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1篇文章
< 1 2 1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80
1
作者 朱征西 陆绍强 +3 位作者 梁碧琴 陆峰灵 农聪 黄辉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1期18-21,28,共5页
目的观察常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D)、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常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D)、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稳定MHD患者48例,随机分为HD组16例、HFD组16例和HD+HP组16例。3组患者分别在首次治疗前后,以及治疗3个月后透析前,通过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清含量,同时测定20例健康志愿者CRP、IL-6、TNF-α血清含量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3组MHD患者共48例治疗前的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3个月后CRP、IL-6、TNF-α均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首次治疗后CRP、IL-6、TNF-α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CRP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HP组首次治疗后CRP、IL-6、TNF-α均下降,其中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CRP、IL-6、TNF-α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HD+HP组的CRP、IL-6、TNF-α值低于H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HP组下降百分比高于H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HFD和HP可以降低CRP、IL-6、TNF-α水平,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HP可能优于HFD。3个月治疗并不能完全纠正微炎症状态,需进一步观察更长时间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流行病学及严重性预测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2
作者 余贤恩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34-237,共4页
流行病学显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依据修订的Atlanta分类标准,分为轻、中、重型AP,其严重性的预测方法有急性胰腺炎床旁严重性指标评分(BISAP)、急性胰腺炎胰腺外炎症CT评分(EPIC)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流行病学显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依据修订的Atlanta分类标准,分为轻、中、重型AP,其严重性的预测方法有急性胰腺炎床旁严重性指标评分(BISAP)、急性胰腺炎胰腺外炎症CT评分(EPIC)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流行病学 严重性 预测
下载PDF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0
3
作者 韦涛 梁凤康 何敏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3680-3681,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眼科治疗的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40例40眼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眼科治疗的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40例40眼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变化,分析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较术前视力获得显著改善(P<0.05),仅2眼因合并老年黄斑性病变视力恢复不佳,低于0.1。术前眼压为(17.11±1.23)mm Hg,术后1d为(13.15±3.03)mm Hg,术后1d眼压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1、3、6个月眼压未见明显改变,均低于术前。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均显著提高,房角开放分级(采用Spaeth分类法)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眼(12.5%)出现角膜水肿,2眼(5.0%)出现前房炎症及虹膜纤维素样渗出;1眼(2.5%)浅前房,2眼(5.0%)瞳孔人工晶体粘连。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前房厚度,改善房角开放程度,提高术后视力并降低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除术 房角分离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56
4
作者 赵琼娴 尹善德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8期1437-1440,共4页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术后疼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妇科2012年6月—2014年12月采取腹腔镜手术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观察组患者给...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术后疼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妇科2012年6月—2014年12月采取腹腔镜手术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分析二组患者疼痛情况以及抑郁情绪变化等。结果护理前,二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二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抑郁SDS评分(36.19±4.37)和SAS评分(36.37±5.94)明显低于对照组SDS评分(47.62±7.18)和SAS评分(48.61±3.82),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h,术后1、3、5d疼痛程度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具有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 优质护理 疼痛 抑郁
原文传递
手术室开展术前访视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3
5
作者 陈慧丽 《临床护理杂志》 2008年第2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手术前护理 术前访视
下载PDF
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清铁蛋白、血清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40
6
作者 农胜德 陆明雄 +3 位作者 李廷阳 黄海常 叶静 黄朝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04-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清铁蛋白、血清P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1月我院收住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51例)和常规组(41例)。微创组行颅内微创... 目的:探讨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清铁蛋白、血清P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1月我院收住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51例)和常规组(41例)。微创组行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常规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方法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蛋白(SF)、血清P物质(S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TNF-α、IL-6、hs-CRP及SP、SF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hs-CRP及SF水平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性降低(P<0.05~0.01),微创组的TNF-α、IL-6、SF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两组SP水平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0.01),微创组的SP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去骨瓣减压方法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相比,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更有效抑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炎症反应,减轻神经受损程度,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炎性因子 血清铁蛋白 血清P物质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8
7
作者 丁凯宏 班副植 +2 位作者 黄承乐 黎荣能 黄红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7期2241-224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其病情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36例,分别于入院第1天、第...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其病情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36例,分别于入院第1天、第3天、第7天对其血清PCT、hs-CRP、IL-6等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院第1天,MAP组、SAP组患者血清PCT、hs-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以SAP组为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及第7天,SAP组与MAP组患者血清PCT、hs-CRP、IL-6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MAP组、SAP组患者血清PCT、hs-CRP、IL-6水平均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仍尤以SAP组为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时血清PCT、hs-CRP、IL-6等指标水平两两之间均呈正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hs-CRP、IL-6水平变化,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匹多莫德联合玉屏风颗粒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8
作者 卢晓芳 冯尚克 郭瑜修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604-605,共2页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玉屏风颗粒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84例临床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不应用任何免疫调节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玉屏风颗粒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84例临床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不应用任何免疫调节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和玉屏风颗粒口服,疗程10周。观察两组患儿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平均治疗时间和平均再发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咽部恢复正常时间(无充血、扁桃体肿大消退)、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8.12±3.14)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平均治疗时间(10.54±4.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治疗组的平均再发时间为(3.14±1.58)个月,较对照组的平均再发时间(1.97±0.65)个月明显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匹多莫德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能减轻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延长平均再发时间,增强疗效,减少发病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多莫德 玉屏风颗粒 呼吸道感染 疗效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形态分析对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与诊断价值 被引量:35
9
作者 彭佳华 龙少好 +3 位作者 黄兰青 邓青志 黄允省 李廷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5-572,共8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方法对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rebral hemorrhage,SICH)患者颅内血肿形态进行重建与分析,获取形态相关参数,考查形态相关参数与常规临床评估相比对血肿扩大(hematoma expansion,HE... 目的通过有限元(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方法对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rebral hemorrhage,SICH)患者颅内血肿形态进行重建与分析,获取形态相关参数,考查形态相关参数与常规临床评估相比对血肿扩大(hematoma expansion,HE)的预测与诊断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纳入百色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符合研究标准的SICH患者。收集患者入院临床参数,对同一患者的常规头颅CT影像采用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常规评估:临床调查员根据血肿断层影像判别血肿边缘是否规则,出血量计算采用简化多田公式(ABC/2)。FEA分析:FEA调查员进行血肿腔FEA分析,得到血肿空间形态和血肿体积、表面积、血肿腔每平方毫米表面积三角片数量(the quantity of triangles per square millimeter surface,TQOT/mm2)等参数。出血量或血肿体积较基线水平增加>33%认为发生血肿扩大,根据两种出血量评估方法(ABC/2,FEA)将患者分为各自的HE组与非HE组,单因素比较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分别筛选FEA法、ABC/2法HE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各自危险因素对HE的诊断能力。结果共有127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发病至首次CT时间为3.08±1.34 h,ABC/2法判别HE34(26.77%)例,FEA法31(24.41%)例,虽然两种方法判别血肿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χ2=53.66,P=0.000),但仍有中度一致性(Kappa=0.65)。FEA实现所有患者血肿的三维重建,大体观察提示TQOT/mm2与形态相关。Logistic分析显示,ABC/2法仅有ICH评分为HE的危险因素(OR=1.79,95%CI:1.19~2.68);FEA法HE危险因素为TQOT/mm2≥1.95个/mm2(OR=16.99,95%CI:5.98~48.33)和血肿生长速度(Ultraearly Hematoma Growth,uHG),(OR=1.05,95%CI:1.01~1.09)。ROC曲线结果:ICH评分对HE(ABC/2法)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4。uHG(FEA法)为0.67,诊断能力低。而TQOT/mm2诊断HE(FEA法)的AUC为0.9,取值1.95(个/mm2)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和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扩大 血肿形态 有限元分析 每平方毫米表面积三角片数量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5
10
作者 余贤恩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74-577,共4页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预测作用。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9月住院的96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进行分析。以Ranson评分≥3分为重症胰腺炎标准。对患者入院后首次血常规检查结果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预测作用。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9月住院的96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进行分析。以Ranson评分≥3分为重症胰腺炎标准。对患者入院后首次血常规检查结果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进行均数比较,Spearman相关性检验、ROC分析以及计算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拟然比、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2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白细胞总数明显较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白细胞总数多[(15.16±5.06)×109/L vs(11.05±1.76)×109/L,P=0.000],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明显较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比值大(18.95±12.13 vs 6.63±3.44,P=0.000)。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SAP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P=0.000及0.571、P=0.000。白细胞总数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测的AUC为0.798(95%CI:0.670~0.925),最佳预测分界点为12.55×109/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测的AUC为0.906(95%CI:0.830~0.981),最佳预测分界点为7.85。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拟然比、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70.00%、86.84%、5.32、58.33%、83.33%和85.00%、92.11%、10.77、73.91%、90.63%。两者AUC比较,Z=4.59>1.96,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预测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 急性胰腺炎 严重性
下载PDF
隔姜灸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1
作者 时宗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28期3181-3185,共5页
隔姜灸是利用生姜的温性与艾火热力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技术。杨继洲《针灸大成》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提到用隔姜灸来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于痔... 隔姜灸是利用生姜的温性与艾火热力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技术。杨继洲《针灸大成》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提到用隔姜灸来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于痔痛处,用艾柱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理瀹骈文》《针灸大全》等古书亦多次提及隔姜灸的使用。它不仅对虚寒、陷下、虚损之症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姜灸 各科疾病 实验室研究
下载PDF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234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12
作者 姚志源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422-423,共2页
目的 通过比较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前后患者嗅觉的改变及行鼻内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鼻内镜手术在各型鼻窦炎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234例首次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 目的 通过比较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前后患者嗅觉的改变及行鼻内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鼻内镜手术在各型鼻窦炎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234例首次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按鼻窦炎分型分为3组,进行术后疗效评价和嗅觉评分,并进行1年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年后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6%,其中,Ⅰ型(组)、Ⅱ型(组)和Ⅲ型(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8.77%和86.11%,3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型(组)患者术后嗅觉均无显著改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炎性增生、脓性分泌物多、术腔粘连和窦口狭窄或闭锁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各组间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各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均有良好的疗效,对患者的嗅觉无显著影响,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鼻内窥镜
下载PDF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33
13
作者 黄雪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成功抢救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创伤性休克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院前急救护理61例为研究组,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61例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成功抢救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创伤性休克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院前急救护理61例为研究组,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61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救治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致残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救治创伤性休克患者,能够赢取宝贵的治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院前急救 护理干预 成功率
下载PDF
回馈健康教育模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训练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陆月 韦妹爱 +1 位作者 潘瑜 曾琳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6期2139-2141,共3页
目的 观察回馈健康教育模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训练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步行训练及腹部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回馈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 目的 观察回馈健康教育模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训练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步行训练及腹部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回馈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步行训练及腹部按摩的依从性和胃肠功能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步行训练及腹部按摩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个月,两组餐后胃肠电波形平均幅值、胃肠电节律紊乱百分比、波形反应面积等胃肠功能指标优于出院时,并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回馈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步行训练及腹部按摩的依从性,促进胃肠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馈健康教育模式 胃癌根治术 步行训练 腹部按摩 依从性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体会 被引量:30
15
作者 黄红珊 赵爱红 袁民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9期861-863,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术中的护理配合经验,以便提高手术护理配合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4月我院心外科收治的127例先心病患儿,其中男66例,女61例。总结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的先心病矫...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术中的护理配合经验,以便提高手术护理配合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4月我院心外科收治的127例先心病患儿,其中男66例,女61例。总结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的先心病矫治术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127例患儿无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意外和损伤,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开心手术难度较大但又要求手术迅速顺利完成,护理配合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护理
下载PDF
颈源性眩晕的认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被引量:30
16
作者 黄友卫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792-794,共3页
颈源性眩晕又称"眩晕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脊柱退行性改变导致椎基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而出现以眩晕为主的综合征。临床上以眩晕为主要症状,伴有头痛、颈肩部疼痛。当颈后伸或侧弯时眩晕加重,
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侯鸿雁 黄付甲 陆春云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百色市人民医院住院的重症肺炎患儿90例,采用掷硬币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在综合性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辅以面罩式给... 目的分析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百色市人民医院住院的重症肺炎患儿90例,采用掷硬币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在综合性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辅以面罩式给氧治疗,观察组患儿辅以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Sa O2及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患儿PaO2和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气促、呼吸困难、发绀、心率异常、胸骨凹陷、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除9例患儿出现轻微充血或偶尔轻微瘙痒外,未出现其他明显不适;对照组中24例患儿面罩脱落,3例患儿造成鼻周脸部受到轻微擦伤,所有患儿因进食等原因被迫取下面罩而中断氧疗,从而影响氧疗效果。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临床症状及体征,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儿童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韦涛 黄宝辉 何敏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713-714,共2页
目的 探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硬核白内障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科治疗的106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变化情况,记录术中、... 目的 探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硬核白内障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科治疗的106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变化情况,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分析该手术方式在硬核白内障中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前所有患眼视力均在0.3以内,术后1周共88眼(62.9%)的视力超过0.5,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x2=13.92,P<0.01);术后3个月共89眼(63.6%)视力超过0.5,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x2=14.01,P<0.01).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角膜屈光度显著增加(t=6.72,P<0.05),术后3个月角膜屈光度逐步下降,但较术前仍有增加(=3.96,P<0.05),术后平均散光度数出现由顺规性散光向逆规性散光变化,术后3个月区域稳定.术中15眼(10.7%)后囊膜破裂,7眼(5.0%)悬韧带断离.术后并发症以角膜水肿多见(85眼,60.7%),高眼压11眼(7.9%),经治疗好转.结论 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临床效果肯定,临床治疗安全,术后短期内即可获得显著的视力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核硬度 无缝线
下载PDF
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8
19
作者 梁碧琴 陆绍强 +3 位作者 朱征西 陆锋灵 农聪 黄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比较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D+HP)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32例MHD患者,交叉对照设计,每例患者每隔4周随机接受LFHD、HFHD、HD+HP3种之一治疗... 目的:比较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D+HP)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32例MHD患者,交叉对照设计,每例患者每隔4周随机接受LFHD、HFHD、HD+HP3种之一治疗,每种治疗持续12周,清洗期4周。治疗前、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比较3种治疗对血清hs-CRP、IL-6、TNF-α、β2-MG的影响。结果:(1)3种治疗方式治疗前hs-CRP、IL-6、TNF-α、β2-MG、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LFHD组hs-CRP、IL-6、TNF-α、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HFHD组及HD+HP组hs-CRP、IL-6、TNF-α、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0.01),HD+HP组较HFHD组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Al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次治疗前后,每两组之间相比hs-CRP、IL-6、TNF-α、β2-MG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D+HP组下降最明显。结论:HFHD、HD+HP可以降低MHD患者的血清hs-CRP、IL-6、TNF-α、β2-MG水平,改善微炎症状态,以HD+HP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微炎症
下载PDF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黎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重症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69例重症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及厄贝沙坦氢氯...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重症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69例重症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研究组加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皮质醇(COR)、醛固酮(ALD)、内皮素(ET)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心房钠尿肽(ANP)、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6min步行距离(365.4±73.2)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314.2±68.4)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辅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重症CHF患者能够明显改善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分泌,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氢氯噻嗪 心力衰竭(CHF) 神经内分泌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