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 CT 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文 杨鸿 +1 位作者 澎湘晖 宾精文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0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SCL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50例SCLC患者的资料,详细分析其CT表现。结果:48例表现为局部结节或肿块,38例出现分叶状,6例出现钙化,6例出现胸膜凹陷征,14例出现磨玻璃影,34例出现阻塞性肺炎,3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SCL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50例SCLC患者的资料,详细分析其CT表现。结果:48例表现为局部结节或肿块,38例出现分叶状,6例出现钙化,6例出现胸膜凹陷征,14例出现磨玻璃影,34例出现阻塞性肺炎,30例出现阻塞性肺不张,28例出现胸腔积液,38例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44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20例出现"冰冻纵隔",17例伴远处转移。结论:SCLC在CT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最终确诊需结合临床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瘤 小细胞肺癌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下载PDF
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苗颖 宾精文 布桂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0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行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先心病患儿35例,记录其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128层CT前门... 目的探讨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行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先心病患儿35例,记录其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128层CT前门控与心脏超声心电图(UCG)结果的符合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5例前门控低剂量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为(0.90±0.24)m Gy;剂量长度乘积为(12.9±4.7)m Gy·cm;有效辐射剂量是(0.29±0.09)m Sv,最低0.156m Sv,最高0.52m Sv。图像质量评分为(4.3±0.7),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128层CT前门控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超声心电图(UCG),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2%(104/107)、90.6%(97/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3,P<0.05)。其中心内畸形准确率分别为98.2%(57/58)和96.6%(56/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24/24),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0%(23/25)和68.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5),明显优于UCG。同时,MSCT能观察患儿肺部情况,共检出合并气道异常3例。结论 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小儿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小肝癌假包膜MRI动态增强影像表现和病理分级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朱西琪 唐澄海 +2 位作者 张慧明 杨文 彭湘晖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探讨小肝癌假包膜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方式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小肝癌患者资料52个病灶经病理证实,根据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有无假包膜分为A、B两组,A组23个,显示无明显假包膜;B组29个显示有假包膜。记录所有... 目的探讨小肝癌假包膜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方式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小肝癌患者资料52个病灶经病理证实,根据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有无假包膜分为A、B两组,A组23个,显示无明显假包膜;B组29个显示有假包膜。记录所有病例肿瘤大小、MRI强化方式;病理学分析记录肿瘤新生血管、血管瘤栓以及病理分级。两组间MRI强化方式和病理学特点比较用卡方检验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肿瘤最小直径0.8 cm,最大直径3 cm,平均2.13 cm,A组平均直径约1.88 cm,B组直径约2.36 cm。当小肝癌在<1 cm以及2~3 cm时两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均匀强化以及病理分级2、3级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小肝癌假包膜与肿瘤大小、强化方式以及病理学分级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假包膜 磁共振成像 增强检查 组织病理学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诊断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价值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文 杨鸿 +1 位作者 彭湘晖 宾精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LCNEC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19例LCNEC 中,6例为中央型,13例为周围型;病灶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可见分叶状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LCNEC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19例LCNEC 中,6例为中央型,13例为周围型;病灶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可见分叶状13例、毛刺5例;病灶直径3~7cm,平均(4.60±1.99)cm;可见坏死7例,出血2例,钙化1例;胸膜凹陷征3例,阻塞性肺炎及阻塞性肺不张2例,胸腔积液4例,肺门淋巴结或纵隔淋巴结肿大9例,伴远处转移7例。结论:LCNEC的CT表现无明显特征性,最终确诊需结合临床和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癌 大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直肠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梁百晖 杨文 +5 位作者 刘岘 戴剑濠 张汉良 陈维翠 卢健烨 陈加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380,共7页
目的 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SCT)在评估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78例术前接受DL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直肠腺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108枚淋巴结分为转移组(n=52)及非转移组(n=56)。两名影像医生在不知... 目的 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SCT)在评估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78例术前接受DL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直肠腺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108枚淋巴结分为转移组(n=52)及非转移组(n=56)。两名影像医生在不知病理结果的情况下独立测量淋巴结短径(SD),评估其边缘、形状及强化均匀度,测量平扫期有效原子序数(Eff-Z),动脉期(AP)及静脉期(VP)的碘浓度(IC),计算双期增强标准化碘浓度(NIC)值。采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形态学指标及光谱CT参数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间的淋巴结SD、边缘,形状及强化均匀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的NIC_(AP)及NIC_(VP)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而Eff-Z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的SD、边缘、形状、强化均匀度,NIC_(AP)及NIC_(VP)在评估转移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0.648、0.630、0.637、0.806及0.722;将AUC值相对较高的3个参数(NIC_(AP),NIC_(VP)及SD)联合评估淋巴结转移,AUC值最大,达0.911,敏感度80.77%,特异度85.71%。结论 DLSCT标准化碘浓度值有助于提高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光谱CT多参数联合SD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癌 淋巴转移 光谱CT 碘浓度 有效原子序数
下载PDF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朱西琪 吕健 +1 位作者 覃小燕 林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经CT或B超等各种影像学诊断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经...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经CT或B超等各种影像学诊断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经过上腹增强扫描诊断为非胆囊疾病的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胆囊管与胆囊动脉显示率、显示评分,并对患者解剖结构与临床变异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照组胆囊管均可以显示,观察组有2例胆囊管无法显示,两组胆囊管显示率、平均显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4例患者中,胆囊管可显示91例,正常走行80例,走行变异11例,包括高位胆囊管6例,右迷走胆管形成与胆囊管同时汇入肝总管各2例,低位胆囊管1例;观察组有3例胆囊管走行变异,对照组6例胆囊管走行变异,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囊动脉均可显示,观察组胆囊动脉平均显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重要价值,其能够实现胆囊管与胆囊动脉及周围解剖关系的清晰显示,能够及时发现其行走变异情况,从而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异常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朱西琪 苗颖 +2 位作者 覃小燕 林薇 周景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7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通过MSCT血管成像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异常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经手术治疗的35例婴幼儿(6月~7岁)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VRT、MPR、MIP和MinP等后处理技术,评估患儿心脏血管畸形... 目的通过MSCT血管成像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异常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经手术治疗的35例婴幼儿(6月~7岁)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VRT、MPR、MIP和MinP等后处理技术,评估患儿心脏血管畸形情况和气管支气管异常情况。结果MSCT显示共存在心血管畸形104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2%。其中心内畸形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2%(57/58);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准确率为100.0%(24/24);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准确率为92.0%(23/25)。35例患儿共检出气管性支气管12例(12/35),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5例,Ⅳ型2例。检出气管狭窄6例(6/35),气管憩室1例。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气管支气管异常发生率较高,MSCT血管成像在评估心脏血管异常的基础上可以准确评估气管支气管异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主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覃小燕 彭鹏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386-390,443,共6页
主动监测作为低风险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一种管理选择,旨在降低过度治疗、减少治疗成本,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在我国,该治疗策略的全面应用仍面临许多障碍,如筛选标准、监测流程和积极干预指征的制定等方面仍有待完善。多参数... 主动监测作为低风险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一种管理选择,旨在降低过度治疗、减少治疗成本,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在我国,该治疗策略的全面应用仍面临许多障碍,如筛选标准、监测流程和积极干预指征的制定等方面仍有待完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在前列腺癌主动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提供有关前列腺癌识别(如PI-RADS评分系统)和特征(MRI靶向活检)的关键附加信息;通过改善前列腺癌风险分层,mp-MRI可以增加低风险前列腺癌患者对主动监测的选择性和依从性;同时,在随访过程中,mp-MRI有助于监测疾病状态,降低错过治疗时机的风险。本文综述mp-MRI在前列腺癌主动监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主动监测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风险分层
下载PDF
髂腰韧带在腰椎节段数中的定位 被引量:4
9
作者 吕亚萍 林薇 马雪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探讨髂腰韧带在腰椎节段数定位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接受腰椎MRI检查的876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腰骶移行椎692例(腰椎骶化241例,骶椎腰化451例)。观察髂腰韧带在腰骶移行椎组及无移行椎组中节段水平。结果:无移行椎组(8070例)髂... 目的:探讨髂腰韧带在腰椎节段数定位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接受腰椎MRI检查的876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腰骶移行椎692例(腰椎骶化241例,骶椎腰化451例)。观察髂腰韧带在腰骶移行椎组及无移行椎组中节段水平。结果:无移行椎组(8070例)髂腰韧带起自L5横突水平为8010例,60例起源于L4横突水平;腰骶移行椎组中,241例腰椎骶化者髂腰韧带起自L4椎体横突水平,451例骶椎腰化者髂腰韧带起自L6水平。结论:髂腰韧带解剖定位相对恒定,但合并移行椎时,应慎重利用其进行腰椎节段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腰椎节段 髂腰韧带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的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经亚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3期517-518,共2页
肝脏的血管走行是人体内最复杂的构造之一。临床上原发性、继发性肝癌,肝血管瘤等肝脏的良性病变多有肝动脉供血,但由于肝动脉走行较为复杂,且变异较多,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的很大的困难。以往DSA是血管检查的传统"金标准"[1]。但其... 肝脏的血管走行是人体内最复杂的构造之一。临床上原发性、继发性肝癌,肝血管瘤等肝脏的良性病变多有肝动脉供血,但由于肝动脉走行较为复杂,且变异较多,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的很大的困难。以往DSA是血管检查的传统"金标准"[1]。但其操作复杂、费用较高,且为有创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血管成像 64排CT 体层成像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胸部虚拟平扫与常规CT平扫影像质量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穆荣华 李鑫 +3 位作者 黄光仪 杨旭日 邓梅梅 朱西琪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3-389,共7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虚拟平扫(VNC)在肺鳞癌与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鳞癌或腺癌病人98例,男46例,女52例,平均年龄(55.4±7.7)岁。所有病人均于术前1周行胸部DL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分别获...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虚拟平扫(VNC)在肺鳞癌与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鳞癌或腺癌病人98例,男46例,女52例,平均年龄(55.4±7.7)岁。所有病人均于术前1周行胸部DL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分别获得CT真实平扫(TNC)、动脉期VNC(VNCA)及静脉期VNC(VNCV)影像。2名放射诊断医师分别在3种影像上测量病灶、肺动脉干、胸主动脉、左心房、竖脊肌、胸壁皮下脂肪的CT值及SD值,并计算相应影像的对比噪声比(CNR)。对3种影像的影像质量采用5分法进行主观评价。分别记录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3种影像的客观评价指标进行比较,以TNC影像是的CT值为因变量,通过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对双期VNC影像的CT值进行校正,然后绘制Bland-Altmanplot散点图进行一致性分析。采用FriedmanH检验比较3种影像的影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采用Kappa检验分析2名医师对3种影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结果VNCA及VNCV影像上病灶、肺动脉干、胸主动脉、左心房、竖脊肌及胸壁皮下脂肪的CT值均高于TNC影像(均P<0.05),VNCA影像上肺动脉干、胸主动脉、左心房的CT值均高于VNCV影像(均P<0.05),VNCA影像上胸壁皮下脂肪的背景噪声高于TNC影像(P<0.05);经线性回归校正后,动脉期肺动脉干、胸主动脉、左心房、竖脊肌以及静脉期病灶、胸主动脉、左心房、竖脊肌、胸壁皮下脂肪VNC与TNC影像中CT值的差值在一致性界限外的数据点比例均≤5%,在上述各组织中2种影像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2名医师对3种影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较TNC影像的总辐射剂量减少4.73mSv,降低约33.4%。结论DLCT的VNC技术在肺部具有较好的碘抑制能力,VNC影像可替代TNC影像进行肺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肺癌 虚拟平扫 影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婴幼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T血管成像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西琪 苗颖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4期28-31,共4页
CCTA诊断CHAD快速高效,心内畸形诊断效力与TTE类似,但心外畸形的检出率明显优于TTE;CCTA和TTE结合使用既能提高心内外畸形的检出率又可以有效的评估心脏血流动力学以及心脏瓣膜等精细结构,为手术提高全面准确的信息。婴幼儿对X射线的敏... CCTA诊断CHAD快速高效,心内畸形诊断效力与TTE类似,但心外畸形的检出率明显优于TTE;CCTA和TTE结合使用既能提高心内外畸形的检出率又可以有效的评估心脏血流动力学以及心脏瓣膜等精细结构,为手术提高全面准确的信息。婴幼儿对X射线的敏感程度远高于成人,前瞻性门控和大螺距技术可以有效减低辐射剂量。对比剂注射部位、流量和流速对CCTA图像质量都有一定影响,低浓度对比剂使用可有效防止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畸形 先天性心脏病 复杂畸形 血管成像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与MRI在扁桃体癌诊断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勇 张建梅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8期775-776,共2页
目的总结扁桃体癌的CT和MRI影像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或组织活检病理证实的扁桃体癌患者CT和MRI影像学资料,其中行CT平扫18例,CT平扫+增强扫描6例,MRI平扫+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3例。结果病灶均为... 目的总结扁桃体癌的CT和MRI影像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或组织活检病理证实的扁桃体癌患者CT和MRI影像学资料,其中行CT平扫18例,CT平扫+增强扫描6例,MRI平扫+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3例。结果病灶均为单发,形态不规则20例,呈椭圆形8例,圆形3例;边界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17例,边界较清晰14例;CT表现为扁桃体区软组织肿块,肿瘤呈稍低密度;MRI显示T1WI肿瘤呈等信号,信号强度类似或稍低于肌肉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信号强度高于肌肉信号,增强扫描多数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可清晰显示扁桃体癌的形态、范围,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和侵犯周围组织,有助于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MRI 诊断
原文传递
肝动脉栓塞化学治疗84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屈元姣 刘陶文 +2 位作者 布桂林 曹轶林 李锡清 《华夏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391-393,共3页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化学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84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化疗2次以上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4例,稳定(NC)40例,进展(PD)30例,总有效率为16.7%(14/8...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化学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84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化疗2次以上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4例,稳定(NC)40例,进展(PD)30例,总有效率为16.7%(14/84),临床获益率为66.7%(54/84)。全组患者3个月、半年、1年、2年、3年、4年、7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4/84)、64.2%(54/84)、20.23%(17/84)、13.1%(11/84)、8.33%(7/84)、5.95%(5/84)、1.19%(1/84),其中1例生存7年者是巨块型肝右叶癌患者,为栓塞化疗5次联合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3次。主要毒副反应为发热、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是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联合经皮肝癌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法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化疗 肝癌 中晚期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与TTE技术在婴幼儿复杂性CHD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西琪 苗颖 +1 位作者 覃小燕 宾精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3期61-63,共3页
目的:对比前门控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经胸心脏超声(TTE)在婴幼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经手术治疗的35例婴幼儿(6月~7岁)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 目的:对比前门控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经胸心脏超声(TTE)在婴幼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经手术治疗的35例婴幼儿(6月~7岁)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两周行心脏CTA和TTE检查;以手术结果为参考,对比分析CTA和TTE对婴幼儿复杂性CHD诊断效力差异。结果:共搜集35例资料齐全的婴幼儿患者;所有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标准,平均积分为4.30±0.50;表明前门控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经胸心脏超声对婴幼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影响,其中前门控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中的敏感性97.20%、特异性99.80%、阳性预测值99.00%和阴性预测值99.50%,而经胸心脏超声诊断中的敏感性90.60%、特异性99.80%、阳性预测值99.00%和阴性预测值98.40%。两者心外血管畸形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2.00%和68.00%。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婴幼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效力优于T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CTA TTE 儿童
下载PDF
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婉莹 张建梅 +1 位作者 黄光仪 杨旭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4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100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螺旋CT检查,将螺旋CT检查结果与后期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螺...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100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螺旋CT检查,将螺旋CT检查结果与后期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螺旋CT诊断结果并观察其螺旋CT征象。结果:经螺旋CT检查有37例良性患者,有57例恶性患者,准确度94%;阳性预测值98.28%,阴性预测值88.10%,灵敏度91.94%,特异度97.37%。其中炎症患者螺旋CT征象多为圆形/类圆形,边缘较为清晰,可见血管增粗,存在胸膜凹陷及空泡征;随着病情的进展其螺旋CT征象越来越不规则,显示毛刺样、分叶样、胸膜凹陷、空泡征增多,而边缘模糊;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与原位腺癌患者无血管增粗现象,微浸润腺癌与浸润型腺癌患者存在血管增粗现象,不同疾病类型螺旋CT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发展,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病灶逐渐增大,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炎症以及原位腺癌患者其实性成分为(0.00±0.00)mm,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病灶大小与实性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的符合率较高,能够清晰观察到病灶,对疾病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磨玻璃结节 螺旋CT检查 定性诊断 符合率 征象
下载PDF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 被引量:3
17
作者 苗颖 布桂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后严重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肾结石MPCNL术后严重出血患者的肾动脉造影表现、栓塞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肾动脉造影结果显示MPCNL后出血的表现:单纯假性动脉...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后严重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肾结石MPCNL术后严重出血患者的肾动脉造影表现、栓塞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肾动脉造影结果显示MPCNL后出血的表现:单纯假性动脉瘤10例(43.4%)、假性动脉瘤伴对比剂外渗3例(13.1%)、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1例(4.3%),动-静脉瘘3例(13.1%)、对比剂外渗4例(17.4%),未发现异常2例(8.7%)。23例接受了栓塞治疗,21例一次栓塞成功,成功率为91.3%(21/23),2例二次栓塞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月~1年随访,无再发出血。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效果好,对肾脏功能影响小,是MPCNL术后严重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血管造影术 动脉栓塞 经皮肾镜取石
下载PDF
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布桂林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1779-1780,共2页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单纯手术摘除10例,术前3天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血管内栓塞术7例。结果:7例术前栓塞组术中出血200~700mL,平均430mL;输血0-550mL;10例...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单纯手术摘除10例,术前3天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血管内栓塞术7例。结果:7例术前栓塞组术中出血200~700mL,平均430mL;输血0-550mL;10例单纯手术组出血550~1430mL,平均1200mL,输血350~1200mL。术前栓塞组出血量和输血量较单纯手术组显著减少。结论:术前瘤体栓塞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理想的术前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纤维血管瘤 上颌动脉 栓塞
原文传递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子玄(综述) 朱西琪(审校)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1789-1792,共4页
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作为一种新颖、无创的MRI功能成像技术,它能检测酰胺质子与水质子的交换及检测水质子变化的信号。间接反应细胞内蛋白质水平和酸碱度的变化,从而达到诊断或评估疾病的目的。APT成像已证实在胶质瘤的术前诊断与鉴... 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作为一种新颖、无创的MRI功能成像技术,它能检测酰胺质子与水质子的交换及检测水质子变化的信号。间接反应细胞内蛋白质水平和酸碱度的变化,从而达到诊断或评估疾病的目的。APT成像已证实在胶质瘤的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术后复发与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应用价值,并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评估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将对APT的成像原理、APT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它系统的应用以及目前不足与对未来的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质子转移 胶质瘤 缺血性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17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卫平 张建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430-1431,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血管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7例行CT主动脉夹层血管造影病例进行多种后处理重建,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根据Debakey分型:Ⅰ型5例,Ⅱ型3例... 目的探讨64排螺旋血管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7例行CT主动脉夹层血管造影病例进行多种后处理重建,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根据Debakey分型: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9例,综合运用多种血管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情况。结论 64排螺旋血管重建技术能够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放射摄影术 血管成形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