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感染3种弧菌对鲻鱼血清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蔡小辉 刘旭佳 +2 位作者 彭银辉 王志成 黄国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7-142,共6页
【目的】了解病原菌对鲻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鲻鱼细菌性疾病的免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法将等比例混合浓度为4.5×106 CFU/mL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和哈... 【目的】了解病原菌对鲻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鲻鱼细菌性疾病的免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法将等比例混合浓度为4.5×106 CFU/mL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混合菌悬液人工感染鲻鱼,对照组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感染后第0、1、3、7、11、15、19、23、27、31和35 d采集血样测定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的变化。【结果】鲻鱼在感染3种弧菌混合悬液后第3 d开始出现发病症状,其血清中的溶酶体酶(ACP、AKP和LSZ)活力总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抗氧化酶(SOD和POD)活力也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氨基转移酶(GOT和GPT)活力在感染初期呈急剧上升态势,而后下降回归至正常水平。【结论】鲻鱼受到外源微生物(弧菌混合悬液)刺激后,其体内非特异免疫系统被激活、组织(肝脏)受到损伤,即血清中非特异免疫酶可作为鉴定鱼体健康状况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鱼 弧菌 ACP AKP LSZ SOD POD GOT GPT
下载PDF
细基江蓠和真江蓠野生种群生长海域水质营养盐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杰 戴晓玲 +5 位作者 章增林 张紫英 陈日钊 黄国强 苏琼 李文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11-1517,共7页
【目的】了解江蓠生长海域水质营养盐特征和富营养化变化规律,为海洋牧场建设及富营养化海域人工修复的藻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细基江蓠和真江蓠常年生长的广西北海大冠沙乌黎村和下村海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周年监测氨态氮(NH_4... 【目的】了解江蓠生长海域水质营养盐特征和富营养化变化规律,为海洋牧场建设及富营养化海域人工修复的藻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细基江蓠和真江蓠常年生长的广西北海大冠沙乌黎村和下村海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周年监测氨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活性磷酸盐(DIP)、化学需氧量(COD)等水质指标,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评价法,并结合氮磷比(N/P)状况研究细基江蓠和真江蓠野生种群生长海域水质营养盐特征及富营养化水平。【结果】细基江蓠生长海域溶解无机氮(DIN)和DIP含量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月份比例为67%和83%,COD符合三类和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比例为75%;N/P周年波动范围为3.46~18.14,平均值9.05,低于Redfield系数的月份比例为92%,氮限制为营养盐结构的主要特征;富营养化指数(Ei)周年波动范围为5.62~123.25,平均值35.04,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不同季节的Ei平均值排序为:秋季(54.42)>夏季(41.95)>冬季(32.75)>春季(11.06)。真江蓠生长海域DIN和DIP符合一类或二类海水水质标准,COD符合三类和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月份比例为100%,N/P周年波动范围为1.22~85.45,平均值26.24,高于Redfield系数的月份比例为58%,磷限制为营养盐结构的主要特征;Ei周年波动范围为1.82~12.75,呈多种富营养化状态(贫、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富营养化),不同季节的Ei平均值排序为:夏季(12.75)>秋季(4.91)>春季(2.13)>冬季(1.82)。【结论】广西北海细基江蓠和真江蓠野生种群主要以DIN和DIP为生长所需的营养盐,可生活在多种富营养化状态的海域中,二者均适宜作为海洋牧场建设及富营养化海域人工修复的藻种,但细基江蓠对富营养化水体的耐受性优于真江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基江蓠 真江蓠 营养盐 富营养化 单因子污染指数(Di) 富营养化指数(Ei)
下载PDF
拟穴青蟹不同大小个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宋忠魁 孙奉玉 +3 位作者 赵鹏 蔡小辉 王芳宇 聂振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8-64,共7页
在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育种实践中,建立了一种选择个体大小的策略,应用ISSR和RAPD标记技术并以拟穴青蟹雄性个体组建供试群体检验所建立的选择策略的有效性.ISSR与RAPD标记方法的分析数据都表明,大、中、小个体组的几个对应... 在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育种实践中,建立了一种选择个体大小的策略,应用ISSR和RAPD标记技术并以拟穴青蟹雄性个体组建供试群体检验所建立的选择策略的有效性.ISSR与RAPD标记方法的分析数据都表明,大、中、小个体组的几个对应遗传参数值高低依次按中个体组、大个体组、小个体组排列.其基因多样性的Nei’s分析表明,ISSR分析所得到的总遗传多样性(Ht=0.322 3)、平均遗传多样性(Hs=0.270 1)、遗传分化系数(Gst=0.162 2),均高于RAPD分析得出的对应遗传参数值(Ht=0.274 6,Hs=0.233 6,Gst=0.149 3).基于ISSR数据的遗传分化系数表明大、中、小个体组组间遗传分化程度达到较高水平,而基于RAPD数据的遗传分化系数表明大、中、小个体组组间遗传分化程度达到中等水平.上述结果表明应用ISSR标记技术比应用RAPD标记技术能揭示出更加丰富的遗传变异信息.基于ISSR和RAPD分析数据的组间遗传分化系数表明,大个体组与小个体组间的遗传分化系数最高(Gst值分别为0.165 8、0.139 9),与中个体组间的次之(Gst值分别为0.156 6、0.127 2),中个体组与小个体组间的遗传分化系数最低(Gst值分别为0.050 5、0.082 4).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ISSR和RAPD分析数据均支持大个体组优先分离.基于Dice’s系数的个体聚类分析结果也揭示了大个体组个体优先分离并呈现出单独聚类趋势.这表明ISSR与RAPD分析数据均支持了拟穴青蟹个体大小选择策略的有效性.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拟穴青蟹供试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低分布趋势与群体内的不同个体类型的数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呈正态分布趋势;大个体组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小个体组,或小个体组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大个体组并不影响大个体组作为育种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拟穴青蟹 遗传多样性 育种 ISSR RAPD
下载PDF
低氧胁迫对鲻幼鱼生长、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40
4
作者 熊向英 黄国强 +1 位作者 彭银辉 刘旭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82,共10页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鲻幼鱼生长、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实验将其放在溶解氧(DO,mean±SE)含量分别控制在(1.66±0.41)、(4.35±0.53)、(7.03±0.36)mg/L的条件下养殖10 d,然后恢复至接近饱和溶解氧含量7.0 mg/L的条...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鲻幼鱼生长、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实验将其放在溶解氧(DO,mean±SE)含量分别控制在(1.66±0.41)、(4.35±0.53)、(7.03±0.36)mg/L的条件下养殖10 d,然后恢复至接近饱和溶解氧含量7.0 mg/L的条件下养殖30 d,研究其特定生长率、排氨率、耗氧率、氧氮比和血浆、肌肉、肝脏及鳃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抗超氧阴离子活力(ASOR)、丙二醛(MDA)含量、乳酸(LD)含量、总谷胱甘肽(T-GSH)、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结果表明:低氧胁迫对鲻幼鱼的生长、能量代谢影响显著,较严重缺氧组鲻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不具有补偿生长的能力;而轻微缺氧组获得完全补偿生长。低氧胁迫对鲻氧化应激指标影响显著,胁迫结束时鲻通过提高某些抗氧化酶的活力来增强抗氧化能力,以提高其应对恢复正常溶解氧环境可能带来的氧化应激的能力,同时在恢复溶氧后鲻氧化应激反应也较强烈。在恢复溶解氧阶段,肝脏中GSH显著增加,说明鲻体内的保护机制被激活。肝脏和鳃中MDA的含量在低氧胁迫后与溶解氧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在复氧30 d后仍然高于对照组,表明低氧胁迫加强鲻肝脏和鳃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氧水平 生长 能量代谢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卵形鲳鲹感染无乳链球菌与海豚链球菌的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黄婷 李莉萍 +8 位作者 王瑞 张彬 甘西 罗洪林 陈福艳 蔡小辉 杨传萍 梁万文 陈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166,共6页
于2011年8月对广西北海疑似链球菌感染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经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的两株病原菌(编号为TSG002和TSG004)为卵形鲳鲹的致病菌,然后对两株病原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和... 于2011年8月对广西北海疑似链球菌感染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经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的两株病原菌(编号为TSG002和TSG004)为卵形鲳鲹的致病菌,然后对两株病原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和二重PCR快速检测综合鉴定,构建系统进化树,最后对两株菌进行药敏分析。根据染色形态特征和二重PCR快速检测,初步鉴定菌株TSG002和TSG004分别为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菌株TSG002和TSG004的16S rRNA基因序列(登录号分别为KF826095和KF826094)分别与无乳链球菌ATCC13813 strain JCM 5671基因(登录号NR040821.1)和海豚链球菌ATCC29178基因(登录号AF335572.1)的相似性最高,均达99%。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哌酮、恩诺沙星、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多粘菌素B、头孢噻吩和头孢他啶均敏感。研究表明,感染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卵形鲳鲹可发病死亡,在病鱼中同时分离到两种链球菌尚属首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无乳链球菌 海豚链球菌 16S RRNA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健康和患病卵形鲳鲹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 被引量:16
6
作者 熊向英 王贤丰 +1 位作者 彭银辉 王志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7-1325,共9页
为研究病害发生后卵形鲳鲹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养殖环境的关系,分析不同样品中的菌群组成和细菌多样性。实验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分别构建了健康鱼水样、患病鱼水样、健康鱼肠道、患病鱼肠道和... 为研究病害发生后卵形鲳鲹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养殖环境的关系,分析不同样品中的菌群组成和细菌多样性。实验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分别构建了健康鱼水样、患病鱼水样、健康鱼肠道、患病鱼肠道和饵料颗粒5个样品中菌群的16S rRNA基因测序文库。研究表明,与健康鱼肠道细菌组成相比,患病鱼肠道中螺旋体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患病后肠道中的细菌种类仅为健康鱼肠道细菌种类总数的54.94%;健康卵形鲳鲹肠道菌群中有73.46%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与水体样品中OTUs一致,有70.58%与饲料样品一致,而患病后分别只有17.98%和38.95%的OTUs与水体和饲料样品一致。健康卵形鲳鲹肠道中黑海弧菌的相对丰度为17.19%,患病后该菌的相对丰度大幅提高,达到78.90%;健康鱼肠道中鳆发光杆菌占比54.53%,患病鱼肠道中不含鳆发光杆菌。健康和患病鱼肠道菌群种类组成类似,但存在一定差异,病害的发生会导致肠道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健康鱼肠道菌群与养殖环境和颗粒饲料中菌群组成关系密切,而患病后鱼肠道细菌多样性受环境中菌群的影响较小。黑海弧菌在患病鱼肠道中的大量增殖可能是引起其患病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肠道 养殖水体 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方格星虫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徐艳 王慧芹 +7 位作者 邹杰 彭慧静 彭银辉 刘旭佳 董兰芳 许明珠 黄国强 张琴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73-280,共8页
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是重要的经济类底栖动物,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它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多肽及蛋白质等,具有增加免疫、延缓衰老、抗疲劳等生理功能。本文对方格星虫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 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是重要的经济类底栖动物,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它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多肽及蛋白质等,具有增加免疫、延缓衰老、抗疲劳等生理功能。本文对方格星虫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药理作用等进行综述,为方格星虫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格星虫 多糖 蛋白与多肽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温度、盐度和体质量对钝缀锦蛤滤食率和同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家林 邹杰 彭慧婧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为探明钝缀锦蛤的摄食生理,以北海近海人工中间培育和养殖的钝缀锦蛤为试验材料,室内条件下采用试验生态法研究温度、盐度和体质量对钝缀锦蛤滤食率与同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7~33℃条件下,滤食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 为探明钝缀锦蛤的摄食生理,以北海近海人工中间培育和养殖的钝缀锦蛤为试验材料,室内条件下采用试验生态法研究温度、盐度和体质量对钝缀锦蛤滤食率与同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7~33℃条件下,滤食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滤食率(y)与水温(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4.338×10^(-3) x^3+0.311x2-6.915x+49(r2=0.999),同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对同化率的影响显著(P<0.01);在盐度18~33条件下,滤食率随盐度的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盐度27~30时保持较高的滤食率,滤食率(y)与盐度(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027x^2+1.638x-19.52(r^2=0.994),同化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大,盐度为30时同化率最高,盐度对同化率的影响显著(P<0.01);滤食率随体质量增加而降低,体质量对同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钝缀锦蛤属典型热带和亚热带种群品种,适宜生活在温度和盐度较稳定的潮下带区域,非广温广盐性贝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缀锦蛤 温度 盐度 体质量 滤食率 同化率
下载PDF
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宋忠魁 刘婷 +4 位作者 杨家林 蔡小辉 刘丽梅 吴蓉 赵鹏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49-753,共5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检测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4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10条10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扩增114个个体,分析其中的87个位点。试验结果表明,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群体间遗传多样性高低及遗传分化与天然屏障导致...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检测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4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10条10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扩增114个个体,分析其中的87个位点。试验结果表明,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群体间遗传多样性高低及遗传分化与天然屏障导致的地理隔离相关,裸体方格星虫的浮游幼体并不能有力地促进群体间基因交流。UPGMA聚类分析指出,广西裸体方格星虫群体至少应作为2个保育单元经营,即江平保育单元和犀牛角—西乡塘—闸口保育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体方格星虫 随机扩增多态DNA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溶解氧水平对褐牙鲆幼鱼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洁 唐夏 +1 位作者 张灵燕 黄国强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查明溶解氧含量下降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能量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测定褐牙鲆幼鱼在溶解氧由7.4mg/L下降至0.9mg/L过程中耗氧率、排氨率、氧氮比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溶解氧含量(DO... 【目的】查明溶解氧含量下降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能量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测定褐牙鲆幼鱼在溶解氧由7.4mg/L下降至0.9mg/L过程中耗氧率、排氨率、氧氮比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溶解氧含量(DO)降低,褐牙鲆幼鱼耗氧率呈"U"型变化,氧氮比呈倒"U"型变化,褐牙鲆幼鱼肌肉中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尽管肌肉和肝脏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有增强的趋势,但由于体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使得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脂质过氧化物增多,机体仍表现出氧化损伤。【结论】褐牙鲆幼鱼的能量代谢指标和部分氧化应激指标对溶解氧含量下降有明显反应,可作为判断溶解氧含量是否对褐牙鲆产生胁迫及调控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褐牙鲆 能量代谢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非离子氨胁迫对淡水和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酶活力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贾旭颖 国先涛 +1 位作者 王芳 黄国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37-1846,共10页
为了探讨非离子氨胁迫对淡水和海水两种养殖条件的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酶活力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非离子氨胁迫(0.1 mg/L和0.5 mg/L)后,两种养殖条件凡纳滨对虾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 为了探讨非离子氨胁迫对淡水和海水两种养殖条件的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酶活力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非离子氨胁迫(0.1 mg/L和0.5 mg/L)后,两种养殖条件凡纳滨对虾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的变化规律,并将两种养殖条件对虾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非离子氨胁迫后,两种养殖条件凡纳滨对虾鳃HK活力变化显著,而肌肉HK活力变化则不显著。(2)非离子氨胁迫后,两种养殖条件凡纳滨对虾鳃PK活力先升高,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淡水养殖对虾肌肉PK活力则显著升高,而海水养殖对虾肌肉PK活力变化则不显著。(3)0.1 mg/L非离子氨胁迫后,两种养殖条件对虾鳃和肌肉LDH活力变化均不显著,而0.5 mg/L非离子氨对两种养殖条件对虾鳃和肌肉的LDH活力均具有显著影响。(4)非离子氨胁迫后,两种养殖条件对虾鳃和肌肉SDH活力均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非离子氨胁迫对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酶活力具有显著影响;非离子氨胁迫后,凡纳滨对虾有氧代谢迅速减弱,而无氧代谢在胁迫初期略有升高,随后减弱,推测非离子氨胁迫可能使对虾机体主要供能物质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海水 淡水 非离子氨 呼吸代谢酶
下载PDF
广西茅尾海2种养殖牡蛎重金属含量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宋忠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7-319,共3页
[目的]监测广西茅尾海2种养殖牡蛎重金属含量,评价其食用安全程度和养殖环境质量。[方法]以微波消解法消解样品,联合使用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广西茅尾海的有明巨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香港巨牡蛎(C.hongkon... [目的]监测广西茅尾海2种养殖牡蛎重金属含量,评价其食用安全程度和养殖环境质量。[方法]以微波消解法消解样品,联合使用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广西茅尾海的有明巨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香港巨牡蛎(C.hongkongensis)的Cu、Zn、Cd、Cr、Hg、As、Se和Pb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使用5类评价标准并结合采用单项质量指数法和综合质量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茅尾海2种牡蛎重金属污染严重,食用价值受到严重威胁。[结论]当前无公害海水养殖用水水质评估和海洋生物质量评估标准有待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尾海 牡蛎 重金属 评价
下载PDF
广西卵形鲳鲹海豚链球菌基因分型、耐药谱型以及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10
13
作者 熊向英 黄国强 +1 位作者 王志成 文雪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6-595,共10页
为了解近年来广西卵形鲳鲹海豚链球菌流行菌株的基因型信息以及菌株间的差异,对2015—2016年从广西地区7个养殖场的患病卵形鲳鲹体内分离得到的17株海豚链球菌菌株分别进行了基因型分析、耐药谱测定以及毒力基因检测。采用随机扩增多态... 为了解近年来广西卵形鲳鲹海豚链球菌流行菌株的基因型信息以及菌株间的差异,对2015—2016年从广西地区7个养殖场的患病卵形鲳鲹体内分离得到的17株海豚链球菌菌株分别进行了基因型分析、耐药谱测定以及毒力基因检测。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RAPD)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rep-PCR)分析其基因型。结果显示,RAPD和rep-PCR指纹图谱结果一致,17株海豚链球菌可分为2种基因型。对海豚链球菌7种主要的毒力相关基因特异PCR检测,所有菌株均为sim A+scp I+pdi+sag A+cps D+pgm A+cfi+毒力基因型,表明这2种基因型的海豚链球菌似乎均为毒力较强的菌株。采用K-B法进行了20种抗生素敏感实验分析其耐药谱,结果表明归于基因1型的菌株耐药谱为AZT,基因2型菌株则出现3种相似的耐药谱,分别为SIZ/T/S/PEN/AZT/SPE/CAZ/PB、SIZ/T/S/PEN/AZT/SPE/CAZ/CRO和SIZ/T/S/PEN/AZT/SPE/CAZ/PB/RIF,证实基因型相同的菌株耐药谱型也相似,2种基因型的菌株耐药谱型差异显著,因此基因型和耐药谱型存在相关性。此结果为卵形鲳鲹海豚链球菌病流行病学研究、疫苗研制以及疫病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海豚链球菌 基因分型 毒力基因 耐药谱 广西
下载PDF
溶氧水平对梭鱼幼鱼能量代谢与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彭银辉 黄国强 +2 位作者 李洁 唐夏 刘旭佳 《广西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294-298,共5页
为分析低氧胁迫对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幼鱼能量代谢与氧化应激的影响,选择体重为6~10g的梭鱼,在溶氧水平从7.18 mg/L降至0.60mg/L过程中测定其耗氧率和排氨率,计算幼鱼相对应的氧氮原子比(O∶ 2 N);又在溶氧水平大于6.0mg/L、... 为分析低氧胁迫对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幼鱼能量代谢与氧化应激的影响,选择体重为6~10g的梭鱼,在溶氧水平从7.18 mg/L降至0.60mg/L过程中测定其耗氧率和排氨率,计算幼鱼相对应的氧氮原子比(O∶ 2 N);又在溶氧水平大于6.0mg/L、4.5 mg/L、3.0 mg/L、1.5 mg/L、0.5 mg/L时,分别测定幼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乳酸(LD)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抗超氧阴离子活力(ASOR)、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随着溶氧水平的下降,梭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总体呈降低趋势,氧氮原子的比值在溶氧水平3.23~1.92 mg/L时达到最大,在溶氧水平1.03~1.60 mg/L时达到最小;溶氧水平为6.15mg/L时,肝脏中LD、SOD、T-AOC、ASOR、MDA均显著大于其它溶氧水平下的相应指标(P<0.05).溶氧水平下降过程中,肌肉组织中的SOD、MDA、TAOC差异不显著(P>0.05),溶氧水平在0.5 mg/L时,LD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这表明,梭鱼能通过降低耗氧率和排氨率、改变代谢底物和提高肌肉、肝脏组织无氧代谢能力等方式,达到新陈代谢的平衡,以适应低氧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溶氧水平 能量代谢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温度胁迫及恢复过程中褐牙鲆幼鱼GH、IGF-I、RNA/DNA比值和糖原的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国强 李洁 +1 位作者 唐夏 张灵燕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21,共6页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分别在温度8.5℃(T8.5)、13.0℃(T13.0)、17.5℃(T17.5)、22.0℃(T22.0)、26.5℃(T26.5)下养殖10 d后,调整至生长最快的温度22.0℃养殖30 d,研究了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RNA/DNA...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分别在温度8.5℃(T8.5)、13.0℃(T13.0)、17.5℃(T17.5)、22.0℃(T22.0)、26.5℃(T26.5)下养殖10 d后,调整至生长最快的温度22.0℃养殖30 d,研究了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RNA/DNA比值和糖原质量分数的变化。除在胁迫阶段T17.5处理血浆IGF-I质量浓度显著低于T22.0处理外,不同处理的血浆GH和IGF-I质量浓度在胁迫和恢复阶段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的肝脏RNA/DNA比值仅在20~40 d阶段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的肌肉RNA/DNA比值在所有时间均无显著差异。胁迫结束时T8.5、T13.0、T26.5处理的肝脏糖原质量分数显著低于T17.5处理,试验结束时T22.0处理肝糖原质量分数略低于其余处理。胁迫结束时T26.5处理肌肉糖原质量分数最高,而在恢复的第一个10 d时T13.0处理肌肉糖原质量分数最高。不同温度下养殖10 d导致的生长减缓能够在恢复至22.0℃后的30 d内获得完全补偿生长,但此试验中GH、IGF-I和RNA/DNA比值与生长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牙鲆 GH IGF-I RNA DNA比值 温度操作
下载PDF
广西茅尾海常见牡蛎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9
16
作者 宋忠魁 蔡小辉 +1 位作者 童潼 杨家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16,共6页
应用COⅠ条形码技术鉴定广西茅尾海的3种常见牡蛎,其俗名分别是"白眼蚝"、"红眼蚝"和"蚝砺"。研究结果表明,茅尾海3种牡蛎应归属牡蛎科(Ostreidae)、巨蛎属(Crassostrea),其中"白眼蚝"是香港... 应用COⅠ条形码技术鉴定广西茅尾海的3种常见牡蛎,其俗名分别是"白眼蚝"、"红眼蚝"和"蚝砺"。研究结果表明,茅尾海3种牡蛎应归属牡蛎科(Ostreidae)、巨蛎属(Crassostrea),其中"白眼蚝"是香港巨牡蛎(C.hongkongensis)、"红眼蚝"是有明巨牡蛎(C.ariakensis)、"蚝砺"是Kumamoto牡蛎(C.sikamea)。研究验证了已开发的多重PCR技术能对3种牡蛎进行快速鉴定,并揭示香港巨牡蛎是茅尾海优势种,基本上澄清了与"近江牡蛎"相关的俗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尾海 牡蛎 CO I条形码 分子鉴定
下载PDF
网箱养殖卵形鲳鲹鱼体寄生虫初步调查 被引量:8
17
作者 熊向英 徐力文 +4 位作者 董兰芳 王志成 梁志辉 蒋伟添 黄国强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为给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调查其养殖过程中鱼体寄生虫种类。【方法】以防城港和北海网箱养殖卵形鲳鲹为对象,通过现场调查、肉眼检查、镜检观察等方法对卵形鲳鲹体表、鳃、内脏等组织... 【目的】为给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调查其养殖过程中鱼体寄生虫种类。【方法】以防城港和北海网箱养殖卵形鲳鲹为对象,通过现场调查、肉眼检查、镜检观察等方法对卵形鲳鲹体表、鳃、内脏等组织进行寄生虫检查并分类鉴定。【结果】共检出5种寄生虫: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拟德式吸虫Pardeontacylix McIntosh、本尼登虫Benedenia Diesing、淀粉卵甲藻Amyloodinium ocellatum和车轮虫Trichodibna Ehren berg,感染率分别为27.8%,8.1%,3.3%,16.4%,18%。【结论】寄生虫在卵形鲳鲹的养殖过程中存在,且种类繁多,已成为影响卵形鲳鲹健康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寄生虫 分类学
全文增补中
光照周期对褐牙鲆幼鱼生长、能量分配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国强 李洁 +1 位作者 唐夏 张灵燕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在循环水实验系统中,设置1L:23 D、9L:15D、12L:12D、15L:9D、24L:0D(光L:暗D)共5个光照周期处理组,研究其对褐牙鲆幼鱼生长及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束时褐牙鲆幼鱼的体质量为41.10~43.98g,不同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 在循环水实验系统中,设置1L:23 D、9L:15D、12L:12D、15L:9D、24L:0D(光L:暗D)共5个光照周期处理组,研究其对褐牙鲆幼鱼生长及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束时褐牙鲆幼鱼的体质量为41.10~43.98g,不同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体质量未表现出与日光照周期长短的相关性。日生长系数只在21~30d阶段内出现显著差异,整个实验期间的平均日生长系数为1.86~2.02,不同处理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日生长系数随日光照周期的延长略呈下降趋势。不同阶段的摄食率在31~40d阶段出现显著差异,12L:12D处理组摄食率显著高于9L:15D处理组。在整个实验期间,1L:23D的褐牙鲆幼鱼摄食率为1.64,显著低于12L:12D的褐牙鲆幼鱼的摄食率(1.79)。整个实验期间,1L:23D的褐牙鲆幼鱼平均饲料转化效率为113.49,显著高于12L:12D、15L:9D、24L:0D的褐牙鲆幼鱼,并略高于9L:15D的褐牙鲆幼鱼,饲料转化效率随光照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实验期间摄食能的分配比例仅在排泄能上出现显著差异,15L:9D最高,12L:12D最低,其他各项能量分配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光照周期对耗氧率影响显著,15L:9D最高,为0.252mg/(g·h),24L:0D最低,为0.173rag/(g·h)。耗氧率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血浆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含量在不同处理组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随光照时间延长也未表现出明显变动趋势。血浆褪黑素含量随光照时间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2L:12D处理组MT含量最低,但与其他处理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束时肌肉RNA/DNA比值随光照周期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动趋势,其中15L:9D和24L:0D处理组的肌肉RNA/DNA比值显著高于1L:23D处理。肝脏RNA/DNA比值以12L:12D最高,15L:9D最低。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周期对褐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牙鲆 光照周期 生长 褪黑素 生长激素
下载PDF
全国及主要刺参养殖省份刺参养殖状况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何翠 黄国强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4年第1期24-30,共7页
本文对最近6年全国及7个刺参主要养殖省份(山东、辽宁、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刺参养殖产量及养殖面积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6年中,全国刺参绝对产量呈递增趋势,由2006年的75 725 t增加到2011年的137 754 t,其中2010年产... 本文对最近6年全国及7个刺参主要养殖省份(山东、辽宁、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刺参养殖产量及养殖面积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6年中,全国刺参绝对产量呈递增趋势,由2006年的75 725 t增加到2011年的137 754 t,其中2010年产量增加较大,比2009年增加28 144 t。全国刺参产量在全国海水养殖产量的比重逐年增大,由2006年的0.52%增大到2011年的0.89%。全国刺参绝对养殖面积2007年最小为64 386 hm2(公顷),2009年最大为153 626 hm2。全国刺参养殖面积占全国海水养殖面积百分比先升高后降低,2006年最低为4.75%,2009年最高达到8.35%。全国刺参单位面积产量2007年最高,2009年最低。辽宁省、山东省是刺参养殖两大省份,其刺参产量之和占全国刺参产量的91.4%~98.1%,并且逐年下降;其刺参养殖面积之和占全国刺参养殖面积的92.6%~99.0%,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南方各省刺参产量占全国刺参产量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大,尤其是福建省2011年已成为继山东、辽宁之后的第三大刺参养殖大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养殖 产量 面积
下载PDF
光裸方格星虫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彭慧婧 杨家林 +1 位作者 邹杰 文雪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1-234,共4页
2011年6、7、8月每月10日,挑选♀∶♂为5∶1的性成熟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亲体,在水泥池中暂养20 d,观察其产卵习性、产卵量及其体腔中生殖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光裸方格星虫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母细胞分批成熟,分批产卵;... 2011年6、7、8月每月10日,挑选♀∶♂为5∶1的性成熟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亲体,在水泥池中暂养20 d,观察其产卵习性、产卵量及其体腔中生殖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光裸方格星虫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母细胞分批成熟,分批产卵;产卵时间不固定,昼夜皆可产卵,但夜间产卵次数和产卵量均高于白天;大量产卵时集群游动;6、7、8月的雌光裸方格星虫平均产卵分别为:3.20×104、4.43×104、3.46×104cell,平均受精率达98.3%;6、7、8月日累计产卵量y与时间x的变化方程分别为:y=0.430 5x3-25.971x2+503.39x-582.56(R2=0.982 0)、y=0.583 3x3-33.942x2+659.04x-712.43(R2=0.984 7)、y=-0.31x3+1.4676x2+245.11x-278.22(R2=0.994 3)。6、7、8月成熟卵细胞相对百分含量分别降低4.8%、9.0%、26.0%(P<0.01);6、7月的光裸方格星虫产后具有较好的再繁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裸方格星虫 繁殖习性 产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