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桉树人工林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52
1
作者 温远光 周晓果 +1 位作者 喻素芳 朱宏光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107-116,229,共10页
桉树人工林是世界人工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木材供给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桉树人工林,使全球桉树人工林的面积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近15年来全球桉树人工林面积年平均增长11... 桉树人工林是世界人工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木材供给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桉树人工林,使全球桉树人工林的面积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近15年来全球桉树人工林面积年平均增长110万hm^2。面对可利用林地资源的限制、立地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的胁迫、社会对林产品需求的变化,以及社会舆论博弈的影响,世界桉树人工林必将在营林制度、经营策略和经营途径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和重大调整。营林制度上由短周期纯林连作的林分经营转变为短中长周期循环混交轮作的景观经营,经营策略上从注重桉树造林面积扩张转变为人工林单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全面提升,经营途径上更加重视多目标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将成为未来桉树人工林发展的主流趋势。然而,在由单一的木材经营转变为多目标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过程中,桉树人工林仍将保持以木材生产为主导功能的发展格局,这是桉树人工林的比较优势和特点决定的。但有效权衡和协同桉树木材生产主导功能与其他生态服务功能是今后经营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多目标 生态系统服务 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 全球
下载PDF
七个甘蔗品种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与光合能力和耐旱性的关联 被引量:24
2
作者 秦茜 朱俊杰 +2 位作者 关心怡 于天卉 曹坤芳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5-712,共8页
甘蔗(Saccharum L.)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典型的C4植物。选育抗旱甘蔗品种是当前生产上一个重要任务。本文选择抗旱性不同的7个甘蔗品种,进行桶栽实验,从叶片解剖结构、光合特性和耐旱性方面探讨它们的水碳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叶片厚度... 甘蔗(Saccharum L.)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典型的C4植物。选育抗旱甘蔗品种是当前生产上一个重要任务。本文选择抗旱性不同的7个甘蔗品种,进行桶栽实验,从叶片解剖结构、光合特性和耐旱性方面探讨它们的水碳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叶片厚度、表皮厚度、叶肉细胞厚度表现为强抗旱>中等抗旱>弱抗旱品种;(2)抗旱性强的品种叶脉密度显著高于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气孔密度、叶脉密度和净光合速率(P_n)正相关;(3)强抗旱性品种的叶片具有较高的维管束鞘面积比率(BS:M),这种BS:M与Pn、水分利用效率正相关,与叶片膨压丧失点负相关;(4)叶片耐失水能力与P_n正相关。综上可知,抗旱性强的甘蔗品种更具碳水代谢优势,它们的高BS:M既提高了叶片供水能力,又提高了叶片CO_2浓缩能力,进而有利于获得高光合速率;同时,甘蔗的耐旱性与光合能力保持协调。研究结果对甘蔗抗旱栽培和育种具有参考意义,也为解释C_4草本植物高光合效率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抗旱性 叶片解剖 光合特征 膨压丧失点 水分关系
原文传递
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垂直结构与林下植物更新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晓果 温远光 +2 位作者 朱宏光 王磊 李晓琼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7-374,共8页
2009—2011年,在广西大明山常绿阔叶林一个典型坡面的上坡、中坡和下坡分别建立24个20 m×20 m的固定样地,测定不同林冠层次(上层、中层和下层冠高分别为:>8、4~8和0~4 m)的覆盖度并监测林下植物的更新,研究林冠垂直结构的动态... 2009—2011年,在广西大明山常绿阔叶林一个典型坡面的上坡、中坡和下坡分别建立24个20 m×20 m的固定样地,测定不同林冠层次(上层、中层和下层冠高分别为:>8、4~8和0~4 m)的覆盖度并监测林下植物的更新,研究林冠垂直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林下植物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2008年特大冰冻灾害后森林的恢复,林冠总覆盖度显著增加,从2009年的54.0%提高到2011年的67.4%,不同冠层覆盖度和恢复增长存在显著差异,上层林冠覆盖度显著高于中、下层,而中、下层林冠的恢复增长显著优于上层林冠.林下更新的木本植物共55种,优势科和优势种与现有群落的基本一致.同一年份不同坡位林下更新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同一坡位不同年份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冠层的覆盖度与更新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相关性不显著;中层、下层和林冠总覆盖度与林下更新植物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冠层覆盖度显著影响着林下更新,中、下层林冠对林下更新植物多样性的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林冠覆盖度 林冠垂直结构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倩 周晓果 +3 位作者 梁宏温 温远光 郭晋川 杨健基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82-187,195,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4种不同经营措施试验(即,处理A: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处理B: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抚育、施基... 【目的】探讨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4种不同经营措施试验(即,处理A: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处理B: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抚育、施基肥和追肥;处理C: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和追肥;对照(CK):桉树采伐迹地形成的灌草坡),比较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除处理B外,其它处理林地的木本植物丰富度及其优势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与造林前相比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其草本植物的优势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但种类丰富度则呈逐年下降趋势;处理B的木本植物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sw)显著低于处理A、C和CK,而生态优势度指数(C)则相反(P<0.05);处理A、C的草本香农威纳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sw)显著高于CK和B处理,而生态优势度指数(C)则显著低于CK和B处理(P<0.05),A与C处理之间和B与CK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而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抚育和频繁施肥等经营活动将显著降低桉树人工林下的植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经营管理 植物多样性 干扰
下载PDF
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的植物组成及多样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温远光 夏承博 +3 位作者 周晓果 朱宏光 李晓琼 王磊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68-174,181,共8页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恢复格局和过程。【方法】通过2种树种(顶果木、降香黄檀)、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的造林试验和群落生态调查,研究不同石漠化治...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恢复格局和过程。【方法】通过2种树种(顶果木、降香黄檀)、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的造林试验和群落生态调查,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及多样性演变规律。【结果】经过4年的恢复,3种不同治理模式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优势种和共优势种。一些入侵植物如鬼针草、小飞蓬、酢浆草、飞机草、土牛膝、胜红蓟等的数量有所增加,特别是鬼针草,其重要值(10.35~36.32)分别是灌丛(4.44)的2.33~8.18倍。与灌丛(对照)比较,3种不同治理模式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2种豆科植物和3种治理模式具有相近的治理效果,但混交林治理模式对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作用相对较优。在岩溶退耕地和灌丛地实施人工造林可以加速植被的恢复和重建,短期内显著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外来植物入侵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造林 顶果木 降香黄檀 纯林 混交林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林地清理和培肥措施对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温远光 严宇航 +9 位作者 陶彦良 蔡道雄 周晓果 朱宏光 贾宏炎 明安刚 赵明威 陆艳仙 严理 李武志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下不同培肥措施对植物多样性的作用规律,为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两种不同林地清理(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和3种不同培肥措施(加炭C、加氮N和套种绿肥)处理试验,比较研究不同林... 【目的】探讨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下不同培肥措施对植物多样性的作用规律,为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两种不同林地清理(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和3种不同培肥措施(加炭C、加氮N和套种绿肥)处理试验,比较研究不同林地清理和培肥措施的独立和交互作用对桉树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4年后,火烧清理林地的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人工清理林地(P<0.001);两种清理方式下加C、加N和套种绿肥均明显改变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但优势种保持不变,均为蔓生莠竹、弓果黍、小花露籽草和五节芒(套种绿肥中的小花露籽草除外),显著降低植物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两种清理方式各处理林下植物功能群谱完全相同,均表现为禾草植物>木本植物>蕨类植物>藤本植物>杂草植物>入侵植物;两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条件下,加C、加N、套种绿肥处理均极显著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林地清理方式与不同处理的交互作用也对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产生极显著的影响。【结论】火烧和人工清理林地及加C、加N、套种绿肥等培肥措施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影响。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视角出发,在桉树人工林的经营中应尽量减少加C、加N和套种绿肥等培肥措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林地清理 加炭 加氮 植物多样性 植物功能群谱
下载PDF
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的造林保存率及幼林生长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周晓果 李隽宜 +4 位作者 朱宏光 温远光 梁宏温 尤业明 严理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75-181,共7页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对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幼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两种树种(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对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幼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两种树种(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的造林试验,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幼林生长表现及适应机制。【结果】不同树种和不同治理模式林分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存在一定的差异:纯林中,降香黄檀的平均成活率较高(93%~96%),顶果木的较低(81%~87%);混交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不同治理模式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顶果木纯林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1.73cm和1.87m)显著高于降香黄檀纯林(1.26cm和1.33m);混交林中,顶果木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是1.81cm和2.07m,高于纯林;降香黄檀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相应为1.15cm和1.39m,胸径稍低于纯林,而树高稍高于纯林。【结论】顶果木和降香黄檀均能适应石漠化生境,顶果木的生长表现优于降香黄檀,混交可以提高林分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造林 顶果木 降香黄檀 纯林 混交林
下载PDF
广西十万大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姜冬冬 罗应华 +3 位作者 林建勇 何巧萍 覃林 零雅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目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是十万大山的主要植被类型,揭示其群落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特征,有利于探讨群落物种竞争关系与维持机制。【方法】以十万大山1 hm^(2)山地常绿阔叶林样地重要值排名前6位的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g(r)函数、方... 【目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是十万大山的主要植被类型,揭示其群落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特征,有利于探讨群落物种竞争关系与维持机制。【方法】以十万大山1 hm^(2)山地常绿阔叶林样地重要值排名前6位的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g(r)函数、方差比率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种间相关性。【结果】以完全随机模型对样地群落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发现优势种在1~11 m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云南桤叶树Clethra delavayi、银木荷Schima argentea、柔毛紫茎Stewartia villosa在1~25 m尺度上呈聚集分布;以异质泊松模型分析时,发现优势种在10~25 m尺度上均呈随机分布,表明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受生境异质性影响,且不同种群受影响的程度不同;样地微地形因子中海拔和坡度对优势种的格局分布影响较大;不同种群的龄级空间分布格局受个体密度影响较大,增长型种群幼龄个体聚集分布,随着龄级的增加其空间分布趋于随机分布,衰退型种群成年个体小尺度上聚集分布,幼龄个体随机分布;样地群落优势种的幼树、小树、成年树之间无种内竞争排斥关系,种内关联性均为正相关或无关联,种内关联性与尺度相关;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性总体呈正关联,种间正相关和无关联种对多于负相关种对,表明群落中优势种的种间竞争关系较弱,优势种间相互独立,利于物种共存。【结论】十万大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受生境异质性和密度制约的影响,且分布格局随尺度和发育阶段而变化。种内、种间关系多为正相关或无关联,群落优势种排斥竞争关系不显著,群落种群结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种间关联性 种内关联性 山地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不同轮伐期巨尾桉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卢婵江 周晓果 +6 位作者 黄冰川 温远光 朱宏光 莫继有 左花 严理 兰俊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轮伐期对人工林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从经济视角科学确定人工林的合理轮伐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短(7a)、中(13a)、长(21a)轮伐期的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轮伐期巨尾桉人工林的蓄积量(Stand volume,... 【目的】探讨不同轮伐期对人工林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从经济视角科学确定人工林的合理轮伐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短(7a)、中(13a)、长(21a)轮伐期的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轮伐期巨尾桉人工林的蓄积量(Stand volume,SV)、营林成本、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和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进行分析,揭示不同轮伐期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随着轮伐期的延长,巨尾桉人工林的蓄积量持续增长,7a、13a、21a轮伐期的蓄积量分别为144.95m^3/hm^2、346.97m^3/hm^2、553.69m^3/hm^2。随着轮伐期的延长,巨尾桉人工林净现值不断增加,在12a时达到最高值(30 297.61元/hm^2),之后逐渐降低,7a、21a轮伐期的净现值分别为17 239.86元/hm^2、22 008.59元/hm^2。内部收益率在13a开始趋近峰值(53.32%),明显高于7a时的39.29%。【结论】在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的轮伐期确定在13a左右较为适宜,既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又可大幅提升蓄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伐期 巨尾桉人工林 蓄积量 营林成本 净现值 内部收益率
下载PDF
低丘林下药材种植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梦云 杨开太 +2 位作者 黄春晖 陈宝玲 蒋维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2-152,共11页
【目的】林药模式是当前我国林业经营模式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林广阔的林下空间及独特生境,为中药材的仿野生种植提供了条件。探究南方低丘林下不同药材种植对林分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初步影响,对林下药材种植及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 【目的】林药模式是当前我国林业经营模式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林广阔的林下空间及独特生境,为中药材的仿野生种植提供了条件。探究南方低丘林下不同药材种植对林分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初步影响,对林下药材种植及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方法】选用适宜南方低丘林区的5种药用植物(百部、姜黄、砂仁、五指毛桃、益智仁),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湿加松林下开梯带种植,分析不同林药生长初期(种植后半年及一年)对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在5种林药土壤间均无显著差异,林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总体高于种植前,但随种植后时间增加而下降,据此可推测半年生时有机质含量的暂时增加主要源于林药种植时外源有机肥的施入;2)土壤全量养分中,全钾在林药间有显著差异,全氮、全磷差异不显著;半年生时,大部分林药根际土明显高于种植前(全磷、全氮)或与种植前持平(全钾),但在一年生时全钾、全磷均有明显下降,其中全钾显著低于种植前,表明5种参试林药普遍对钾、磷的需求较大;3)土壤速效养分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林药间存在显著差异,根际土有效磷、速效钾在5种林药种植一年后均明显高于种植前,且速效钾含量随种植后时间增加而升高;其中,五指毛桃(MT)、姜黄(JH)对促进土壤养分活化的效果较好;4)3种土壤酶活性在林药种植后均有所提高,以砂仁(SR)脲酶活性最高,但酸性磷酸酶活性有随种植后时间增加下降的趋势,可能受到土壤全磷不足的影响;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铵态氮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结论】综上,林药种植初期,林药种类对大部分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影响不明显,但整体上看,林药种植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有一定提升。相较于氮,林下药材种植与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种植 药用植物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根际土与非根际土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气孔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及其与水力功能的协调 被引量:5
11
作者 司怀通 于天卉 +2 位作者 关心怡 蒋国凤 曹坤芳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7-496,共10页
红树林植物长期生活在高盐、高光的环境中,其气孔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行为及其气孔运动行为是否受自身水力功能的调控仍缺乏了解。本研究以9种红树林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它们的叶片气孔导度(G_s)对光照以及蒸汽压差(VPD)的响应曲线、G_s... 红树林植物长期生活在高盐、高光的环境中,其气孔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行为及其气孔运动行为是否受自身水力功能的调控仍缺乏了解。本研究以9种红树林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它们的叶片气孔导度(G_s)对光照以及蒸汽压差(VPD)的响应曲线、G_s日变化、叶片的凌晨水势(Ψ_(pd))和中午最低水势(Ψ_(min))以及叶片导水率(K_(leaf))。结果显示:红树林植物的G_s均随光强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并且Ψ_(pd)越高的植物往往对光强有更强的响应。而随VPD的升高,9种红树林植物表现出3种不同的气孔响应模式:(1)G_s不断上升;(2)G_s先升后降;(3)G_s先降低然后维持在低值水平。这种不同的气孔响应行为可能与植物的叶片解剖特征以及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有关。叶片的Ψ_(pd)和Ψ_(min)均与一天中最大G_s呈显著线性相关,高的叶片水势有助于植物达到更高的G_s。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红树林植物K_(leaf)与一天中的最大气孔导度(G_(max))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红树林植物的气孔行为与水力功能是相互协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气孔导度 蒸汽压差 水势 叶片导水率
原文传递
细叶云南松林大径木择伐后的遗传多样性动态及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春晖 白天道 +3 位作者 李远发 黄厚宸 郑党斌 蒋维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0-69,共10页
【目的】研究择伐对林分后续遗传多样性及空间遗传格局是否有显著影响。【方法】对大径木(DBH≥20 cm)强度择伐(1970年)后自然恢复49 a(2019年)的细叶云南松天然林样地内个体进行全站仪定位,并基于nSSR标记检测其遗传多样性,探究择伐后... 【目的】研究择伐对林分后续遗传多样性及空间遗传格局是否有显著影响。【方法】对大径木(DBH≥20 cm)强度择伐(1970年)后自然恢复49 a(2019年)的细叶云南松天然林样地内个体进行全站仪定位,并基于nSSR标记检测其遗传多样性,探究择伐后不同时期更新个体(以径级推算)的多样性变化。最后结合空间坐标及遗传关系分析其小尺度空间遗传格局。【结果】参试群体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期望杂合度He=0.641,Shannon’s指数I=1.209),但群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近/自交(固定指数F=0.234);比较不同径级组遗传多样性表明,群体内观测杂合度(Ho)、F随径级减小分别呈递增和递减趋势,He,I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表明近/自交主要发生在伐后早期,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林分遗传多样性的暂时下降。后期随着林分的自然更新,有效繁殖群体增大,遗传多样性逐步增加;空间遗传聚类表明,样方内个体可分为两组,组内个体呈现轻度聚集分布,但空间自相关分析未达显著水平,表明林分现有遗传格局可能受到了择伐造成的母树非随机分布、长距离基因流(种子/花粉)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结论】以收获为主的大径木强度择伐对伐后初期细叶云南松林分的遗传多样性及空间遗传格局有负面影响,但随着林分的自然恢复,其所带来负面效应逐渐下降,表明细叶云南松林具备一定的遗传多样性自我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云南松 择伐 自然恢复 SSR 空间遗传格局
下载PDF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下生物炭和氮添加对桉树红锥混交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陶彦良 周晓果 +8 位作者 温远光 朱宏光 陆艳仙 杜氏清闲 赵明威 蔡道雄 贾宏炎 李武志 李晓琼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128-138,共11页
【目的】阐明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下(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生物炭和氮添加对桉树红锥混交林土壤养分的影响,为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林地的桉树红锥混交林中,设置生物炭和氮添加的控制实验,研究生物炭和... 【目的】阐明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下(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生物炭和氮添加对桉树红锥混交林土壤养分的影响,为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林地的桉树红锥混交林中,设置生物炭和氮添加的控制实验,研究生物炭和氮添加对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有效磷(AP)和有效钾(AK)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下,生物炭和氮添加对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人工清理林地时,添加生物炭显著增加了20~40cm土层的AP含量;氮添加极显著增加了0~10cm土层的SOC、TP、AP含量和C∶N;10~20cm土层的SOC、AK含量,20~40cm土层的AP和AK含量也显著增加;而0~10cm土层的N∶P则极显著降低。林地清理方式为火烧清理时,生物炭添加极显著增加0~10cm土层的TP含量,而0~10cm、10~20cm土层的SOC和AK含量,0~10cm土层的C∶N,10~20cm的AP∶TP、C∶P以及0~10cm、10~20cm、20~40cm土层的AK∶TK显著降低,0~10cm土层的AP含量、AP∶TP、C∶P和N∶P更是极显著降低。氮添加显著降低10~20cm土层的N∶P以及0~10cm土层的AP∶TP,0~10cm土层的AP含量以及10~20cm的TN含量下降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人工清理林地条件下,实施生物炭和氮添加有利于提高桉树红锥混交林的土壤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红锥 混交林 生物炭 氮添加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轮伐期对巨尾桉人工林碳固存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婵江 温远光 +5 位作者 周晓果 朱宏光 莫继有 左花 严理 兰俊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149-157,共9页
【目的】深入探讨不同轮伐期对巨尾桉人工林碳固存的影响,为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确定合理轮伐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轮伐期为短(7a)、中(13a)和长周期(21a)的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轮伐期桉树林分生物量、碳固存... 【目的】深入探讨不同轮伐期对巨尾桉人工林碳固存的影响,为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确定合理轮伐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轮伐期为短(7a)、中(13a)和长周期(21a)的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轮伐期桉树林分生物量、碳固存、年平均固碳量的分析,揭示不同轮伐期对桉树林分碳固存的影响。【结果】巨尾桉人工林的生物量碳随着轮伐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由7a轮伐期的(75.81±5.12)t·C/hm^2增至13a轮伐期的(180.11±19.97)t·C/hm^2以及21a轮伐期的(192.08±16.50)t·C/hm^2,方差分析表明,13a和21a轮伐期的总生物量碳显著高于7a轮伐期,而13a和21a轮伐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巨尾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随轮伐期延长而显著降低,由7a轮伐期的(89.99±0.35)t·C/hm^2、13a轮伐期的(85.42±0.76)t·C/hm^2下降到21a轮伐期的(74.64±0.24)t·C/hm^2。7~13a仍是巨尾桉人工林固碳能力迅速增长期,年平均总生物量碳由7a时的10.78t·C/(hm^2·a)迅速提高到13a的19.54t·C/(hm^2·a),增长81%;21a时巨尾桉人工林进入固碳能力下降期,年平均总生物量碳降至3.78t·C/(hm^2·a),固碳能力只是13a的19.34%。【结论】在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的最佳轮伐期确定在13a左右较为适宜,这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人工林 轮伐期 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碳 碳固存
下载PDF
不同石砾含量土壤对降香黄檀矿质元素分配的影响
15
作者 席英卓 刘震 +4 位作者 文黎 覃桂丽 田龙 杨振德 玉舒中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16-20,57,共6页
以不同石砾含量的土壤模拟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土壤条件,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体内矿质元素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降香黄檀叶的N、K、Ca、Mg元素含量普遍高于茎、根中相应元素含量。不同石砾含量对降香黄檀矿... 以不同石砾含量的土壤模拟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土壤条件,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体内矿质元素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降香黄檀叶的N、K、Ca、Mg元素含量普遍高于茎、根中相应元素含量。不同石砾含量对降香黄檀矿质元素的分配规律存在影响,随着石砾含量的增加,降香黄檀的Ca、Mg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石砾含量条件下,降香黄檀N元素的含量变化不明显,但P、K元素的含量变化较明显。揭示降香黄檀在石漠化环境下矿质元素分配规律,为石漠化的科学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土壤石砾含量 元素含量 元素分配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逆境胁迫生理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忠才 Alison Kim Shan Wee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111-117,128,共8页
红树林是一种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周期性遭受海水浸淹的特殊生态系统。鉴于红树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效益和生态系统的特殊性,逆境胁迫生理逐渐成为研究者们的关注重点。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学者对红树... 红树林是一种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周期性遭受海水浸淹的特殊生态系统。鉴于红树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效益和生态系统的特殊性,逆境胁迫生理逐渐成为研究者们的关注重点。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学者对红树林逆境胁迫下生理响应的研究概况和成果进行了综述。近年来红树林植物主要受到其生境盐胁迫和环境低温的胁迫,以及来自于环境污染致使其生存环境受到的胁迫等。研究结果显示,盐度和低温胁迫下红树林会改变自身的水力结构以确保在胁迫环境下能够保障水分运输的安全性;此时光合作用会明显受损,但一定范围内的盐度却不会对红树林植物造成损害;红树林植物受胁迫使其抗性酶活性提高,从而提高红树林植物本身的耐受性;转录组学分析也揭示红树林在逆境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水平和基因功能的富集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和代谢以及应激响应上。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逆境胁迫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未来研究方向应结合多层次以及抓住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更加深入探究逆境胁迫下的响应机制,为保护红树林资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低温胁迫 盐胁迫 转录组 生理响应机制
下载PDF
桉树抗桉树枝瘿姬小蜂理化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晓琼 刘亚珍 +3 位作者 周晓果 朱宏光 温远光 郭文锋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88-195,共8页
【目的】通过对桉树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相关的多个理化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与抗虫性最紧密关联的关键因子,为筛选抗虫桉树品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首先比较了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EA)、巨圆桉Eucalyptus ... 【目的】通过对桉树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相关的多个理化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与抗虫性最紧密关联的关键因子,为筛选抗虫桉树品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首先比较了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EA)、巨圆桉Eucalyptus grandis×Eucalyptus tereticornis(DH201-2)和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calyptus urophylla(G9)3个桉树品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强弱,同时测定了桉树品系间叶片含水率、叶片厚度、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片C含量、N含量、C/N比、总酚、缩合单宁等8个理化指标,最后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抗虫性紧密关联的理化因子,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桉树枝瘿姬小蜂不能在G9上产生虫瘿,在DH201-2上的样枝平均虫瘿数显著高于EA。3个桉树品系叶片厚度间无显著差异;DH201-2叶片含水率显著高于EA和G9;N含量表现为DH201-2>EA>G9;G9叶片C含量、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显著高于EA和DH201-2。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是缩合单宁(X_2)和C含量(X_3);建立了以抗性得分为因变量(Y),缩合单宁含量(X_2)、C含量(X_3)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20.671+2.095X_2+0.433X_3(复相关系数R=0.770,校正相关指数R^2=0.578,显著水平P<0.001)。【结论】缩合单宁和C含量是影响桉树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强弱的关键因子,且两个因子与抗虫性正相关;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很好地预测桉树抗虫性与两个化学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为今后选育桉树抗虫优良品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抗虫性 桉树枝瘿姬小蜂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炼山和套种绿肥对桉树人工林下植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8
作者 陆艳仙 周晓果 +6 位作者 陶彦良 赵明威 朱宏光 温远光 蔡道雄 贾宏炎 李晓琼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目的】研究炼山和套种绿肥对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阐明炼山和套种绿肥条件下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与土壤C、N、P的作用关系。【方法】在凭祥市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青山试验场测定炼山和套种绿肥(山毛豆)处... 【目的】研究炼山和套种绿肥对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阐明炼山和套种绿肥条件下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与土壤C、N、P的作用关系。【方法】在凭祥市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青山试验场测定炼山和套种绿肥(山毛豆)处理下的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与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灌上(灌木层地上部分)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全磷含量最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土壤层次的加深而递减,而土壤全磷则呈表层土的含量最高,随后减少再逐渐回升的趋势。炼山处理降低了林下植物中的有机碳、全氮含量,尤其是草上(草本层地上部分)和灌上(P<0.05),却提高灌下(灌木层地下部分)的全磷含量(P<0.05);炼山降低0~60cm土层的有机碳及全磷含量,降低0~10cm土层的全氮含量,提高10~60cm土层的全氮含量。套种绿肥后,林下植物有机碳含量降低,灌木层的全氮含量提高;显著降低草本层的全磷含量,而显著提高灌上的全磷含量;显著降低0~10cm的土壤有机碳及全磷含量(P<0.05),小幅度降低0~10cm、10~20cm土层的全氮含量(P>0.05)。炼山+套种绿肥处理,土壤表层0~10cm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提高,林下植物草上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单一的炼山或套种绿肥处理恰好相反。炼山提高林下植物生态化学计量比值,却降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值;套种绿肥总体上提高林下植物的N∶P和C∶P,降低林下植物的C∶N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值;炼山+套种绿肥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影响显著,总体降低林下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尤其是草上及灌上组分(P<0.05)。林下草本和灌木层植物的地上部分与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呈负相关关系。【结论】炼山和套种绿肥对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有显著影响,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山 套种绿肥 林下植物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特大冰冻干扰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空间异质性动态
19
作者 温远光 卢文科 +3 位作者 周晓果 朱宏光 李晓琼 王磊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50-158,共9页
【目的】揭示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灾后恢复中冠层结构的空间变化规律及空间异质性动态,为监测灾后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及灾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特大冰冻干扰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结构进行了连续4年的监测,采... 【目的】揭示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灾后恢复中冠层结构的空间变化规律及空间异质性动态,为监测灾后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及灾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特大冰冻干扰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结构进行了连续4年的监测,采用半变异函数和Moran’s I指数对其林冠开度(Canopy openness,CO)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进行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冰冻干扰后4年间,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冠开度的均值先减小后微弱增加,叶面积指数的均值先增加后微弱减小,2011年林冠开度最小、叶面积指数最大。半变异函数的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各年度样地林冠开度和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异质性。2011年和2012年林冠开度的空间变异程度大幅增加,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大于随机因素;2010年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异质性大幅度增加,但随后两年其空间异质性大幅度降低并趋于稳定,空间异质性尺度较小且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结论】在灾后恢复的第3~4年间,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已有较大恢复,但恢复程度在空间上的变异极大。随着恢复演替的进行,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冠结构在空间上向着越来越不均匀的方向发展,而叶面积指数则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林冠结构 林冠开度 叶面积指数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特大冰冻干扰后常绿阔叶林林木和幼苗的短期动态
20
作者 赵明威 周晓果 +1 位作者 温远光 朱宏光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59-167,共9页
【目的】探讨和阐明2008年特大冰冻干扰后广西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木和幼苗的短期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基于2009年建立的3.2hm^2固定研究样地,对特大冰冻干扰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木和幼苗进行连续4年的监测。【结果】林木和幼苗对特... 【目的】探讨和阐明2008年特大冰冻干扰后广西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木和幼苗的短期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基于2009年建立的3.2hm^2固定研究样地,对特大冰冻干扰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木和幼苗进行连续4年的监测。【结果】林木和幼苗对特大冰冻干扰存在不同的响应与适应,灾后第1年,胸径≥1cm林木的密度和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之后稍微减少并维持相对稳定;而幼苗则表现为第1年显著增加,之后又显著降低。不同树种对冰冻干扰后的恢复响应存在较大差别,在4年的恢复期中,共有13个科的林木幼苗从调查样方中完全消失,虽然消失的主要是稀有种,但一些群落优势科如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等的物种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失、新增现象。林木密度与林木物种丰富度、幼苗密度与幼苗物种丰富度、林木密度和物种丰富度与幼苗密度和丰富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林木的密度与丰富度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林下林木幼苗的种类、数量及动态,这是资源有效性和林木生态生物学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冰冻灾害 干扰 更新 木本植物 大明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