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滤泡上皮性肿瘤中MMP2、MMP7蛋白及mRNA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钟宇华 梁华晟 +2 位作者 周少碧 黄宇 詹松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213,共2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MMP2、MMP7在甲状腺滤泡上皮性肿瘤中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78例甲状腺滤泡上皮性肿瘤(腺癌38例,腺瘤40例)标本中MMP2、MMP7表达。结果:M...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MMP2、MMP7在甲状腺滤泡上皮性肿瘤中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78例甲状腺滤泡上皮性肿瘤(腺癌38例,腺瘤40例)标本中MMP2、MMP7表达。结果:MMP2及MMP7蛋白在各甲状腺肿瘤组织表达中,腺癌表达显著高于腺瘤(P<0.01);MMP2及MMP7蛋白表达与腺癌转移有相关性(P<0.05),肿瘤间MMP2及MMP7的 mRNA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MMP2、MMP7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显著相关,它们在甲状腺癌病变中高度表达,检测MMP2及MMP7蛋白或 mRNA水平对于鉴别甲状腺滤泡上皮性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滤泡上皮性肿瘤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MMP2 MMP7
下载PDF
围手术期渐进式综合康复干预对乳腺癌患者上肢功能及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曹湾 黄小蓓 +3 位作者 邹全庆 覃兰惠 梁华萍 杨建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1-734,共4页
乳腺癌术后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及辅助综合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1],由于其高发生率,近年来逐渐被人们关注。研究发现有高达68%的乳腺癌幸存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肩关节活动受限[2],这一发生率远高于淋巴水肿。一项纳入120... 乳腺癌术后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及辅助综合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1],由于其高发生率,近年来逐渐被人们关注。研究发现有高达68%的乳腺癌幸存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肩关节活动受限[2],这一发生率远高于淋巴水肿。一项纳入1205例受试者的系统评价发现早期康复干预与延迟康复(即手术后7d)相比更能改善患侧肩关节活动度(臂外展和前屈)[3]。因此,更早的围手术期渐进式综合康复介入尤为重要。既往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淋巴水肿的防治,围手术期的综合康复干预对上肢功能(包括握力、捏力、轻触觉、两点辨别觉、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双侧臂围及心理评估的系统研究很少。本研究拟观察围手术期渐进式综合康复介入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上肢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上肢功能 肩关节活动度 心理评估 两点辨别觉 乳腺癌术后 臂围 围手术期
下载PDF
甲状旁腺全切除术与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移植术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3
作者 廖丹 刘天奇 朱懋光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比较甲状旁腺全切除术(TPTX)和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移植术(TPTX+AT)治疗尿毒症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7-06三家医院行甲状旁腺切除手术的200例尿毒症后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TP... 目的比较甲状旁腺全切除术(TPTX)和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移植术(TPTX+AT)治疗尿毒症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7-06三家医院行甲状旁腺切除手术的200例尿毒症后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TPTX 97例(TPTX组),行TPTX+AT 103例(TPTX+AT组),收集两组术前、术后1 d、1周、3个月、1年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值,观察临床症状及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等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骨痛、皮肤瘙痒、肌无力和不安腿等症状明显缓解,两组术后1 d、1周、3个月、1年的i PTH、血钙及血磷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 <0. 05),但两组各时点间iPTH、血钙、血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iPTH、血钙、血磷值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1年两组的复发率,TPTX组为3. 09%(3/97),低于TPTX+AT组的3. 88%(4/1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无法耐受的低钙血症或低转运性骨病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两种术式均能有效治疗尿毒症后SHPT,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较低。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患者要求及有无肾移植意愿决定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全切除术 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移植术
下载PDF
乳腔镜辅助下腋窝淋巴清扫对乳腺癌患者炎性应激及免疫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潘音桦 邹全庆 周燕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3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及分析乳腔镜辅助下腋窝淋巴清扫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炎性应激及免疫应激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开放式手术)30例和观察组(乳腔镜辅助治疗)30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与术... 目的观察及分析乳腔镜辅助下腋窝淋巴清扫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炎性应激及免疫应激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开放式手术)30例和观察组(乳腔镜辅助治疗)30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48及72 h的炎性应激及免疫应激指标。结果术后12、48及72 h,观察组的炎性应激及免疫应激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腔镜辅助下腋窝淋巴清扫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炎性应激及免疫应激的影响好于开放式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腔镜辅助治疗 乳腺癌手术 炎性应激 免疫应激
下载PDF
甲状旁腺全切除术并改良自体移植术治疗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宗魁 姚思扬 +4 位作者 梁斌 陈元元 李梦阳 唐耘天 刘天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全切除术并自体前臂移植5颗甲状旁腺组织颗粒(1 mm×1 mm×1 mm)(TPTX+AT)治疗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该院2016-01~2017-12的尿毒症SHPT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除术并自体前...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全切除术并自体前臂移植5颗甲状旁腺组织颗粒(1 mm×1 mm×1 mm)(TPTX+AT)治疗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该院2016-01~2017-12的尿毒症SHPT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除术并自体前臂移植5颗甲状旁腺组织颗粒,观察患者术后甲状旁腺激素(i PTH)和血钙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症状缓解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共纳入13例患者进行了TPTX+AT手术治疗。全部患者无术中喉返神经损伤,术后第1天i PTH均降至正常水平,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i PTH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无复发病例。骨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在术后1周内均缓解或消失,术后骨骼变形、身高缩短等症状均改善或未继续进展。结论 TPTX+AT安全有效可行,保留了甲状旁腺功能的同时控制了术后复发情况,可能是治疗SHPT的更优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全切除术 自体移植术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邹全庆 杨建荣 +1 位作者 梁中骁 罗坚强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9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出现皮下积液45例,发生率为13.7%,通过注射器抽液、放置胶片或胶管负压引流,分段...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9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出现皮下积液45例,发生率为13.7%,通过注射器抽液、放置胶片或胶管负压引流,分段加压包扎,腔内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等方法,患者的皮下积液均消失。结论加强围术期的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采用注射器抽液、放置胶片或胶管引流,分段加压包扎,腔内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等方法,积液均能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皮下积液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其临床治疗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狄航 梁运升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17期2309-2312,共4页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分子分型基于分子水平为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类提供了一种新的分类方式,并对临床治疗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乳腺癌分子分型主要分为以下亚型: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_2...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分子分型基于分子水平为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类提供了一种新的分类方式,并对临床治疗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乳腺癌分子分型主要分为以下亚型: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_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治疗反应、预后及临床应用现状均有着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子分型 临床治疗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许春梅 刘天奇 +4 位作者 莫祥兰 凌冰 陈彦红 黄瑛 胡巧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年第11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影像学检查疑为恶性的112例143个≤2.0 cm的肝脏病灶分别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比较两种检查技术对微小肝癌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112例143个病灶中,超声造影和...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影像学检查疑为恶性的112例143个≤2.0 cm的肝脏病灶分别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比较两种检查技术对微小肝癌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112例143个病灶中,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恶性、良性病变分别为103个、40个和100个、43个。病理诊断恶性病变111个,其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79个(高、中、低分化癌分别为19、38、22),肝内胆管细胞癌(ICC)8个(高、中、低分化癌分别为4、3、1),转移性肝癌(MC)24个;良性病变32个。与病理对照,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3%、84.4%、87.3%和86.5%、87.5%、86.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微小(≤2.0 cm)肝癌具有相似的效能,超声造影更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增强CT 微小肝癌 诊断
下载PDF
B超引导下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在治疗乳腺多发良性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潘音桦 刘天奇 +1 位作者 许春梅 周燕秋 《微创医学》 2012年第6期615-617,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在切除乳腺多发良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患者的125个乳腺良性肿瘤在B超引导下行EnCor真空辅助乳腺肿瘤旋切术。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5.5 d。术后出现皮下淤...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在切除乳腺多发良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患者的125个乳腺良性肿瘤在B超引导下行EnCor真空辅助乳腺肿瘤旋切术。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5.5 d。术后出现皮下淤血斑4例,无感染、切口下血肿及皮肤破损发生。1个月后随访,皮下淤血斑均已消散。3个月后随访,未发现残留及复发病灶。结论 B超引导下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具有微创、美容、高效、安全等特点,在切除乳腺多发良性肿瘤中有较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性肿瘤 真空辅助旋切系统 B超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IL-8和VEGF-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坤 王晓刚 +1 位作者 李狄航 孔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3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2例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临床分期采取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治疗,分别检测健康体检者和乳腺癌患者手术前3 d、术后7 d血...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2例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临床分期采取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治疗,分别检测健康体检者和乳腺癌患者手术前3 d、术后7 d血清IL-6、IL-8和VEGF-A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IL-6、IL-8和VEGF-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各期乳腺患者血清IL-6、IL-8和VEGF-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不同分期乳腺癌患者组间比较,血清IL-6、IL-8和VEGF-A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体内IL-6、IL-8和VEGF-A水平存在高表达,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发展,及时检测并诊断该类因子水平有助于了解乳腺癌患者疾病发展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233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梦阳 梁中骁 +2 位作者 罗建强 李辛平 杨建荣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33例行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3例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3例出现短暂声嘶,4例术后出现低钙抽搐。行二次手术者35例,17例发现术后残癌,残癌率为...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33例行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3例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3例出现短暂声嘶,4例术后出现低钙抽搐。行二次手术者35例,17例发现术后残癌,残癌率为48.6%。B超检查71例(30.5%)结节伴点状钙化及砂粒状、点状强回声。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应以患叶+峡部+对侧次全切除为主,颈部淋巴结阴性患者不必行预防性清扫。B超检查对甲状腺癌诊治有重要提示意义。重视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有助于避免误诊后的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根治术 甲状腺全切除术 颈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振勇 唐耘天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年第4期397-401,共5页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是源于胰腺多能神经内分泌干细胞的一类肿瘤,故又称胰岛细胞瘤,临床少见或罕见,其发病率约为4~5/100万。该病经积极手术治疗后效果较好,但是由于PNETs自身类型多样,症状复...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是源于胰腺多能神经内分泌干细胞的一类肿瘤,故又称胰岛细胞瘤,临床少见或罕见,其发病率约为4~5/100万。该病经积极手术治疗后效果较好,但是由于PNETs自身类型多样,症状复杂多变,临床表现各异,在临床诊疗中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因此,早期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PNETs的重要前提。该文针对目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进展作一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抑癌基因PTEN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梦阳 陆云飞 曾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2326-2328,共3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抑癌基因PTEN和PCNA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60例乳腺癌和18例乳腺增生症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Survivin、PTEN、PCNA的检测,其中PCNA指数作为衡量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参数。... 目的探讨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抑癌基因PTEN和PCNA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60例乳腺癌和18例乳腺增生症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Survivin、PTEN、PCNA的检测,其中PCNA指数作为衡量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参数。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小叶增生(P<0.05);Survivin的表达与PCNA密切相关;survivin和PTE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Survivin的表达在良、恶性乳腺肿瘤间有显著差别,survivin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显著相关,这表明survivin的异常表达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相关因素。PTEN和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两者共同参与了乳腺癌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PTEN PCNA 乳腺癌
下载PDF
三种不同加压包扎方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红叶 刘玲玲 周燕秋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应用中最有效的加压包扎方法。方法选取1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将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创面采用胸带加压包扎;B组创面采用宽绷带加压包扎;C组采用双层弹力网制成的网袋套入胸部加压包扎。通过...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应用中最有效的加压包扎方法。方法选取1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将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创面采用胸带加压包扎;B组创面采用宽绷带加压包扎;C组采用双层弹力网制成的网袋套入胸部加压包扎。通过不同加压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患者的创面皮下积液、皮肤Ⅰ期愈合例数、术后平均愈合天数和拔管时间等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方法的效果。结果C组的创面皮下积液发生率、平均拔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A、B组(P<0.05),切口I期愈合率高于A、B组(P<0.05)。结论使用双层弹力网的加压方法能均匀施压,有效地减少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加压包扎 护理
下载PDF
腹腔镜在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建荣 梁中骁 +7 位作者 罗建强 李辛平 刘天奇 潘金飞 黄栋 李梦阳 邹全庆 黄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34-73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分析该院2001~2004年14例腹腔镜下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结果14例手术均获成功,完全在腹腔镜下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7例,平均出血量600mL,手术时间200min;腹腔镜辅助脾...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分析该院2001~2004年14例腹腔镜下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结果14例手术均获成功,完全在腹腔镜下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7例,平均出血量600mL,手术时间200min;腹腔镜辅助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5例,其中3例是在出血情况下行辅助切口,平均出血量为2200mL,手术时间250min,2例主动行辅助切口,平均出血量为800mL,手术时间210min;手助式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2例,平均出血量为600mL,手术时间3h。结论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下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 门奇静脉断流术
下载PDF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PPARγ和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钟宇华 梁华晟 +3 位作者 黄宇 罗敏 徐焰 梁秀就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05-1506,共2页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TTG)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腺癌19例,腺瘤23例)标本中PPARγ及PTTG表达。结果PPA...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TTG)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腺癌19例,腺瘤23例)标本中PPARγ及PTTG表达。结果PPARγ蛋白在腺癌与腺瘤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PTTG在甲状腺癌表达高于腺瘤(P<0.05)。甲状腺滤泡性癌中癌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高预后指数(≥65)组与低预后指数(<65)组的PPARγ及PTTG蛋白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测PTTG水平对于鉴别原发性甲状腺滤泡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PPARγ及PTTG表达水平可能是判断甲状腺滤泡癌预后的观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滤泡肿瘤 免疫组化 PPARΓ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
下载PDF
超声挤压征和(或)浸润征在肝脏良恶性微小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春梅 刘天奇 +3 位作者 陈彦红 莫祥兰 胡巧 黄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挤压征和(或)浸润征在肝脏良恶性微小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64例共178个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直径≤2.0 cm的肝内实质性病变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以肿块挤压征和(或)浸润征作为诊断肝脏微小恶... 目的 探讨超声挤压征和(或)浸润征在肝脏良恶性微小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64例共178个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直径≤2.0 cm的肝内实质性病变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以肿块挤压征和(或)浸润征作为诊断肝脏微小恶性病变的指标。结果 肝脏微小恶性肿瘤挤压征和(或)浸润征检出率(75.24%,79/105)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病变(4.11%,3/73)(P〈0.05)。以有挤压征和(或)浸润征诊断肝脏微小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75.24%,特异度为95.89%,准确性为83.71%,Kappa值为0.679,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95%CI=0.786~0.906)。结论 超声挤压征和(或)浸润征在肝脏微小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较大的价值,可为肝脏恶性肿瘤的筛查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超声检查 微小
下载PDF
E-cadherin、MMP7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宇华 梁华晟 +3 位作者 林华德 黄宇 周少碧 梁秀就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检测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MMP7)在甲状腺癌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甲状腺癌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cadherin、MMP7在57例甲状腺癌病变组织和其癌旁组织表达。结果E-cadherin在甲... 目的检测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MMP7)在甲状腺癌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甲状腺癌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cadherin、MMP7在57例甲状腺癌病变组织和其癌旁组织表达。结果E-cadherin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P<0.01);MMP7在甲状腺癌中表达升高(P<0.05)E-cadherin、MMP7与临床预后指数相关(r=0.370,P<0.05;r=0.419,P<0.01);E-cadherin与MMP7负相关(r=-0.46,P<0.01)。结论E-cadherin表达缺失及MMP7表达升高可能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E-cadherin、MMP7对于甲状腺癌预后判别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免疫组化 E-CADHERIN MMP7
下载PDF
肝脓肿合并糖尿病85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宇 梁华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年第8期777-779,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肝脓肿合并糖尿病及同期66例单纯性肝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病例年龄大于单纯性肝脓肿组(P<0.05),多见2型糖尿病,更常出现循环、消化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血... 目的探讨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肝脓肿合并糖尿病及同期66例单纯性肝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病例年龄大于单纯性肝脓肿组(P<0.05),多见2型糖尿病,更常出现循环、消化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血白蛋白、血钾明显低于单纯性肝脓肿组(P<0.05),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几率和病死率高于单纯性肝脓肿组(P<0.01)。结论肝脓肿合并糖尿病好发于2型糖尿病,同时具有高消耗表现,常有循环、消化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糖尿病
下载PDF
两种排班模式对肝胆腺体外科病房护士压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燕秋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8期3-5,共3页
目的研究两种排班模式对肝胆腺体外科病房护士压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分别对本院肝胆腺体外科护士在传统班模式和DN班模式下的工作压力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经常倒班"居于传统排班模式下护士压力源的首位,... 目的研究两种排班模式对肝胆腺体外科病房护士压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分别对本院肝胆腺体外科护士在传统班模式和DN班模式下的工作压力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经常倒班"居于传统排班模式下护士压力源的首位,"工作量大"居于DN排班模式下护士压力源的首位;DN排班模式下的护士压力源总分值较传统排班模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排班模式有利于减轻肝胆腺体外科病房护士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排班模式 DN排班模式 肝胆腺体外科 护士 压力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