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剂量重建分析摆位误差对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剂量学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占宇 谭军文 +4 位作者 龙雨松 贺先桃 李钢 冯永富 梁卫学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49-853,共5页
目的通过将摆位误差引入放疗计划系统进行剂量重建,分析放疗摆位误差对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1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对每一患者CT图像及靶区设计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计划,计划完成后通过改变治疗等中心点参数,将... 目的通过将摆位误差引入放疗计划系统进行剂量重建,分析放疗摆位误差对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1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对每一患者CT图像及靶区设计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计划,计划完成后通过改变治疗等中心点参数,将摆位误差引入放疗计划中再进行剂量计算重建剂量分布。结果随系统摆位误差增加,靶区剂量逐渐下降,影响大小顺序为左右方向>头脚方向>前后方向。各方向平移摆位误差在-3~3 mm以及旋转摆位误差在-3°~3°内,靶区剂量变化范围均<±3%。各方向摆位误差≤3 mm时危及器官均在处方剂量附近,>3 mm时眼晶体、脊髓、腮腺、视神经逐渐超出处方剂量范围;旋转摆位误差仅当≥3°时眼晶体超量,尤其注意左右方向较大的摆位误差对眼晶体、脊髓、腮腺的影响和前后方向较大的摆位误差对脊髓的影响。引入本单位实际摆位误差后对GTV、CTV受量影响很小,均<±2%;少数危及器官有超出处方剂量限值风险,尤其要注意晶体和视神经超量。结论摆位误差将会导致鼻腔NK/T细胞淋巴瘤靶区剂量欠量以及危及器官超量,左右方向摆位误差影响尤为大,3 mm和3°内单一方向摆位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影响有限,建议将单一方向摆位误差控制在3 mm和3°内。引入本单位实际摆位误差对靶区受量影响很小,但少数危及器官有超出处方剂量限值风险,需增加对危及器官外扩区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 摆位误差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不同弧数目计划间的剂量学差异 被引量:17
2
作者 龙雨松 谭军文 +2 位作者 王占宇 贺先桃 梁卫学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6期58-62,71,共6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中弧数目对治疗计划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中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弧数目的选取提供参考。方法:取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定位CT图像,由放疗医师勾画靶区以及危及器官,给予靶区5 040 cGy/28次的处方剂量,用Ray... 目的:研究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中弧数目对治疗计划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中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弧数目的选取提供参考。方法:取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定位CT图像,由放疗医师勾画靶区以及危及器官,给予靶区5 040 cGy/28次的处方剂量,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针对同一患者分别设计单弧、双弧和三弧计划,比较其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性,记录计划设计优化所需时间,分析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的差异,并对完成后的计划进行剂量验证,分析弧数目对通过率的影响。结果:10例宫颈癌患者的单弧、双弧和三弧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随着弧数目的增加,靶区分布更优,危及器官直肠、膀胱、股骨头受到40、45 Gy剂量照射的体积V_(40)、V_(45)及平均剂量D_(mean)逐渐降低,正常组织在接近处方剂量部分的35、40、45 Gy剂量照射的体积V_(35)、V_(40)、V_(45)随弧数目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弧数目的增加,计划单次优化时间和出束时间随之增加,但三者的机器跳数相差较小;3种计划的剂量验证通过率均达99.5%以上,且差异较小。结论: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随着弧数目的增加,其靶区剂量分布以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更具优势,但是治疗时间也随之延长,相应的费用也随之增加。因此,需综合考虑选取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的弧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弧数目 剂量学 危及器官 靶区
下载PDF
鼻咽癌FFF与FF模式下VMAT计划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4
3
作者 贺先桃 谭军文 +3 位作者 龙雨松 韦婷 王占宇 陈绍俊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1-405,共5页
目的 比较鼻咽癌非均整(FFF)与均整(FF)模式下VMAT计划剂量学特性,分析FFF模式下VMAT计划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6—2017年间Ⅱ期鼻咽癌患者10例,分别对同一患者CT图像及CTV用相同处方剂量6975 cGy和相同优化参数在RayStation计... 目的 比较鼻咽癌非均整(FFF)与均整(FF)模式下VMAT计划剂量学特性,分析FFF模式下VMAT计划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6—2017年间Ⅱ期鼻咽癌患者10例,分别对同一患者CT图像及CTV用相同处方剂量6975 cGy和相同优化参数在RayStation计划系统平台设计6 MV X射线FFF和FF的VMA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剂量学特性、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FF计划与FFF计划的靶区D98%、靶区覆盖率、CI均相近(P=0.262~0.975),FF计划在靶区D2%、Dmean、HI略有优势(P=0.004~0.038);FFF计划较FF计划在左、右眼晶体受量、左腮腺受量〉30 Gy体积、左颞叶Dmean有一定降低(P=0.002~0.025);正常组织(Body)在2~30 Gy内FFF计划受照体积均〈FF计划(P=0.000~0.003);FFF计划平均机器跳数增至FF计划的1.188倍(P=0.000),平均出束时间减少为FF计划的91.2%(P=0.024)。结论 FF计划和FFF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在靶区剂量分布上FF计划略有优势,在OAR保护和低剂量照射上FFF计划更具优势,虽然FFF计划机器跳数增加,但出束时间反而下降,因此FFF模式可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容积调强弧形疗法 非均整模式 剂量学
原文传递
控制点与弧数目对宫颈癌放疗计划剂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冯永富 谭军文 +4 位作者 贺先桃 李钢 梁卫学 韦婷 龙雨松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9年第7期39-43,48,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弧数目及控制点间距对宫颈癌放疗计划剂量学的影响,为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弧数目及控制点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放疗的10例宫颈癌患者,分... 目的:研究不同弧数目及控制点间距对宫颈癌放疗计划剂量学的影响,为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弧数目及控制点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放疗的10例宫颈癌患者,分别设计控制点间距为2、3和4°时的单、双弧VMAT计划,通过比较研究,分析放疗计划在不同弧数目及控制点间距时的剂量变化。结果:双弧计划靶区近似最大剂量D2%(覆盖2%计划靶区的最小吸收剂量,以此类推)和中位剂量D50%均比单弧计划小,近似最小剂量D98%略高于单弧计划;控制点间距越小,靶区D2%和D50%越小。双弧计划靶区均匀性、适形度优于单弧计划,且控制点间距越小,靶区均匀性及单弧计划适形度越好。大多数危及器官V45(接受45 Gy剂量照射的体积,以此类推)、V50和平均剂量Dmean随控制点和弧数目的增加而降低,但对弧数目的影响更大。1 mm/1%、2 mm/2%和3 mm/3%通过标准下,各控制点间距下的γ通过率有少许波动,双弧计划γ通过率比单弧计划稍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控制点及弧数目的增加可适度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提升靶区均匀性及适形度,相较于控制点的增加,弧数目的增加对剂量影响更具优势。γ通过率随弧数目的增加稍有提高,控制点的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控制点 弧数目 剂量学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下载PDF
叶片运动限制参数对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贺先桃 谭军文 +2 位作者 李钢 冯永富 龙雨松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0年第11期40-45,共6页
目的:研究叶片运动限制(constrain leaf motion,CLM)参数对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的质量、执行效率及执行精度等的影响,为临床中合理设定CLM参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3—11月接受放疗... 目的:研究叶片运动限制(constrain leaf motion,CLM)参数对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的质量、执行效率及执行精度等的影响,为临床中合理设定CLM参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3—11月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20例,均使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设计VMAT计划,比较CLM值分别为0.15、0.30、0.50、0.65、0.85、1.10 cm/(°)时VMAT计划的子野面积、剂量学差异、出束时间、机器跳数及γ验证通过率。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CLM值的增大,所生成VMAT计划的小面积子野所占比例逐渐增大。靶区PTV7006(所有处方剂量为7006 cGy的靶区)的最大剂量D2(2%的体积所接受的剂量)、平均剂量Dmean、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靶区外的低剂量分布体积LD4000以及部分危及器官(脑干、脊髓、腮腺、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受照剂量随CLM值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CLM值≥0.50 cm/(°)时均有着更优的评估参数。出束时间在CLM值<0.50 cm/(°)时变化不大,但从0.50 cm/(°)开始,出束时间随CLM值的增大而明显增加(F=12.011,P=0.000)。机器跳数随CLM值的增大而呈近似线性的增长,差异显著(F=6.802,P=0.000)。3%/2 mm的γ通过率差异显著(F=8.032,P=0.000),随CLM值的增大而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但在CLM值≤0.65 cm/(°)时均达到了容差限值95%以上。结论:CLM参数对VMAT计划的影响显著,CLM值的增大有助于提升计划的整体质量,但是会明显增加计划的机器跳数、降低计划的执行效率以及执行精度,建议临床上应将CLM值限定在0.50~0.65 cm/(°),以获取最优的VMAT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运动限制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鼻咽癌 剂量 子野
下载PDF
非均整与均整模式下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占宇 谭军文 +3 位作者 龙雨松 贺先桃 韦婷 李钢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1期1110-1116,共7页
目的: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宫颈癌非均整与均整模式下VMAT计划的剂量学特性,分析宫颈癌非均整模式下VMAT计划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的宫颈癌患者10例,分别对同一患者的C... 目的: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宫颈癌非均整与均整模式下VMAT计划的剂量学特性,分析宫颈癌非均整模式下VMAT计划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的宫颈癌患者10例,分别对同一患者的CT图像及临床靶区,用相同的处方剂量50.4 Gy在Ray Station计划系统平台设计均为两个全弧的6 MV-X射线非均整模式(6FFF)和均整模式(6X)的VMAT计划,比较6FFF计划与6X计划的剂量学特性、剂量验证通过率、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结果:6X与6FFF两种VMAT计划所得PTV的最大剂量D2%,平均剂量D_(mean),最小剂量D_(98%),靶区覆盖率,靶区适形指数均相差不大(P>0.05);在危及器官保护上,6FFF计划中膀胱的V_(45)、平均剂量D_(mean)和小肠的V_(45)均低于6X计划;6FFF计划受到相应剂量照射的正常组织体积均小于6X计划;两种计划的剂量验证通过率均能满足治疗要求,其中6FFF计划验证通过率均值为(98.52±0.66)%,6X VMAT计划剂量验证通过率比6FFF计划略高;二者的机器跳数相比,6FFF计划平均机器跳数增加至6X计划的1.34倍(P=0.000),平均出束时间减少为6X计划出束时间的95.5%(P=0.012)。结论:6X计划和6FFF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在危及器官保护和正常组织低剂量照射方面,6FFF计划更具优势,有利于降低二次癌症的发生率,6FFF计划剂量验证通过率满足临床要求,二者在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上,虽然6FFF的机器跳数增加,但出束时间反而下降,因此采用非均整模式并不会降低治疗效率。如何评估非均整模式下宫颈癌VMAT计划的临床效果,需进一步研究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非均整模式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剂量学比较
下载PDF
非共面与共面VMAT技术应用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差异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钢 谭军文 +3 位作者 贺先桃 冯永富 刘光明 龙雨松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0年第3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相对于共面VMAT技术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调强放疗中是否存在优势。方法:选择1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分别在Raystation 4.7.5计划系统上设计非共面VMA... 目的:探讨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相对于共面VMAT技术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调强放疗中是否存在优势。方法:选择1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分别在Raystation 4.7.5计划系统上设计非共面VMAT计划和共面VMAT计划,评估2种计划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同时比较2种计划的出束跳数和治疗时间。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面VMAT计划与非共面VMAT计划相比,PTV的CI、HI、最大剂量、平均剂量、最小剂量,危及器官如晶体、眼球、脑干等的最大剂量与平均剂量,以及出束跳数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共面VMAT计划的出束时间比非共面VMAT计划减少约7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非共面VMAT技术涉及转床角时间,进而增加了其治疗时间。结论:对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放疗,采用共面VMAT技术比非共面VMAT技术更具优势,因而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计划设计中推荐使用共面VMAT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面 共面 VMAT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锥型束CT引导鼻咽癌IMRT图像配准方式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甜 成肇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9期62-63,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千伏级CBCT引导鼻咽癌IMRT的数据,研究不同图像配准方式对配准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10例鼻咽癌IMRT治疗患者,对放疗第一周每天及以后每周共100次千伏级CBCT图像进行离线配准分析。分别选取自动骨与自动软组织的平移误差... 目的:通过分析千伏级CBCT引导鼻咽癌IMRT的数据,研究不同图像配准方式对配准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10例鼻咽癌IMRT治疗患者,对放疗第一周每天及以后每周共100次千伏级CBCT图像进行离线配准分析。分别选取自动骨与自动软组织的平移误差配准方式,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配准结果。结果:骨的平移误差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分别为(0.13±0.72)mm、(0.52±0.81)mm、(0.76±0.56)mm;软组织的平移误差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分别为(0.37±1.04)mm、(0.78±1.42)mm、(0.97±1.15)mm。对两种配准方式分别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均有统计学差异(t=3.614、5.514、2.578,P<0.05)。结论:鼻咽癌IMRT时行CBCT自动骨性配准方式是一种准确、迅速的方法,有效提高配准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 鼻咽癌 配准方式 调强放射治疗
下载PDF
固定铅门模式下控制点间距对乳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钢 谭军文 +2 位作者 贺先桃 冯永富 龙雨松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2年第11期48-53,共6页
目的 :研究固定铅门模式下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中不同控制点间距下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为乳腺癌 VMAT 计划控制点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已... 目的 :研究固定铅门模式下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中不同控制点间距下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为乳腺癌 VMAT 计划控制点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已接受放射治疗的 17 例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在 RayStation 4.7.5 计划系统上分别设计控制点间距为 2°、3°、4°的 3 组 VMAT 计划,比较 3 组 VMAT 计划靶区的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和 105%处方剂量所包含的体积(V105%),危及器官受量及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结果:控制点间距为 2°和 4°的 VMAT 计划的 CI 与 V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优于控制点间距为 3°的 VMAT 计划(P<0.05);控制点间距为 2°的 VMAT 计划的 HI、右乳平均剂量、左侧肺 V30 Gy、甲状腺 V50 Gy优于控制点间距为 4°的 VMAT计划(P 均<0.05),且二者均优于控制点间距为 3°的 VMAT 计划(P<0.05);控制点间距为 3°和 4°的 VMAT 计划的心脏 V20 Gy、V30 Gy,左侧肺平均剂量、V5 Gy、V10 Gy、V20 Gy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劣于控制点间距为 2°的 VMAT计划(P<0.05);控制点间距为 4°的 VMAT 计划机器跳数最少、出束时间最短,其次为控制点间距为 3°的 VMAT 计划。结论:控制点间距为 2°的乳腺癌 VMAT 计划质量最优,控制点间距为 3°和 4°的乳腺癌 VMAT 计划差异不大。设计左侧乳腺癌固定铅门 VMAT 计划时建议选择控制点间距为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铅门 控制点间距 乳腺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