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内镜对消化性溃疡出血进行Forrest分级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苏燕波 唐建光 +1 位作者 刘晓敏 廖日斌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7-250,254,共5页
目的探讨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Forrest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因呕血和(或)黑便入院,经急诊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68例分成2组,第1组(行Forrest分级)81例,第2组(未行Forrest分级)87例。对... 目的探讨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Forrest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因呕血和(或)黑便入院,经急诊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68例分成2组,第1组(行Forrest分级)81例,第2组(未行Forrest分级)87例。对两组患者在内科治疗无差别的基础上,根据内镜下表现选择镜下局部喷洒药物、黏膜下注射和(或)止血夹治疗。结果两组即时止血率为100%。第1组48h内再出血率4.94%(4/81),4例再出血患者中Ⅰa级1例,Ⅰb级2例,Ⅱa级1例;第2组48h内再出血率14.94%(13/87),13例再出血患者中活动性出血8例,近期出血5例;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组手术率2.47%(2/81),第2组手术率5.75%(5/87),两组手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结合内镜下表现进行Forrest分级,可指导内镜下治疗,达到快速有效的止血目的,同时再出血率较低。对镜下表现为Ⅰ级患者予止血夹治疗,Ⅱa级予局部黏膜下注射加喷洒药物或止血夹治疗加喷洒药物,Ⅱb级以局部喷洒药物为主,如有新鲜大血凝块则加用局部黏膜下注射或止血夹治疗;Ⅱc级和Ⅲ级无需作内镜下局部特殊治疗,对部分Ⅱc级可予局部喷洒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出血 内镜 Forrest分级
下载PDF
窄带成像结肠镜在结直肠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唐建光 苏燕波 +8 位作者 廖日斌 杨光瑛 刘晓敏 苏艺群 袁莲香 伍金凤 陆天翼 苏彦 路娟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374-1376,共3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结肠镜在结直肠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1例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患者(97个病变)行结肠镜检查,分别在普通内镜模式、NBI模式及染色模式下进行检查,对病变进行腺管开口分型及微血管形态分型,将内镜诊断结果...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结肠镜在结直肠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1例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患者(97个病变)行结肠镜检查,分别在普通内镜模式、NBI模式及染色模式下进行检查,对病变进行腺管开口分型及微血管形态分型,将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普通内镜、NBI内镜、染色内镜分别检出病变88个(90.72%)、96个(98.97%)、97个(100.00%),NBI内镜病变检出率优于普通内镜(P<0.05),但与染色内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内镜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78%、93.50%、90.00%,染色内镜分别为90.72%、90.91%、90.00%,普通内镜分别为80.41%、80.52%、80.00%,NBI内镜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符合率、敏感度均高于染色内镜、普通内镜;NBI内镜、染色内镜特异度相似,均明显高于普通内镜。结论 NBI内镜操作简单易行,有利于平坦型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的发现,可区别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且优于普通内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结肠镜检查 窄带成像技术 肿瘤性息肉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苏燕波 刘晓敏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32-234,共3页
超声内镜(EUS)具有内镜及超声探查的双重功能,随着EUS相关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应用,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带来了新的方法。现就近年来超声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超声内镜 消化道 诊断
下载PDF
致康胶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陈红莉 《中国综合临床》 2014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致康胶囊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以泮托拉唑20mg静脉滴注,2次/d;治疗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致康胶囊每次1.2g口服,每天3... 目的探讨致康胶囊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以泮托拉唑20mg静脉滴注,2次/d;治疗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致康胶囊每次1.2g口服,每天3次。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4/46);对照组为79.4%(27/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4,P〈0.05)。结论致康胶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效果较好,并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康胶囊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泮托拉唑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大肠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苏燕波 唐建光 +6 位作者 刘晓敏 杨光瑛 廖日斌 苏艺群 陆天翼 苏彦 路娟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将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染色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探讨NBI在大肠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3月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样病变的患者46例。分别采用常规模式、NBI模式及染色方法对病... 目的将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染色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探讨NBI在大肠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3月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样病变的患者46例。分别采用常规模式、NBI模式及染色方法对病变进行黏膜表面细微腺管开口(pit)形态分型及微血管(CP)形态分型,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46例患者发现息肉样病变54个。NBI与普通内镜对病变轮廓、pit及CP图像清晰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NBI明显优于普通内镜。NBI与染色内镜对病变轮廓与CP的显示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NBI优于染色内镜;两者在病变表面pit的观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NBI内镜下pit分型对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7%、90.9%和90.0%,CP分型对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6%、95.3%和81.8%。结论 NBI内镜能更为清晰地显示大肠息肉样病变轮廓、腺管开口及微血管形态;能较好地区分大肠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操作转换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内窥镜检查 窄带成像技术 诊断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红莉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4期153-155,共3页
目的通过对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16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预后等资料... 目的通过对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16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预后等资料。结果本组资料中43.75%的患者与过敏有关。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87.5%)、腹泻(43.8%)、呕吐(43.8%)、腹水(31.3%)。77.8%的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腹水中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内镜检查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病理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16例患者均予以激素治疗,疗效良好。结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患者外周血、腹水和骨髓中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内镜下黏膜活检和腹水嗜酸粒细胞增多是明确诊断的关键,CT、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确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嗜酸粒细胞 诊断
下载PDF
胃镜下喷洒致康胶囊混悬液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红莉 唐建光 段杨丽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5期417-419,共3页
目的观察胃镜下喷洒致康胶囊混悬液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8例。A组采用胃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止血,B组采用胃镜下喷洒凝血酶止血,C组采用胃... 目的观察胃镜下喷洒致康胶囊混悬液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8例。A组采用胃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止血,B组采用胃镜下喷洒凝血酶止血,C组采用胃镜下喷洒致康胶囊混悬液止血。观察3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即时止血率、再出血率、急诊手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C组总有效率(96.4%,27/28)明显高于A组(71.4%,20/28)、B组(75.0%,2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出血率A组(28.6%,8/28)、B组(17.9%,6/28)均高于c组(3.6%,1/28),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25.0%,7/28)、B组(10.7%,3/28)均高于c组(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胃镜下喷洒致康胶囊混悬液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下喷洒 致康胶囊 老年人
原文传递
窄带成像技术在结直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苏燕波 唐建光 +5 位作者 刘晓敏 廖日斌 苏艺群 陆天翼 苏彦 路娟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结直肠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常规结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75个(60例)。发现病变后分别采用常规模式、NBI模式及染色方法对病变轮廓...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结直肠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常规结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75个(60例)。发现病变后分别采用常规模式、NBI模式及染色方法对病变轮廓、黏膜表面腺管开口(PIT)及微血管(CP)形态进行观察,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BI内镜鉴别病变是否为肿瘤的准确性为92.0%、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90.0%,与染色内镜相同,优于普通内镜。NBI与普通内镜对病变轮廓、PIT与CP图像清晰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BI明显优于普通内镜。NBI与染色内镜对病变轮廓与CP的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BI优于染色内镜;两者在病变表面PIT的观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非肿瘤性19个(增生性息肉8个,炎症性息肉11个);肿瘤性56个(腺瘤50个,腺癌6个)。结论 NBI内镜对结直肠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优于常规内镜检查,与染色内镜相似。NBI内镜能更为清晰地显示病变轮廓、腺管开口及微血管形态。其操作转换简单快捷,便于全结肠观察,利于发现早期结直肠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内窥镜 窄带成像技术 诊断
下载PDF
用参苓白术散治疗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庄婷 周芸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5期207-209,共3页
目的:观察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桂林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106例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 目的:观察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桂林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106例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用参苓白术散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Hp的转阴率、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中医证候的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HP的转阴率均较高,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的积分相比,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的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的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用药不良反应。结论:对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患者在用三联疗法实施治疗的基础上用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清除其体内的HP,提高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感染 慢性胃炎 参苓白术散 三联疗法
下载PDF
内镜治疗急性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廖日斌 唐建光 +2 位作者 潘旻 苏燕波 刘晓敏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7-73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急性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效果及特点。方法分析2007年6月~2010年6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行急诊内镜止血的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内镜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急诊胃...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急性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效果及特点。方法分析2007年6月~2010年6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行急诊内镜止血的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内镜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急诊胃镜下止血均取得成功,其中单用止血夹止血12例,单用局部黏膜下注射止血9例,止血夹与黏膜下注射联合止血4例,氩气凝固止血39例。结论内镜是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操作中需依据这一特殊类型患者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促肝细胞生长素对百草枯中毒引起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颜丽萍 凌顺 +5 位作者 李弘 喻晓东 苏林 石晓萍 陈依鸽 闫玉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2期29-32,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非药物处理组,毒素处理组,治疗组,各组30只。毒素处理... 目的研究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非药物处理组,毒素处理组,治疗组,各组30只。毒素处理组、治疗组均以PQ(25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染毒,治疗组予每天1次pHGF(50μg/kg)腹腔注射,持续至第7天。各组于注射后第1、3、7天时间点处死相同数目大鼠,观察各组病理学变化,并收集血清及肺组织用于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与非药物处理组比较,毒素处理组各时间点动脉氧分压(PaO_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第1、3天相比毒素处理组PaO_2有所改善(P<0.05),第7天与毒素处理组比较,PaO_2改善不明显(P>0.05);毒素处理组较非药物处理组肺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及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1),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各时间点治疗组较毒素处理组肺组织中Bax蛋白表达及血清TNF-α水平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SOD活力升高(P<0.05)。结论pHGF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炎性反应、减少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来减轻肺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肝细胞生长素 百草枯中毒 细胞凋亡 凋亡相关蛋白
下载PDF
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对人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的观察
12
作者 李弘 颜丽萍 石晓萍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3084-3086,共3页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对人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效果及其对肿瘤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人结直肠癌LoVo细胞株建立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将其分为4组:磷酸盐缓冲液(PBS)尾...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对人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效果及其对肿瘤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人结直肠癌LoVo细胞株建立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将其分为4组:磷酸盐缓冲液(PBS)尾静脉注射组(A组)、5-氟尿嘧啶(5-FU)尾静脉注射组(B组)、5-FU瘤内注射组(C组)、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组(D组)。用药15d后记录肿瘤质量、瘤体体积,计算抑瘤率,瘤体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氟尿嘧啶缓释剂能够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移植瘤的生长,D组与A、B、C组肿瘤质量、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尿嘧啶缓释剂能上调caspase-3的表达,D组与A、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尿嘧啶缓释剂比传统的氟尿嘧啶更能有效抑制结直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并可上调caspase-3的表达,提示氟尿嘧啶可能通过凋亡途径介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确切的抑瘤效果值得在临床化疗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氟尿嘧啶缓释剂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