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像的植物病害识别研究进展
1
作者 余敏 李丰兵 +10 位作者 祝光湖 宋修鹏 王泽平 张小秋 雷敬超 黄海荣 黄伟华 陈潇航 黄冬梅 李秋芳 颜梅新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3期309-319,共11页
植物病害识别是植物病害防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前提条件,研发高精度的病害识别技术已成为病害高效防控中的迫切需求。植物病害图像识别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及时、精确地识别植物病害可以... 植物病害识别是植物病害防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前提条件,研发高精度的病害识别技术已成为病害高效防控中的迫切需求。植物病害图像识别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及时、精确地识别植物病害可以帮助人们鉴别病害种类,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轻病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不良影响。本文在整理和总结现有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分类识别3个方面重点梳理植物病害图像识别技术。目前关于植物病害图像分割的方法主要从基于阈值、聚类、边缘和深度学习等技术进行分类,可分为固定阈值法和自适应阈值法。固定阈值法是人工根据目标和背景像素直方图的差异尝试不同的值,并选择适宜阈值以实现图像分割。自适应阈值法是基于固定阈值分割的原理,根据特定的规则借助计算机自动迭代获得阈值,最常用的是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法),而基于综合粒子群算法(GCLPSO)的阈值分割法的分割效果优于其他同类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在植物病害识别研究中,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是影响识别率的关键因素。特征提取即描述属性,获得病害信息,找出最有用的辨别特征。分类识别是在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分类器实现病害的准确识别。将迁移学习、轻量型网络等方法运用到植物病害识别,研究设计出高识别精度的网络模型将会是智慧植保的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图像的植物病害识别能够为病害监测和病害防控提供更加科学、智能的支持,对全球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害 图像分割 特征提取 病害识别
下载PDF
六堡茶香气成分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桂强 李吉生 +3 位作者 莫璋红 吴玉钧 吕敏 陆燕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247-249,共3页
综述了六堡茶香气成分提取及检测方法以及香气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分析探讨了六堡茶香气研究的难点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为提升六堡茶的加工品质提供思路。
关键词 六堡茶 香气成分 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24份农艺性状优异割手密黑穗病抗性鉴定及Bru1基因分子检测
3
作者 黄玉新 黄冬梅 +9 位作者 陆衫羽 颜梅新 高丽花 周珊 杨翠芳 段维兴 张小秋 高轶静 张革民 张保青 《中国糖料》 2024年第2期17-24,共8页
【目的】筛选抗黑穗病和褐锈病的割手密种质,为甘蔗黑穗病和褐锈病抗病亲本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人工浸渍接种法及与褐锈病基因Bru1紧密连锁的2个分子标记,分别对24份割手密进行甘蔗黑穗病和褐锈病抗性鉴定。【结果】结果表明... 【目的】筛选抗黑穗病和褐锈病的割手密种质,为甘蔗黑穗病和褐锈病抗病亲本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人工浸渍接种法及与褐锈病基因Bru1紧密连锁的2个分子标记,分别对24份割手密进行甘蔗黑穗病和褐锈病抗性鉴定。【结果】结果表明,试验的割手密材料表现出较强的抗黑穗病能力,有16份材料表现1级高抗,5份材料表现2级抗病,3份材料表现3级抗病;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有7份材料含有Bru1基因,占参试材料的29.17%。【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高抗黑穗病且兼含Bru1基因的种质,是培育抗黑穗病和抗褐锈病的甘蔗品种(亲本)的良好抗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手密 黑穗病 褐锈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施用生化腐植酸肥和常规化肥对种植甘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莫璋红 邓智年 李楠 《甘蔗糖业》 2023年第5期25-34,共10页
研究生化腐植酸和常规化肥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分别施用生化腐植酸肥和常规化肥种植甘蔗,考察施用不同肥料对促进甘蔗生长的不同影响。与施用常规化肥相比,施用生化腐植酸肥种植甘蔗出苗率、有效茎、茎径、株高和产量有所提高,分别提高25... 研究生化腐植酸和常规化肥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分别施用生化腐植酸肥和常规化肥种植甘蔗,考察施用不同肥料对促进甘蔗生长的不同影响。与施用常规化肥相比,施用生化腐植酸肥种植甘蔗出苗率、有效茎、茎径、株高和产量有所提高,分别提高25.51%、2670株/hm^(2)、40.45mm、30.99cm和38.25 t/hm^(2);施用生化腐植酸种植甘蔗锤度提高3.3%;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69.58%;甘蔗叶片、茎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有提高。实验结果证明:施用生化腐植酸肥明显提高了甘蔗叶片和茎的己糖激酶、淀粉酶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叶片蔗糖糖合成酶活性表现出施用生化腐植酸小于常规化肥,但蔗茎的蔗糖糖合成酶活性差异不大。生化腐植酸施用对甘蔗生长有促进作用,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因此,在作物栽培过程中,可以开发利用生化腐植酸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腐植酸肥 常规化肥 甘蔗种植 促进作用
下载PDF
甘蔗桂柳05136的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游建华 邓智年 +3 位作者 卢业飞 韦日辉 黄日宏 卢文祥 《中国种业》 2022年第5期129-131,共3页
甘蔗新品种桂柳05136是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以美国运河点(CP81/1254)为母本、新台糖22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和国家级品种鉴定,正式命名为桂柳05136。该品种高产、高糖,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是目前全国主要蔗... 甘蔗新品种桂柳05136是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以美国运河点(CP81/1254)为母本、新台糖22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和国家级品种鉴定,正式命名为桂柳05136。该品种高产、高糖,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是目前全国主要蔗区替代原当家品种新台糖22号最好的品种之一。应该根据其种性要求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桂柳05136的单位面积蔗茎产量及其含糖量的丰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桂柳05136 性状 高产 高糖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广西蔗区甘蔗黄螟发生动态及影响因子初析
6
作者 潘雪红 魏吉利 +2 位作者 商显坤 张晓明 黄诚华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7-51,76,共6页
黄螟是甘蔗上的重要钻蛀性害虫,2011—2021年对广西蔗区甘蔗黄螟种群动态和为害情况开展田间调查。结果表明,2019年以来种群数量明显增长,田间危害加重,已跃升为广西蔗区的优势害虫种群。初步分析了影响甘蔗黄螟自然种群动态变化的生物... 黄螟是甘蔗上的重要钻蛀性害虫,2011—2021年对广西蔗区甘蔗黄螟种群动态和为害情况开展田间调查。结果表明,2019年以来种群数量明显增长,田间危害加重,已跃升为广西蔗区的优势害虫种群。初步分析了影响甘蔗黄螟自然种群动态变化的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和人为因素,以期为今后黄螟的可持续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螟 种群动态 影响因子 天敌
原文传递
烯效唑浸种对甘蔗分蘖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范业赓 陈荣发 +6 位作者 周慧文 闫海锋 翁梦苓 丘立杭 黄杏 周忠凤 吴建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16-22,共7页
【目的】通过浸种处理试验,筛选促进甘蔗分蘖提早发生、分蘖成茎率高的烯效唑适宜浓度,提高甘蔗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及产量。【方法】试验采用桂糖42号的常规蔗种,设0(CK)、20、40、60 mg/L烯效唑4个浓度处理,浸种处理2 h。【结果】20、40... 【目的】通过浸种处理试验,筛选促进甘蔗分蘖提早发生、分蘖成茎率高的烯效唑适宜浓度,提高甘蔗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及产量。【方法】试验采用桂糖42号的常规蔗种,设0(CK)、20、40、60 mg/L烯效唑4个浓度处理,浸种处理2 h。【结果】20、40、60 mg/L烯效唑浸种处理的新植蔗SPAD值分别比CK增加20.5%、21.1%、27.2%,差异极显著,分蘖率分别比CK增加48.96%、119.74%和169.90%,差异极显著;4个处理中,以20 mg/L烯效唑浸种处理的有效茎数和产量最高,其中新植蔗有效茎和产量分别为59640条/hm^2和102.22 t/hm^2,分别比对照提高8.32%和8.48%,宿根蔗的有效茎和产量分别为72894条/hm^2和105.56 t/hm^2,分别比对照提高12.45%和16.05%。新植和宿根蔗的蔗糖分并不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加而变化。【结论】用20 mg/L烯效唑浸种,可有效提高新植蔗苗期+1叶的SPAD值,可提高新植蔗的分蘖率、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产量,提高宿根蔗的发株率和产量,说明烯效唑浸种浓度不宜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浸种 分蘖率 发株率 有效茎数 产量 甘蔗蔗糖分
下载PDF
外源赤霉素和缩节胺处理对伸长期甘蔗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莫善平 陈荣发 +7 位作者 范业赓 丘立杭 周慧文 周忠凤 闫海锋 邓宇驰 罗霆 吴建明 《甘蔗糖业》 2022年第2期12-21,共10页
旨在挖掘影响甘蔗节间伸长的生理因子,揭示影响甘蔗节间伸长过程发生的生理机制。以桂糖42号为研究材料,在伸长初期叶面喷施200 mg/L的赤霉素(GA3)和缩节胺(DPC),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分别于第3、6、12和24天采取甘蔗的+1叶,测定信号传导... 旨在挖掘影响甘蔗节间伸长的生理因子,揭示影响甘蔗节间伸长过程发生的生理机制。以桂糖42号为研究材料,在伸长初期叶面喷施200 mg/L的赤霉素(GA3)和缩节胺(DPC),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分别于第3、6、12和24天采取甘蔗的+1叶,测定信号传导相关酶、糖苷酶和细胞壁松弛因子相关酶活性或含量。试验结果表明,GA3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蔗株高,提高了NAD激酶(NADK)、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s)、α-甘露糖苷酶(α-Manase)、β-甘露糖苷酶(β-Manase)、木葡聚糖内糖基水解酶(XTH)和纤维素酶(CL)酶活性,且随着甘蔗节间伸长生长而增加,呈显著正相关。而DPC处理抑制了甘蔗的伸长,株高明显低于对照;DPC处理提高了钙调素(CAM)、α-葡萄糖苷酶(α-GC)、β-葡萄糖苷酶(β-GC)、过氧化氢酶(CAT)和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XET)活性。而3个处理的POD酶活性在处理前期逐渐升高,到处理后12天逐渐下降,到处理后24天又达到高峰;GA3处理明显提高了POD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DPC处理。甘蔗节间伸长过程与甘蔗体内相关酶活性密切相关,GA3通过提高NAD激酶(NADK)和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s)促进GA20-氧化酶(GA20ox)和GA3-羟基化酶(GA3ox)活性GA的合成,通过提高α-甘露糖苷酶(α-Manase)、β-甘露糖苷酶(β-Manase)、纤维素酶(CL)和酶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XET)活性促进节间细胞壁的松弛,从而促进甘蔗节间伸长;而DPC则对节间调控伸长起负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缩节胺 伸长期 关键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