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同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俸莉莉 陈伟 曾桂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169-174,共6页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间使用任意抽样法抽取心内科急性心绞痛病例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护理治疗,实...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间使用任意抽样法抽取心内科急性心绞痛病例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护理治疗,实验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高胆固醇、血压值、心电图等指标变化规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随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患者病情复发情况。实验期间终止6例,最终实验组共留41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高胆固醇、血压值、心电图等指标对比情况如下: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对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心绞痛复发概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协同护理模式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应用抗活化因子X活性试验评估合并肾功能不全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的出血风险
2
作者 程思帅 蒋靖波 +3 位作者 杨益锋 潘迪光 谢淑芸 姚瑶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39-543,共5页
目的 探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非瓣膜性房颤(AF)患者服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期间,应用抗活化因子X活性(anti-FXa)试验监测的利伐沙班血药浓度与临床相关出血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确诊为非瓣膜性AF且... 目的 探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非瓣膜性房颤(AF)患者服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期间,应用抗活化因子X活性(anti-FXa)试验监测的利伐沙班血药浓度与临床相关出血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确诊为非瓣膜性AF且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96例,均选择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临床相关出血事件将所有患者分为出血组(21例)和未出血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anti-FXa试验相关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临床相关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利伐沙班血药浓度评估临床相关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的诊断效能。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共发生临床相关出血事件21例[21.9%,其中临床相关大出血1例(1.0%),临床相关非大出血事件20例(20.8%)]。出血组患者血清Ccr显著低于未出血组(P<0.05)。服药后3 h患者利伐沙班血药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均显著高于服药后24 h(P<0.05)。出血组患者服药后3 h利伐沙班血药浓度峰值及服药后24 h利伐沙班血药浓度谷值均显著高于同一服药时间段未出血组,服药后3 h PT、APTT和INR均显著高于同一服药时间段未出血组;未出血组患者服药后24 h利伐沙班血药浓度及PT均显著低于同组服药后3 h,FX:C高于同组服药后3 h;出血组患者服药后24 h利伐沙班血药浓度显著低于同组服药后3 h,FX:C高于同组服药后3 h(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利伐沙班血药浓度峰值和Ccr均为临床相关出血事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取利伐沙班血药浓度峰值277.9 ng/ml作为最佳截断值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预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非瓣膜性AF患者临床相关出血事件发生的敏感度为0.905,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非瓣膜性房颤 肾功能不全 抗活化因子X活性试验 出血
原文传递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5
3
作者 蒋靖波 李金轶 +3 位作者 钟国强 何燕 蒋智渊 文伟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RVOT-VA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依据单次手术成功与否,将256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RVOT-VAs患者分为单次手术成功组196例和单次手术失败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RVOT-VA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依据单次手术成功与否,将256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RVOT-VAs患者分为单次手术成功组196例和单次手术失败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的因素。结果256例患者的首次手术即刻成功率、单次手术成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8.3%、76.6%和13.2%。单次手术成功组合并高血压病和器质性心脏病、QRS波呈多种形态、出现手术并发症和心包填塞患者比例均低于单次手术失败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术者经验不足及消融靶点位于游离壁均是单次手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消融靶点位于游离壁是首次手术即刻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术者经验不足、消融靶点位于游离壁及QRS波呈多种形态均是首次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龄和术者经验不足是首次手术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VOT-VAs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均较高,合并器质性心脏病、靶点位于游离壁及术者经验是影响其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 室性心律失常 导管射频消融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非杓型心率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蒋靖波 梁芳 +3 位作者 陈伟 古萍 谢淑芸 沈春莲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518-521,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非杓型心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出院后4~6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将470例行PCI的ACS患者分为非杓型心率组202例和杓型心率组268例.所有患者出院后均常规服用...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非杓型心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出院后4~6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将470例行PCI的ACS患者分为非杓型心率组202例和杓型心率组268例.所有患者出院后均常规服用抗血小板聚集和他汀类等药物,出院后4~6周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杏,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 非杓型心率组患者的年龄、陈旧性心肌梗死和多支病变患者比例均高于杓型心率组,出院前1天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杓型心率组(P<0.05);其余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心率组患者入院时静息心率、夜间平均心率、高频功率/低频功率明显高于杓型心率组,白天平均心率、夜间心率下降幅度、24h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均低于杓型心率组(P<0.05),而两组患者出院时静息心率、24h平均心率、全程相邻窦性心搏RR间期差值的平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非杓型心率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心源性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再次住院率均明显高于杓型心率组(P<0.05).结论 非杓型心率有助于早期识别ACS介入治疗术后发生远期不良心脏事件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杓型心率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Solitaire支架介入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钱锦涛 蒋靖波 孔质彬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99-503,共5页
目的观察Solitaire支架介入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患者家属意见分别采用Solitaire支架介入取栓术治疗48例作为观察组... 目的观察Solitaire支架介入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患者家属意见分别采用Solitaire支架介入取栓术治疗4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溶栓治疗52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14 d的NIHS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4 h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12.63±0.35)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1.27±1.94)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6.41±1.92)ug/L、髓鞘碱性蛋白(MBP)(10.08±3.17)ug/L、S100B蛋白(S-100B)(0.97±0.07)ng/L水平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0.36±0.03)mg/L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olitaire支架介入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ire支架介入取栓术 急性脑梗死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儿茶酚抑素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玲玲 陈伟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4651-465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儿茶酚抑素(CST)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2013年住院治疗的352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ST浓度四分位数间距分为,≤60.24、60.25~76.57、76.58~86... 目的探讨血浆儿茶酚抑素(CST)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2013年住院治疗的352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ST浓度四分位数间距分为,≤60.24、60.25~76.57、76.58~86.33、≥86.34ng/L共4个亚组(各88例),比较各亚组的血压、心功能、血生化及肾功能指标,并采用Spearman分析CST与以上指标的相关性。根据患者随访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评价CST预测总体预后价值及不同CST水平的死亡风险。结果 CST不同亚组的年龄、性别、BMI、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清蛋白、总胆红素、血肌酐、血尿素氮、尿酸及病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YHA分级、收缩压、舒张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随CST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CST浓度升高而降低(P〈0.05);hs-CRP、NT-proBNP、LVEDD及RVEDD与CST浓度呈正相关,LVEF与CST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52、0.571、0.536、0.473、-0.357;以CST≤60.24ng/L为参照,60.25~76.57、76.58~86.33、≥86.34ng/L亚组的总死亡风险分别升高1.471、1.767和7.822倍;Cox生存分析显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因素有NYHA分级、LVEF、心律失常、房室扩大、心力衰竭病史及CST。结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总病死率与血浆CST有关,CST升高增加总死亡风险,为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但评价CST预后价值需考虑病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儿茶酚抑素 心力衰竭 收缩性 预后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进展
7
作者 谢淑芸 蒋靖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1期45-46,共2页
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慢性或急性炎症病变引起的一种感染性心肌疾病。如在病毒流行感染期,心肌炎发病变可达到5%。临床表现轻重不同,相应的临床表现为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目前,此病... 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慢性或急性炎症病变引起的一种感染性心肌疾病。如在病毒流行感染期,心肌炎发病变可达到5%。临床表现轻重不同,相应的临床表现为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目前,此病症在临床治疗中,无特效药治疗。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中西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进展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一份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治疗进展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闪悦 邓通元 吴君玲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期21-27,共7页
背景部分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心脏射频消融术后会出现复发,而控制术后复发一直是临床亟须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心脏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早干预以降低心脏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 背景部分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心脏射频消融术后会出现复发,而控制术后复发一直是临床亟须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心脏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早干预以降低心脏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心脏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发生情况、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房颤类型〕、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焦虑情况、术后抑郁情况)、影像学指标〔包括左心房容积、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左右径、左心房上下径、左心房球形度、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rs2200733基因多态性。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术后随访,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出现房颤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房颤患者心脏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2例患者均完成了术后12个月的随访,无一例脱访,最终有50例(41.0%)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组rs2200733 CC、CT、TT基因型分别有2、18、30例,未复发组rs2200733 CC、CT、TT基因型分别有15、46、11例。风险等位基因T在复发组的频率为78.0%(78/100),在未复发组的频率为47.2%(68/144)。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rs2200733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χ2=0.059,P=0.960;χ2=5.591,P=0.065),提示选择的样本有群体代表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7.0 kg/m2〔OR=2.222,95%CI(1.540,6.705)〕、术后焦虑〔OR=5.143,95%CI(2.338,11.311)〕、术后抑郁〔OR=5.603,95%CI(2.498,12.566)〕、左心房球形度>85.9%〔OR=2.246,95%CI(1.058,4.769)〕、EAT体积>114.0 cm3〔OR=2.100,95%CI(1.007,4.378)〕、rs2200733基因为显性模型〔OR=8.318,95%CI(3.535,19.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脏射频消融术 复发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