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治坤 孙华 +3 位作者 张荣 秦鹏 谢光荣 谭立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44例及其一级亲属78名完成修订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词汇测验(VS)、多维记忆评估量表的数字广度(DS)、汉词广度(WS)和空间广度(SS)测验、威斯康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44例及其一级亲属78名完成修订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词汇测验(VS)、多维记忆评估量表的数字广度(DS)、汉词广度(WS)和空间广度(SS)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持续注意测验(CPT),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阴性症状分量表对受试者阴性症状进行评估。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患者的VS、WS、SS、大部分WCST和CPT成绩与阴性症状总分相关(P<0.05或P<0.01);患者亲属的VS、DS、WS、SS、CPT的视觉漏报和视觉反应时间与阴性症状总分相关(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VS、WCST完成分类和正确数、CPT听觉错误和视觉错误进入回归方程,联合预测阴性症状68.8%的变异,患者亲属的VS和CPT视觉漏报联合预测阴性症状63.9%的变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与阴性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完全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一级亲属 认知功能 阴性症状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中父/母供肝者及其伴侣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琳 杨丽 +3 位作者 孙华 李小菁 董淳强 杨巧玲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患儿父母作为患儿肝移植供肝者时,供肝者及其伴侣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00例父/母供肝者(50对夫妻),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其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50名供肝者SCL-90总均分及其躯体... 目的探讨患儿父母作为患儿肝移植供肝者时,供肝者及其伴侣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00例父/母供肝者(50对夫妻),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其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50名供肝者SCL-90总均分及其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条目得分,供肝者伴侣SCL-90总均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支持情况是供肝者心理健康状况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而性别、文化程度、患儿产次是供肝者伴侣心理健康状况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父/母供者及伴侣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女性、低文化程度、居住在农村、家庭不支持、患儿为第1产的供者或伴侣心理健康状态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肝移植 供肝者 供肝者伴侣 心理健康 父母
下载PDF
基于自动纤维定量技术研究卒中后抑郁的纤维束改变
3
作者 卢秋红 黄燕兰 +3 位作者 刘婕 王淼 梁志坚 陆顺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6-591,共6页
目的通过自动纤维定量(automated fiber quantification,AFQ)技术研究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神经纤维束的结构改变,并探索与抑郁程度相关的纤维节段。方法纳入单部位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分为PSD组和卒中后非抑郁(non-PSD... 目的通过自动纤维定量(automated fiber quantification,AFQ)技术研究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神经纤维束的结构改变,并探索与抑郁程度相关的纤维节段。方法纳入单部位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分为PSD组和卒中后非抑郁(non-PSD)组,收集发病1个月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MRI数据,采用AFQ提取神经纤维束节段的部分各项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评估纤维束节段FA组间差异,以及差异纤维束节段FA与HAMD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8例PSD和18例non-PSD患者。与non-PSD组相比,PSD组胼胝体、左侧下纵束和钩状束的节段FA降低(P<0.05)。所有患者胼胝体小钳(r=-0.418,P=0.047)和左侧钩状束(r=-0.467,P=0.029)部分节段FA与其HAMD呈负相关。结论AFQ精确地揭示了PSD患者的神经纤维束存在节段性的微结构损害,且胼胝体小钳和钩状束节段性微结构损害与抑郁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缺血性脑卒中 结构损害 自动纤维定量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综合医院儿童精神科联络会诊中躯体化症状障碍患儿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自我意识的分析
4
作者 李桂克 孙华 +2 位作者 孟纲 尤美娜 李南施 《内科》 202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儿童精神科联络会诊中躯体化症状障碍(SSD)患儿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自我意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3例S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症状表现分为神经系统症状组(n=44)和消化系统症状组(n=39)。比较两组焦虑症状、抑...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儿童精神科联络会诊中躯体化症状障碍(SSD)患儿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自我意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3例S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症状表现分为神经系统症状组(n=44)和消化系统症状组(n=39)。比较两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自我意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SD患儿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结果神经系统症状组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总分、社交恐怖因子分和学校恐怖因子分均高于消化系统症状组,消化系统症状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的焦虑因子分高于神经系统症状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独生子女、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均是SSD患儿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综合医院儿童精神科联络会诊中不同症状表现的SSD患儿的焦虑症状和自我意识水平不同,患儿的自我意识跟人际关系、是否独生子女、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均有关,对SSD患儿的治疗应更多关注其情绪状态,提高其自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化症状障碍 焦虑 抑郁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联络会诊
下载PDF
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复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桂克 孙华 梁明坤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复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的166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申请会诊原因、最终精神科诊断、共病情况、精神科处理方案,分析患者出院...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复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的166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申请会诊原因、最终精神科诊断、共病情况、精神科处理方案,分析患者出院后至精神科复诊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最常见的会诊原因为患者因存在难以解释或治疗效果不佳的躯体症状而需要排除精神科疾病、有焦虑或抑郁表现。83.7%(139/166)患者最终诊断存在精神科疾病,其中躯体形式障碍及焦虑障碍的比例最高。躯体形式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抑郁障碍等精神科疾病与功能性胃肠病共病的比例均最高,其次为慢性胃炎。共31例患者给予非药物干预,其余135例患者均接受药物干预。共16例(9.64%)患者出院后至精神科复诊,未能发现对复诊有影响的因素。结论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合并精神科疾病比例高,以躯体形式障碍、焦虑障碍最为常见。但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出院后精神科复诊率低,应积极寻找影响患者复诊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联络会诊 消化内科 临床特点 复诊 影响因素 综合医院
下载PDF
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及亲属家庭因素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治坤 孙华 +1 位作者 孟纲 李南施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索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及其亲属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特点及其差异。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20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32例患者父母(为避免混淆,患者父母组称患者亲属组)及25例正常... 目的:探索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及其亲属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特点及其差异。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20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32例患者父母(为避免混淆,患者父母组称患者亲属组)及2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青少年强迫症组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较少,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较多(P<0.05),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的亲密度、道德宗教观、组织性较少,矛盾性和控制性较多(P<0.05);强迫症亲属组的父母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较正常对照组少(P<0.05),家庭环境各因子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青少年强迫症组与强迫症亲属组相比,患者的父母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及偏爱较多,母亲的温暖、理解较少(P<0.05);患者感受到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组织性较少,矛盾性和控制性较多(P<0.05)。结论: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存在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这些不良的家庭相关因素可能是父母与患者之间双向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强迫症 患者亲属 父母教养方式 家庭环境
下载PDF
基于学习通的翻转课堂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7
作者 尤美娜 孙华 +2 位作者 杨薏 李菁 孟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3期0113-0116,共4页
依托学习通平台建立精神病学在线课程资源,并探讨基于此平台的精神病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方法 于2021年5-6月期间以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在精神病学抑郁障碍、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授课中采用基于学习通的翻转... 依托学习通平台建立精神病学在线课程资源,并探讨基于此平台的精神病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方法 于2021年5-6月期间以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在精神病学抑郁障碍、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授课中采用基于学习通的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期末考试中抑郁障碍、双相及相关障碍内容的试题得分。结果 试验组的教学质量评价各项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考试成绩在客观题、病例分析题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学习通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获得学生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学 翻转课堂 学习通平台 临床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强迫症的家庭适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治坤 孙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816-818,共3页
强迫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精神障碍,疾病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和功能损害,反之,患者家属对疾病的态度和应对方式、家属本身的精神状态及家庭功能等因素也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强迫症 家庭适应性 家属
下载PDF
文拉法辛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学智 江永美 +3 位作者 陈宁贵 陆冰 蒙建清 魏菀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6期5146-5149,共4页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盐酸文拉法辛胶囊、对照组给予舍曲林...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盐酸文拉法辛胶囊、对照组给予舍曲林治疗。应用相应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抑郁症和认知功能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Ra、Cc、Rc、Re、Rf、Rpe、n Rpe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对症处理均好转。结论:文拉法辛与舍曲林对老年患者抑郁症症状和认知功能改善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文拉法辛的治疗效果较舍曲林好,并且安全可靠,临床可以优先选择文拉法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抑郁症 文拉法辛 舍曲林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氟西汀参与耳鸣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孙华 陈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评价氟西汀在治疗伴随抑郁情绪的耳鸣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 对不伴听力损失的 5 7例 (96耳 )耳鸣患者 ,随机分为二组 ,即治疗组 2 6例 (45耳 ) ,对照组 31例 (5 1耳 )。对照组给予VitB1、金钠多及西比灵等治疗 ,治疗组则另外加... 目的 评价氟西汀在治疗伴随抑郁情绪的耳鸣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 对不伴听力损失的 5 7例 (96耳 )耳鸣患者 ,随机分为二组 ,即治疗组 2 6例 (45耳 ) ,对照组 31例 (5 1耳 )。对照组给予VitB1、金钠多及西比灵等治疗 ,治疗组则另外加用氟西汀治疗。每例患者治疗前后分别给予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评分。结果 抗抑郁治疗组耳鸣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比对照组明显低 (P <0 .0 1)。结论 氟西汀的使用使耳鸣治疗疗效明显提高 ,伴随的抑郁情绪显著改善 ,提示耳鸣与抑郁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可能有共病现象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抑郁 氟西汀
下载PDF
放松疗法对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桂仙 黎裕明 胡一文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9-470,共2页
关键词 放松疗法 失眠症
下载PDF
抑郁障碍生化与慢性应激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行为学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郁镠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6-598,共3页
目的:比较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抑郁模型与利血平翻转抑郁模型以探讨前者建立的可行性及其效度。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制作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与利血平翻转抑郁模型,采用大鼠旷场行为和液体消耗试验检测其行为学特征。结果:与... 目的:比较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抑郁模型与利血平翻转抑郁模型以探讨前者建立的可行性及其效度。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制作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与利血平翻转抑郁模型,采用大鼠旷场行为和液体消耗试验检测其行为学特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抑郁模型动物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显著下降,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延长,液体消耗试验中糖水消耗和糖水偏爱性明显下降。结论:两组抑郁模型动物行为学测试表现类似抑郁症的兴趣减退、快感缺乏与精神运动性抑制症状,且行为学改变可维持较长时间,可用于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应激 利血平 大鼠 模型
下载PDF
遗传负荷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治坤 谭立文 +4 位作者 孙华 张荣 秦鹏 吕天虎 谢光荣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单发家系和高发家系患者及其亲属的认知功能,探讨遗传负荷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的词汇测验(VS)、多维记忆评估量表(MMAS)的...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单发家系和高发家系患者及其亲属的认知功能,探讨遗传负荷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的词汇测验(VS)、多维记忆评估量表(MMAS)的数字广度、汉词广度和空间广度测验及持续注意测验(CPT)对精神分裂症单发家系患者组(21例)及其一级亲属(单发家系亲属组,55例),高发家系患者组(30例)及其一级亲属(高发家系亲属组,26例),对照家系组(14名)及其一级亲属(对照家系亲属组,29名)进行研究.结果 高发家系患者组和高发家系亲属组的VS[(9.3±3.9)分vs(13.6±2.2)分和(10.7±4.0)分vs(13.9±2.3)分]和部分记忆广度成绩均明显低于对照家系组分及对照家系亲属组,其WCST卡片总数、持续错误数[(27.9±13.0)分vs(18.3±8.4)分和(26.0±16.3)分vs(18.3±8.7)分]和随机错误数及CPT视觉、听觉漏报数和反应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家系组分和对照家系亲属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OVA,P<0.05);单发家系患者组CPT视觉漏报[(68.7±18.4)分vs(49.0±3.4)分]和反应时间、听觉错报和漏报多于对照家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OVA,P<0.05),单发家系亲属组的VS低于对照家系亲属组[(12.0±3.9)分vs(13.9±2.3)分],WCST卡片总数多于对照家系亲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OVA,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认知成绩最差,单发家系患者及亲属大部分认知成绩介于高发家系和对照家系之间;随着遗传负荷的增加,患者及亲属的认知缺陷更为明显,认知功能缺陷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性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遗传负荷 认知
原文传递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与个性化护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黎裕明 《内科》 2014年第4期422-423,共2页
目的观察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并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323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MECT治疗组16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161例,观察组患者用MECT治疗并进行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用抗抑郁药治疗结合予常规... 目的观察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并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323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MECT治疗组16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161例,观察组患者用MECT治疗并进行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用抗抑郁药治疗结合予常规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1 d后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21天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定记忆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1 d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7天韦氏记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第21天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行MECT治疗结合个性化护理后临床抑郁症状有较好改善且对患者记忆功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 难治性抑郁症 个性化护理
下载PDF
改良森田疗法对康复期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人格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唐全胜 周志年 +3 位作者 蒋春雷 韦德芳 范喜英 郁缪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1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森田疗法对康复期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人格的影响,为提高其长期疗效提供一些可行性措施。方法: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改良森田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用药... 目的:观察改良森田疗法对康复期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人格的影响,为提高其长期疗效提供一些可行性措施。方法: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改良森田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治疗1个月前后分别评定明尼苏达人格问卷(MMPI)、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研究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除D量表外,其他MMPI量表的T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抑郁症患者除Mf、Ma量表外,其他量表T分也比治疗前显示降低(P均<0.05)。研究组治疗前后Hs、D、Hy、Pa、Pt、Sc、Si量表T分减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森田疗法有助于转变康复期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某些异常人格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森田疗法 康复期 精神疾病患者 人格
下载PDF
改良森田疗法对康复期重性精神病患者变态人格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唐全胜 郝伟 +4 位作者 周志年 蒋春雷 韦德芳 范喜英 郁缪宇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5-61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康复期重性精神病患者变态人格的影响。方法通过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方法,将在本院住院已进人康复期的(164名)重性精神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72名)和对照组(92名),试验组采用药物联合改良森田疗...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康复期重性精神病患者变态人格的影响。方法通过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方法,将在本院住院已进人康复期的(164名)重性精神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72名)和对照组(92名),试验组采用药物联合改良森田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在治疗1个月前后分别采用明尼苏达人格问卷、阳性阴性症状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其进行评定。结果试验组在采用药物联合改良森田疗法治疗前后的疑病症、抑郁症、癔病症、精神病态、偏执狂、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社会内向量表T分变化与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前后上述量表T分变化相比较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d量表T分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433,P〈0.05),Mf、Ma量表T分变化[治疗前分别为(50.05±10.83)分,(56.96±11.06)分;治疗后分别为(47.18±12.15)分,(51.81±11.33)分]与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50.38±9.76)分,(48.97±9.57)分;治疗后分别为(55.04±11.14)分,(52.42±10.26)分]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即Mf(t=0.796,P〉0.05)、Ma(t=1.342iP〉0.05)。结论改良森田疗法可转变康复期重性精神病患者除Mf、Ma外的变态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森田疗法 重性精神病患者 变态人格
原文传递
不同家庭互动类型儿童的自陈抑郁症状、应付方式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喻淑香 郭文斌 +1 位作者 韦琴 王飞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互动类型与儿童自陈抑郁症状和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在本横断面研究设计中,采用随机整群取样方法,在南宁市区、郊区225所小学中随机抽取10所小学,对五、六年级的2113名学生(年龄12~13岁)完成调查,根据家庭互动问卷评分... 目的:探讨家庭互动类型与儿童自陈抑郁症状和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在本横断面研究设计中,采用随机整群取样方法,在南宁市区、郊区225所小学中随机抽取10所小学,对五、六年级的2113名学生(年龄12~13岁)完成调查,根据家庭互动问卷评分将家庭互动分为监督组、纪律组、养育组和冲突组4种类型,用儿童自陈抑郁症状条目评定抑郁症状,应付方式问卷评定应付方式。结果:女生的抑郁得分(10.5±2.7)略高于男生(10.1±2.6)(P<0.01),4种家庭互动类型(监督组、纪律组、养育组和冲突组)的比例分别是29.7%、13.4%、41.0%和15.9%,纪律组和冲突组儿童的抑郁症状总分[(12.0±2.7)、(11.8±2.6)]及消极应付方式得分[(1.3±0.5)、(1.2±0.5)]高于监督组和养育组[抑郁分:(10.5±2.6)、(9.7±2.6);消极应付方式分:(1.2±0.6)、(1.1±0.6)(均P<0.001)],而积极应付方式得分低于监督组和养育组[(1.3±0.6)、(1.3±0.6)vs.(1.5±0.5)、(1.7±0.5),P<0.001]。结论:纪律组或冲突组的儿童抑郁症状较多,常采用消极应付方式,养育组则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互动类型 抑郁症状 应付方式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D1受体基因-48A/G多态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一文 王高华 顾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D1受体基因-48A/G多态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1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D1受体基因-48A/G多态性。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sin Card...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D1受体基因-48A/G多态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1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D1受体基因-48A/G多态性。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修订版(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RC,WAIS-RC)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其中分类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非持续错误数、算术、数字广度(顺)、数字符号及木块图得分在AA基因型和AG+GG基因型两组患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持续错误数(t=2.321,P<0.05)和数字广度(逆)(t=3.042,P<0.01)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AA基因型患者持续错误数和数字广度(逆)得分明显高于AG+GG基因型患者。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D1受体基因-48A/G多态性与持续性错误数及数字广度(逆)相关,AA基因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较AG+GG基因型患者工作记忆受损更严重,但短时记忆能力要强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多巴胺 基因 多态性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癔症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创 雷美英 +2 位作者 江源 郭文斌 李红政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癔症是一组概念在不断变化的疾病,难以用精神病或神经症的概念去对应。同时癔症又是一个逐渐被废用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转换性障碍(conversion disorder,CD)和分离性障碍。转换性障碍是指一种不符合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的现代解剖学或... 癔症是一组概念在不断变化的疾病,难以用精神病或神经症的概念去对应。同时癔症又是一个逐渐被废用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转换性障碍(conversion disorder,CD)和分离性障碍。转换性障碍是指一种不符合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的现代解剖学或生理学的躯体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癔症 功能磁共振成像 转换性障碍 分离性障碍
下载PDF
电抽搐与氟西汀对大鼠部分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郁镠宇 许珂 +2 位作者 陈晓刚 孙学礼 刘协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63-466,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抗抑郁措施对大鼠部分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电抽搐(ECS)与氟西汀(Flu)处理持续时间分为短期/长期(10d/28d)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目的观察两种抗抑郁措施对大鼠部分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电抽搐(ECS)与氟西汀(Flu)处理持续时间分为短期/长期(10d/28d)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实验大鼠6个目标脑区BDNF/TrkB蛋白和信使核酸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短期ECS与Flu组丘脑(Tha)、海马齿状回(DG)BDNF免疫反应性(IR)均明显增强(P<0.05);短期ECS组海马阿蒙角(CA)和下丘脑(Ht)BDNF/TrkB-IR也增强(P<0.05)。长期氟西汀组所有目标脑区的BDNF-IR以及Amy、Ht、CA、DG的TrkB-IR均较对照有明显增强,而长期ECS组与对照比较,只DG的BDNF/TrkB-IR均无变化,余目标脑区的BDNF-IR增强,而Ht和CA区的TrkB-IR也增强(P均小于0.05)。②短期ECS组只HC区BDNFmRNA较对照组有明显上调(P<0.05),两长期组HC区BDNF/TrkBmRNA表达以及Amy区BDNFmRNA表达水平较相应对照组均明显上调(P<0.05)。而长期ECS组Ht区域BDNFmRNA则明显下调(P<0.05)。结论电休克与氟西汀治疗这两种抗抑郁措施可影响脑内不同区域BDNF/TrkB转录表达和蛋白合成,BDNF可能参与抗抑郁治疗效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 受体 电抽搐 氟西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