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松 梁新强 +5 位作者 吴海春 刘海峰 廖光查 胡北泉 兰杰 吴静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230-1233,共4页
目的探讨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脑膜瘤术后患者87例,其中术后复发11例,无复发76例。分析肿瘤切除程度、病理及影像资料等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脑膜瘤病理级别、脑膜瘤部位、手术切除Simpson分级、脑膜瘤... 目的探讨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脑膜瘤术后患者87例,其中术后复发11例,无复发76例。分析肿瘤切除程度、病理及影像资料等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脑膜瘤病理级别、脑膜瘤部位、手术切除Simpson分级、脑膜瘤形状、瘤周水肿与脑膜瘤复发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SimpsonⅢ级复发的风险是手术SimpsonⅠ-Ⅱ级复发风险的7倍;蘑菇形状术后复发的风险是非蘑菇形状复发风险的13倍。结论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分级)、肿瘤形状是脑膜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脑膜瘤部位、病理级别、肿瘤瘤周水肿程度是脑膜瘤复发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Simpson分级 肿瘤形状 复发因素
下载PDF
Solitaire^(TM) AB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北泉 肖绍文 +3 位作者 阮玉山 张超元 罗昱 余良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506-507,共2页
目的评估SolitaireTMAB支架辅助弹簧圈对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使用SolitaireTMAB自膨式电解颅内支架辅助可脱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术后即刻DSA提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3例,次全栓塞4... 目的评估SolitaireTMAB支架辅助弹簧圈对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使用SolitaireTMAB自膨式电解颅内支架辅助可脱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术后即刻DSA提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3例,次全栓塞4例。所有支架均顺利到位,位置放置满意;仅1例出现1个小弹簧圈逃逸至大脑中动脉,但未导致脑梗死等并发症。结论 SolitaireTMAB支架开放环式设计,柔韧性好,到位容易,采用电解解脱,可完全回收,安全性高;但支架网孔较大,放置微小弹簧圈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 支架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北泉 魏风 《微创医学》 2014年第3期331-334,共4页
血管内治疗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但其应用于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不明确,尤其是其再次出血、复发和再通问题。本文就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的技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电解脱弹簧圈 球囊 支架
下载PDF
Solitaire^(TM)AB支架治疗颅内后循环宽颈动脉瘤25例分析
4
作者 胡北泉 阮玉山 +8 位作者 魏风 杨松 廖光查 刘海峰 兰杰 吴静 钟仕茂 肖绍文 罗昱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244-246,共3页
目的观察SolitaireTMAB颅内支架辅助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后循环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使用SolitaireTMAB颅内支架辅助电解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25个颅内后循环宽颈动脉瘤,观察栓塞效果。结果 25个颅内后循环宽颈动脉瘤术后即刻... 目的观察SolitaireTMAB颅内支架辅助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后循环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使用SolitaireTMAB颅内支架辅助电解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25个颅内后循环宽颈动脉瘤,观察栓塞效果。结果 25个颅内后循环宽颈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栓塞21个,次全栓塞4个。SolitaireTMAB颅内支架释放到位良好,除1例椎基底动脉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出院。结论 SolitaireTMAB颅内支架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后循环宽颈动脉瘤效果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宽颈动脉瘤 SolitaireTMAB颅内支架 血管内栓塞治疗
下载PDF
炎性因子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北泉 魏风 《右江医学》 2019年第9期711-713,共3页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它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因颅内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CA)破裂而死亡的病例约占因脑血管疾病死亡病例的1/4,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仍然是人类脑血管病中最急最重的一种...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它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因颅内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CA)破裂而死亡的病例约占因脑血管疾病死亡病例的1/4,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仍然是人类脑血管病中最急最重的一种,其致死率约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B MMP-9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测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外周血IgG、IgM、补体C3、补体C4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
6
作者 胡北泉 覃刚 魏风 《内科》 2020年第3期257-260,267,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发病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变化趋势,为免疫支持治疗及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HICH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Glasgow昏迷...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发病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变化趋势,为免疫支持治疗及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HICH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Glasgow昏迷评分分为轻度HICH组(12~15分,30例)、中度HICH组(9~11分,30例)和重度HICH组(3~8分,30例)。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未发生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高血压对照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比较HICH患者(发病后1~28天)、高血压对照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志愿者外周血IgG、IgM、C3、C4水平。结果HICH患者入院后第1天的外周血IgG、IgM、C3、C4水平显著低于高血压对照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HICH三组患者的外周血IgG、IgM、C3、C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外周血IgG、IgM、C3、C4水平均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P<0.05);三组患者的外周血IgG、IgM、C3、C4水平在入院后均逐渐降低,轻度、中度HICH患者在入院后第7天达最低水平,重度HICH患者在入院后第7天或10天达最低水平,随后均逐渐升高,入院后第28天的水平与第1天时的水平相当。结论HICH发生后患者免疫功能被抑制,发病后第7~10天被抑制的程度最为严重,在此期间宜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其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IGG IGM C3 C4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