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方成波 周强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期23-24,共2页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病因及机制复杂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咳喘或持续性咳喘为临床特征,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更新。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西医药物治疗、中医免疫调节...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病因及机制复杂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咳喘或持续性咳喘为临床特征,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更新。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西医药物治疗、中医免疫调节、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此外,早期健康宣教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目前治疗哮喘的常见药物方案、主要免疫调节指标、健康宣教等作一综述,同时浅析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达到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的规范化,达到更好地控制哮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气管哮喘 中西医结合 免疫调节 健康宣教
下载PDF
无痛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辛煜芳 施月金 +1 位作者 陈春晓 李坤容 《微创医学》 2009年第6期709-710,共2页
关键词 无痛内镜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护理
下载PDF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救治体会
3
作者 伍军伟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413-414,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昏迷 高渗性 非酮症 救治体会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TNF-α、IL-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2
4
作者 吴锦英 李欣明 +2 位作者 冯兵 温强 吴甲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621-623,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 目的:观察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丁苯酞治疗,研究组(49例)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治疗14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TNF-α和IL-1水平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和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研究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依达拉奉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1(IL-1)
下载PDF
尿激酶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黄金君 龙健中 +1 位作者 吴锦英 杨培全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年第2期130-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年龄≥70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均符合溶栓条件,其中家属同意溶栓治疗有20例,即溶栓治疗组;家属不同意溶栓治疗有20例,即非溶栓...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年龄≥70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均符合溶栓条件,其中家属同意溶栓治疗有20例,即溶栓治疗组;家属不同意溶栓治疗有20例,即非溶栓治疗组,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mR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近期各时间段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溶栓治疗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非溶栓治疗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mRS评分远期疗效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对高龄急性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效果肯定,并发症发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高龄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原文传递
200例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龙健中 李欣明 +3 位作者 黄金君 杨乃勇 吴锦英 杨培全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4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检测意义。方法将200例偏头痛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成5组,在急性发作期进行TCD检测血流速度。结果偏头痛患者不同年龄段急性发作期脑血流速度和正常人血流速度与同名动脉比较,偏头痛患者...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检测意义。方法将200例偏头痛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成5组,在急性发作期进行TCD检测血流速度。结果偏头痛患者不同年龄段急性发作期脑血流速度和正常人血流速度与同名动脉比较,偏头痛患者MCA及PCA、VA血流速度和正常人血流速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偏头痛患者TCD检测的总体表现脑血管血流速度增快。有先兆偏头痛与无先兆偏头痛的2组血流速度比较不明显(P>0.05)。结论 TCD能敏感地反映偏头痛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颅脑血管舒缩功能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TCD检测结果可作为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脑血流 经颅多普勒超声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锦英 龙健中 +1 位作者 秦超 李欣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49-751,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其有无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2名正常对照者,检测其血清内脂素水平有无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各指标的联系。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再进一步随...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其有无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2名正常对照者,检测其血清内脂素水平有无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各指标的联系。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再进一步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每组4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2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增高(78.52±16.41 ng/mL、42.83±13.4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高内脂素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OR 1.652,95%CI 1.032~2.256;P=0.014)。相关性分析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与梗死面积、空腹血糖、收缩压和三脂酰甘油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治疗2周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62.14±14.37 ng/mL、78.52±16.4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常规治疗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内脂素
下载PDF
玻璃水银体温计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隐患及护理 被引量:10
8
作者 梁浚婧 覃献芳 何冰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1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水银体温计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护理措施,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方法调查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我科玻璃水银体温计使用情况,发现体温计损失率高达84%,体温计损失主要有病人方面和护士方面的原因,对损失原因进... 目的探讨玻璃水银体温计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护理措施,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方法调查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我科玻璃水银体温计使用情况,发现体温计损失率高达84%,体温计损失主要有病人方面和护士方面的原因,对损失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存在医疗纠纷隐患和安全隐患,为了减少这些隐患的发生,我们从病人方面和护士方面采取措施。结果通过原因分析和采取措施,体温计损失率较之前下降了。结论玻璃水银体温计具有性能稳定、计数准确、价格低廉等特点,在较多医院仍较广泛的使用,但因其采用玻璃材料制作,使用中容易破碎,导致水银外泄产生毒性,对人体会产生危害,采取措施减少玻璃水银体温计的损失,可以有效减少医疗纠纷和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水银体温计 临床应用 安全隐患 护理
下载PDF
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常见原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杨炳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4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究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各种影响因素,加强对该病的预防。方法对我院2008年1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病多发于50~60岁,男性多于女性,冠心病是其主要病因,情绪不稳是其主要诱发因素,患者多死亡于院... 目的探究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各种影响因素,加强对该病的预防。方法对我院2008年1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病多发于50~60岁,男性多于女性,冠心病是其主要病因,情绪不稳是其主要诱发因素,患者多死亡于院外。结论加强对心源性猝死致病疾病的预防、检查和治疗,减少诱发因素,多进行复苏知识和技能的指导,是降低该病发生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临床分析 预防
下载PDF
大总量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分析(附104例报告) 被引量:7
10
作者 龙健中 吴锦英 +6 位作者 杨培全 吴清伦 冯兵 黎文欢 胡春明 陈春晓 蔡文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 :观察大总量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腰穿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 5~ 10 ml,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置换 5~ 10轮 ,每次置换出脑脊液总量为 4 0~ 10 0 ml,总疗程为 3~ 7次。结果 :10 4例经脑脊液置换... 目的 :观察大总量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腰穿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 5~ 10 ml,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置换 5~ 10轮 ,每次置换出脑脊液总量为 4 0~ 10 0 ml,总疗程为 3~ 7次。结果 :10 4例经脑脊液置换后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迅速缓解 ,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明显减少 ,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或 P <0 .0 5 )。结论 :应用大总量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迅速缓解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及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掖置换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8
11
作者 梁敏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CASI)的疗效。方法:89例急性梗死患者根据自愿选择被分为药物溶栓组(44例,采用静脉药物溶栓治疗)和CASI组(45例,采用CASI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术前住院时间、治疗后症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CASI)的疗效。方法:89例急性梗死患者根据自愿选择被分为药物溶栓组(44例,采用静脉药物溶栓治疗)和CASI组(45例,采用CASI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术前住院时间、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患者1~3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再闭塞、严重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CASI组再灌注成功率显著高于药物溶栓组(91.11%比68.18%),P〈0.05。治疗后,与药物溶栓组比较,CASI组LVEF[(42.58±13.10)%比(57.32±18.61)%]显著升高,而症状缓解时间[(8.09±8.31)h比(3.75±3.58)h]和住院时间[(19.84±8.15)d比(13.01±5.40)d]显著缩短,P均〈0.01。随访期间,与药物溶栓组比较,CASI组严重心衰(18.18%比4.44%)、严重心律失常(22.73%比6.67%)发生率和死亡率(6.82%比2.22%)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溶栓治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利奈唑胺治疗MRSA重症肺炎后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春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988-991,共4页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重症肺炎后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重症肺炎患者中随机选择40例进行研究,均给予利奈唑胺治疗。观察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重症肺炎后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重症肺炎患者中随机选择40例进行研究,均给予利奈唑胺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疗效和MRSA清除情况;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白细胞计数及炎性因子水平,并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后,治愈12例,显效1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28/40)。38例经痰细菌培养未检出MRSA,细菌清除率为95.0%(38/40)。患者的的血白细胞计数及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MRSA重症肺炎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及炎性因子水平均可以得到显著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利奈唑胺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血白细胞计数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6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陆家乾 《内科》 2012年第6期603-604,共2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130例,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利多卡因药物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130例,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利多卡因药物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临床受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胺碘酮 稳心颗粒
下载PDF
Siebens领域管理结合PAC心理弹性理论指导下的延续护理在帕金森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唐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57-0160,共4页
探析在帕金森(PD)患者延续护理中采取Siebens领域管理模式(SDMM)结合PAC心理弹性理论指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在2022.1-2023.4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康复护理期)中选出68例参与到研究项目中,根据随机数字抽样分组。常规组(34例,... 探析在帕金森(PD)患者延续护理中采取Siebens领域管理模式(SDMM)结合PAC心理弹性理论指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在2022.1-2023.4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康复护理期)中选出68例参与到研究项目中,根据随机数字抽样分组。常规组(34例,进行常规康复指导)和观察组(34例,基于SDMM结合PAC心理弹性理论指导的延续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的认知功能(MMSE量表),以及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病情程度(帕金森病Webster评分量表)、心理状态(HAMA量表、HAMD量表)、步态功能(步长、步速)。结果 ①干预第1、2、3周时观察组的MMSE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②干预前两组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差异(P>0.05);③干预后观察组的帕金森病Webster评分低于常规组,HAMA评分与HAMD评分低于常规组,步长与步速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在康复护理阶段应用SDMM结合PAC心理弹性理论指导的延续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生理与心理状态,促进病情尽快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指导护理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内镜下胃底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成钧 《中国民康医学》 2019年第22期65-66,70,共3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胃底组织胶注射(EIS)联合套扎术(EVL)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肝硬化引起GOV出血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单纯EVL治疗,观察组予EIS联... 目的:观察内镜下胃底组织胶注射(EIS)联合套扎术(EVL)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肝硬化引起GOV出血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单纯EVL治疗,观察组予EIS联合EVL治疗,比较两组即时止血率与止血时间,门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血流速度,食管静脉曲张分级情况,胃底曲张静脉直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V分级轻度的比例为47.62%,高于对照组的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底曲张静脉直径<5 mm的比例为57.14%,高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IS联合EVL治疗肝硬化引起GOV破裂出血患者,可降低术后再出血率,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胃底组织胶注射 套扎术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下载PDF
流行性乙型脑炎1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志坚 郑金瓯 +6 位作者 莫雪安 秦超 龙建中 吴原 石胜良 沈岳飞 程道宾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临床表现与临床流行病学规律,明确该病有效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治的112例乙脑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结果本组112例患者均为儿童,男63例,女49例,年龄4岁~12岁,... 目的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临床表现与临床流行病学规律,明确该病有效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治的112例乙脑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结果本组112例患者均为儿童,男63例,女49例,年龄4岁~12岁,平均年龄为4.65±0.75岁,其中89(79.46%)例为爆发流行病例,23(20.53%)例为散发流行病例,103(91.96%)例没有乙脑疫苗接种史。以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多数患者有意识障碍(96例,85.71%)及癫痫发作(61例,54.46%),发病第二周血清或脑脊液乙脑IgM阳性。本组患者81(72.32%)例临床治愈,18(16.07%)例住院期间死亡。结论本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儿童罹患,发热、头痛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病第二周血清或脑脊液乙脑IgM阳性,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而夏秋季发病为其主要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乙脑疫苗注射仍是目前主要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提高脑卒中瘫痪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予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1期142-144,共3页
目的:提高脑卒中瘫痪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防止废用、误用综合症发生,缩短康复期。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提高脑卒中瘫痪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为主题,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骤,遵循PDCA循环方... 目的:提高脑卒中瘫痪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防止废用、误用综合症发生,缩短康复期。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提高脑卒中瘫痪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为主题,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骤,遵循PDCA循环方法,2016年3月14日至3月20日进行现状调查,改善前调查脑卒中瘫痪患者良肢位摆放118例次,正确44例次,正确率为37.3%。全体圈员发挥头脑风暴,分析导致良肢位摆放不正确的原因,追究真因,主要是专业培训不完善、翻身枕不符合规格、无流程标准和翻身枕数量不足,累计79.5%,列为本次主题改善重点。根据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进行实施。结果:2016年6月19日至6月25日进行效果确认,调查脑卒中瘫痪患者良肢位摆放120例次,正确98例次,正确率由改善前的37.3%提高到改善后的81.7%,超过了预计目标值76.3%;圈员自身责任心、参与度、专业知识、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认识与应用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脑卒中瘫痪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肢位 正确率 脑卒中瘫痪 翻身枕 品管圈活动
下载PDF
59例不同年龄段偏头痛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脑血流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龙健中 李欣明 +2 位作者 杨乃勇 吴锦英 杨培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7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偏头痛的检测价值。方法 59例偏头痛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成5组,在急性发作期应用TCD检测血流速度。结果偏头痛患者不同年龄段急性发作期脑血流速度和正常人血流速度与同名动脉比较,偏头痛患者和正常人血...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偏头痛的检测价值。方法 59例偏头痛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成5组,在急性发作期应用TCD检测血流速度。结果偏头痛患者不同年龄段急性发作期脑血流速度和正常人血流速度与同名动脉比较,偏头痛患者和正常人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D可敏感而准确地反映偏头痛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颅脑血管舒缩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TCD检测可适用于偏头痛患者检查并作为实验室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偏头痛 脑血流 年龄
下载PDF
20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因与贫血治疗情况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芳 王福诩 陆小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92-295,共4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病因及贫血的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桂平市人民医院就诊并行MHD≥3个月的2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分布并按治疗后不同血红蛋白(Hb)水平将其分为A组(重度贫血,Hb<...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病因及贫血的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桂平市人民医院就诊并行MHD≥3个月的2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分布并按治疗后不同血红蛋白(Hb)水平将其分为A组(重度贫血,Hb<60g/L,n=18)、B组(中度贫血,60g/L≤Hb<90g/L,n=95)、C组(轻度贫血,90g/L≤Hb<110g/L,n=62)和D组(贫血治疗达标,110g/L≤Hb≤130g/L,n=30)。比较各组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静脉铁剂治疗率、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蛋白(SF)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结果:205例MHD患者中,男性120例(58.54%),女性85例(41.46%),男女比例为1.41:1,原发病前3位依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29例(62.93%)、糖尿病肾病30例(14.63%)、肾结石28例(13.66%)。D组EPO、铁剂治疗率及TSAT水平均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O用量及静脉铁剂治疗率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SF及ALB水平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病前3位依次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肾结石;贫血治疗达标率仅为14.63%,其原因主要是EPO用量不足、静脉铁剂治疗率低与铁剂用量不足,临床中应注意针对性调整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病因 贫血治疗
下载PDF
膈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春晓 梁天龙 +9 位作者 龙健中 刘航 何雪明 陈光 吴成钧 梁悦 韦容清 辛煜芳 施月金 李坤容 《内科》 2009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膈肌生物反馈训练加强GERD患者胃食管交界处(EGJ)抗反流屏障作用。方法8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PPI组和PPI联合膈肌生物反馈训练组。每组分别人选40例,疗程为8周。PPI组(雷贝拉唑10mgBid)。反馈+PPI组在应用PPI治疗同时进行... 目的探讨膈肌生物反馈训练加强GERD患者胃食管交界处(EGJ)抗反流屏障作用。方法8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PPI组和PPI联合膈肌生物反馈训练组。每组分别人选40例,疗程为8周。PPI组(雷贝拉唑10mgBid)。反馈+PPI组在应用PPI治疗同时进行膈肌生物反馈训练(2次/d,15-20min/次,雷贝拉唑10mgBid)。反馈+PPI组患者每周1次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反馈训练,训练时需空腹。疗程结束后再次评价反流症状、食管动力和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8周后,反馈+PPI组反流症状积分由治疗前(10.5±5.3)下降至(6.0±3.7),PPI组由治疗前(10.8±4.7)下降至(7.5±3.2);(2)反馈+PPI组生活质量(GERD—HRQL)积分由治疗前(21.774-6.30)下降至(13.60±7.538),PPl组由治疗前(20.42±6.31)下降至(13.864±7.538);(3)反馈+PPI组较PPI组自主神经受累改善率提高35%;(4)反馈+PPI组与PPI组治疗前后Zung氏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5)动力学复查,除膈脚张力显著增加外,LES压力、EGJ压力及食管远端蠕动收缩波幅训练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膈肌生物反馈训练能显著改善反流症状,减少GERD患者对抑酸药物依赖性;增加GERD患者膈脚的张力,从而增强胃食管交界处的抗反流屏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生物反馈 膈脚 抗反流屏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