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CA125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及文献评价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山 秦雪 何卫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目的对血清癌胚抗原(CA)125测定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参照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指标,对文献的设计方案、研究对象的选择、参考值的确立、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等进行评价。结果纳入的63篇文献中有62篇与金标准进行了比较,但未... 目的对血清癌胚抗原(CA)125测定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参照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指标,对文献的设计方案、研究对象的选择、参考值的确立、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等进行评价。结果纳入的63篇文献中有62篇与金标准进行了比较,但未提及是否采用盲法;所提供的诊断性指标(敏感度、特异度、似然比等)不全面,对偏倚的控制没有描述,对采用同一种方法测定的研究文献,其所得结论不完全相同。结论提示目前尚无临床证据表明CA125可作为诊断卵巢癌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性试验 卵巢癌 血清CA125 文献评价 盲法 特异度 金标准 结论 参照 评价指标
原文传递
黄曲霉毒素B_1诱发树鼩肝癌过程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秦雪 代智 +10 位作者 崔杰峰 苏建家 曹骥 欧超 李山 陈晓燕 谢丽 王健 岳海英 李瑗 刘银坤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比较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树鼩肝细胞癌生长不同阶段的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筛查在AFB1诱发的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蛋白质分子。方法用双向电泳(2-D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MALDI-TOF-MS/MS)对同一动... 目的比较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树鼩肝细胞癌生长不同阶段的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筛查在AFB1诱发的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蛋白质分子。方法用双向电泳(2-D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MALDI-TOF-MS/MS)对同一动物自身的癌发生前肝组织(A45W),癌发生后的肝癌组织(ACa)及未经AFB1处理的对照组动物肝组织(E45W)进行了相互比较。结果A45W组、ACa组、E45W组分别平均检测到(1255±43)个蛋白点(n=3)、(1198±50)个蛋白点(n=3),和(1252±40)个蛋白点(n=3),以其中A45W组图谱为参考胶,ACa组、E45W组分别与其匹配的平均匹配点数为(818±39)个(n=3)和(777±45)个(n=3),平均匹配率分别为66%和62%。癌与癌前比(ACavsA45W),相差2倍以上的上调点和下调点分别为108个(包括癌特异点)和75个;癌前与未经AFB1处理的对照组比(A45WvsE45W),相差2倍以上的上调点有78个,下调点有21个。质谱可鉴定出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1、不均一核糖核酸核蛋白A2/B1、peroxiredoxin1、peroxiredoxin2、膜联蛋白4、肌球蛋白α链等26种胶内差异蛋白质。结论在AFB1诱发的树鼩肝癌发生不同阶段有明显的差异性蛋白表达谱,为进一步对人肝癌蛋白质组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嗣科 蛋白质组学 肝癌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的检测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志坚 李山 《华中医学杂志》 2004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HLA B2 7检测方法的特点。方法 采用补体依赖性微量淋巴细胞毒法、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法、流式细胞仪法 ,对 4 3例AS患者与 4 5例健康体检者的HLA B2 7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三种方法AS组的HL...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HLA B2 7检测方法的特点。方法 采用补体依赖性微量淋巴细胞毒法、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法、流式细胞仪法 ,对 4 3例AS患者与 4 5例健康体检者的HLA B2 7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三种方法AS组的HLA B2 7阳性率均高 ,且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三种方法之间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S与HLA B2 7存在相关性 ;三种方法均可用于检测HLA B 2 7,但各有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 补体依赖性微量淋巴细胞毒法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 流式细胞仪法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裂解酶的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曾志羽 刘倩 +3 位作者 郑慧蕾 韦恒 马国添 林发全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活性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合并高脂血症组32例和单纯高血压病...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活性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合并高脂血症组32例和单纯高血压病组48例,健康成人组60例。应用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印迹发光绘图法分别检测血浆vWF水平和vWF-cp活性。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人(P<0.01),而vWF-cp活性显著低于健康成人(P<0.01);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组血浆vWF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P<0.05),而vWF-cp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vWF水平升高,vWF-cp活性降低可能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内皮损伤有关,而且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其内皮损伤程度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及GPⅡb/Ⅲa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世德 伍伟锋 +2 位作者 刘唐威 秦雪 韦斌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GPⅡb/Ⅲa的变化,探讨其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CHD患者(CHD组)及2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小板CD62p、GPⅡb/Ⅲa表达的阳性率。根据血小...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GPⅡb/Ⅲa的变化,探讨其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CHD患者(CHD组)及2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小板CD62p、GPⅡb/Ⅲa表达的阳性率。根据血小板聚集率(PAG)将CHD组分为AR亚组和阿司匹林敏感亚组(AS亚组)。60例CHD患者接受阿司匹林(100mg,qd)等治疗,2周后复检CD62p、GPⅡb/Ⅲa,并采用比浊法分别测定由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PAG。结果:CHD患者治疗后血小板CD62p、GPⅡb/Ⅲa表达阳性率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入选60例CHD患者中有8例(13.3%)存在AR。AR亚组血小板GPⅡb/Ⅲa表达阳性率高于AS亚组(P<0.01)。结论:GPⅡb/Ⅲa可作为CHD患者阿司匹林治疗中早期识别AR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阿司匹林抵抗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膜糖蛋白
原文传递
联合检测RF和AKA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志坚 何新发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1406-1407,共2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抗角蛋白抗体
下载PDF
肝癌细胞外泌体诱导肝癌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9
7
作者 赵枭卿 周虎 冷静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0-415,共6页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外泌体对同源细胞HepG2和SMMC-7721的TLR8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SBI试剂盒收集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外泌体,利用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检测鉴定外泌体的形态和标志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外泌体对同源细胞HepG2和SMMC-7721的TLR8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SBI试剂盒收集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外泌体,利用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检测鉴定外泌体的形态和标志蛋白的表达。利用CCK-8法检测外泌体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LR8、MyD88、NF-κB的表达。利用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2、IL-6、IFN-γ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外泌体对细胞的增殖活性没有引起显著性变化(P>0.05)。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外泌体作用后,TLR8、MyD88、NF-κB的m RNA表达量和蛋白质量浓度明显增多(P<0.05)。ELISA结果显示外泌体作用后细胞因子TNF-α、IL-12、IL-6和IFN-γ的分泌也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肝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调节肝癌细胞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外泌体 TLR8信号通路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实验室繁育树鼩生理指标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谢丽 秦雪 +3 位作者 陈晓燕 李山 黄春妮 邓敬桓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2-685,共4页
对实验室繁育的22只成年树鼩进行生理指标的检测,并与正常人参考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树鼩红细胞数8.19×1012/L,高于人参考值上限;白细胞数2.21×109/L,低于人参考值下限;肌酐16.63μmol/L,低于人参考值下限;丙氨酸氨基... 对实验室繁育的22只成年树鼩进行生理指标的检测,并与正常人参考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树鼩红细胞数8.19×1012/L,高于人参考值上限;白细胞数2.21×109/L,低于人参考值下限;肌酐16.63μmol/L,低于人参考值下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7.92U/L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79.9U/L,都高于人参考值上限;HBsAg均为阴性0.022ng/ml±0.005。表明树鼩作为更接近人类的低等灵长类动物,适合应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繁育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IL-6、IL-8与TNF-α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况燕 徐红 +3 位作者 陈煜岊 覃锦耀 徐文生 蒙玉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IL-8和TNF-α的水平,并与40名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比较。结果:手术...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IL-8和TNF-α的水平,并与40名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比较。结果:手术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三者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手术后则其水平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IL-8和TNF-α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意义。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对病情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异常孕产史夫妇染色体的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波 李山 +3 位作者 秦雪 莫武宁 薛小霞 陈以文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4期45-46,共2页
目的 探讨异常孕产史与细胞遗传学的关系。方法 收集异常孕产史夫妇外周血,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制片、胰酶消化、G显带、分析。结果 分析2 2 9对异常孕产史夫妇的染色体核型,发现异常34例,异常发生率为7.4 2 % ,其中平衡易位6... 目的 探讨异常孕产史与细胞遗传学的关系。方法 收集异常孕产史夫妇外周血,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制片、胰酶消化、G显带、分析。结果 分析2 2 9对异常孕产史夫妇的染色体核型,发现异常34例,异常发生率为7.4 2 % ,其中平衡易位6例,检出率为1.31% (占异常总数的17.6 5 % ) ,罗伯逊易位1例,检出率为0 .2 2 % (占异常总数的2 .94 % ) ,复杂易位1例,检出率为0 .2 2 % (占异常总数的2 .94 % ) ,臂间倒位8例,检出率为1.75 % (占异常总数的2 3.5 3% ) ,其它异常核型18例,检出率为3.93% (占异常总数的5 2 .94 % )。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异常孕产史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孕产史 异常核型 染色体
下载PDF
树应用于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秦雪 伊瑶 +1 位作者 毕胜利 李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疾病动物模型 树鼩 亚热带地区 亚洲东南部 啮齿类动物 哺乳动物 大体解剖 新陈代谢 发病机理 灵长类
原文传递
基于BOPPPS理念的CBL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张福勇 刘燕琼 +3 位作者 桂滢 黄珊 齐运伟 陈华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3期2316-2319,共4页
目的 探索基于BOPPPS理念的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BL)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实习的2020—2023届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2020—2021... 目的 探索基于BOPPPS理念的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BL)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实习的2020—2023届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2020—2021届的53名实习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2022—2023届的49名实习生为干预组,实施基于BOPPPS理念的CBL混合式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采取教学质量考核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教学质量考核总成绩[(77.82±5.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9.08±7.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学习目标明确与重点难点突出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习目标明确、有助于促进主动学习、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有助于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感到学习压力大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BOPPPS教学理念的C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基础检验技术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教学中可以进行广泛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 BOPPPS理念 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外周血炎症指标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黄宵莓 黄柏明 +2 位作者 黄训俊 吴菁 李若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等外周血炎症指标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等外周血炎症指标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百色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7例初诊MM患者和77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NLR、MLR、PLR并比较差异。再以均值为临界值将初诊MM患者分为高NLR组、低NLR组、高MLR组、低MLR组、高PLR组、低PLR组,比较各组患者预后情况以及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time,OS)的关系。结果初诊MM患者的NLR、MLR、PL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NLR和高MLR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水平较低NLR和低ML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高MLR组和高PLR组患者OS较低NLR组、低MLR组和低PLR组患者短,预后较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国际分期体系(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分期、肌酐(creatinine,Cr)、β_(2)-MG、白蛋白(albumin,ALB)、NLR、MLR及PLR与总生存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MLR、PLR不是影响初诊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患者伴有影响预后的炎症指标(高NLR、高MLR、高PLR)数量,将患者分为0或1个危险因素组,2个危险因素组和3个危险因素组,3组患者O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伴有的预后危险因素数量越多,OS越短。结论初诊MM患者炎症指标升高与患者OS短、预后差有关,它们可能作为评估初诊MM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炎症指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下载PDF
LPSp辅佐HBsAg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健 冷静 王启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9-561,共3页
目的:研究革兰阴性非致病性成团泛菌脂多糖(LPSp)作为佐剂促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蛋白(HBsAg)诱导小鼠产生抗-HBs抗体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LPSp+HBsAg、HBsAg、LPSp、生理盐水分别致敏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致敏细胞回输体内后诱导HB... 目的:研究革兰阴性非致病性成团泛菌脂多糖(LPSp)作为佐剂促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蛋白(HBsAg)诱导小鼠产生抗-HBs抗体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LPSp+HBsAg、HBsAg、LPSp、生理盐水分别致敏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致敏细胞回输体内后诱导HBs抗体产生水平,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活性和NO浓度;观察4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变化,并检测致敏巨噬细胞诱导局部淋巴结细胞分泌IL-4和IFN-γ的能力。结果:HBsAg+LPSp致敏巨噬细胞促进小鼠HBs抗体产生,LPSp致敏的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增强(P<0.05),释放TNF-α和NO水平增加(P<0.05)。LPSp+HBsAg致敏巨噬细胞诱导局部淋巴结细胞释放IL-4水平升高(P<0.05),诱导IFN-γ水平与单纯HBsAg致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Sp的佐剂机制为参与活化巨噬细胞,增强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消化和处理能力;同时促进HBsAg致敏的巨噬细胞诱导淋巴结内淋巴细胞释放IL-4,增强HBsAg致敏的巨噬细胞诱导Th2淋巴细胞活化,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P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巨噬细胞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15
作者 钟丽平 吴菁 +2 位作者 覃宏平 黄华 李若林 《右江医学》 2024年第8期686-693,共8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潜在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一个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2月至2023年6月期间15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出MM合并IF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潜在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一个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2月至2023年6月期间15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出MM合并IF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了一个列线图预测模型。随后,对模型的效能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在157例患者中,有61例合并IFI,发生率为38.85%。G试验阳性、单核细胞绝对值降低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10 mg/L是MM合并IF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95%置信区间:0.699~0.851),显示出比单一因素更高的预测价值。通过Bootstrap法进行的内部验证和决策分析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效能和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MM合并IFI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基于G试验、单核细胞绝对值和hs-CRP水平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效度,可作为早期识别MM患者发生IFI的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侵袭性真菌感染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广西壮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_(27)的检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志坚 李山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8-929,共2页
关键词 广西 壮族 强直性脊柱炎 HLA-B27 检测 临床诊断
下载PDF
血凝仪的不同检测系统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远 林发全 李明芬 《医学综述》 2007年第23期1824-1826,共3页
各实验室在检测仪器、试剂、校准品等方面各成一个检测系统,不同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如何保证不同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是目前医学检验研究中的热点。血凝仪的普遍使用,中国一般中等以上医院,大都已开展凝血4... 各实验室在检测仪器、试剂、校准品等方面各成一个检测系统,不同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如何保证不同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是目前医学检验研究中的热点。血凝仪的普遍使用,中国一般中等以上医院,大都已开展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因此,血凝仪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可比性问题亟待解决。利用标准品或定值血浆进行定期的校准比对是提高不同血凝仪检测结果可比性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仪 检测 可比性
下载PDF
A型核纤层蛋白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 被引量:5
18
作者 阳茂春 马国添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469-471,共3页
A型核纤层蛋白决定细胞核的大小及形状,与细胞核的稳定性、染色质结构以及基因表达有关。A型核纤层蛋白基因突变是扩张型心肌病病因之一,目前已经发现许多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相关突变位点。A型核纤层蛋白基因突变引起心肌细胞核膜破坏,... A型核纤层蛋白决定细胞核的大小及形状,与细胞核的稳定性、染色质结构以及基因表达有关。A型核纤层蛋白基因突变是扩张型心肌病病因之一,目前已经发现许多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相关突变位点。A型核纤层蛋白基因突变引起心肌细胞核膜破坏,核纤层蛋白与其他核膜蛋白、染色质连接异常;进一步引起心肌细胞功能失常,影响转录、染色体的构成和细胞收缩功能,导致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核纤层蛋白 扩张型心肌病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Ⅰ型磷酸酶抑制亚基-1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麒燕 秦雪 张红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77-1182,共6页
背景与目的:Ⅰ型磷酸酶抑制亚基-1(inhibitor-1 of protein phosphataseⅠ,PPI1)依赖于35位苏氨酸的磷酸化而发挥抑制作用。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PPI1野生型和持续活化型突变体的表达对宫颈癌细胞株的凋亡及凋亡刺激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 背景与目的:Ⅰ型磷酸酶抑制亚基-1(inhibitor-1 of protein phosphataseⅠ,PPI1)依赖于35位苏氨酸的磷酸化而发挥抑制作用。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PPI1野生型和持续活化型突变体的表达对宫颈癌细胞株的凋亡及凋亡刺激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Lipofectamine介导,用PPI1野生型和持续活化型突变体表达质粒分别转染HeLa细胞,以未转染的及转染空载体的HeLa细胞为对照组,用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观察PPI1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亚二倍体分析法分析PPI1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PPI1后的HeLa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TNF)凋亡刺激的敏感性,用Western blot分析PPI1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及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结果:PPI1野生型和持续活化型突变体在HeLa细胞中能够有效表达。荧光染色和亚二倍体分析均表明PPI1持续活化型突变体的表达使细胞凋亡增多,并能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分析表明,PPI1持续活化型突变体可使促凋亡分子P53、P27、BAK表达上调,而抗凋亡分子Bcl-2和Bcl-xL的表达下调。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PPI1持续活化型突变体表达的HeLa细胞在TNF-α刺激后细胞凋亡率为19.06%,而对照组为2.67%和1.89%。Westernblot分析表明,TNF刺激后,在JNK信号转导通路中,该组细胞JNK的磷酸化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增强,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对于p38信号转导通路,则在TNF刺激30min后,p38出现磷酸化,而其他组均无。结论:PPI1持续活化型突变体的表达可诱导宫颈癌细胞株的凋亡,并能明显增强HeLa细胞对TNF凋亡刺激的敏感性,其中涉及到JNK、p38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磷酸酶 抑制亚基-1 HELA细胞 细胞凋亡 信号转导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5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M.1R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研究
20
作者 吴菁 王禹 +5 位作者 覃宏平 王其财 黄春妮 姚奕斌 凌志安 李若林 《右江医学》 2023年第4期307-313,共7页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并初步分析其对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GDF15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MM.1R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并初步分析其对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GDF15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MM.1R中的表达水平。再通过构建GDF15的过表达和沉默质粒分别转染MM.1R细胞株,检测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在72 h、96 h、120 h三个时间点,过表达GDF15组细胞增殖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过表达GDF15后MM.1R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2 h和96 h,沉默GDF15组细胞增殖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沉默GDF15组能显著抑制MM.1R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48 h后,沉默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沉默组S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未见明显诱导MM.1R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GDF15基因影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M.1R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调节细胞周期,这可能会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 生物学行为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