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β-防御素2及白细胞介素-1β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贞敏 李雅灵 +1 位作者 牙祖科 陶人川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GCF)中β-防御素2(HBD-2)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为慢性牙周炎组,按纳入标准选取20位点分别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收...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GCF)中β-防御素2(HBD-2)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为慢性牙周炎组,按纳入标准选取20位点分别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收集GCF并记录临床指标。以牙周健康者12例的24位点GCF为健康对照组。GCF采集后记录采集点出血指数(BI)和探诊深度(P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CF中HBD-2及IL-1β含量。结果:健康对照组GCF中HBD-2表达水平高于慢性牙周炎组(P<0.05);慢性牙周炎组牙周基础治疗前、后HBD-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基础治疗前,慢性牙周炎组IL-1β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慢性牙周炎组牙周基础治疗后IL-1β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牙周基础治疗后,BI、PD均较治疗前小(P<0.001)。与HBD-2、IL-1β表达水平无关(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GCF中IL-1β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低,GCF中HBD-2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表达水平无差异;与GCF中的HBD-2、IL-1β表达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人类β-防御素-2 白细胞介素1-Β 龈沟液 INTERLEUKIN-1Β
下载PDF
根向复位瓣在附着龈宽度不足患牙的牙冠延长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林桂兰 牙祖科 +1 位作者 陶人川 林小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6-798,共3页
目的:评价根向复位瓣在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患牙牙冠延长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需行牙冠延长术但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患牙17颗,术中采用根向复位瓣法对牙龈瓣进行复位,记录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龈缘到牙体断端的距离、附着龈的宽度等指标并... 目的:评价根向复位瓣在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患牙牙冠延长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需行牙冠延长术但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患牙17颗,术中采用根向复位瓣法对牙龈瓣进行复位,记录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龈缘到牙体断端的距离、附着龈的宽度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术前17颗患牙牙体缺损边缘均位于龈下,术后6个月16例(94.11%)缺损边缘均暴露在龈缘冠方,龈缘根向位移距离(3.88±0.49)mm;17颗患牙附着龈宽度术前为(2.35±0.61)mm,术后6个月为(2.65±0.49)mm(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可以有效暴露牙体缺损边缘,为牙体缺损创造修复条件,避免切除过多角化龈导致附着龈宽度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冠延长术 根向复位瓣 附着龈 效果
下载PDF
无创渗透树脂修复早期乳磨牙邻面龋的临床效果及其渗透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梁非照 陈东东 +2 位作者 王俊林 周燕平 刘又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究无创渗透树脂修复早期乳磨牙邻面龋的临床效果及其渗透性能。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早期乳磨牙邻面龋患者100例共160颗患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颗,并分别给予无创渗透树脂及传统树脂修复方案进行修复。比较... 目的探究无创渗透树脂修复早期乳磨牙邻面龋的临床效果及其渗透性能。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早期乳磨牙邻面龋患者100例共160颗患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颗,并分别给予无创渗透树脂及传统树脂修复方案进行修复。比较2组患牙的修复成功率、患牙邻面接触松紧度及牙周情况。另选取26颗白垩色改变的邻面龋离体乳磨牙,垂直于病变表面将牙齿切开,分别作为渗透组和黏结剂组,并采用渗透树脂和黏结剂进行渗透,比较2组渗透深度及渗透百分比。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牙邻面接触松紧度达标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6个月后2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等牙周指标均较修复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渗透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渗透组不同病损组织学分级患牙深透深度和渗透百分比均明显大于黏结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表现为随着病损分级增加,渗透深度不断增加,但渗透百分比逐渐下降。结论无创渗透树脂具有优良的渗透性能,对早期乳磨牙邻面龋修复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邻面接触松紧度,提高修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乳牙 渗透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牙周炎患者松动牙临床牙周指标与咬合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家烯 邹华丽 +2 位作者 曾启新 吴佳璇 梅国城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2775-2778,共4页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牙周炎患者松动牙临床牙周指标与咬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共285颗松动牙,按松动程度分为Ⅰ°松动组164颗、Ⅱ°松动组94颗、Ⅲ°松动组27颗,并按松动发生的牙位分为前牙松动...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牙周炎患者松动牙临床牙周指标与咬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共285颗松动牙,按松动程度分为Ⅰ°松动组164颗、Ⅱ°松动组94颗、Ⅲ°松动组27颗,并按松动发生的牙位分为前牙松动组99颗、后牙松动组186颗。在治疗前及基础治疗完成6周后记录松动牙的松动度改善情况、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咬合受力百分比与咬合接触面积。结果治疗后,Ⅰ°松动组、Ⅱ°松动组、Ⅲ°松动组松动度改善率分别为50. 00%(82/164)、60. 64%(57/94)、66. 67%(18/27),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 <0. 05);Ⅰ°松动组、Ⅱ°松动组咬合接触面积较治疗前增大(P <0. 05)。治疗后,前牙松动组、后牙松动组松动度改善率分别为43. 43%(43/99)、61. 29%(114/186),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较治疗前降低(均P <0. 05);前牙松动组咬合受力百分比及咬合接触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而后牙松动组咬合受力百分比及咬合接触面积均较治疗前增大(均P <0. 05)。结论重度牙周炎患者经过基础治疗后,松动牙松动情况、牙周及咬合指标均获得改善,但松动度较轻的患牙或后牙的咬合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重度 松动牙 牙周基础治疗 咬合受力百分比 咬合接触面积 牙周指标
下载PDF
超声龈下洁治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治疗对老年牙周炎疗效及CRP、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梁非照 王俊林 +1 位作者 陈东东 周燕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146-4149,共4页
目的采用超声龈下洁治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探讨其对老年牙周炎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112例老年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超声龈下洁治,观察组给予超声龈下洁... 目的采用超声龈下洁治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探讨其对老年牙周炎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112例老年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超声龈下洁治,观察组给予超声龈下洁治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治疗,观察牙周临床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CRP、VEGF水平变化。结果两组老年患者治疗前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老年患者治疗前CRP和VEG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RP和VEGF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出现1例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龈下洁治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治疗可改善老年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指标和临床疗效,同时降低CRP、VEGF的表达,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龈下洁治 透明质酸凝胶 牙周炎 C反应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消退素D1治疗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唐彩金 曾启新 +3 位作者 方梅飞 马飞 陶人川 Niyukty Arjal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探讨消退素D1(RvD1)对治疗牙周炎的作用。方法:取18只大鼠建立牙周炎模型,按随机化原则均分为实验甲组(100μg/L的RvD1),实验乙组(50μg/L的RvD1)及阴性对照丙组(生理盐水)。所有大鼠均经尾静脉注射给药进行治疗。治疗后不同时间... 目的:探讨消退素D1(RvD1)对治疗牙周炎的作用。方法:取18只大鼠建立牙周炎模型,按随机化原则均分为实验甲组(100μg/L的RvD1),实验乙组(50μg/L的RvD1)及阴性对照丙组(生理盐水)。所有大鼠均经尾静脉注射给药进行治疗。治疗后不同时间进行临床检查和形态学测量。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甲组(100μg/L RvD1)中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松动度、牙槽骨丧失量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实验乙组(50μg/L RvD1)的以上4个指标虽均低于阴性对照组,但仅牙龈指数和松动度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实验组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相近(P>0.05)。结论:两种浓度的RvD1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有治疗作用;100μg/L的RvD1可阻止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牙槽骨继续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退素D1 牙周炎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中老年超重及肥胖患者牙周状况及其与血糖、血脂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曾启新 吴佳璇 +1 位作者 彭圆媛 熊耀环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387-1389,共3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超重及肥胖患者牙周状况及其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方法超重组96例,肥胖组71例,对比两组腰围(WC)、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牙周探诊深度(PD)... 目的探讨中老年超重及肥胖患者牙周状况及其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方法超重组96例,肥胖组71例,对比两组腰围(WC)、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牙周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结果肥胖组体重、腰围、BMI均明显大于超重组(P<0.05);两组血糖、血脂、PD、CAL、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确诊牙周炎31例(32.29%),肥胖组确诊牙周炎19例(26.76%),两组牙周炎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与HDL呈负相关关系(P<0.05),PD与TC和LDL呈负相关关系(P<0.05);CAL与体重、TC呈负相关关系(P<0.05);身高与TC、HDL呈负相关关系(P<0.05),BMI与FPG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牙周炎与血脂、体重关系密切,提示血脂、体重异常可能是患慢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但肥胖与牙周状况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肥胖 血脂 血糖 超重 中老年
下载PDF
消退素D1对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中IL-1β、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马飞 唐彩金 +1 位作者 方梅飞 曾启新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571-574,604,共5页
目的:研究消退素D1(RvD1)对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中IL-1β、IL-6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上颌第二磨牙绑线法构建大鼠牙周炎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1个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n=6),并采用单次尾... 目的:研究消退素D1(RvD1)对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中IL-1β、IL-6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上颌第二磨牙绑线法构建大鼠牙周炎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1个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n=6),并采用单次尾静脉注射法给药,4个实验组分别注射1、10、50、100 ng/mL的RvD1,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药后4周处死所有大鼠,取其双侧上颌第二磨牙周围2 mm的牙龈组织,并制作石蜡切片后,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牙龈组织中IL-1β、IL-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0、100 ng/mL RvD1组均能明显抑制大鼠牙龈组织中IL-1β、IL-6的表达水平(P <0. 05); 10 ng/mL RvD1组仅明显抑制IL-1β的表达水平(P <0. 05),对IL-6无明显抑制作用(P> 0. 05);最低浓度(1 ng/mL) RvD1对上述两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均无影响。不同浓度RvD1对IL-1β的抑制作用依次为100 ng/mL> 50 ng/mL> 10 ng/mL> 1 ng/mL,各浓度组间两两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消退素D1可有效抑制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中IL-1β、IL-6的表达,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退素D1 牙周炎 白介素1β(IL-1β) 白介素6(IL-6)
下载PDF
消退素D1对牙周炎大鼠龈沟液中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马飞 唐彩金 +1 位作者 方梅飞 陈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目的:研究消退素D1(Resolvin D1,Rv D1)在大鼠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对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SD大鼠,采用在左右上颌第二磨牙绑线的方法构建大鼠牙周炎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n=6),A组为牙周炎组,B... 目的:研究消退素D1(Resolvin D1,Rv D1)在大鼠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对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SD大鼠,采用在左右上颌第二磨牙绑线的方法构建大鼠牙周炎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n=6),A组为牙周炎组,B、C、D、E组分别给予1、10、50、100 ng/ml进行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7 d检测大鼠牙周状况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龈沟液中的IL-1β、TNF-α、IL-6的水平。结果:用药7 d后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明显降低(P <0. 001),各浓度组龈沟液中IL-1β、TNF-α、IL-6均明显降低(P <0. 05),其中D组、E组TNF-α的表达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01);组间比较,IL-1β、TNF-α、IL-6各浓度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IL-6的表达随着Rv D1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具有一定的Rv D1浓度依赖性。结论:Rv D1可降低大鼠牙周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退素(RvD1) 牙周炎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下载PDF
人类β-防御素2在口腔扁平苔藓病损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丽婷 邹杰 +2 位作者 陶人川 杨亦萍 曾启新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病损中的人类β-防御素2(hBD-2)的表达,以分析hBD-2在OLP发病机制与上皮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技术(RT-PCR),检测25例OLP病损组织、7例对照组织中hBD-2多...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病损中的人类β-防御素2(hBD-2)的表达,以分析hBD-2在OLP发病机制与上皮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技术(RT-PCR),检测25例OLP病损组织、7例对照组织中hBD-2多肽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 hBD-2在所有样本中均出现了阳性胞浆染色,健康口腔黏膜组中hBD-2蛋白为弱阳性染色,与呈强阳性染色的O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均出现了hBD-2的cDNA电泳条带,在健康口腔黏膜组中呈微弱表达,在OLP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口腔黏膜组织也有少量hBD-2表达,提示其作为机体先天性免疫的组成部分,在维持口腔黏膜健康上具有一定作用。在OLP的病理过程中hBD-2可能呈炎性诱导上调表达而参与了OLP的免疫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人类β-防御素2 唾液 上皮
下载PDF
炎性因子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怡 刘贞敏 +3 位作者 雍翔智 蒋兰岚 吴恬恬 陶人川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人β防御素(hBD)-2和hBD-3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人健康口腔黏膜组织,进行消化培养后选用第2代人OMEC。培养48 h后将OMEC分为空白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干扰素-γ(IFN-γ)组、...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人β防御素(hBD)-2和hBD-3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人健康口腔黏膜组织,进行消化培养后选用第2代人OMEC。培养48 h后将OMEC分为空白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干扰素-γ(IFN-γ)组、白细胞介素-17(IL-17)组、TNF-α+IFN-γ组、TNF-α+IL-17组和IFN-γ+IL-17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加入相应的细胞因子。干预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MEC的hBD-2、hBD-3 mRNA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法检测细胞上清hBD-2和hBD-3的蛋白水平。结果 TNF-α组hBD-2 mRNA的相对表达量、IL-17组的hBD-2及hBD-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TNF-α+IFN-γ组、TNF-α+IL-17组、IFN-γ+IL-17组hBD-2、hBD-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及hBD-2蛋白水平均高于相应细胞因子单独干预组(均P<0.05)。结论炎性因子能诱导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表达hBD-2和hBD-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因子 Β防御素-2 β防御素-3 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下载PDF
脂多糖对人牙龈上皮细胞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琴 方梅飞 +3 位作者 刘贞敏 林小洁 曾启新 陶人川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对人牙龈上皮细胞(HGECs)β-防御素(hBD)-1、hBD-2、hBD-3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不同浓度(0.1mg/L、1mg/L、10mg/L)LPS作用后HGECs hBD-1、hBD-2、hBD-3mRNA的相对表达量...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对人牙龈上皮细胞(HGECs)β-防御素(hBD)-1、hBD-2、hBD-3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不同浓度(0.1mg/L、1mg/L、10mg/L)LPS作用后HGECs hBD-1、hBD-2、hBD-3mRNA的相对表达量。选用10mg/L LPS诱导p38MAPK抑制剂SB203580或NF-κB抑制剂PDTC孵育2h后的细胞,24h后再次检测hBD-2mRNA的表达量。结果:不同浓度LPS作用下的HGECs hBD-1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BD-2mRNA相对表达量随LPS浓度升高而增加,10mg/L LPS作用下细胞hBD-3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在p38MAPK或NF-κB抑制剂存在的情况下,LPS诱导的HGECs hBD-2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1)。结论:LPS可能通过激活p38MAPK和NF-κB信号通路诱导HGECs hBD-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龈上皮细胞 脂多糖 Β-防御素 P38MAPK NF-ΚB
下载PDF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雍翔智 叶文丽 +1 位作者 吴佳璇 陶人川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37-241,共5页
黏膜相关恒定T(mucosal associated invariant T,MAIT)细胞是一组进化保守的先天样T细胞亚群,广泛存在于肝、肺、皮肤和黏膜等组织中。MAIT细胞具有抗感染、免疫调节和促进组织修复等功能。目前研究已发现,MAIT细胞与原发性舍格伦综合... 黏膜相关恒定T(mucosal associated invariant T,MAIT)细胞是一组进化保守的先天样T细胞亚群,广泛存在于肝、肺、皮肤和黏膜等组织中。MAIT细胞具有抗感染、免疫调节和促进组织修复等功能。目前研究已发现,MAIT细胞与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口腔扁平苔藓等多种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文章就MAIT细胞的特性、功能及其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相关口腔疾病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 口腔疾病 免疫调控
原文传递
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雨曦 雍翔智 +1 位作者 江巧芝 陶人川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609-616,共8页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一种表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样的综合征,口腔是其最为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口腔病损可以独立存在,称之为口腔cGVHD,常常表现为口腔黏膜的慢性炎症和唾液腺纤维性病变。及时有效的诊治口腔cGVHD有助于减少患者...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一种表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样的综合征,口腔是其最为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口腔病损可以独立存在,称之为口腔cGVHD,常常表现为口腔黏膜的慢性炎症和唾液腺纤维性病变。及时有效的诊治口腔cGVHD有助于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但目前对口腔cGVHD发病机制了解并不确切,本文将就口腔cGVHD的临床、病理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临床表现 病理表现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糜烂型OLP患者唾液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及β防御素的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豆豆 蒋兰岚 +3 位作者 林小洁 梅国城 曾启新 陶人川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275-278,共4页
目的:检测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和HBD-2,-3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OLP)患者唾液中的表达,探讨其在EOL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纳入EOLP患者30例及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者20例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流式微球技术(Cytometr... 目的:检测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和HBD-2,-3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OLP)患者唾液中的表达,探讨其在EOL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纳入EOLP患者30例及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者20例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流式微球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唾液中IL-1β、TNF-α、IL-6、IL-17、IFN-γ、IL-4、IL-10的表达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法(ELISA)检测唾液中HBD-2和HBD-3。结果:EOLP患者唾液中IL-1β、IL-6、HBD-2、HBD-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NF-α、IL-17、IFN-γ、IL-4、IL-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唾液HBD-2的表达与IFN-γ呈正相关、与IL-17呈负相关,HBD-3的表达与IL-17和IL-10均呈负相关。结论:唾液中IL-1β、IL-6、HBD-2和HBD-3的高表达可能与EOL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 细胞因子 Β防御素 流式微球技术
原文传递
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唾液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艳 雍翔智 +3 位作者 冯豆豆 曾启新 梅国城 陶人川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4-527,共4页
目的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 GVHD)患者唾液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了解患者T细胞的免疫状态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移植组纳入确诊为口腔c GVHD患者18例,并对其口腔表征进行评分;对照组纳入健康者18例... 目的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 GVHD)患者唾液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了解患者T细胞的免疫状态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移植组纳入确诊为口腔c GVHD患者18例,并对其口腔表征进行评分;对照组纳入健康者18例。收集两组唾液,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表达水平。结果移植组中IFN-γ,IL-4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移植组IL-6、IL-10表达量分别为255.04 pg·m L^(-1)和1.49 pg·m L^(-1),显著高于对照组6.02 pg·m L^(-1)和0.17 pg·m 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组中口腔表征评分与IL-6、IL-10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78(P<0.01)、r=0.668(P<0.01),同时IL-6和IL-10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66(P<0.01)。结论口腔c GVHD患者唾液IL-6和IL-10表达呈上调趋势,口腔表征越严重,IL-6和IL-10表达水平越高,提示口腔c GVHD发病机制可能由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6、IL-10)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T细胞
下载PDF
牙冠延长术技术细节改良探讨(附34例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飞 邓依华 罗伟强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446-448,共3页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技术细节的改良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就诊的因龋坏、外伤等原因所致的全部或部分牙根根面位于龈下的残根或残冠患者34例(患牙38颗),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治疗,术中...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技术细节的改良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就诊的因龋坏、外伤等原因所致的全部或部分牙根根面位于龈下的残根或残冠患者34例(患牙38颗),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治疗,术中采用改良球钻、EX-21EF车针等技术细节处理,术后6周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 26颗患牙评价为满意,占68.4%;7颗基本满意,占18.4%;5颗不满意,占13.2%,其中2颗患牙邻面暴露不佳,1颗患牙根分叉区断面暴露不佳,2颗患牙龈缘与邻牙明显不协调。结论使用改良球钻和EX-21EF车针可提高牙冠延长术中去骨效率和效果;行内斜切口、去除游离牙龈后,测量并记录切端牙体组织至龈缘距离,此距离增加3 mm即为预期去骨位置,该方法简单可靠,对术前断面位于龈上或龈下的患牙均适用;缝合后再用高频电刀切除和修整腭侧龈瓣,可使龈瓣更准确地复位于预期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冠延长术 生物学宽度 残根
原文传递
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和分象限龈下刮治对慢性牙周炎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牙祖科 陶人川 +2 位作者 曾启新 陈东晖 马飞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比较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full-mouth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FM-SRP)与分象限龈下刮治(quadrant scaling androot planning,Q-SRP)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进行牙周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4例,分为FM-SRP组27例和Q-... 目的:比较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full-mouth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FM-SRP)与分象限龈下刮治(quadrant scaling androot planning,Q-SRP)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进行牙周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4例,分为FM-SRP组27例和Q-SRP组27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周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探诊后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和止痛药使用情况及术后是否有发热症状。结果:两组龈下刮治后3,6个月后PD、AL、BOP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M-SRP组VAS评分高于Q-SRP组(P<0.05);术后两组均有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但两组平均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SRP和Q-SRP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FM-SRP术后全身反应稍明显,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 分象限龈下刮治 慢性牙周炎
下载PDF
口腔黏膜疾病临床病理诊断统计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小洁 陶人川 杨亦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503-506,共4页
目的:分析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的口腔黏膜病变的病理资料及其与患者基本信息、临床基本病损及临床诊断等的相关性,为口腔黏膜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诊断为口腔黏膜... 目的:分析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的口腔黏膜病变的病理资料及其与患者基本信息、临床基本病损及临床诊断等的相关性,为口腔黏膜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诊断为口腔黏膜疾病并取活体组织检查病例353例,对其临床病损、病理诊断及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353例黏膜病中,男151例,女202例。主要好发于颊、舌、唇等处黏膜,病程多数不超过1年。其中289例口腔黏膜病病理确诊,病理确诊率81.87%。此外有64例口腔黏膜疾病在组织病理学上无法确诊,与多种口腔黏膜疾病表现相似,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疾病的诊断。在289例病理确诊的资料中以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为主174例(60.21%),其中扁平苔藓76例(26.3%),白斑60例(20.76%),慢性盘状红斑狼疮38例(13.15%)。其次为溃疡类疾病49例(16.96%),其他疾病66例(22.83%)等。发现12例在组织病理学上确诊的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结论:口腔黏膜疾病病种繁多,临床表征类似,病理诊断是临床确诊与治疗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病 病理诊断
下载PDF
广西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口腔病变特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雍翔智 蒋兰岚 +3 位作者 卢祥婵 刘伟 吴念宁 陶人川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59-463,共5页
目的 分析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常见口腔病损,提高口腔医师对HIV/AIDS早期临床表现的诊断能力.方法 对127例确诊的HIV/A... 目的 分析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常见口腔病损,提高口腔医师对HIV/AIDS早期临床表现的诊断能力.方法 对127例确诊的HIV/AIDS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及口腔黏膜健康状况检查和分类,同时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依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布的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HIV携带组(42例)和AIDS组(85例),对两组患者口腔表征与系统疾病的关系及口腔表征在两组间的患病率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对口腔表征与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IV/AIDS常见的口腔表征中口腔念珠菌病占40.2% (51/127),毛状白斑占18.9%(24/127).口腔表征的出现与系统疾病患病无显著相关性(x2=0.718,P=0.397),两组患者的口腔表征总体间及口腔念珠菌病患病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684,P=0.006;x2=14.410,P<0.001),两组患者毛状白斑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88,P=0.320).口腔表征及口腔念珠菌病的患病与CD4T细胞计数均呈负相关(r=-0.243,P=0.006;r=-0.265,P=0.003),毛状白斑的患病与CD4T细胞计数无相关性(r=0.019,P=0.835).结论 HIV/AIDS患者在系统疾病出现前即可出现明显的口腔表征,并以口腔念珠菌病、毛状白斑最常见;口腔表征的出现与全身系统疾病发病无明显相关关系,但口腔表征可作为观察HIV/AIDS进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免疫缺陷病毒 念珠菌病 口腔 白斑 毛状 口腔表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