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近50年来气温、降水气候变化 被引量:101
1
作者 黄雪松 周惠文 +1 位作者 黄梅丽 赵江洁 《广西气象》 2005年第4期9-11,共3页
采用广西1958~2005年的气温、降水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全区近50a来的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和年、汛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近50a来,广西年及春、秋两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呈明显偏高趋势... 采用广西1958~2005年的气温、降水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全区近50a来的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和年、汛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近50a来,广西年及春、秋两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呈明显偏高趋势,年最高气温、夏、冬两季平均气温及年降水、汛期降水变化较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50a 广西 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一次华南暴雨过程中水汽输送和热量的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廖胜石 罗建英 +1 位作者 寿绍文 林开平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3,共7页
利用NCEP/NCAR每日4次全球再分析1°×1°网格资料,计算了2004年7月17—21日华南汛期暴雨过程的水汽通量、视热源(Q1)和视水汽汇(Q2),并探讨了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南汛期暴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水汽和凝结潜热。孟加... 利用NCEP/NCAR每日4次全球再分析1°×1°网格资料,计算了2004年7月17—21日华南汛期暴雨过程的水汽通量、视热源(Q1)和视水汽汇(Q2),并探讨了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南汛期暴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水汽和凝结潜热。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都是这次华南暴雨过程重要的水汽供应源。暴雨区南边界为水汽的主要输入区,北边界为主要输出区,而暴雨区南、东边界的水汽输送主要发生在低层,西边界在中、低层的水汽输送大致相当。在这次降水过程中,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较大值与降水的大值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视热源、视水汽汇和垂直上升运动与降水量的变化总体趋势是一致的。视热源垂直方向上的峰值在400 hPa附近,而视水汽汇呈双峰型特征,峰值分别在700 hPa和450 hPa附近。垂直平流项均是视热源、视水汽汇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暴雨 水汽输送 视热源 视水汽汇
下载PDF
广西一次飑线大风天气的成因和预警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农孟松 翟丽萍 +3 位作者 屈梅芳 赖珍权 梁维亮 祁丽燕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91-1499,共9页
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3年3月27-28日发生在广西的一次飑线大风天气过程进行跟踪及监测预警,对其大尺度环流背景、雷达回波特征以及灾害性大风形成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3年3月27-28日发生在广西的一次飑线大风天气过程进行跟踪及监测预警,对其大尺度环流背景、雷达回波特征以及灾害性大风形成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是由高空冷槽与地面高压后部形势所引起的;假相当位温、T-logp图等分析表明广西上空具有较好的热力、动力条件;地面辐合线触发初始对流活动;发展成熟的飑线地面气压场上存在雷暴高压、飑前低压和飑后低压等中尺度特征;飑线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在地面高压前侧气压梯度大值区和飑线的断裂处;雷达图像上中层径向辐合、反射率因子核心和中层风速大值区逐渐降低以及垂直风廓线图中低层风的转变等特征信息对地面大风天气临近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降水粒子的拖曳作用和飑线的快速移动都对地面大风的产生及增幅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大风 雷暴高压 中层径向辐合 预警
下载PDF
一次华南西部低涡切变特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36
4
作者 黄明策 李江南 +1 位作者 农孟松 黄嘉宏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8-762,共1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反演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6月12—13日发生在华南西部的一次低涡切变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高空槽经向度加大并东移南压,中...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反演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6月12—13日发生在华南西部的一次低涡切变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高空槽经向度加大并东移南压,中低层低涡沿切变线东移,低空西南急流建立以及地面浅薄冷空气活动等天气系统相互作用触发了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发展,造成暴雨。(2)地面降水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大暴雨中心水平尺度都小于200 km,雨团持续时间5—7 h。(3)特大暴雨中心主要是由MCS移入造成的。柳江特大暴雨中心由两个MCS产生,一个沿低涡切变南侧的偏南气流移到暴雨中心上空;另一个沿切变线东移到暴雨中心上空。沿海暴雨中心则由一个MCS发展引发的。降水主要出现在MCS的中部冷云区内或云团边缘TBB梯度最大处。与MCS的生消过程对应,柳江暴雨区包含两次中尺度降水过程,第1次降水以热对流云团造成为主,第2次降水以低涡云系激发的MβCS产生强降雨为主;而沿海暴雨区是1次短时间持续性的MβCS强降水产生。暴雨主要由不断发展旺盛的对流单体引起,暴雨发生伴随着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2—3 km高度上低空急流风速脉动增强了MCS的发展。(4)暴雨发生在高相当位温舌中,湿层厚度超过400 hPa,暴雨区层结具有位势不稳定或中性层结。(5)中尺度对流系统具有深厚的垂直环流结构,低层涡度柱在暴雨发生过程明显抬升,增强低层水汽辐合,锋区的动力强迫上升运动加强低层能量和水汽的往上输送,高层辐散气流增强MCS的发展。同时,暴雨区地形的作用增强了锋面强迫上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西部 低涡切变 特大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下载PDF
2005年6月华南致洪暴雨过程中FY-2C卫星T_(BB)场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廖胜石 罗建英 蔡芗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6,共6页
利用水平分辨率1°×1°经纬度的FY-2C卫星相当黑体亮度温度(TBB)网格资料,探讨了2005年6月18—22日华南致洪暴雨过程中TBB的平均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特点,以求得华南地区对流云带(团)生消与暴雨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TBB场... 利用水平分辨率1°×1°经纬度的FY-2C卫星相当黑体亮度温度(TBB)网格资料,探讨了2005年6月18—22日华南致洪暴雨过程中TBB的平均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特点,以求得华南地区对流云带(团)生消与暴雨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TBB场能较直观地反映暴雨过程中积云对流活动、降水的分布和强度特征,TBB低值带与华南地区强暴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强盛的西南季风对华南地区强对流云系的生成、发展和维持起了主导作用;对流云带(团)以缓慢东移为主,随着云带(团)TBB值降低,降水强度逐渐加大;TBB有明显的日变化,同时伴随着雨强的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致洪暴雨 TBB场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芒果种植农业气候区划 被引量:33
6
作者 苏永秀 李政 《广西气象》 2002年第1期46-48,共3页
根据芒果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分析确定了百色地区芒果种植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 ,进行了区划指标的小网格点推算 ;采用 GIS技术对百色地区芒果种植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 ,划分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 ,提出趋利避害合理发展芒果生产... 根据芒果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分析确定了百色地区芒果种植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 ,进行了区划指标的小网格点推算 ;采用 GIS技术对百色地区芒果种植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 ,划分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 ,提出趋利避害合理发展芒果生产的措施和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I 芒果 气候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气象条件
下载PDF
2008年广西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陈见 高安宁 +1 位作者 黄明策 赵金彪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8年第2期5-8,14,共5页
利用T213、ECMW F数值预报资料和MICAPS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对这次极端天气事件成因进行分析,表明造成这次长时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主要原因有:(1)北半球东亚倒Ω流型使大气环流长时间稳定,使北支、南支锋区偏南,极地冷空气不断补充南... 利用T213、ECMW F数值预报资料和MICAPS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对这次极端天气事件成因进行分析,表明造成这次长时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主要原因有:(1)北半球东亚倒Ω流型使大气环流长时间稳定,使北支、南支锋区偏南,极地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影响到江南、华南,华南静止锋在沿海长时间维持,锋区强度大;(2)南支槽活跃,西南暖湿气流持续向我国南方输送,冷暖空气在华南上空交汇,导致广西出现长时间的降水;(3)逆温层维持时间长,长时间的降水普遍以小雨为主,容易形成过冷水滴,雨淞范围从贵州、湖南南扩至广西北部,造成道路结冰、电线积冰等次生灾害,灾情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低温雨雪冰冻 广西 成因分析
下载PDF
华南暖区一次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2
8
作者 覃丽 寿绍文 +1 位作者 夏冠聪 刘泽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6-914,共9页
为深入了解华南暖区暴雨产生的机制,首先利用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对2005年5月9日华南暖区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分析,然后利用MM5V3.6数值模式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利用模拟的输出结果分析了中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 为深入了解华南暖区暴雨产生的机制,首先利用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对2005年5月9日华南暖区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分析,然后利用MM5V3.6数值模式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利用模拟的输出结果分析了中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华南南部暖区的暴雨区出现在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的辐合区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辐散区相迭置的区域;中尺度对流云团是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系统中心上空偏南气流强烈垂直上升与在系统以南对流层高层下沉的气流构成垂直闭合反环流,低层气流风速辐合对暖区暴雨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较大的螺旋度可能是暖区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可用来判断降水系统的形成和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数值模拟 中尺度系统 螺旋度
下载PDF
广西前汛期冷锋云系中尺度对流云团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林宗桂 林开平 陈翠敏 《广西气象》 2003年第3期1-5,17,共6页
通过对1994~2002年间9次由冷锋云系中尺度对流云团分析,发现广西前汛期冷锋云系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源地主要是黔西南和黔中;移动方向是东或东南;当环境云场强度指数≥28有利对流云团的发展,≤26时不利对流云团的发展;初步研究了中尺度对... 通过对1994~2002年间9次由冷锋云系中尺度对流云团分析,发现广西前汛期冷锋云系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源地主要是黔西南和黔中;移动方向是东或东南;当环境云场强度指数≥28有利对流云团的发展,≤26时不利对流云团的发展;初步研究了中尺度对流云团生命史不同阶段的卫星云图形态特征,给出了中尺度对流云团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锋云系 中尺度 对流云团 卫星云图 降水预报 特征分析 广西 前汛期
下载PDF
广西特大暴雨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菁 卢伟萍 +1 位作者 姚才 黄明策 《广西气象》 2002年第4期9-12,共4页
对1971~2001年发生在广西的特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形势特点作一较系统的分析,得出广西特大暴雨的月际分布具有明显的"单峰型";多发区域在沿海地区;造成广西特大暴雨的影响系统主要是热带气旋或... 对1971~2001年发生在广西的特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形势特点作一较系统的分析,得出广西特大暴雨的月际分布具有明显的"单峰型";多发区域在沿海地区;造成广西特大暴雨的影响系统主要是热带气旋或热带低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特大暴雨 时空分布 热带气旋 低空急流 月际分布 天气过程分析
下载PDF
2008年广西罕见凝冻灾害评估及思考 被引量:25
11
作者 高安宁 陈见 +2 位作者 李艳兰 吕平 何冬燕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2期83-86,共4页
从经济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灾害影响程度以及气候背景、大气环流异常等方面对2008年1月10日到2月5日广西遭遇的50年一遇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行综合影响评估。认为:①持续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造成了多种灾害并发,长时间打乱了正常... 从经济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灾害影响程度以及气候背景、大气环流异常等方面对2008年1月10日到2月5日广西遭遇的50年一遇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行综合影响评估。认为:①持续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造成了多种灾害并发,长时间打乱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灾后重建困难大;②凝冻灾害造成道路结冰、供电线路积冰,是导致交通运输瘫痪、电网中断、通讯受阻的致灾因子;③凝冻灾害不仅给广西林业造成了严重损失,同时对今后一段时期的生态环境变化可能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年 凝冻灾害 评估 思考 广西
下载PDF
两广登陆台风暴雨增幅天气型落区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吴兴国 《广西气象》 199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本文对1960~1991年两广登陆台风暴雨增幅现象作了天气型分类分析,发现单一台风环流型与台风环流与冷空气共同作用型,在暴雨增幅的落区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两广登陆台风暴雨增幅带区的诊断预报具有实用意义.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增幅天气型
下载PDF
广西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董蕙青 黄海洪 何莉 《广西气象》 2001年第4期26-30,共5页
通过对南宁、桂林、北海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 :三城市整体空气质量水平为 1级或 2级 ,即优或良 ,城市空气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桂林、北海两城市没有出现轻度或轻度以上的污染 ,特别是北海市空气质量为 1级“优”... 通过对南宁、桂林、北海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 :三城市整体空气质量水平为 1级或 2级 ,即优或良 ,城市空气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桂林、北海两城市没有出现轻度或轻度以上的污染 ,特别是北海市空气质量为 1级“优”的天数占 90 .9% ,2级良占 9.1%。空气污染的浓度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 ,其中南宁市主要污染物月平均浓度值与月平均气压呈正相关、与月平均气温、水汽压、降雨量、相对湿度、风速、 0 cm地温呈反相关关系。各种污染物日均浓度值也与地面、高空气象要素相关非常好。因此 ,在预报未来 2 4~ 36 h天气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空气质量 污染浓度量 气象条件 广西 气温 气压 降水量 风速
下载PDF
2005年3月22日华南飑线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罗建英 廖胜石 +2 位作者 梁岱云 马艺 寿绍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0-75,I0004,共7页
2005年3月22日华南地区发生了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利用常规观测、雷达回波、自动气象站资料及NCEP1°×1°的逐6小时资料,从天气形势、雷达回波、物理量场等多角度综合诊断分析了该飑线过程。结果表明:该过程具有低层增温、... 2005年3月22日华南地区发生了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利用常规观测、雷达回波、自动气象站资料及NCEP1°×1°的逐6小时资料,从天气形势、雷达回波、物理量场等多角度综合诊断分析了该飑线过程。结果表明:该过程具有低层增温、增湿,中高层降温、低湿的特征。飑线发生在快速东移的高空槽前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区域,华南地区700hPa低空急流的爆发及低层急流核向东传输对不稳定能量的突然释放有很大的触发作用。飑线系统在低空增温、增湿与对流层中层干侵入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产生大范围的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雷达回波 不稳定能量 低空急流
下载PDF
2008年初广西罕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成因初探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业国 农孟松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8年第2期12-14,共3页
利用广西1971-2000年地面气象资料记录和Micaps提供的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对2008年1月12日~2月5日广西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欧亚地区出现罕见、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是造成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 利用广西1971-2000年地面气象资料记录和Micaps提供的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对2008年1月12日~2月5日广西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欧亚地区出现罕见、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是造成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直接原因。这种大气环流异常形势主要表现在:(1)长时间持续的中高纬度欧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呈现西高东低分布,有利于强冷空气自西北方向沿河西走廊连续不断入侵中国;(2)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促使西南方向暖湿空气沿云贵高原向中国输送;(3)由于冷暖空气交汇区,暖湿空气在上,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是广西北部地区大范围冻雨出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低温雨雪 冰冻 成因
下载PDF
广西西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廖胜石 罗建英 +2 位作者 姚秀萍 王庆国 林开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61-1171,共11页
利用广西逐站逐小时降水量、1°×1°逐小时FY-2C的TBB资料和1°×1°逐6h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应用空间25点平滑滤波方法,分析了2005年6月18~22日西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 利用广西逐站逐小时降水量、1°×1°逐小时FY-2C的TBB资料和1°×1°逐6h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应用空间25点平滑滤波方法,分析了2005年6月18~22日西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这次致洪暴雨过程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雨团集中出现在TBB值的低值中心、低值中心北侧等值线密集的地方以及等值线曲率大的地方。镶嵌于大尺度西南气流中的中尺度涡旋系统在西江流域反复生成,导致对流云团不断生成和加强,是此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暴雨区上空中尺度经向垂直环流圈的存在对中尺度涡旋和对流云团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中低层弱的对流不稳定与强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和湿斜压性共存是此次暴雨产生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流域 致洪暴雨 TBB 中尺度滤波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重大水旱灾害回顾 被引量:23
17
作者 黄雪松 赵江洁 +2 位作者 李艳兰 唐炳莉 廖雪萍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7年第4期17-19,共3页
简略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气象灾害情况,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造成广西严重灾害的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的分布特征及灾害损失情况。结果显示,1994年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大;199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暴雨洪涝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其它... 简略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气象灾害情况,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造成广西严重灾害的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的分布特征及灾害损失情况。结果显示,1994年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大;199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暴雨洪涝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其它特大暴雨洪涝发生在1996、1998、2001年和2005年;特大干旱损失最严重的是2003年;出现热带气旋最多的年份是1994年,2001年的灾损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 广西 重大气象灾害 回顾
下载PDF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与大范围霜冻天气对比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覃丽 曾小团 高安宁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8年第2期9-11,25,共4页
利用ECMWF客观分析格点资料对2008年1~2月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与183例广西大范围霜冻天气过程前一天20时的环流、气象要素作了合成后的对比、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造成两种低温寒害过程的南下冷空气都在相同强度以上,都有... 利用ECMWF客观分析格点资料对2008年1~2月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与183例广西大范围霜冻天气过程前一天20时的环流、气象要素作了合成后的对比、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造成两种低温寒害过程的南下冷空气都在相同强度以上,都有一定程度的东亚槽引导。但由于形成条件不同,两种低温寒害过程在500hPa高度场、地面气压场、低层850hPa风场、温度场、湿度场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雨雪冰冻 大范围霜冻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概念模型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菁 祁丽燕 黄治逢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0年第4期8-11,26,共5页
通过对1970~2008年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归纳、总结得出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系统,并根据高低空环流形势相互之间的配置与锋面暴雨的关系,建立四类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的... 通过对1970~2008年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归纳、总结得出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系统,并根据高低空环流形势相互之间的配置与锋面暴雨的关系,建立四类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范围锋面暴雨 概念模型
下载PDF
广西一次特大暴雨的MCC演变过程及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黎惠金 李向红 +2 位作者 黄芳 李江南 覃昌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6-817,共12页
利用Micaps、NCEP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0年6月初广西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50hPa低涡切变、500hPa高原槽和地面静止锋是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较强的能量锋区、中低层明显的对流不... 利用Micaps、NCEP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0年6月初广西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50hPa低涡切变、500hPa高原槽和地面静止锋是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较强的能量锋区、中低层明显的对流不稳定层结及高层下伸呈漏斗状分布的θse和明显的湿度锋是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的有利天气模型,而高对流有效位能、较低的自由对流高度、较大的低层湿度和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降水超级单体的发生、发展。(2)贵州西部-河池向东南方向移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云团与桂东南西北上的MCS云团在桂中合并后发展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该MCC在桂中长时间停滞后缓慢东移、南压是此次过程的主要云图特征。(3)雷达回波显示,此次过程期间广西中西部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积层混合型降雨回波,其入流区呈西北—东南向的强回波带上有多个强对流风暴发展,强回波带前期长时间稳定少变及后期缓慢偏东移造成的"列车效应",是广西中西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暴雨—特大暴雨和强雷电天气的重要原因。位于来宾市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属于低质心对流系统,在发展阶段,风暴呈超级单体回波钩状结构,并包含着一个与低层弱回波相联系的前侧"V"形缺口,相应的径向速度图上出现弱中气旋;在强盛阶段,风暴呈波状,反射率因子由低往高向低层入流倾斜,其右前侧和左后侧分别存在"V"形缺口,低层入流位于风暴前侧的"V"形缺口上,相应的径向速度图上是一个中等强度、发展成熟的中气旋,后侧有较强的下沉后侧入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风切变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