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性毁损肺外科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伟坚 刘钰华 李庆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7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导致结核性毁损肺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及梧州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4年8月行结核性毁损肺外科手术治疗患者235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30例患者作... 目的:探讨导致结核性毁损肺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及梧州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4年8月行结核性毁损肺外科手术治疗患者235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30例患者作为有心律失常组,并在未发生心律失常的205例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作各无心律失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逐步判别法(Baye s法)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3 d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术前有否糖尿病史及术前空腹血糖、最大通气量(MVV)%、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全部用力呼气肺活量的百分比值(FEV1%)、体重指数、手术方式、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氧合指数等指标。结果在235例患者中,术后1周内发生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早搏的患者共30例,占手术患者的12.76%(30/235),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心律失常组的年龄、术前3 d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MMV%、FEV1%、手术方式、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氧合指数与无心律失常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逐步判别法分析结果显示年龄、FEV1%、麻醉时间、术后氧合指数是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Mahalanobis距离为10.21,F=36.7123,P〈0.01)。结论对高龄患者在术前加强肺功能锻炼、缩短麻醉时间和加强围术期呼吸、循环系统的监测和管理,防止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等是预防结核性毁损肺外科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毁损肺手术 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肺部疾病治疗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陈伟坚 李庆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1期4-6,10,共4页
目的探索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梧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05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71例肺部疾病患者随机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其中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35例,应用传统开胸手术36例,... 目的探索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梧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05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71例肺部疾病患者随机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其中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35例,应用传统开胸手术36例,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电视胸腔镜手术组与传统开胸手术组的手术耗时分别为(150.63±35.21)、(187.47±26.3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8.29±66.09)、(365.97±70.46)mL,胸管留置时间分别为(3.14±0.70)、(3.61±0.71)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46±1.04)、(11.17±1.28)d,血清CRP术后第1、4天分别为(41.81±8.54)、(61.51±9.69)mg/L和(23.41±6.4)、(41.02±8.07)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电视胸腔镜手术组发生切口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少于传统开胸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治疗中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率低,手术安全性好.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传统开胸术 肺部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