaD)发生机制。方法:制备VaD大鼠模型,并对其行为进行检测,同时对大鼠海马ACh含量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有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而且海马ACh含量较对照组持续明显降低(P<0.05)。结...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nmentia,VaD)发生机制。方法:制备VaD大鼠模型,并对其行为进行检测,同时对大鼠海马ACh含量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有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而且海马ACh含量较对照组持续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鼠海马ACh含量的持续降低,可能是VaD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大鼠 动物模型 乙酰胆碱 记忆障碍 学习障碍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病理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罗永坚 蔺心敬 +4 位作者 李吕力 杨德刚 王铁建 董艳玲 肖继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788-1790,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病理改变,探讨其在V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VD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第7、14、21天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用HE染色法检测其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可...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病理改变,探讨其在V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VD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第7、14、21天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用HE染色法检测其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大量凋亡神经元,14 d时凋亡神经元数量与7 d和2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量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明显减少、缺血坏死明显。结论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大量凋亡丢失,可能是患者脑卒中后发生VD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海马 细胞凋亡 病理
下载PDF
炎症生物学标记物在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9
作者 范秉林 李吕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16-1118,共3页
脑卒中是全世界第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引起长期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绝大多数脑卒中(87%)为脑梗死[1]。获得可靠的预后信息不仅对患者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帮助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健康护理资源合理分配中起重要... 脑卒中是全世界第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引起长期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绝大多数脑卒中(87%)为脑梗死[1]。获得可靠的预后信息不仅对患者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帮助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健康护理资源合理分配中起重要作用。急性脑梗死预后血清学生物标记物在危险分层、监控疾病和治疗反应、研发神经保护治疗靶点和治疗试验替代终点方面起重要作用。现主要针对脑梗死发病机制之一--炎症生物学标记物在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判断,做一个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炎症 生物学标记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质金属蛋白酶9 C反应蛋白质 预后
下载PDF
规范化家庭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曹译丹 高秀娟 +3 位作者 江冬梅 滕晓茗 黄彩 向远春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817-1820,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认知和生活... 目的:探讨规范化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认知和生活技能训练等个性化家庭护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年后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规范化家庭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更多有益的帮助,对有效延缓患者病情发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家庭护理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毫火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1
作者 傅敏 吕亚南 +9 位作者 钟维章 谢爱泽 梁淑芬 王程 高新 刘朝锋 黄沃宁 罗扬 韦立书 朱维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506-5509,共4页
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6年9月就诊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3次;对照组采用口服西比灵胶囊治疗,每日10mg,共服2... 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6年9月就诊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3次;对照组采用口服西比灵胶囊治疗,每日10mg,共服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价表》及《颈椎病疗效评价表》得分情况。治疗结束后6个月,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升高幅度大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价表》和《颈椎病疗效评价表》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组复发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33%(P<0.01)。结论:毫火针与口服西比灵胶囊对颈性眩晕患者均有效,但毫火针疗效优于口服西比灵胶囊,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毫火针 经脉理论 经筋理论 枕下三角 西比灵
原文传递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燕华 李吕力 +2 位作者 罗永坚 张德敏 范秉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698-5699,共2页
细菌感染是引起多系统器官衰竭及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控制感染主要环节是针对病原菌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危重患者,抗菌治疗往往是在获得细菌培养结果之前开始,基本上是经验性治疗.因此,了解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 细菌感染是引起多系统器官衰竭及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控制感染主要环节是针对病原菌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危重患者,抗菌治疗往往是在获得细菌培养结果之前开始,基本上是经验性治疗.因此,了解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流行规律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前瞻性分析医院感染菌株以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下载PDF
乙酰胆碱和血小板激活因子含量变化与血管性痴呆发生机制的相关性(英文) 被引量:18
13
作者 蔺心敬 胡常林 +2 位作者 李吕力 钟维章 罗永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6期2270-2272,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乙酰胆碱和血小板激活因子含量变化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发生机制的意义。方法Wistar大鼠共3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和对照组(B组)。模型组用0号丝线间歇阻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共阻断双侧颈总动脉3次... 目的动态观察乙酰胆碱和血小板激活因子含量变化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发生机制的意义。方法Wistar大鼠共3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和对照组(B组)。模型组用0号丝线间歇阻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共阻断双侧颈总动脉3次,每次间隔10min,同时尾静脉放血2ml,对照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用比色法和高效薄层色谱法,分别测定血管性痴呆大鼠手术后,第2,3,5天海马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含量。结果手术后第2,3,5天大鼠海马ACh含量,在模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20.53,P<0.05);而PAF含量两组间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F=2.98,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ACh含量的持续降低,可能是VD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PAF则可能主要参与急性脑缺血早期的病理生理过程,对脑缺血后期的病理生理变化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 血小板激活因子 含量变化 血管性痴呆 发生机制 相关性 大鼠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临床类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李洪标 何丽艳 +2 位作者 容宇 洪标荣 陈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914-3917,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151例分为急性脑梗死组(100例)和对照组(51例),记录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TIA史、脑梗死病史;血生化...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151例分为急性脑梗死组(100例)和对照组(51例),记录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TIA史、脑梗死病史;血生化指标(血清Lp-PLA2、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总胆红素、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颈动脉彩超、心电图、胸片、TCD、头颅CT、头颅MRI等;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初发还是再发、是否进展、缺血性脑卒中分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研究Lp-PLA2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临床类型的相关性。结果:(1)急性脑梗死组血清Lp-PLA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再发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初发脑梗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p-PLA2水平在脑梗死进展与无进展组、脑梗死单发与多发组、有无TIA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脑梗死血清Lp-PLA2水平大动脉粥样硬化组(LAA组)>心源性栓塞组(CE组)>小动脉闭塞组(SAO组)>对照组,LAA组、CE组与对照组的血清Lp-PLA2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O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急性脑梗死组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血清Lp-PLA2水平可作为脑梗死再发的预测因子。(3)血清Lp-PLA2水平在LAA组、CE组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脂异常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认知功能、神经损伤、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易震 陈晓萍 +1 位作者 华蔚 蔺心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24期2629-2632,共4页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认知功能、神经损伤、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PD的46例患者作为PD组并进一步分为高Hcy组(Hcy含量≥15μmol/L)和正常...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认知功能、神经损伤、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PD的46例患者作为PD组并进一步分为高Hcy组(Hcy含量≥15μmol/L)和正常Hcy(Hcy含量<15μmol/L)患者,另选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PD组和对照组血清Hcy水平,比较高Hcy组患者和正常Hcy患者神经损伤指标[S100B蛋白(S100B)、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Tau蛋白(Tau)]、炎症反应指标[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含量,同时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PD组患者的血清Hcy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7. 41±2. 24 vs. 7. 71±0. 94μmol/L,t=28. 062,P <0. 05);高Hcy含量PD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评定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明显低于Hcy含量正常的PD患者,中文版神经精神问卷(CNPI)评分以及血清S100B、Aβ1-42、Tau、IFN-γ、IL-6、HMGB1、MCP-1、MIP-1α含量明显高于Hcy含量正常的PD患者。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血Hcy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认识功能减退、神经损伤、炎症反应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同型半胱氨酸 认知功能 神经损伤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进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薛富英 曾祥发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1887-1889,共3页
关键词 癫痫 持续状态 咪迭唑仓 丙泊酚 硫喷妥钠 利多卡因 丙戊酸钠 氯胺酮 万可松 强的松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蛋白表达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蔺心敬 李吕力 +5 位作者 杨德刚 张旋 王铁建 罗永坚 董艳玲 肖继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326-2329,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bcl-2及Bax蛋白表达,探讨其在Va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VaD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第7、14、21天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bc...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bcl-2及Bax蛋白表达,探讨其在Va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VaD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第7、14、21天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大量凋亡神经元,14d时凋亡神经元达高峰,21d时仍有大量神经元凋亡。模型组bcl-2蛋白在7和21d时表达增加,14d时表达高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模型组Bax蛋白表达在7d时达高峰,14d时开始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0.01),至21d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大量凋亡丢失,可能是脑卒中后发生VaD的病理基础;在脑卒中早期,从分子水平抑制Bax蛋白表达、促进bcl-2蛋白表达可能是阻抑神经元凋亡、避免脑卒中后VaD发病的最佳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海马 细胞凋亡 BCL-2 BAX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预防性护理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陆云燕 《医学文选》 2003年第5期783-784,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再出血 预防性护理 病情观察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兰晴 钟维章 +3 位作者 陈渊 范秉林 李燕华 李吕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537例经行DSA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分布特点、狭窄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1)537例脑梗死患者中,脑动脉狭窄371例(69.1%),其中单纯颅内...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537例经行DSA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分布特点、狭窄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1)537例脑梗死患者中,脑动脉狭窄371例(69.1%),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65例(30.7%),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10例(20.5%),颅内外均狭窄96例(17.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年龄(OR=1.018)、长期饮酒(OR=2.566)、Hcy(OR=1.039)、HDL(OR=0.165)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3)不同的动脉狭窄程度,其危险因素也不同。长期饮酒、糖尿病、Hcy是脑动脉中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长期饮酒为脑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饮酒、Hcy、LDL则为脑动脉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原因,且颅内动脉狭窄率高于颅外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不同,危险因素也有差别,因此根据狭窄程度,有针对性地干预其危险因素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二级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血管造影术 动脉狭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天麻钩藤颗粒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郑 赖天宝 +1 位作者 王小西 李晓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期63-66,71,共5页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颗粒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2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PD患者17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对照组予以美多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颗粒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2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PD患者17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对照组予以美多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增服天麻钩藤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3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疗效、炎性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评分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8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白细胞介素-4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丙二醛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UPD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90%,与对照组(9.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天麻钩藤颗粒联合美多芭治疗PD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炎性状态及氧化应激水平,同时改善其认知功能,药物的安全性较好,值得给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颗粒 美多芭 帕金森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