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状况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53
1
作者 马姜明 刘世荣 +2 位作者 史作民 张远东 缪宁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657,共12页
在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海拔3100~3600m阴坡、半阴坡,以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箭竹和藓类林型不同恢复阶段(20~40a生的箭竹阔叶林、50a生的箭竹针阔混交林、160~200a生的箭竹原始暗针叶老龄林;20~40a生的藓类阔叶林、50a生的藓类针阔... 在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海拔3100~3600m阴坡、半阴坡,以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箭竹和藓类林型不同恢复阶段(20~40a生的箭竹阔叶林、50a生的箭竹针阔混交林、160~200a生的箭竹原始暗针叶老龄林;20~40a生的藓类阔叶林、50a生的藓类针阔混交林、160~200a生的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的群落为研究对象,共设置了50个样方(20m×20m),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分析了岷江冷杉(Abiesfaxoniana)的天然更新状况,并采用通径分析法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箭竹和藓类两种森林类型岷江冷杉幼苗、幼树和小树的密度偏低。对于箭竹林型不同恢复阶段,岷江冷杉幼苗密度<幼树密度<小树密度;对于藓类林型不同恢复阶段,藓类阔叶林幼树密度大于幼苗和小树密度,藓类针阔混交林小树密度大于幼苗和幼树密度,而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幼苗密度大于幼树和小树密度。藓类林型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状况好于箭竹林型。对箭竹林型而言,影响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为母树密度、倒木蓄积量、箭竹盖度和苔藓层厚度,其中母树密度和倒木蓄积量对岷江冷杉天然更新起着促进作用,箭竹盖度和苔藓层厚度对岷江冷杉天然更新起着阻碍作用;对于藓类林型而言,影响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为灌木盖度和苔藓层厚度。灌木和苔藓有利于幼苗的发生,但不利于幼苗向幼树、小树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冷杉 天然更新 影响因子 通径分析 川西亚高山
下载PDF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46
2
作者 马姜明 刘世荣 +2 位作者 史作民 刘兴良 缪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97-3303,共7页
森林退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退化的森林进行恢复评价是合理地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介绍了森林退化的概念,综述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评价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恢复目标的确定、参照系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定量评价... 森林退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退化的森林进行恢复评价是合理地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介绍了森林退化的概念,综述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评价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恢复目标的确定、参照系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定量评价等几个方面。目前,大多数退化森林恢复评价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植被结构和生态学过程3个方面。其中,物种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等;植被结构包括植被盖度、乔木密度、高度、胸高断面积、生物量和凋落物结构等;生态学过程包括养分库、土壤有机质以及生物间的相互关系等。不同的研究者或管理者由于对恢复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需求存在差异,评价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角度也不一样。恢复评价可以从特殊种群到整个生态系统的不同层次进行。在深刻理解森林退化定义的基础上,建立现实的目标和正确地选择参照系是恢复评价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退化 恢复目标 参照系统 生态系统特征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湘西花垣矿区主要植物种类及优势植物重金属蓄积特征 被引量:37
3
作者 杨胜香 田启建 +2 位作者 梁士楚 周耀渝 邹慧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38-2045,共8页
矿区重金属污染严重,寻找和发现适合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重金属耐性植物是矿区植被恢复和污染土壤修复的前提.通过对湘西花垣县锰矿、铅锌矿区植被调查,共记录到高等植物76种,隶属69属,39科.对两矿区的主要优势植物及其土壤重金属含量... 矿区重金属污染严重,寻找和发现适合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重金属耐性植物是矿区植被恢复和污染土壤修复的前提.通过对湘西花垣县锰矿、铅锌矿区植被调查,共记录到高等植物76种,隶属69属,39科.对两矿区的主要优势植物及其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两矿区土壤Pb、Zn、Cd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阈值,对矿区土壤造成了污染.主要优势植物均能适应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较高的环境,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耐性,但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蓄积特征不同,油茶、芒萁吸收的重金属主要分布在地上部分,属于金属富集型植物,适于修复湘西矿区重金属污染中等且使用价值较高的污染土壤;灰白毛莓、山莓、毛萼莓、魁蒿、蕨吸收的重金属主要累积在根部,属于根部囤积型植物;芒草、白茅、箬竹、飞龙掌血根、茎、叶重金属含量均较低,属于重金属规避型植物.这2种类型的植物适合种植在湘西矿区重金属污染严重、使用价值相对较低、面积较大的矿山废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铅锌矿 优势植物 重金属 湘西
原文传递
克氏原螯虾的入侵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4
作者 蔡凤金 武正军 +2 位作者 何南 宁蕾 黄乘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4-132,共9页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是一个著名入侵物种,作为一种水产经济资源物种在世界各地扩散。克氏原螯虾抗逆性强,所具有的广泛生境适应性、生长迅速、高生殖率等特点使它们迅速建立野生种群。近10余年...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是一个著名入侵物种,作为一种水产经济资源物种在世界各地扩散。克氏原螯虾抗逆性强,所具有的广泛生境适应性、生长迅速、高生殖率等特点使它们迅速建立野生种群。近10余年的研究认为,克氏原螯虾通过捕食和资源竞争等机制严重威胁引入地的水生植物、无脊椎动物、两栖类等的生存,显著降低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当前,由于克氏原螯虾的经济价值高,它会借助于人力的作用而继续扩散。为认清和减少克氏原螯虾对引入地的生态影响,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1)在中国开展克氏原螯虾的生态危害的调查和研究;2)克氏原螯虾种群调节和控制对策研究;3)被入侵地的生态恢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生物入侵 入侵机制 生态影响
原文传递
镁浸渍生物炭吸附氨氮和磷:制备优化和吸附机理 被引量:32
5
作者 李安玉 李双莉 +5 位作者 余碧戈 马爱英 周鑫兰 谢建慧 蒋艳红 邓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83-1695,共13页
利用废弃的木薯杆制备了载镁的生物炭吸附剂。以氨氮、磷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不同镁盐改性、MgCl2浓度、碳化温度、固液比和碳化时间对氨氮、磷吸附性能的影响,制备最具吸附性能的载镁木薯秆基生物炭(Mg-BC),进行批量吸... 利用废弃的木薯杆制备了载镁的生物炭吸附剂。以氨氮、磷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不同镁盐改性、MgCl2浓度、碳化温度、固液比和碳化时间对氨氮、磷吸附性能的影响,制备最具吸附性能的载镁木薯秆基生物炭(Mg-BC),进行批量吸附氨氮和磷实验。利用等温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和颗粒内扩散模型)探究其吸附特性,在其吸附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FTIR、XRD、SEM-EDS、XPS等表征手段对其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Mg-BC对氨氮和磷的吸附过程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多分子层的化学吸附,理论饱和吸附量分别为43.48 mg·g^-1和96.00 mg·g^-1。结合表征结果推测,Mg-BC吸附氨氮、磷主要通过官能团作用、络合沉淀和离子交换等多过程协同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镁 生物炭 木薯秸秆 吸附 吸附剂 吸附机制
下载PDF
几种菊科入侵植物和非入侵植物的化感作用比较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富荣 黄莹 +1 位作者 梁士楚 周巧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3-818,共6页
以萝卜为受体,采用培养皿法比较研究了几种菊科入侵种和非入侵种的化感潜力。结果表明:入侵种和非入侵种都具有化感作用,且入侵种在高浓度下的化感抑制作用强度不一定都大于非入侵种。在0.2 g.mL-1浓度时,艾蒿和黄鹌菜的综合化感作用强... 以萝卜为受体,采用培养皿法比较研究了几种菊科入侵种和非入侵种的化感潜力。结果表明:入侵种和非入侵种都具有化感作用,且入侵种在高浓度下的化感抑制作用强度不一定都大于非入侵种。在0.2 g.mL-1浓度时,艾蒿和黄鹌菜的综合化感作用强度分别是小飞蓬的2.5和3.1倍;而紫茎泽兰和银胶菊则是小飞蓬的3.8和3.5倍。而不同植物浸提液对萝卜的不同检测指标影响不同。其中,紫茎泽兰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银胶菊和除0.025 g.mL-1外的黄鹌菜各浸提液都使萝卜种子萌发受较强的抑制,且抑制强度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对幼苗生长则表现为"低促高抑"的规律。小飞蓬和苦荬菜对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根长为抑制作用,但对其苗高和鲜质量为促进作用。除0.025 g.mL-1外,艾蒿对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根长有较强的抵制,对其苗高和鲜质量则呈"低促高抑"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化感机制 紫茎泽兰 银胶菊 小飞蓬
下载PDF
植物NAC转录因子家族研究概况 被引量:28
7
作者 彭辉 于兴旺 +4 位作者 成慧颖 张桦 石庆华 李建贵 麻浩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6-248,共13页
植物特有的NAC家族转录因子数量众多,广泛分布于陆生植物中。NAC转录因子涉及多个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过程,功能多样而重要,从发现至今一直是研究的热点。ANAC019蛋白三维结构的解析和一系列NAC基因功能的揭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NA... 植物特有的NAC家族转录因子数量众多,广泛分布于陆生植物中。NAC转录因子涉及多个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过程,功能多样而重要,从发现至今一直是研究的热点。ANAC019蛋白三维结构的解析和一系列NAC基因功能的揭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NAC家族,包括它们的起源与分类、生物学功能、表达调控规律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该文较为详尽地阐述了NAC家族转录因子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和非生物胁迫 NAC转录因子 植物发育调节 蛋白结构
下载PDF
漓江流域岩溶区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21
8
作者 马姜明 吴蒙 +1 位作者 占婷婷 梁士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71,共6页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典型样地,采用常规群落学调查方法对漓江流域岩溶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调查的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束植物78...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典型样地,采用常规群落学调查方法对漓江流域岩溶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调查的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束植物78种,隶属于45科70属。乔木层的建群种檵木随着群落的恢复其重要值有降低的趋势,而在灌木层则相反。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乔木层和灌木层主要优势种为檵木、小巴豆(Croton xiaopadou)、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和紫凌木(Decaspermum esquirolii),草本层主要优势种为狭穗薹草(Carex ischnostachya)、庐山香科科(Teucrium pernyi)和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fasciculatum)。(2)随着檵木群落的恢复,群落总体、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呈现增大的趋势,草本层则相反;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乔木层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檵木群落的恢复呈现增大的趋势,而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总体则相反。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灌木层Shannon指数均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而草本层均匀度指数均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Simpson指数随檵木群落恢复的变化趋势与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相反。(3)在檵木群落的灌木阶段、乔灌阶段和乔林阶段这3个恢复阶段中,乔灌阶段与乔林阶段之间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总体的Bray-Curtis指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多样性 檵木群落 岩溶区 漓江流域
下载PDF
漓江流域岩溶区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主要共有种生态位变化 被引量:20
9
作者 马姜明 占婷婷 +1 位作者 莫祖英 梁士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30-2536,共7页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典型样地,采用群落学调查对漓江流域岩溶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主要共有种的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进行研究,揭示檵木群落恢复过程物种的环境资源利用状况和种间关系、种群动...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典型样地,采用群落学调查对漓江流域岩溶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主要共有种的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进行研究,揭示檵木群落恢复过程物种的环境资源利用状况和种间关系、种群动态及群落稳定性,为漓江流域岩溶石漠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乔木层主要共有种为檵木、小巴豆,灌木层主要共有种为檵木、红背山麻杆、龙须藤、火棘、白饭树、白马骨、扁片海桐、皱叶雀梅藤、亮叶崖豆藤。(2)乔木层主要共有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随着檵木群落的恢复呈现增大的趋势,而灌木层主要共有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变化趋势则相反。(3)在乔灌阶段的乔木层和乔林阶段的灌木层主要共有种的生态位宽度均小于1.0,灌木层中主要共有种对间的低生态位重叠值(0~0.6)的种对数随着群落恢复增多,而高生态位重叠值(0.8~0.9)的种对数减少。(4)乔木层中的主要共有种檵木和小巴豆协同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共同主导群落的整体恢复方向;灌木层中的主要共有种随着群落的恢复对环境资源需求进一步分化或者生态位进一步分离,檵木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檵木群落 岩溶区 漓江流域
下载PDF
鳄蜥的两性异形 被引量:19
10
作者 何南 武正军 +3 位作者 蔡凤金 王振兴 于海 黄乘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通过比较鳄蜥的体型与头部大小等特征的差异,研究了鳄蜥的两性异形情况。结果表明:性成熟鳄蜥个体体色差异显著,成年雄性头胸部腹面呈鲜红色或浅蓝色,而雌性为浅黄色或淡红色;成年雄性头部显著大于成年雌性(头长(HL),P<0.001;头宽(HW... 通过比较鳄蜥的体型与头部大小等特征的差异,研究了鳄蜥的两性异形情况。结果表明:性成熟鳄蜥个体体色差异显著,成年雄性头胸部腹面呈鲜红色或浅蓝色,而雌性为浅黄色或淡红色;成年雄性头部显著大于成年雌性(头长(HL),P<0.001;头宽(HW),P<0.001),成年雌性腹部长(AL)显著大于成年雄性(P=0.018);而成年雄性和成年雌性的体长(SVL)以及尾长(TL)差异不显著(SVL,P=0.193;TL,P=0.22);亚成体头长随体长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成年雌性(P=0.021),而亚成体头宽与成年雌性头宽差异不显著(P=0.545);亚成体头部与成年雄性头部呈同速增长(HL,P=0.252;HW,P=0.441)。特定SVL时,亚成体头宽显著大于成年雌性头宽(P<0.001);亚成体头长显著大于成年雄性头长(P<0.001),但亚成体头宽与成年雄性头宽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鳄蜥存在局部两性异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两性异形 性选择 繁殖压力
原文传递
干旱和复水条件下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响应 被引量:20
11
作者 肖凡 蒋景龙 段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41-2248,共8页
【目的】分析黄瓜幼苗在干旱胁迫和复水条件下的生长和生理生化响应,阐明在有限水分亏缺下复水产生补偿效应的可能性和补偿强度,为黄瓜的抗旱栽培及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瓜王F1黄瓜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试验,... 【目的】分析黄瓜幼苗在干旱胁迫和复水条件下的生长和生理生化响应,阐明在有限水分亏缺下复水产生补偿效应的可能性和补偿强度,为黄瓜的抗旱栽培及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瓜王F1黄瓜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测定干旱对照、干旱、极旱、极旱复水对照和极旱复水处理下黄瓜幼苗的生长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不同处理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均降低了黄瓜幼苗的叶面积、株高、茎粗、主根长及地上部生物量,与极旱处理相比,极旱复水处理各生长指标增幅达8.3%~366.7%,但显著低于极旱复水对照(P<0.05,下同);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黄瓜幼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逐渐降低,极旱复水处理使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恢复到极旱复水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使黄瓜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升高,极旱复水处理则将这些生化指标降至极旱复水对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带来的伤害。【结论】干旱后及时复水能缓解前期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具有一定的补偿效应,但其补偿强度不足以弥补前期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阻碍,对植物的补偿效应具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干旱胁迫 干旱复水 生长指标 生理生化特性 光合参数
下载PDF
近60年洞庭湖区水沙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晖 尹辉 +1 位作者 白旸 王月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9-142,共4页
基于洞庭湖1951—2009年年径流泥沙量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和阶段分析法对近60a来洞庭湖水沙的演变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以年份序列为自变量,对洞庭湖水沙累积量进行多项式函数拟合,结果表明:①近60a来,洞庭湖区除四水入湖水量的趋... 基于洞庭湖1951—2009年年径流泥沙量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和阶段分析法对近60a来洞庭湖水沙的演变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以年份序列为自变量,对洞庭湖水沙累积量进行多项式函数拟合,结果表明:①近60a来,洞庭湖区除四水入湖水量的趋势性不显著以外,三口入湖水沙量、四水入湖沙量和城陵矶出湖水沙量均呈较显著的减少趋势;②洞庭湖水沙在演变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③洞庭湖水沙的演变特征及趋势与下荆江裁弯工程、葛洲坝截流工程、三峡工程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 演变特征 趋势 洞庭湖
下载PDF
泗顶矿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6
13
作者 于方明 姚亚威 +5 位作者 谢冬煜 王雪茹 林嘉敏 刘媛 刘可慧 李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62-2269,共8页
以广西柳州泗顶铅锌矿区的玉米地、菜地、灌木、尾矿库、森林和柑橘园6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土壤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 以广西柳州泗顶铅锌矿区的玉米地、菜地、灌木、尾矿库、森林和柑橘园6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土壤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6种土壤的优势菌门,所占比例为31.34%~53.47%,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纲.冗余分析表明,在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灌木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与土壤中铅、锌、镉、铜的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在土壤钠和钾含量较高的玉米地和菜地,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的丰度有所增加,而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则有所下降.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而总氮、总磷含量较低的柑橘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丰度较高.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浮霉菌门的丰度与土壤p H值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土地利用类型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中国蚂蚁名录——猛蚁型亚科群(膜翅目:蚁科) 被引量:15
14
作者 周善义 冉浩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113,共13页
总结中国已知蚁科猛蚁型亚科群Poneromorph Subfamilies名录,共记载该类群4亚科22属142种8亚种2变种,其中钝猛蚁亚科Amblyoponinae 4属13种,刺猛蚁亚科Ectatomminae 1属7种,猛蚁亚科Ponerinae种类最多,有14属112种8亚种2变种,卷尾猛蚁亚... 总结中国已知蚁科猛蚁型亚科群Poneromorph Subfamilies名录,共记载该类群4亚科22属142种8亚种2变种,其中钝猛蚁亚科Amblyoponinae 4属13种,刺猛蚁亚科Ectatomminae 1属7种,猛蚁亚科Ponerinae种类最多,有14属112种8亚种2变种,卷尾猛蚁亚科Proceratiinae 3属10种。给出各种的中文名、拉丁名和详细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科 猛蚁型亚科群 名录 中国
下载PDF
5种植物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15
15
作者 宁蕾 邓业成 +2 位作者 雷玲 骆海玉 秦卉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7-379,389,共4页
[目的]植物精油用作农药具有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友好、生物活性多样等特点,可克服化学农药的局限性,具有开发潜力。研究5种植物精油对10种重要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以期为其在农药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 [目的]植物精油用作农药具有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友好、生物活性多样等特点,可克服化学农药的局限性,具有开发潜力。研究5种植物精油对10种重要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以期为其在农药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植物精油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南丰蜜橘精油和胜红蓟精油对供试病原菌表现出较高的抑制活性,精油体积分数为1mL/L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7.27%-100%和63.54%100%。南丰蜜橘精油和胜红蓟精油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EC50 值分别为0.2316-0.5653、0.0573-0.1943mL/L。[结论]南丰蜜橘精油和胜红蓟精油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好,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中国蚁科昆虫名录——蚁型亚科群(膜翅目:蚁科)(Ⅰ) 被引量:13
16
作者 冉浩 周善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73,共9页
本文总结中国蚁型亚科群(the formicomorph subfamilies)蚁亚科Formicinae已知蚁科昆虫3属86种7亚种,其中尖尾蚁属Acropyga 6种,捷蚁属Anoplolepis 1种,弓背蚁属Camponotus 79种7亚种。给出各种的中文译名、拉丁学名和详细分布。对近年... 本文总结中国蚁型亚科群(the formicomorph subfamilies)蚁亚科Formicinae已知蚁科昆虫3属86种7亚种,其中尖尾蚁属Acropyga 6种,捷蚁属Anoplolepis 1种,弓背蚁属Camponotus 79种7亚种。给出各种的中文译名、拉丁学名和详细分布。对近年来分类地位发生变化、具有较大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种,以及需要特别说明的种作了注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科 蚁亚科 蚁型亚科群 名录 中国
下载PDF
2种中药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钟慧 钟勇 +2 位作者 卿朕 周秋艳 邓业成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4-68,共5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苍术和乌药2种中药植物甲醇提取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为其在农药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苍术甲醇提取物对玉米大斑病菌、金橘砂皮病菌、甘蔗凤梨病菌、茶轮斑病菌、烟草黑胫病菌有很高的抑...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苍术和乌药2种中药植物甲醇提取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为其在农药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苍术甲醇提取物对玉米大斑病菌、金橘砂皮病菌、甘蔗凤梨病菌、茶轮斑病菌、烟草黑胫病菌有很高的抑菌活性,质量浓度为10 g/L时,抑菌率在85.17%~100%,其对玉米大斑病菌、甘蔗凤梨病菌、茶轮斑病菌、水稻胡麻叶斑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的有效中浓度( EC50值)为0.1316~0.9802 g/L。乌药甲醇提取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很高的抑菌活性,质量浓度为10 g/L时,抑菌率均在80%以上,其中对除贡柑链格孢菌外9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EC50值为0.1020~0.6329 g/L。采用液-液萃取法和固-液萃取法分别对苍术和乌药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初步分离,结合活性跟踪,发现苍术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萃取层和石油醚萃取层中,乌药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萃取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乌药 提取物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康彩艳 李秋燕 +3 位作者 刘金玉 张舒云 胡乐宁 邓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72,79,共6页
分别以香蕉秸秆(BS)、木薯秸秆(CS)为原料,采用限氧热解法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生物炭,采用元素分析、Boehm滴定、BET、FTIR、XRD等方法分析了生物炭的基本特性,研究了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特性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热解温度能显著影响... 分别以香蕉秸秆(BS)、木薯秸秆(CS)为原料,采用限氧热解法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生物炭,采用元素分析、Boehm滴定、BET、FTIR、XRD等方法分析了生物炭的基本特性,研究了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特性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热解温度能显著影响生物炭的产率、灰分、pH、孔径结构以及元素分布等性质;生物炭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生物炭对Cd^(2+)的吸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络合作用和沉淀作用,K^(+)、Na^(+)、Mg^(2+)、Ca^(2+)共存会影响Cd2+的吸附,且热解温度越低,影响作用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吸附
下载PDF
红树植物苦郎树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邓业成 毕秀莲 +2 位作者 杨林林 廖永梅 李瑞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10-2013,共4页
采用活性跟踪法及色谱分离技术从红树植物苦郎树叶中分离获得2种抗菌化合物KLS-46和KLS-54,测定苦郎树甲醇提取物及2种化合物对西瓜枯萎病菌、芒果叶枯病菌、甘蔗凤梨病菌、香蕉炭疽病菌、梨黑斑病菌、梨褐斑病菌、柑橘疮痂病菌的抑菌... 采用活性跟踪法及色谱分离技术从红树植物苦郎树叶中分离获得2种抗菌化合物KLS-46和KLS-54,测定苦郎树甲醇提取物及2种化合物对西瓜枯萎病菌、芒果叶枯病菌、甘蔗凤梨病菌、香蕉炭疽病菌、梨黑斑病菌、梨褐斑病菌、柑橘疮痂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苦郎树叶提取物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明显高于茎提取物和果提取物,10 g/L叶提取物对7种病原菌抑菌率为22.37%~100.00%。KLS-46对后5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为9.79×10-3~7.88×10-2g/L,KLS-54的EC50值为9.26×10-3~9.75×10-2g/L,2种活性成分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毒力相似。活性成分对甘蔗凤梨病菌、柑橘疮痂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在浓度为0.25 g/L时,KLS-46的抑制率分别为98.31%、100.00%和98.15%,KLS-54的抑制率分别为99.83%、100.00%和9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郎树 提取物 活性成分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柿叶多酚测定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丰丽 张云鸽 庞冠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3-176,共4页
目的:研究柿叶多酚测定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简称FC)比色法研究多酚测定的显色条件,并测定柿叶多酚和阳性对照维生素C(VC)的抗氧化活性。结果:FC法显色的最佳条件为:FC试剂1.5 mL,碳酸钠溶液(75 g.L-1)6 mL,温... 目的:研究柿叶多酚测定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简称FC)比色法研究多酚测定的显色条件,并测定柿叶多酚和阳性对照维生素C(VC)的抗氧化活性。结果:FC法显色的最佳条件为:FC试剂1.5 mL,碳酸钠溶液(75 g.L-1)6 mL,温度25℃,反应60 min。其精密度试验的标准偏差为0.51%,重复性偏差值1.02%,回收率96.7%~100.4%;柿叶多酚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为:清除羟自由基(HO.)>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对HO.,O2.-,DPPH.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39.33 mg.L-1,0.53,0.85 g.L-1。其中清除HO.和DPPH.的能力超过VC,清除HO.的IC50仅为VC的1/6,清除DPPH.的IC50约为VC的1/3。结论:采用FC法显色的最佳条件测定多酚,结果重复性、准确度良好;柿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 多酚 测定条件 抗氧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