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垄栽培甘蔗试验增产效果 被引量:96
1
作者 韦本辉 甘秀芹 +7 位作者 申章佑 宁秀呈 陆柳英 韦广泼 李艳英 胡泊 刘斌 吴延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544-4550,共7页
【目的】评价粉垄栽培技术相比于传统栽培方法种植甘蔗的优势所在。【方法】选用新台糖22号和柳城03-1137两个品种,在不同地区进行粉垄栽培和传统栽培比较试验,在甘蔗工艺成熟期进行根系、绿叶、蔗茎性状、产量、品质及冬笋芽数等调查... 【目的】评价粉垄栽培技术相比于传统栽培方法种植甘蔗的优势所在。【方法】选用新台糖22号和柳城03-1137两个品种,在不同地区进行粉垄栽培和传统栽培比较试验,在甘蔗工艺成熟期进行根系、绿叶、蔗茎性状、产量、品质及冬笋芽数等调查测定。【结果】粉垄栽培与传统栽培相比,根系鲜重增加了115.05%—146.48%;完全展开绿叶数(功能叶片)增加14.65%—19.35%;蔗茎产量增加21.91%—27.35%;甘蔗蔗糖含量、蔗汁蔗糖含量分别增加3.81%—5.17%、3.63%—5.75%,蔗汁还原糖分降低5.50%—9.76%;宿根冬笋芽数增加47.64%—197.70%。【结论】粉垄栽培的甘蔗,根系特别发达,功能叶片数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改善,冬笋芽数增加。粉垄栽培方法是一项较好的栽培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栽培 产量 品质 “根”本理论 水肥均衡供给 甘蔗
下载PDF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一种基于翻译起始位点的目的基因标记新技术 被引量:92
2
作者 熊发前 唐荣华 +2 位作者 陈忠良 潘玲华 庄伟建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35-638,共4页
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分子标记领域已开始从传统的随机或匿名性分子标记转向目的基因标记和功能性标记。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是一种基于翻译起始位点的目的基因标记新技术,具有操作简... 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分子标记领域已开始从传统的随机或匿名性分子标记转向目的基因标记和功能性标记。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是一种基于翻译起始位点的目的基因标记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等特点,根据ATG翻译起始位点侧翼保守序列来设计单引物,扩增产生偏向候选功能基因区显性多态性标记,适合不同层次实验室的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SCoT标记已开始在水稻和花生上得到运用。本文旨在介绍给研究者一种可以作为传统的RAPD、ISSR标记有效补充的目的基因标记新技术,希望其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标记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T标记技术 基因目的标记 功能性标记 单引物扩增反应
下载PDF
粉垄栽培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3
3
作者 韦本辉 刘斌 +5 位作者 甘秀芹 申章佑 胡泊 李艳英 吴延勇 陆柳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946-3954,共9页
【目的】探索农耕新方法粉垄栽培水稻的可行性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Y两优1号,汕小占为供试材料,传统翻耕浆耙栽培为对照(CK),进行早稻粉垄栽培和晚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对相关性状和产量、品质进行调查和测定;并对粉... 【目的】探索农耕新方法粉垄栽培水稻的可行性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Y两优1号,汕小占为供试材料,传统翻耕浆耙栽培为对照(CK),进行早稻粉垄栽培和晚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对相关性状和产量、品质进行调查和测定;并对粉垄后第三造轻耕种植水稻的产量及土壤的紧实度进行调查。【结果】粉垄栽培与CK相比,早造粉垄稻田耕层厚度加深7 cm,土壤速效养分多数指标增加10%以上,水稻总根数量及白根数量分别增加14.83%—25.36%、20.18%—97.78%,稻株生物产量增加29.96%—31.89%,结实率增加7.62%,稻谷产量增加23.87%,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增加15.95%、14.61%;晚造免耕抛秧比CK的总根数量和白根数量分别增加6.02%—22.75%、48.03%—65.91%,产量增加9.25%,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增加7.43%、5.61%;早晚两造合计增产16.48%,增加收入6 706.5元/hm2;粉垄后第三造轻耕种植水稻收获时耕作层土壤的紧实度比对照降低68.00%—333.33%,产量增加7.97%。【结论】粉垄栽培水稻,当造和后一造免耕均可行,均能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增加纯收益;粉垄后第三造仍能提高稻谷产量,粉垄后稻田具有持续增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栽培 水稻 产量 品质 增量效应 农耕新方法
下载PDF
SSR分子标记的开发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4
作者 唐荣华 张君诚 吴为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综述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的特点及在作物遗传图谱构建、品种鉴定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价值。重点描述开发SSR标记的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一种是通过克隆酶切片段和大量测序寻找SSR标记的传统方法,一种是应用SAGE... 综述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的特点及在作物遗传图谱构建、品种鉴定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价值。重点描述开发SSR标记的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一种是通过克隆酶切片段和大量测序寻找SSR标记的传统方法,一种是应用SAGE原理不需要克隆的STMP技术。介绍这两种方法在创建小麦或大豆SSR标记中的应用。它们都能有效地开发可扩增出特定位点SSR的PCR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分子标记 开发技术 引物开发 农业生物工程
下载PDF
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方式种植玉米和花生效果比较 被引量:70
5
作者 韦本辉 甘秀芹 +9 位作者 陈保善 申章佑 俞建 宁秀呈 陆柳英 韦广泼 胡泊 莫润秀 李艳英 吴延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16-3219,共4页
[目的]研究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种植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专用型机械将土壤垂直旋磨粉碎并自然悬浮成垄的粉垄整地与拖拉机整地、畜力整地和人力整地3种方式比较,以玉米、花生为供试作物品种,各个处理全期均不施肥。测定... [目的]研究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种植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专用型机械将土壤垂直旋磨粉碎并自然悬浮成垄的粉垄整地与拖拉机整地、畜力整地和人力整地3种方式比较,以玉米、花生为供试作物品种,各个处理全期均不施肥。测定玉米、花生前期的根系长度和数量,后期功能叶片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结果]与拖拉机整地、畜力整地和人力整地相比,粉垄整地种植的玉米、花生前期的根系长度增加18%以上,数量增加15%以上,后期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10%以上,产量增加8%以上。[结论]粉垄整地方式种植的作物比传统整地的根系发达,光合效率提高,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整地 垂直旋磨 “根”本理论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珍珠豆型花生的简单序列重复(SSR)多态性 被引量:50
6
作者 唐荣华 庄伟建 +4 位作者 高国庆 韩柱强 钟瑞春 贺梁琼 周翠球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6,共7页
从3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0对引物,能在24个珍珠豆型花生品种DNA中扩增出多态性片段,每对SSR引物可扩增出1~6个DNA片段,扩增位点数为2~11个,平均6.5个;多态性位点为1~11个,平均6.1个。根据SSR标记分析24个珍珠豆型花生的遗传距离为0.04... 从3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0对引物,能在24个珍珠豆型花生品种DNA中扩增出多态性片段,每对SSR引物可扩增出1~6个DNA片段,扩增位点数为2~11个,平均6.5个;多态性位点为1~11个,平均6.1个。根据SSR标记分析24个珍珠豆型花生的遗传距离为0.04~0.69,平均为0.37。聚类分析将24个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划分为4个品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珍珠豆型 SSR 多态性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粉垄栽培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5
7
作者 靳晓敏 杜军 +4 位作者 沈润泽 沈振荣 解艳玲 王玉民 韦本辉 《农业科学研究》 2013年第1期50-53,共4页
为了探索提高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产量的新型农业耕作措施,以玉米先正达408为研究对象,分析粉垄栽培技术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垄可降低土壤容积质量,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发育,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根长增加17cm,产量提高12.1%.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区 玉米 粉垄栽培
下载PDF
大豆抗旱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8
作者 孙祖东 陈怀珠 +1 位作者 杨守臻 黎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1-226,共6页
大豆抗旱性在水分不足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大豆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高产稳产的限制因素之一 ,品种的抗旱性好 ,产量就高。本文从抗旱资源的鉴定和筛选、干旱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抗旱性的生理基础。
关键词 大豆 抗旱性 研究进展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的营养作用 被引量:53
9
作者 唐劲驰 Ismael A.Mboreha +4 位作者 佘丽娜 廖红 陈怀珠 孙祖东 严小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96-1203,共8页
运用根构型不同的大豆品种与玉米进行间作,比较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的营养作用。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间作作物的生物量、氮磷含量都显著好于单作。玉米与浅根型大豆品种巴西10号间作,间作优势大于... 运用根构型不同的大豆品种与玉米进行间作,比较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的营养作用。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间作作物的生物量、氮磷含量都显著好于单作。玉米与浅根型大豆品种巴西10号间作,间作优势大于与深根型大豆品种本地2号。说明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间作系统的氮磷养分竞争比率表明,玉米/大豆这类豆科/禾本科间作组合的优势主要来自对氮的优势性吸收,而玉米与不同基因型大豆间作的优势差异则主要来源于对土壤磷吸收的差异。浅根型大豆品种不仅有利于两种间作作物对土壤磷的吸收,同时还有利于对氮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系统 营养作用 根构型 玉米 大豆品种 氮磷含量 养分竞争 优势 生物量 根型 禾本科 磷吸收 基因型 土壤磷 作物 单作
下载PDF
荫蔽对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大豆耐荫性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被引量:48
10
作者 陈怀珠 孙祖东 +1 位作者 杨守臻 李初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8-82,共5页
模拟间套种的荫蔽条件,设置不同的遮光处理,研究荫蔽对大豆13个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荚期株高、收获期株高、最低结荚高度、结荚期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等8个性状发生显著变异,变异与荫蔽程度极显著相... 模拟间套种的荫蔽条件,设置不同的遮光处理,研究荫蔽对大豆13个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荚期株高、收获期株高、最低结荚高度、结荚期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等8个性状发生显著变异,变异与荫蔽程度极显著相关,其中,前3者为正相关,其余5性状为负相关;结荚节位和主茎直径变异极显著,分枝数变异显著,但与荫蔽程度相关性不显著;主茎节数和单株瘪荚数变异不显著。选择受荫蔽影响显著且与荫蔽相关性显著的株高、最低结荚高度、结荚期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7个性状为指标性状,以综合耐荫系数为指标,采用综合方法评定大豆种质的耐荫性,将耐荫性鉴定级别划分为五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经济性状 耐荫性 鉴定方法 遮光处理
下载PDF
中国木薯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1
作者 严华兵 叶剑秋 李开绵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5期63-70,共8页
为了促进中国木薯选育种研究,就中国木薯产业发展需求,育成的主要木薯品种以及国内外木薯育种策略进行了综述,比较了不同育种策略在木薯育种应用上的优缺点,指出了下一阶段中国木薯育种的主要目标,并为中国木薯育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 为了促进中国木薯选育种研究,就中国木薯产业发展需求,育成的主要木薯品种以及国内外木薯育种策略进行了综述,比较了不同育种策略在木薯育种应用上的优缺点,指出了下一阶段中国木薯育种的主要目标,并为中国木薯育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十三五"期间,中国木薯产业将围绕"能源化、食用化、特用化、效益化、国际化"的目标进行,全面综合开发利用木薯资源以满足多元化市场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新品种 育种策略 育种目标
下载PDF
间作遮荫对花生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8
12
作者 唐秀梅 钟瑞春 +7 位作者 揭红科 刘超 王泽平 韩柱强 蒋菁 贺梁琼 李忠 唐荣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03-1707,共5页
以花生单作为对照,设置30、35、40、45、50 cm 5个木薯花生间作行距,播种90 d后测定花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与单作对照相比,间作花生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 a+b)、初始荧光(Fo)、光化学... 以花生单作为对照,设置30、35、40、45、50 cm 5个木薯花生间作行距,播种90 d后测定花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与单作对照相比,间作花生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 a+b)、初始荧光(Fo)、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升高;且窄行距(30~35 cm)处理的Pn、Fv、Fv/Fm、Fv/Fo、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eld)高于宽行距(45~50 cm)处理。间作遮荫使花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一系列变化是花生对间作遮荫的适应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间作 遮荫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稻田粉垄冬种马铃薯试验 被引量:45
13
作者 韦本辉 甘秀芹 +9 位作者 陈耀福 申章佑 罗学夫 陆柳英 胡泊 李艳英 吴延勇 刘斌 韦广泼 宁秀呈 《中国马铃薯》 2011年第6期342-344,共3页
利用粉垄栽培技术在国内首次进行稻田粉垄冬种马铃薯试验,探索粉垄栽培技术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以荷兰15为试验材料,进行在稻田粉垄栽培和传统栽培冬种对比试验,粉垄整地稻田耕层深度为20 cm、松土厚度达30 cm,分别比传统整地增加5 cm... 利用粉垄栽培技术在国内首次进行稻田粉垄冬种马铃薯试验,探索粉垄栽培技术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以荷兰15为试验材料,进行在稻田粉垄栽培和传统栽培冬种对比试验,粉垄整地稻田耕层深度为20 cm、松土厚度达30 cm,分别比传统整地增加5 cm和10 cm。试验结果显示:与传统栽培方式(CK)相比,粉垄栽培的马铃薯株高增加33.03%,根系数量和长度分别增加37.56%、52.04%;产量增加25.05%,商品薯率增加3.7个百分点。表明粉垄栽培技术可以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并提高商品薯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 稻田 马铃薯 冬种 产量
下载PDF
粉垄耕作对潮土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44
14
作者 聂胜委 张玉亭 +5 位作者 汤丰收 黄绍敏 张巧萍 韦本辉 张水清 何宁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1,43,共4页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了新型耕作方式——粉垄耕作对旱地潮土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从农作制度的改进上破解粮食增产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设旋耕(12~16cm,CK)和粉垄耕作(FL1:20~30 cm,FL2:30~40 cm)3个...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了新型耕作方式——粉垄耕作对旱地潮土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从农作制度的改进上破解粮食增产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设旋耕(12~16cm,CK)和粉垄耕作(FL1:20~30 cm,FL2:30~40 cm)3个处理。结果表明,粉垄耕作能够增加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FL1、FL2处理的群体数分别为730.6万茎/hm2、761.4万茎/hm2,分别比CK(683.9万茎/hm2)显著增加46.7万茎/hm2、77.5万茎/hm2。FL1、FL2处理的小麦穗粒数均为31.2粒,比CK(26.8粒)极显著增加4.4粒。FL1、FL2处理能增强旗叶的光合性能,小麦旗叶的SPAD值分别为51.3、46.7,均极显著高于CK(20.2)。FL1(8 137.6 kg/hm2)、FL2(8 481.2 kg/hm2)处理的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CK(6 518.5 kg/hm2),分别比CK增产24.8%、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潮土 冬小麦 产量
下载PDF
晚熟杂柑“沃柑”在广西武鸣的栽培表现初报 被引量:44
15
作者 黄其椿 刘吉敏 +5 位作者 何新华 黄克 冉志林 吴荣伦 罗捷 李初英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88,共3页
沃柑引种至广西武鸣,树体生长量大,1年生香橙砧嫁接苗定植约2年株高可达212.7cm,冠径213.1cm×222.8cm。结果早,定植1年后即可开花结果,一般株产10kg左右,高者可达30kg。果实较大,单果重达250g以上。品质好,可溶性固形物可达13%。次... 沃柑引种至广西武鸣,树体生长量大,1年生香橙砧嫁接苗定植约2年株高可达212.7cm,冠径213.1cm×222.8cm。结果早,定植1年后即可开花结果,一般株产10kg左右,高者可达30kg。果实较大,单果重达250g以上。品质好,可溶性固形物可达13%。次年2月上旬即可开始采摘上市,3月上旬为较佳的采摘时期。果实越冬及留树至4月上旬,均不见落果。柑桔常见病虫害均可发生,但总体不严重。初步评价,表现为早结丰产、抗逆性较强、果实品质佳,综合性状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茂谷柑 晚熟柑桔 广西
下载PDF
木薯/花生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43
16
作者 唐秀梅 钟瑞春 +6 位作者 蒋菁 熊发前 贺梁琼 李忠 韩柱强 黄志鹏 唐荣华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为了探明木薯/花生间作在增产增收的同时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研究木薯和花生以不同行距(30 cm,40 cm,50 cm)间作的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木薯/花生间作可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总微生物数量... 为了探明木薯/花生间作在增产增收的同时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研究木薯和花生以不同行距(30 cm,40 cm,50 cm)间作的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木薯/花生间作可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总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30 cm间作行距的木薯、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分别比单作木薯、花生增加了129.6%和101.1%;间作根际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相比单作增加,50 cm间作花生的根际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量比单作花生增加了145.9%~195.9%,30 cm间作木薯的根际土壤有效钾、有效磷含量分别比单作木薯增加了161.8%和187.9%;木薯/花生间作的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活性相比单作升高,间作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相比单作降低,30 cm间作木薯的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比单作木薯增加了59.2%,50 cm间作花生的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比单作花生增加了97.4%。可见,木薯/花生间作可改善根际土壤微生态坏境,且适宜的间作行距更利于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花生 间作 根际 土壤微生态
原文传递
赤霉素诱导甘蔗节间伸长与内源激素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43
17
作者 吴建明 李杨瑞 +2 位作者 杨柳 王爱勤 杨丽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0期1452-1457,共6页
探讨外源赤霉素对甘蔗节间伸长的效果及其与茎尖内源激素的变化关系。试验以新台糖22号为材料,在伸长初期以200mg/L浓度的赤霉素进行叶面喷施,对照喷清水。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的株高在各个时期显著高于对照,而且在处理后7,14和28d分别... 探讨外源赤霉素对甘蔗节间伸长的效果及其与茎尖内源激素的变化关系。试验以新台糖22号为材料,在伸长初期以200mg/L浓度的赤霉素进行叶面喷施,对照喷清水。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的株高在各个时期显著高于对照,而且在处理后7,14和28d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32%、14.50%和8.35%,赤霉素处理引起植株表现的高度优势一直保持到后期,节间伸长效果主要集中在中部。赤霉素处理的GA3含量显著高于对照;ABA含量则相反,赤霉素处理的均显著低于对照。赤霉素处理的乙烯释放量稍低于对照,IAA含量从第7d开始稍高于对照的;赤霉素处理对ZR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赤霉素处理的ABA/IAA的比值显著下降,ZR/IAA和EH/IAA的比值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提高了GA3/IAA的比值。这说明外源赤霉素促进甘蔗节间的伸长可能主要通过调节ABA和赤霉素含量,其次是乙烯释放量和生长素含量,最终达到调节节间伸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甘蔗 伸长 激素
下载PDF
广西山药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与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41
18
作者 朱桂宁 蔡健和 +2 位作者 胡春锦 韦本辉 黄福新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2-577,共6页
本文对山药炭疽病在广西的危害、症状特点以及病原菌的鉴定进行了研究。2005年从广西5个病区采集的25个标样均分离到类似的分离物,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并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将广西山药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 本文对山药炭疽病在广西的危害、症状特点以及病原菌的鉴定进行了研究。2005年从广西5个病区采集的25个标样均分离到类似的分离物,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并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将广西山药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炭疽病 rDNA—ITS序列 鉴定
下载PDF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的光合生理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2
19
作者 钟瑞春 陈元 +6 位作者 唐秀梅 蒋菁 韩柱强 贺梁琼 李忠 熊发前 唐荣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5期112-116,共5页
为了探明花生在化学调控作用下的产量、品质变化及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机理。比较研究了初花期喷施矮壮素、缩节胺和结荚初期喷施多效唑对花生的化学调控效应。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矮化植株,增加茎粗、有效分枝数及结果数,提... 为了探明花生在化学调控作用下的产量、品质变化及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机理。比较研究了初花期喷施矮壮素、缩节胺和结荚初期喷施多效唑对花生的化学调控效应。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矮化植株,增加茎粗、有效分枝数及结果数,提高花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并在结荚期降低叶片的蒸腾速率,最终达到提高花生产量和改善花生品质的目的。其中,多效唑对增加花生叶绿素含量、降低蒸腾速率、增加产量和粗蛋白含量的调控效果最好,其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0%和7.8%;而缩节胺对提高花生的光合速率调控效果最佳,其光合速率比对照增加了25.0%;矮壮素最利于改善花生的亚油酸含量,其亚油酸含量比对照增加了6.4%。综合考虑花生的产量品质和光合生理效应,多效唑对花生的化学调控增产效应最好,其次为缩节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花生 光合生理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粉垄栽培木薯增产效果及理论探讨 被引量:37
20
作者 韦本辉 甘秀芹 +7 位作者 申章佑 宁秀呈 韦广泼 陆柳英 胡泊 刘斌 李艳英 吴延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78-81,共4页
为木薯等作物粉垄栽培提供依据,利用粉垄栽培技术种植木薯,与常规方法种植木薯相比较,探明2种栽培方法在根系、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区别。以‘华南205’、‘新选048’2个木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同一地点连续2年进行粉垄栽培和常规种植比... 为木薯等作物粉垄栽培提供依据,利用粉垄栽培技术种植木薯,与常规方法种植木薯相比较,探明2种栽培方法在根系、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区别。以‘华南205’、‘新选048’2个木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同一地点连续2年进行粉垄栽培和常规种植比较试验,在成熟期进行块根、产量、品质等调查测定。结果显示,木薯粉垄栽培比常规栽培单株结薯条数增加23.13%~39.10%,薯长增加6.94%~60.00%,薯径增加8.40%~13.91%,产量增加29.22%~63.78%;鲜薯淀粉含量增加3.23%~18.67%。表明粉垄栽培木薯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根系为主导的作物栽培的"根"本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栽培 产量 品质 “根”本理论 木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