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质类固醇激素在IgA肾病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俊生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3年第4期153-154,共2页
目的 探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中等量蛋白尿IgA肾病的疗效、副作用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30例患者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并观察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24h尿蛋白排泄率,24h肌酐清除率及副作用等。结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目的 探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中等量蛋白尿IgA肾病的疗效、副作用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30例患者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并观察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24h尿蛋白排泄率,24h肌酐清除率及副作用等。结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明显降低平均尿蛋白水平,激素治疗后24h尿蛋白排泄率明显减少(P<0.01),治疗有效率为73.33%。结论对于中等量蛋白尿IgA肾病患者,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明显降低尿蛋白排泄率,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可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但在治疗中应注意其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激素 IGA肾病 应用 蛋白尿 治疗学 皮质类固醇
下载PDF
维持血透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秀芳 胡白瑛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74-376,380,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方法对2011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血透的尿毒症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70例血标本进行血培养及药敏分析记录检出的病原菌株数,同时记录留置导管...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方法对2011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血透的尿毒症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70例血标本进行血培养及药敏分析记录检出的病原菌株数,同时记录留置导管时间、血常规测值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52例,占74.29%;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18例,占25.71%。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4.23%,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78.85%。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达38.89%,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达33.33%。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组白细胞为(12.67±4.51)×109/L,C-反应蛋白为(57.09±44.58)mg/L,分别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组的白细胞(10.02±6.03)×109/L和C-反应蛋白为(84.07±46.51)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8,t=2.189,P均<0.05)。结论本研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组较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组的白细胞高,体温高,C-反应蛋白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透 导管 血流感染 病原菌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纤维样肾小球病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素霞 肖萍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纤维样肾小球病王素霞,肖萍综述章友康邹万忠审校纤维样肾小球病(FibrillaryGlomerulopathyFGP),是指肾小球内存在类似于症粉样纤维物质,但淀粉样物质特殊染色阴性,且不伴随系统性疾病的一类肾小球疾... 纤维样肾小球病王素霞,肖萍综述章友康邹万忠审校纤维样肾小球病(FibrillaryGlomerulopathyFGP),是指肾小球内存在类似于症粉样纤维物质,但淀粉样物质特殊染色阴性,且不伴随系统性疾病的一类肾小球疾病。近年国外的肾脏病学专著内均已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疾病 纤维样 病理学 诊断
原文传递
利多卡因对减轻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脉穿刺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阳桂锋 苏跃萍 赵颖颖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61-162,共2页
关键词 肾透析 动脉穿刺 疼痛 利多卡因
下载PDF
左卡尼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俊生 王军 +1 位作者 覃学勇 刘莉莉 《柳州医学》 201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左卡尼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均采用相同血液透析方式进行透析,且血透后每周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 目的观察左卡尼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均采用相同血液透析方式进行透析,且血透后每周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100—150U/kg皮下注射,但治疗组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丁1g,而对照组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疗程12周。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rhEPO用量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症状发生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显著提高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同时左卡尼丁能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丁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
下载PDF
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军 祖比亚 +3 位作者 林德帅 杨俊生 覃学勇 廖明 《柳州医学》 2014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 观察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RA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对照组单用甲氨喋呤治疗,7.5~15.0毫克/周。观察12个月,观察指标:主要疗效... 目的 观察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RA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对照组单用甲氨喋呤治疗,7.5~15.0毫克/周。观察12个月,观察指标:主要疗效指标有肿胀、压痛关节数、患者及医师对疾病状况总体评价;次要疗效指标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晨僵时间、健康评价问卷(HAQ)、C反应蛋白;同时记录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ACR20.50)。结果 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主要疗效指标、次要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CR20标准的病例,治疗组占80%,对照组占69.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CR50标准分别为66.7%、3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道反应轻微,有2例出现血压升高;对照组有2例出现白细胞减少,2例出现肝酶升高。结论 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RA,疗效优于单用甲氨喋呤而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甲氨蝶呤 关节炎 类风湿 生物医学研究 小剂量
下载PDF
血透患者死因分析及长期存活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肖萍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85-86,共2页
血透患者死因分析及长期存活若干问题探讨肖萍(广西柳州铁路中心医院肾内科柳州545007)为了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存率,延长其存活期,我们对1989年7月~1995年7月我院104例血液透析存活90d以上的病人进行了死... 血透患者死因分析及长期存活若干问题探讨肖萍(广西柳州铁路中心医院肾内科柳州545007)为了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存率,延长其存活期,我们对1989年7月~1995年7月我院104例血液透析存活90d以上的病人进行了死亡原因分析,并就其长期存活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疗法 死亡原因 生存率 抗菌素 免疫疗法
下载PDF
老年慢性肾衰竭103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覃学勇 《右江医学》 2004年第4期346-347,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慢性肾衰竭发生进展规律及其防治对策 ,提高存活率。方法 对 10 3例 60岁以上老年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肾脏病患者占同期住院全部肾脏病病人的 5 5 .0 % ,而老年慢性肾衰竭占老年肾脏病的... 目的 探讨老年人慢性肾衰竭发生进展规律及其防治对策 ,提高存活率。方法 对 10 3例 60岁以上老年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肾脏病患者占同期住院全部肾脏病病人的 5 5 .0 % ,而老年慢性肾衰竭占老年肾脏病的81.7%。继发因素相对增多。误诊率达 2 3 .3 %。病死率为 17.5 % ,其中尿毒症病死率为 41.1%。尿毒症透析治疗组病死率为2 8.6% ,非透析治疗组病死率为 61.5 %。结论 老年人慢性肾衰竭发病率高 ,继发因素是不可忽视的病因。综合防治高血压、糖尿病、改善生活方式是减少和延缓老年慢性肾衰竭的关键 ,透析可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临床分析 老年人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其它部分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9
作者 肖萍 《中国厂矿医学》 1996年第3期156-158,共3页
对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进行了血小板聚集试验和其它部分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显示,HD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明HD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缺陷。血液透析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增高(P<0.... 对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进行了血小板聚集试验和其它部分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显示,HD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明HD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缺陷。血液透析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增高(P<0.05),提示血透过程中血小板被激活。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HD组全血比粘度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透析后得到改善。作者初步探讨了这些变化对止血、凝血功能的影响。充分透析能够有效防治出血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小板聚集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不扎止血带穿刺内瘘的护理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玉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9期7103-7103,共1页
目的探讨不扎止血带穿刺内瘘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进行规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不扎止血带,B组扎止血带。结果不扎止血带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穿刺后渗血减少、患者满意度高。结论不扎止血带穿刺内瘘值得推广。
关键词 止血带 穿刺术/副作用 瘘/护理/并发症
原文传递
血液全闭合离体循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陆秀荣 阳桂锋 赵颖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9期7091-7091,共1页
目的探讨血液全闭合离体循环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对在血液透析中需要临时中断血液透析时,治疗组30例用血液全闭合离体循环,对照组30例先用生理盐水收机,后用肝素盐水闭合离体循环进行比较。结果二组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操作简单... 目的探讨血液全闭合离体循环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对在血液透析中需要临时中断血液透析时,治疗组30例用血液全闭合离体循环,对照组30例先用生理盐水收机,后用肝素盐水闭合离体循环进行比较。结果二组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操作简单,无需特殊材料,为患者节约资金,防止过多水分进入患者体内及血液丢失,患者满意度提高,同时可减轻护士工作量及紧张心理。结论血液全闭合离体循环有较大的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循环 肾透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