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滴灌条件下的甘蔗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1
作者 谭宏伟 刘永贤 +4 位作者 杨尚东 周柳强 谢如林 黄金生 黄美福 《西南地区作物系统养分管理研究》 2013年第1期235-241,共7页
我们的研究基于滴灌条件下的甘蔗减量施肥技术对甘蔗养分吸收及产量质量的影响。试验设有甘蔗基于滴灌条件下的甘蔗减量施肥田间试验设3个处理,即CK无灌溉区的常规施肥(土层施肥)、滴灌区的土层施肥和滴灌区的减量施肥(土层施肥+滴灌管... 我们的研究基于滴灌条件下的甘蔗减量施肥技术对甘蔗养分吸收及产量质量的影响。试验设有甘蔗基于滴灌条件下的甘蔗减量施肥田间试验设3个处理,即CK无灌溉区的常规施肥(土层施肥)、滴灌区的土层施肥和滴灌区的减量施肥(土层施肥+滴灌管施肥)。不同处理甘蔗不同生长阶段吸收养分量差异明显。滴灌区土层施肥+滴灌管施肥处理甘蔗产量183855kg/ha,滴灌区土层施肥处理甘蔗产量134460kg/ha,无灌溉区甘蔗产量112980kg/ha;滴灌区土层施肥+滴灌管施肥处理甘蔗产量较滴灌区土层施肥处理增产49395kg/ha,增产36.74%;较无灌溉区增产70875kg/ha,增产62.73%;滴灌区土层施肥处理甘蔗产量较无灌溉区21480kg/ha,增产19.01%。滴灌区土层施肥+滴灌管施肥处理蔗糖分16.77%较滴灌区土层施肥和无灌溉区分别增产0.63%和1.16%(绝对值);蔗汁锤度和重力纯度也有所增加。采用滴灌减量施肥滴灌区土层施肥+滴灌管施肥处理,甘蔗苗期、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吸收N、P和K量明显增加,甘蔗吸收N、P和K吸收强度也明显加强,比无灌溉区增加16g/ha·d^129g/ha·d。采用滴灌减量施肥滴灌区土层施肥+滴灌管施肥处理每公顷甘蔗生产值91927.5元,扣除肥料、水及设备投入后,较滴灌区土层施肥和无灌溉区分别每公顷纯增效益22900.5元和24697.5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条件 甘蔗 减量施肥
原文传递
日本熊本县的土壤与农业
2
作者 杨尚东 谭宏伟 李杨瑞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1083-1088,共6页
熊本县是广西的海外姐妹城市,也是日本少数几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份之一。文章综述了熊本县的自然概况、主要土壤类型及耕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该县近年来主要农作物产量及栽培面积的变化情况;指出熊本县农业优势地位的确立,很大程度上... 熊本县是广西的海外姐妹城市,也是日本少数几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份之一。文章综述了熊本县的自然概况、主要土壤类型及耕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该县近年来主要农作物产量及栽培面积的变化情况;指出熊本县农业优势地位的确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环保型农业生产体系的构建及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提出现阶段广西应学习借鉴熊本县先进的环保型、省力化生产技术、品牌意识及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实现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农业 日本熊本
下载PDF
野生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资源筛选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黄大辉 岑贞陆 +19 位作者 黄大辉 刘驰 贺文爱 贺文爱 陈英之 陈英之 马增凤 马增凤 杨朗 杨朗 韦绍丽 韦绍丽 刘亚利 刘亚利 黄思良 黄思良 杨新庆 李容柏 李容柏 李容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对1655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和31份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ex Watt)进行了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简称细条病)抗性鉴定,结果发现在普通野生稻中有57份抗病材料,其中3级抗性有31份,占总... 对1655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和31份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ex Watt)进行了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简称细条病)抗性鉴定,结果发现在普通野生稻中有57份抗病材料,其中3级抗性有31份,占总数的1.87%;5级中抗有26份,占总数1.57%。在药用野生稻资源中,有15份抗病材料,占总数的48.4%。选取了8份普通野生稻抗性资源(分别命名为DP1、DP3、DP5、DP9、DP15、DP16、DP17和DP20)与9311杂交,再自交或与9311回交后,分别获得BC1、F1和F2后代。在接种鉴定中发现这些抗性资源的BC1或F1所有植株均对细条病表现感病,说明这8份材料的抗性属于隐性遗传。在DP3与9311杂交的F2群体中,抗感植株的分离比符合1∶15的比例,说明DP3的抗性由2对隐性重叠作用基因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野生稻中可以获得一批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细条病抗性资源,其中药用野生稻资源中抗性材料所占的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药用野生稻 细菌性条斑病 抗性资源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基于滴灌条件下的甘蔗施肥减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谭宏伟 刘永贤 +4 位作者 周柳强 谢如林 杨尚东 黄金生 黄美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8,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甘蔗减量施肥对甘蔗养分吸收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科学地指导甘蔗灌溉栽培和施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施肥相比,滴灌减量施肥处理对甘蔗不同生长阶段(苗期、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甘蔗减量施肥对甘蔗养分吸收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科学地指导甘蔗灌溉栽培和施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施肥相比,滴灌减量施肥处理对甘蔗不同生长阶段(苗期、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氮(N)、磷(P2O5)、钾(K2O)的吸收量和吸收强度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甘蔗产量和品质也得到显著提高;滴灌技术在甘蔗生产中的应用虽然显著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降低了生产用肥成本,但较高的滴灌设备投入导致纯收益低于无灌溉的常规施肥处理;滴灌区减量施肥(土层施肥)+滴灌施肥方式虽然同样需要投入较高的设备成本,但由于极大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甘蔗产量,从而使该处理的纯收益显著高于无灌溉的常规施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减量施肥 甘蔗 吸收特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甘蔗抗寒相关基因的cDNA-SCOT差异显示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香玲 李杨瑞 +4 位作者 杨丽涛 吴建明 罗聪 熊发前 杨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0-124,共5页
为探寻甘蔗在低温协迫下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分子基础,探索cDNA-SCOT差异显示的可行性,选用了桂糖28号(抗寒性强)和新台糖22号(抗寒性弱)两个甘蔗品种,分别构建了低温处理与对照的RNA混合池,利用cDNA-SCOT法进行了差异显示研究。102条SCO... 为探寻甘蔗在低温协迫下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分子基础,探索cDNA-SCOT差异显示的可行性,选用了桂糖28号(抗寒性强)和新台糖22号(抗寒性弱)两个甘蔗品种,分别构建了低温处理与对照的RNA混合池,利用cDNA-SCOT法进行了差异显示研究。102条SCOT引物扩增出600多条带,长度在100-1 800 bp之间。选择其中7条差异片段(TDF),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利用SCOT方法可以对甘蔗cDNA混合池进行差异显示研究,两个甘蔗品种在低温下有部分相同的基因表达,5个TDF分别与脱水素、半胱氨酸型肽酶、多胺氧化酶、C4磷酸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只在抗寒品种中稳定出现的2个TDF功能未知,可能与甘蔗的抗寒基因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cDNA-SCOT 差异显示
下载PDF
地下滴灌条件下甘蔗根系和蔗地土壤速效养分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林 黄海荣 +3 位作者 黄玉溢 陈桂芬 杨丽涛 李杨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80,共3页
为探讨甘蔗地下滴灌条件下甘蔗根系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规律,从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进行分层取样测定。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根重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都呈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0~15cm土... 为探讨甘蔗地下滴灌条件下甘蔗根系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规律,从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进行分层取样测定。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根重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都呈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0~15cm土层其含量显著高于30~60 cm土层,0~30 cm土层含量也都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水平方向上,甘蔗根系主要分布在15~30cm处,距离滴灌带0~15 cm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较高,各速效养分含量明显降低,随后较缓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蔗地 速效磷
下载PDF
cDNA-SCOT基因差异表达两种电泳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香玲 李杨瑞 +3 位作者 杨丽涛 吴建明 熊发前 罗聪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3-95,共3页
应用cDNA-SCOT研究了低温胁迫下不同抗寒性甘蔗品种的基因差异表达,比较了两种PCR产物电泳方法。结果表明,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成本较低,操作简单,省时,其凝胶图像条带亮白,背景为黑色,主带明显,副带较模糊;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成本较... 应用cDNA-SCOT研究了低温胁迫下不同抗寒性甘蔗品种的基因差异表达,比较了两种PCR产物电泳方法。结果表明,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成本较低,操作简单,省时,其凝胶图像条带亮白,背景为黑色,主带明显,副带较模糊;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成本较高,操作复杂,耗时,其凝胶电泳图像条带呈黑褐色,背景为浅黄色,主带和弱带清晰易读,但部分引物泳道背景深,影响差异基因鉴别效果。根据两种电泳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应用cDNA-SCOT进行基因差异表达研究时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SCOT 基因差异表达 电泳方法 甘蔗
下载PDF
不同冷敏感型甘蔗茎尖Ca^2+和Ca^2+-ATP酶活性对低温的响应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素丽 杨丽涛 +3 位作者 李志刚 李杨瑞 韩春旺 梁兆宙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共8页
为了探明不同冷敏感型甘蔗品种茎尖Ca2+和Ca2+-ATP酶活性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利用植物组织化学技术结合电子显微镜观察了2个不同冷敏感型甘蔗品种茎尖在低温胁迫前后Ca2+和Ca2+-ATP酶的变化规律。供试品种为桂糖28号(抗冷型)和... 为了探明不同冷敏感型甘蔗品种茎尖Ca2+和Ca2+-ATP酶活性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利用植物组织化学技术结合电子显微镜观察了2个不同冷敏感型甘蔗品种茎尖在低温胁迫前后Ca2+和Ca2+-ATP酶的变化规律。供试品种为桂糖28号(抗冷型)和园林6号(冷敏感型),在0℃条件下,分别处理0、2、4和6 d后切取茎尖进行组织化学定位,获得如下结果:1)低温胁迫前后桂糖28号形态和细胞结构变化不明显,但园林6号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线粒体空泡化,细胞崩溃,组织水渍状明显;2)低温胁迫开始,2个甘蔗品种细胞质和细胞核Ca2+沉淀颗粒均增多,但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桂糖28号细胞质和细胞核Ca2+沉淀颗粒减少,并维持在一个低稳态水平,而园林6号细胞质和细胞核一直维持在高Ca2+浓度水平;3)低温对桂糖28号Ca2+-ATP酶活性与分布影响不大,其活性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园林6号Ca2+-ATP酶活性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变弱。结果说明,低温条件下细胞质和细胞核Ca2+浓度增高是导致甘蔗茎尖细胞受伤害的重要原因,维持较高Ca2+-ATP酶活性有助于避免Ca2+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茎尖 低温 CA2+ Ca2+-ATPase
原文传递
间作大豆对甘蔗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彭东海 杨建波 +4 位作者 李健 邢永秀 覃刘东 杨丽涛 李杨瑞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59-969,共11页
为探讨间作大豆(Glycine max)对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收集和开发固氮菌资源,筛选高效甘蔗联合固氮体系,选用3个甘蔗栽培品种‘ROC22’、‘GT21’、‘B8’与大豆品种‘Guizao 2’进行间种栽培... 为探讨间作大豆(Glycine max)对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收集和开发固氮菌资源,筛选高效甘蔗联合固氮体系,选用3个甘蔗栽培品种‘ROC22’、‘GT21’、‘B8’与大豆品种‘Guizao 2’进行间种栽培,采用巢式PCR特异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片段和固氮细菌nifH基因片段,并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间作大豆的甘蔗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细菌进行系统演化和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间作大豆改变了甘蔗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细菌原来的群落组成结构,尤其对固氮菌群落组成的改变更大,但对群落物种的优势度影响较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甘蔗-大豆间作显著影响甘蔗根际土壤中细菌和固氮菌的多样性,其中对固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大。不同甘蔗品种的根际土壤细菌和固氮菌在间作大豆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多样性,‘ROC22’和‘GT21’间作处理甘蔗根际土壤固氮细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单作处理,而‘ROC22’与大豆间作处理的甘蔗根际土壤固氮菌多样性最为丰富。在大豆生长盛期,间作处理的甘蔗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最为丰富,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也最大,随后下降。总体来看,甘蔗-大豆间作显著地影响根际土壤细菌和固氮菌的群落结构和群落多样性,有助于对甘蔗合理间作栽培模式的认识和筛选高效甘蔗联合固氮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间作 固氮细菌 大豆 甘蔗
原文传递
不同甘蔗品种叶片气孔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风娟 李健 +3 位作者 杜成忠 杨丽涛 李杨瑞 邢永秀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1-827,共7页
干旱是甘蔗面临最主要的环境胁迫之一,为了解不同甘蔗品种在干旱胁迫时的气孔响应,该研究以F172、GT21、YT93/159和 YL6四个抗旱性有显著差异的甘蔗品种为材料,采用桶栽,在伸长期进行四种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不浇水)处理:土壤持水量... 干旱是甘蔗面临最主要的环境胁迫之一,为了解不同甘蔗品种在干旱胁迫时的气孔响应,该研究以F172、GT21、YT93/159和 YL6四个抗旱性有显著差异的甘蔗品种为材料,采用桶栽,在伸长期进行四种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不浇水)处理:土壤持水量在①65%~70%为轻度干旱;②45%~50%为中度干旱;③25%~30%为重度干旱;④以土壤含水量为75%为对照(CK).检测不同品种不同处理甘蔗的叶片相对持水量变化,并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甘蔗叶片下表皮气孔特性.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四个甘蔗品种叶片气孔导度急剧下降,重度干旱时耐旱性强的 F172和 GT21的气孔导度低于耐旱性弱的 YT93/159和 YL6的;复水后3 d,F172和 GT21的气孔导度上升至82.07和88.85 mmol·m-2·s-1,而 YT93/159和 YL6的仅有18.88和33.08 mmol·m-2·s-1.干旱还导致气孔下陷、闭合,气孔器的长、宽明显减小,且品种间气孔器长度变化差异显著;干旱胁迫下气孔密度增大,尤以耐旱性最强的 F172在重度干旱时达到显著差异.重度干旱时 F172与GT21的气孔闭合百分比是 YT93/159和 YL6近3~4倍.在水分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但 F172和GT21在重度干旱时仍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含水量,其它两个品种相对较低,尤以 YT93/159的最低.在复水后叶片含水量都有所恢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品种抗旱能力与叶片气孔特性和含水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气孔导度 气孔器 叶片相对含水量
下载PDF
甘蔗Cu/Zn-SOD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盛 张保青 +3 位作者 黄杏 樊艳姣 杨丽涛 李杨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277-3284,共8页
【目的】克隆甘蔗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并分析其序列特征、组织特异性表达及在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方法】以甘蔗桂糖28号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Cu/Zn-SOD,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所推测的氨基酸序列,... 【目的】克隆甘蔗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并分析其序列特征、组织特异性表达及在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方法】以甘蔗桂糖28号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Cu/Zn-SOD,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所推测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Cu/Zn-SOD在不同组织及逆境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甘蔗Cu/Zn-SOD,NCBI登录号为JQ958328,其开放阅读框为456 bp,编码151个氨基酸,与禾本科植物聚于同一进化分支。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Cu/Zn-SOD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为组成型表达,在叶中表达量最高;Cu/Zn-SOD在聚乙二醇(PEG)、NaCl、低温(4℃)和H2O2四种非生物胁迫下均诱导表达,表达模式因调控机制的不同而异。【结论】克隆获得Cu/Zn-SOD,其主要在甘蔗绿色组织中表达,其在铜/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功能区域保守型很高,可能与甘蔗抵御渗透胁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逆境 表达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一种简单高效提取高质量转基因拟南芥和烟草DNA的方法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余海霞 罗聪 +1 位作者 徐趁 何新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36-1440,共5页
本研究以转基因拟南芥和烟草叶片为材料,通过对DNA提取操作步骤及试剂用量进行了优化,探索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转基因拟南芥和烟草DNA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提取的拟南芥和烟草DNA条带清晰,完整,无降解,浓度较高,只有少量的蛋白... 本研究以转基因拟南芥和烟草叶片为材料,通过对DNA提取操作步骤及试剂用量进行了优化,探索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转基因拟南芥和烟草DNA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提取的拟南芥和烟草DNA条带清晰,完整,无降解,浓度较高,只有少量的蛋白质残留。利用PCR技术对提取的DNA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的样品均能够扩增出目标条带,并且条带清晰。相比传统的拟南芥和烟草DNA提取方法,本方法具有简单,成本低,效率高,毒性低,时间短,提取DNA浓度高、纯度高等优点,适合于大批量转基因DNA的提取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烟草 DNA提取方法
原文传递
芒果转录因子NAC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余海霞 罗聪 +1 位作者 徐趁 何新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4,共7页
NAC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信号传导和逆境胁迫应答方面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根据芒果c DNA-SCo T差异显示中发现的c DNA片段设计特异引物,通过改良RACE技术得到了芒果NAC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序列分析显示,该c DNA全长为1 167 bp,... NAC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信号传导和逆境胁迫应答方面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根据芒果c DNA-SCo T差异显示中发现的c DNA片段设计特异引物,通过改良RACE技术得到了芒果NAC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序列分析显示,该c DNA全长为1 167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002 bp,编码334个氨基酸,推测其分子量为37.41 k D,等电点为8.76,属于NAM基因家族,命名为Mi NAC。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Mi NAC基因在芒果4℃低温胁迫、盐胁迫和PEG-6000胁迫后0、24 h、48 h和72 h时叶片和茎中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这三种逆境处理均诱导芒果Mi NAC基因的表达,其中Mi NAC基因对4℃低温胁迫响应程度最高,其次是PEG胁迫和盐胁迫。结果表明,该基因参与了芒果逆境胁迫的分子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NAC基因 胁迫 表达模式
原文传递
不同时期绿豆与甘蔗套种及秸秆还田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利荣 何铁光 +3 位作者 苏天明 秦芳 李琴 李杨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61-2467,共7页
【目的】通过探讨甘蔗/绿豆套种模式及绿豆秸秆还田的肥力效应,寻求最佳绿豆播种、秸秆还田期。【方法】开展大田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套种(甘蔗播种期播种绿豆+绿豆结荚期... 【目的】通过探讨甘蔗/绿豆套种模式及绿豆秸秆还田的肥力效应,寻求最佳绿豆播种、秸秆还田期。【方法】开展大田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套种(甘蔗播种期播种绿豆+绿豆结荚期还田)处理的绿豆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累积量最高;绿豆秸秆还田后,初期秸秆表面覆盖处理和深埋处理的氮、磷、钾养分降解率基本相同,后期表面覆盖处理的降解率高于深埋处理;套种绿豆对甘蔗出苗、分蘖有一定负面影响,且套种时间越早影响越大;套种绿豆各处理的绿豆秸秆在任何时期还田都可提高甘蔗株高、茎径、单茎重,甘蔗播种期播种绿豆+绿豆结荚期还田处理的甘蔗产量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套种绿豆对蔗糖锤度无显著影响。【结论】甘蔗套种绿豆和绿豆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和甘蔗产量,且对蔗糖锤度无显著影响,以甘蔗播种期播种绿豆和绿豆结荚期进行表面覆盖还田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甘蔗 套种 秸秆还田 肥力
下载PDF
甘蔗‖绿豆间作体系作物根围土壤无机磷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利荣 何铁光 +2 位作者 苏天明 秦芳 李琴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73-78,共6页
为了探讨甘蔗‖粮肥兼用绿豆间作模式下作物根围土壤磷素形态转化机制及其有效性,以酸性低磷土壤为介质,通过根箱试验比较不隔根(NS)、尼龙网隔根(PS)和塑料膜隔根(FS)3种处理方式下,甘蔗‖粮肥兼用绿豆间作体系中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及植... 为了探讨甘蔗‖粮肥兼用绿豆间作模式下作物根围土壤磷素形态转化机制及其有效性,以酸性低磷土壤为介质,通过根箱试验比较不隔根(NS)、尼龙网隔根(PS)和塑料膜隔根(FS)3种处理方式下,甘蔗‖粮肥兼用绿豆间作体系中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及植株吸磷量,测定根围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土壤磷组分含量。结果表明,甘蔗生物量以不隔根处理的最高,比尼龙网隔根处理的高14.65%,比塑料膜隔根处理的高25.56%。不隔根处理甘蔗磷的吸收量比尼龙网隔根处理的高19.19%,比塑料膜隔根处理的高22.74%。不隔根处理的甘蔗根际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比塑料膜隔根处理和尼龙网隔根处理的分别高20.29%和31.75%;不隔根和尼龙网隔根处理的甘蔗根围土壤磷酸酶活性都显著高于非根围土壤,分别高10.16%和18.22%。磷素组分结果显示,不隔根处理的甘蔗根围土壤的AL-P、Fe-P、O-P含量显著低于甘蔗塑料隔根处理和尼龙隔根处理,而Ca-P含量则相反。绿豆不同根处理间的干物质累积量和磷的累积量差异不显著,其根围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和AL-P、Fe-P、O-P、Ca-P组分含量差异也不显著。试验表明甘蔗与绿豆间作种植,通过根系交互作用可以改变甘蔗根围土壤磷的相关化学特性,从而促进甘蔗对磷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粮肥兼用绿豆 间作 无机磷 根围土壤
下载PDF
杧果MiCO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趁 罗聪 +4 位作者 余海霞 陈锦文 何新华 王博 方中斌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8-426,共9页
【目的】克隆杧果(Mangifera indica L.)MiCO基因并探讨其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从杧果转录组测序数据中获得一个MiCO基因全长序列信息,设计基因全长引物,克隆具有不同开花习性的‘四季杧’和‘紫花杧... 【目的】克隆杧果(Mangifera indica L.)MiCO基因并探讨其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从杧果转录组测序数据中获得一个MiCO基因全长序列信息,设计基因全长引物,克隆具有不同开花习性的‘四季杧’和‘紫花杧’2个品种的MiCO基因全长序列,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MiCO基因在杧果不同组织以及年周期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序列分析显示,2个杧果品种的MiCO基因c DNA全长均为1 150 bp,都包含1个96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22个氨基酸,等电点为5.8,‘四季杧’品种的MiCO蛋白分子质量为35.30 ku,‘紫花杧’品种的MiCO蛋白分子质量为35.22 ku;MiCO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典型的CO同源蛋白结构,包括B-box1、B-box2和CCT结构域;系统进化树表明,杧果MiCO蛋白属于第一类CO蛋白,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 COL4相似性最高而聚类到一起。基因表达分析表明,MiCO基因在杧果不同组织中均表达,但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年周期表达分析表明,MiCO基因在杧果成花转变期高度表达,而且在来年的5—6月还存在一个小的表达高峰期,但2个品种不同组织中MiCO基因表达存在差异。【结论】克隆获得杧果MiCO基因全长序列,发现2个具有不同开花习性的杧果品种的MiCO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只存在少许差异。MiCO基因在杧果成花转变期高度表达,说明MiCO基因与杧果成花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克隆 CO基因 表达
下载PDF
优质籼型三系香稻不育系六香A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滕开冲 李容柏 +5 位作者 刘芳 覃宝祥 覃玉芬 郭新颖 郑恬恬 韦政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43,共4页
籼型优质三系香稻不育系六香A是广西大学与南宁市西玉农作物研究所合作育成,于2020年9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该不育系是以优质香稻保持系香占B与优质保持系回交材料(满香B///满香B//满香B... 籼型优质三系香稻不育系六香A是广西大学与南宁市西玉农作物研究所合作育成,于2020年9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该不育系是以优质香稻保持系香占B与优质保持系回交材料(满香B///满香B//满香B/DP15)杂交制保,从F3代开始以满香A为不育胞质供体进行测交和连续回交育成的优质三系香稻不育系。该不育系米质达部标1级,具有香味浓郁、配合力强、综合抗性良好、植株较矮、株叶形好、分蘖力强、异交结实高等特点,组配的杂交香稻组合六香优锦丝占(六香A/香桂R217)丰产性良好,米质达部标1级,于2021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香稻不育系 六香A 优质 选育
原文传递
芒果MiCOL6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新喜 罗聪 +3 位作者 张秀娟 余海霞 刘源 何新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5-721,共7页
CONSTANS(CO)是光周期途径的核心调控因子,其可以整合光质和生物钟输出的信号调控植物成花。在前期转录组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芒果的1个CO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长度为678 bp,根据与拟南芥CO家族基因的相... CONSTANS(CO)是光周期途径的核心调控因子,其可以整合光质和生物钟输出的信号调控植物成花。在前期转录组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芒果的1个CO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长度为678 bp,根据与拟南芥CO家族基因的相似性,将其命名为MiCOL6。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22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6.88 kDa,等电点为4.85,属于亲水性的非分泌蛋白。保守结构域和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基因仅含1个CCT结构域,属于CO基因家族的第4组;二级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主要以无规卷曲和α-螺旋为主;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该蛋白定位在细胞质膜上的概率最大;不同花发育时期表达模式分析表明,MiCOL6基因在杧果的花芽分化期表达量最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芒果MiCOL6基因在芒果中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CONSTANS MiCOL6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模式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