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垄栽培甘蔗试验增产效果 被引量:96
1
作者 韦本辉 甘秀芹 +7 位作者 申章佑 宁秀呈 陆柳英 韦广泼 李艳英 胡泊 刘斌 吴延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544-4550,共7页
【目的】评价粉垄栽培技术相比于传统栽培方法种植甘蔗的优势所在。【方法】选用新台糖22号和柳城03-1137两个品种,在不同地区进行粉垄栽培和传统栽培比较试验,在甘蔗工艺成熟期进行根系、绿叶、蔗茎性状、产量、品质及冬笋芽数等调查... 【目的】评价粉垄栽培技术相比于传统栽培方法种植甘蔗的优势所在。【方法】选用新台糖22号和柳城03-1137两个品种,在不同地区进行粉垄栽培和传统栽培比较试验,在甘蔗工艺成熟期进行根系、绿叶、蔗茎性状、产量、品质及冬笋芽数等调查测定。【结果】粉垄栽培与传统栽培相比,根系鲜重增加了115.05%—146.48%;完全展开绿叶数(功能叶片)增加14.65%—19.35%;蔗茎产量增加21.91%—27.35%;甘蔗蔗糖含量、蔗汁蔗糖含量分别增加3.81%—5.17%、3.63%—5.75%,蔗汁还原糖分降低5.50%—9.76%;宿根冬笋芽数增加47.64%—197.70%。【结论】粉垄栽培的甘蔗,根系特别发达,功能叶片数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改善,冬笋芽数增加。粉垄栽培方法是一项较好的栽培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栽培 产量 品质 “根”本理论 水肥均衡供给 甘蔗
下载PDF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2
作者 廖青 韦广泼 +3 位作者 江泽普 邢颖 黄东亮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8-343,共6页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综合论述了我国畜禽粪便的污染现状,对近年来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包括肥料化技术、饲料化技术和能源化技术作了详细的论述,指出目前畜禽粪便资源化...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综合论述了我国畜禽粪便的污染现状,对近年来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包括肥料化技术、饲料化技术和能源化技术作了详细的论述,指出目前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主要存在技术不够成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等问题,并提出优化技术体系及加强环境保护立法的建议,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污染现状 污染途径 资源化利用 存在问题 展望
下载PDF
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方式种植玉米和花生效果比较 被引量:70
3
作者 韦本辉 甘秀芹 +9 位作者 陈保善 申章佑 俞建 宁秀呈 陆柳英 韦广泼 胡泊 莫润秀 李艳英 吴延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16-3219,共4页
[目的]研究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种植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专用型机械将土壤垂直旋磨粉碎并自然悬浮成垄的粉垄整地与拖拉机整地、畜力整地和人力整地3种方式比较,以玉米、花生为供试作物品种,各个处理全期均不施肥。测定... [目的]研究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种植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专用型机械将土壤垂直旋磨粉碎并自然悬浮成垄的粉垄整地与拖拉机整地、畜力整地和人力整地3种方式比较,以玉米、花生为供试作物品种,各个处理全期均不施肥。测定玉米、花生前期的根系长度和数量,后期功能叶片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结果]与拖拉机整地、畜力整地和人力整地相比,粉垄整地种植的玉米、花生前期的根系长度增加18%以上,数量增加15%以上,后期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10%以上,产量增加8%以上。[结论]粉垄整地方式种植的作物比传统整地的根系发达,光合效率提高,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整地 垂直旋磨 “根”本理论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稻田粉垄冬种马铃薯试验 被引量:45
4
作者 韦本辉 甘秀芹 +9 位作者 陈耀福 申章佑 罗学夫 陆柳英 胡泊 李艳英 吴延勇 刘斌 韦广泼 宁秀呈 《中国马铃薯》 2011年第6期342-344,共3页
利用粉垄栽培技术在国内首次进行稻田粉垄冬种马铃薯试验,探索粉垄栽培技术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以荷兰15为试验材料,进行在稻田粉垄栽培和传统栽培冬种对比试验,粉垄整地稻田耕层深度为20 cm、松土厚度达30 cm,分别比传统整地增加5 cm... 利用粉垄栽培技术在国内首次进行稻田粉垄冬种马铃薯试验,探索粉垄栽培技术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以荷兰15为试验材料,进行在稻田粉垄栽培和传统栽培冬种对比试验,粉垄整地稻田耕层深度为20 cm、松土厚度达30 cm,分别比传统整地增加5 cm和10 cm。试验结果显示:与传统栽培方式(CK)相比,粉垄栽培的马铃薯株高增加33.03%,根系数量和长度分别增加37.56%、52.04%;产量增加25.05%,商品薯率增加3.7个百分点。表明粉垄栽培技术可以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并提高商品薯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 稻田 马铃薯 冬种 产量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概述 被引量:46
5
作者 张野 何铁光 +6 位作者 何永群 李婷婷 秦芳 苏利荣 李忠义 胡钧铭 韦彩会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4年第3期64-67,72,共5页
通过对我国农业废弃物产出现状、生态环境危害以及目前几种主要的利用途径等进行综合分析,概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和技术瓶颈,同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针对性政策建议,以期... 通过对我国农业废弃物产出现状、生态环境危害以及目前几种主要的利用途径等进行综合分析,概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和技术瓶颈,同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针对性政策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和整体效益,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利用途径
下载PDF
不同施磷量下稻田土壤磷素平衡及其潜在环境风险评估 被引量:42
6
作者 区惠平 周柳强 +7 位作者 黄美福 黄金生 韦运兰 谢如林 曾艳 刘昔辉 朱晓晖 谭宏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对南方赤红壤区不同施磷量下稻田土壤的磷素平衡及其潜在环境风险进行评估,为该地区合理施磷、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定位监测试验,3个不同年份(2011 2013年)早、晚稻分别设置4个施磷水平(施磷范围为P2O50... 【目的】对南方赤红壤区不同施磷量下稻田土壤的磷素平衡及其潜在环境风险进行评估,为该地区合理施磷、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定位监测试验,3个不同年份(2011 2013年)早、晚稻分别设置4个施磷水平(施磷范围为P2O50、63 81、126 162、252 324 kg/hm2,分别用P0、P1、P2、P3表示),连续3年测定早、晚稻的稻谷和稻秆产量,分析其磷养分含量,以施磷水平与水稻地上部磷素累积量间的差值表示土壤磷素表观盈余量。同时,采集施基肥和穗肥后1、2、3、5、7和9 d的田面水,测定总磷含量,利用Split-line模型对2011 2012年每造水稻收获后小区耕层土壤Olsen-P含量和所有监测时间点的田面水总磷平均浓度进行分段回归,并对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段回归拟合。【结果】施磷量P2O563 81 kg/hm2的处理稻谷产量显著提高,但磷肥施用量增至2倍时,稻谷产量无明显增加,继续增至4倍时,前3造水稻稻谷的产量增加也不明显。施磷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地上部的磷素累积量、土壤表观磷素盈余量和Olsen-P含量,且三者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肥后1 3 d内无磷处理田面水总磷浓度较高,是磷素流失的高危险期;施磷量P2O563 81 kg/hm2的处理显著提高了施肥后2 d内田面水的总磷浓度,而P2O5252 324 kg/hm2的处理在监测期间田面水总磷浓度均显著高于无磷处理。Split-line模型模拟土壤Olsen-P与田面水总磷的关系,得出在本试验区土壤环境条件下,可能导致田面水中磷激增的土壤Olsen-P临界含量为19.0 mg/kg,对应的施磷量为P2O563 kg/hm2,与土壤磷素持平的施磷量一致。【结论】综合考虑水稻产量效应、土壤磷素表观平衡和磷素环境风险,在本研究区域目前的土壤环境条件下,P2O563 kg/hm2为水稻产量较高、环境风险较小的推荐施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流失 风险
下载PDF
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7
作者 廖青 韦广泼 +3 位作者 刘斌 陈桂芬 黄东亮 李杨瑞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6期542-544,共3页
为评价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模式的保水保肥效果和对甘蔗生产的影响,进行了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和常规耕作栽培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能明显增加土壤的含水量;深耕深松栽培比常规耕作栽培的甘蔗出苗率高... 为评价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模式的保水保肥效果和对甘蔗生产的影响,进行了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和常规耕作栽培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能明显增加土壤的含水量;深耕深松栽培比常规耕作栽培的甘蔗出苗率高17.8%,分蘖率高13.4%;甘蔗生长速度加快、根系发达;甘蔗成熟期的株高、茎径、蔗糖分、青叶数提高;每公顷增产原料蔗7.22 t,增收2346.5元,增糖1.35 t。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甘蔗增产增收效益显著,可在甘蔗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深耕深松 甘蔗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后裂缝发育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38
8
作者 张延旭 毕银丽 +3 位作者 陈书琳 王瑾 韩博 冯颜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4,共4页
为探讨采煤沉陷对土壤水资源的影响,针对井工矿采煤产生的沉陷裂缝,研究了采煤裂缝区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并对采煤裂缝宽度、裂缝密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沉陷裂缝造成了土壤含水量的下降,沉陷区内地裂缝处... 为探讨采煤沉陷对土壤水资源的影响,针对井工矿采煤产生的沉陷裂缝,研究了采煤裂缝区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并对采煤裂缝宽度、裂缝密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沉陷裂缝造成了土壤含水量的下降,沉陷区内地裂缝处和无裂缝区土壤含水量均小于未开采区,整体上表现为土壤含水量裂缝区<沉陷无裂缝区<未开采区。裂缝密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裂缝密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小。降雨前,裂缝宽度越大,土壤水分损失量越大;降雨后裂缝区土壤水分损失速度大于非裂缝区。短期内裂缝的闭合对土壤水分的恢复影响不大,沉陷后土壤水分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风沙区 井工矿 采煤沉陷 地裂缝 土壤水分
下载PDF
粉垄栽培木薯增产效果及理论探讨 被引量:37
9
作者 韦本辉 甘秀芹 +7 位作者 申章佑 宁秀呈 韦广泼 陆柳英 胡泊 刘斌 李艳英 吴延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78-81,共4页
为木薯等作物粉垄栽培提供依据,利用粉垄栽培技术种植木薯,与常规方法种植木薯相比较,探明2种栽培方法在根系、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区别。以‘华南205’、‘新选048’2个木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同一地点连续2年进行粉垄栽培和常规种植比... 为木薯等作物粉垄栽培提供依据,利用粉垄栽培技术种植木薯,与常规方法种植木薯相比较,探明2种栽培方法在根系、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区别。以‘华南205’、‘新选048’2个木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同一地点连续2年进行粉垄栽培和常规种植比较试验,在成熟期进行块根、产量、品质等调查测定。结果显示,木薯粉垄栽培比常规栽培单株结薯条数增加23.13%~39.10%,薯长增加6.94%~60.00%,薯径增加8.40%~13.91%,产量增加29.22%~63.78%;鲜薯淀粉含量增加3.23%~18.67%。表明粉垄栽培木薯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根系为主导的作物栽培的"根"本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栽培 产量 品质 “根”本理论 木薯
下载PDF
广西畜禽粪便产生量估算及对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37
10
作者 廖青 黄东亮 +3 位作者 江泽普 韦广泼 梁潘霞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7-631,共5页
【目的】通过对广西主要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污染物含量进行估算,了解畜禽粪便污染现状,为广西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广西畜禽养殖量数据,利用各类畜禽粪便排泄系数,估算广西主要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产生量,在... 【目的】通过对广西主要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污染物含量进行估算,了解畜禽粪便污染现状,为广西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广西畜禽养殖量数据,利用各类畜禽粪便排泄系数,估算广西主要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产生量,在此基础上计算畜禽粪便耕地负荷量和畜禽粪便污染物流失量,评估广西畜禽养殖污染对环境造成的生态压力。【结果】2010年广西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养分量分别为:畜禽粪便9141.30万t、总氮(TN)42.07万t、总磷(TP)13.62万t,畜禽粪便及其中的N、P纯养分耕地年负荷值分别为21t/ha、98kg/ha、32kg/ha;畜禽粪便污染物BOD5、CODCr和NH3-N产生量分别为:383.43、435.42和42.08万t,按30%流失率计,CODCr和NH3-N流失量均超出工业及生活废水排放量之和。【结论】广西畜禽养殖业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但对水体环境已构成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污染 环境影响 评价 广西
下载PDF
免耕水稻在“3414”试验方案中氮磷钾配施的肥料效应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朱桂玉 区惠平 +1 位作者 何佳 顾明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2,共5页
在免耕抛秧种植模式下进行"3414"肥料效应试验,通过建立氮、磷、钾施肥量与产量的回归模型,探索当地水稻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钾施用量均为中等水平时,产量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各类型函数所获得的最佳经济产量表现为... 在免耕抛秧种植模式下进行"3414"肥料效应试验,通过建立氮、磷、钾施肥量与产量的回归模型,探索当地水稻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钾施用量均为中等水平时,产量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各类型函数所获得的最佳经济产量表现为一元函数>二元函数>三元函数。结合一元、二元、三元肥料效应函数及实际生产而获得的推荐施肥指标:最高产量施肥量为每公顷施N 197.70 kg,P2O573.05 kg,K2O 180.00 kg;最佳产量施肥量为每公顷施N 194.10 kg,P2O5 65.55 kg,K2O 170.1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水稻 “3414”肥效试验 肥料效应
下载PDF
高产甘蔗的植物营养特征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谢如林 谭宏伟 +7 位作者 黄美福 周柳强 黄金生 黄献华 曾艳 杨瑞青 董文斌 王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28-831,共4页
采集广西主要蔗区14个县(区)32个土壤和甘蔗植株样品,将甘蔗样品分为蔗茎、蔗尾和青叶、枯叶、蔗蔸和根系4个部位,对高产甘蔗收获期的植物营养特征及收获后各种养分的去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元素N、P和K以青叶和蔗尾中... 采集广西主要蔗区14个县(区)32个土壤和甘蔗植株样品,将甘蔗样品分为蔗茎、蔗尾和青叶、枯叶、蔗蔸和根系4个部位,对高产甘蔗收获期的植物营养特征及收获后各种养分的去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元素N、P和K以青叶和蔗尾中的含量最高,中量元素Ca、Mg和S含量则以枯叶中的含量最高,Zn和Cu在青叶和蔗尾中的含量最高,Fe在蔗蔸和根系中的含量最高,Mn和B在枯叶中的含量最高;大量元素N、P、K主要积累于蔗茎、青叶和蔗尾,其中蔗茎的累积量约占60%左右,青叶和蔗尾的累计量约占总吸收量的20%~25%;中量元素Ca、Mg、S主要积累在蔗茎、枯叶、青叶和蔗尾几个部位,占总吸收量的90%以上;微量元素Cu、Zn主要累积在蔗茎中,约占总吸收量的60%~65%;Mn、B主要积累在蔗茎、枯叶、青叶和蔗尾3个部位,占总吸收量的95%以上,Fe在蔗蔸和根系、蔗茎中的累积量各占总吸收量的45%左右。甘蔗高产情况下每生产1 t甘蔗对各种养分的平均吸收量为N 1.81 kg,P2O50.36 kg,K2O 2.11 kg,CaO 0.91 kg,MgO 0.42 kg,S 0.50 kg,Fe 37.5 g,Mn 15.5 g,Zn 6.2 g,Cu 2.2 g,B 0.74 g;大量元素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N∶P2O5∶K2O=1∶0.20∶1.16。每收获1 t甘蔗从蔗地中带走养分数量平均为N 1.67kg,P2O50.32 kg,K2O 1.85 kg,CaO 0.58 kg,MgO 0.32 kg,S 0.47 kg,Fe 19.2 g,Mn 11.3 g,Zn 5.0 g,Cu 1.8 g,B 0.51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甘蔗 植物营养特征 养分分布 养分吸收量 养分带走量
下载PDF
耕作对健康耕层结构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4
13
作者 胡钧铭 陈胜男 +2 位作者 韦翔华 夏旭 韦本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5-103,共9页
土壤耕作与土地生产力密切相关,土壤耕层中的养分影响作物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良好的耕层结构有利于水、肥、气、热之间相互协调。耕层深度与耕作方式有关,构建良好的健康耕层结构,有利于协调作物生长和根系分布。本文结合有关传统翻耕耕... 土壤耕作与土地生产力密切相关,土壤耕层中的养分影响作物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良好的耕层结构有利于水、肥、气、热之间相互协调。耕层深度与耕作方式有关,构建良好的健康耕层结构,有利于协调作物生长和根系分布。本文结合有关传统翻耕耕作、免耕、旋耕、深耕等对土壤耕层的研究结果,从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团聚体、土壤入渗、土壤重金属、土壤呼吸及根系特征等方面,探讨耕作模式对健康土壤耕层构建的影响,并就耕作体系、系统定位、耕作效率、适生作物方面指出目前土壤耕层研究不足,从因地制宜发展耕作方式、建立综合性耕作体系、加快耕作新型农机的研究应用、开展农田小气候环境系统研究方面展望了构建健康理想耕层结构的发展趋势,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耕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缓解人地关系矛盾,为农业生产中最佳耕作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模式 耕层构建 健康耕层 生产力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甘蔗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区惠平 周柳强 +5 位作者 黄金生 曾艳 朱晓晖 谢如林 谭宏伟 黄碧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31-1939,共9页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对甘蔗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明确其对甘蔗产量、肥料利用及环境效应,为南方赤红壤蔗区合理施肥,维持甘蔗高产、稳产及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对甘蔗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明确其对甘蔗产量、肥料利用及环境效应,为南方赤红壤蔗区合理施肥,维持甘蔗高产、稳产及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期肥料径流定位监测试验为基础,选取不施肥(CK)、推荐施肥(OPT)、过量施氮(OPT+N)、过量施磷(OPT+P)4个处理,分析甘蔗蔗茎8年产量变化、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地表径流流失量。【结果】在种植的前4年,CK处理甘蔗蔗茎产量急剧下降,之后保持在50 t·hm-2并趋于平衡。施肥处理不同年份间波动性较大,但在相同年份内波动较小。与CK相比,施肥显著提高甘蔗蔗茎产量和稳定性,8年平均,蔗茎产量施肥处理增幅均高达70%以上。施肥处理下,蔗茎产量OPT与OPT+P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OPT+N处理。蔗茎产量稳定性三者间均差异不显著。蔗地地力贡献率在试验前4年急剧下降,肥料贡献率急剧上升。之后,两者均基本稳定在50%左右。肥料贡献率及肥料农学利用率OPT处理均显著高于或相当于OPT+N和OPT+P处理。施肥显著提高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量。过量施入氮磷肥显著增加相应氮磷流失量,但对氮(磷)肥径流流失率无显著影响。【结论】长期过量施入氮磷化肥不仅没有增产、稳产优势,还造成养分流失。推荐施肥是南方赤红壤蔗区兼顾甘蔗高产稳产、高肥料贡献率及低养分流失的较好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磷肥 甘蔗产量 稳定性 肥料贡献率 养分流失
下载PDF
植物蔗糖磷酸合成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5
作者 黄东亮 李双喜 +4 位作者 廖青 秦翠鲜 林丽 方锋学 李杨瑞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119,共11页
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以下简称SPS)是植物体内控制蔗糖合成的关键酶。植物体内蔗糖的积累与SPS活性正相关,SPS还参与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形成,并在植物的抗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等植物中至少存在A、B、C三个家族的... 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以下简称SPS)是植物体内控制蔗糖合成的关键酶。植物体内蔗糖的积累与SPS活性正相关,SPS还参与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形成,并在植物的抗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等植物中至少存在A、B、C三个家族的SPS,而禾本科植物至少存在A、B、C、DIII和DIV五个家族的SPS。不同植物体内不同家族的SPS基因的表达特性不同,它们所发挥的功能也存在差异。SPS的活性在基因表达调控和SPS蛋白磷酸化共价修饰作用两个层面受到植物生长发育、光照、代谢产物、外源物质如激素和糖类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调控。转基因研究表明,转SPS基因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的有效途径,值得深入研究。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在植物蔗糖磷酸合成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问题与研究展望,期望为进一步研究并利用植物SPS基因改良作物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蔗糖磷酸合成酶 基因
原文传递
广西不同龄级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34
16
作者 朱育锋 肖智华 +3 位作者 彭晚霞 杜虎 宋敏 刘永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8-44,共7页
为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为广西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桂东南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主产区幼龄林(1 a)、中龄林(2 a)、近熟林(3 a)、成熟林(5 a)、过熟林(6~8 a)5个不同龄级15个样点45... 为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为广西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桂东南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主产区幼龄林(1 a)、中龄林(2 a)、近熟林(3 a)、成熟林(5 a)、过熟林(6~8 a)5个不同龄级15个样点45块1 000 m^2样地为调查对象,比较分析不同龄级桉树人工林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对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龄级桉树人工林共有63科142种植物,其中灌木层35科88种,草本层28科54种;分布最广的植物为禾本科植物,共计10种。幼龄林下灌木丰富度指数最高,中龄林丰富度指数最低;近熟林和成熟林共有种数最高,达35种,相似性系数为0.365。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变化,有机质与灌木层Simpson指数和全磷与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仅有机质与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林 植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不同氮磷施用量对甘蔗产量及氮肥、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5
17
作者 谢如林 谭宏伟 +5 位作者 周柳强 黄金生 黄美福 黄献华 董文斌 王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8-202,共5页
为了解甘蔗种植体系中施肥对氮肥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对不同氮磷施肥量下甘蔗对氮肥和磷肥的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是影响肥料利用率的最主要因素,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3年平均为19.1%~26.3%,磷肥利用率平均为12.0%~15... 为了解甘蔗种植体系中施肥对氮肥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对不同氮磷施肥量下甘蔗对氮肥和磷肥的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是影响肥料利用率的最主要因素,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3年平均为19.1%~26.3%,磷肥利用率平均为12.0%~15.3%。其中优化施肥的氮肥利用率和磷肥利用率均为最高,在优化施肥的基础上增加50%的施氮量或50%的施磷量均显著降低氮肥利用率或磷肥利用率。在当地的试验条件下,每公顷施用300 kg N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而且能达到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目的,氮肥利用率达到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氮肥利用率 磷肥利用率
下载PDF
秸秆、木质素及其生物炭对潮土CO_2释放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8
作者 张杰 黄金生 +1 位作者 刘佳 刘荣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1-408,共8页
研究添加秸秆、木质素及其生物炭后潮土CO2释放特征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为合理利用有机物料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等碳量(1%秸秆/土壤质量比)施入4种物料(秸秆、木质素及其裂解的两种生物炭),分析不同处理土壤CO2释放速率... 研究添加秸秆、木质素及其生物炭后潮土CO2释放特征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为合理利用有机物料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等碳量(1%秸秆/土壤质量比)施入4种物料(秸秆、木质素及其裂解的两种生物炭),分析不同处理土壤CO2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和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及微生物量碳(MBC)含量的变化与相关性。结果发现,土壤中添加不同物料对土壤CO2释放和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影响,秸秆和木质素能提高土壤CO2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及有机碳矿化强度,均达到极显著差异,但两种生物炭处理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在培养前期(30 d),不同物料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培养一年后,仅两种生物炭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秸秆及木质素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秸秆和木质素能显著增加DOC、ROC和MBC等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而两种生物炭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土壤DOC、ROC(167 mmol·L-1KMn O4)、ROC(33mmol·L-1KMn O4)和MBC直接影响CO2累积释放量,ROC(333 mmol·L-1KMn O4)对CO2累积释放量具有较强的间接作用。相对于秸秆和木质素而言,生物炭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而没有增加CO2释放量,因此生物炭农用在固碳减排方面更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秸秆 木质素 生物炭 二氧化碳释放 有机碳
下载PDF
畜禽粪便中重金属含量、形态及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9
作者 黄玉溢 陈桂芬 +1 位作者 刘斌 苏利荣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8期807-809,共3页
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粪便中重金属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文章综述了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来源、含量、形态及转化的研究进展,指出堆肥是当前畜禽粪便中重金属污染控制的有效手段,在堆肥过程中添加沸石、膨润土和... 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粪便中重金属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文章综述了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来源、含量、形态及转化的研究进展,指出堆肥是当前畜禽粪便中重金属污染控制的有效手段,在堆肥过程中添加沸石、膨润土和风化煤等钝化剂,能够有效降低畜禽粪便中某些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减少其对土壤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的风险;在保持有效养分的条件下,研究不同钝化剂对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以及不同处理对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重金属 含量 形态 转化
下载PDF
强宿根性丰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的选育 被引量:30
20
作者 黎焕光 谭裕模 +3 位作者 谭芳 王伦旺 杨荣仲 刘晓静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6-118,共3页
为了给广西糖业不断提供优良的甘蔗新品种,采用改良的有性杂交育种技术,以粤糖85-177×CP 81-1254为组合,经"五圃制"选育程序选育和2009~2010年度广西2年新植1年宿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育成了丰产、宿根性强、高糖、适... 为了给广西糖业不断提供优良的甘蔗新品种,采用改良的有性杂交育种技术,以粤糖85-177×CP 81-1254为组合,经"五圃制"选育程序选育和2009~2010年度广西2年新植1年宿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育成了丰产、宿根性强、高糖、适应性广、抗病虫能力较强的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2011年3月通过广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区试平均甘蔗单产为104.9 t/hm2,比广西主要当家品种ROC 22(ROC 22)增产18.76%,比新台糖16号(ROC 16)增产26.17%;宿根蔗平均单产为108.0 t/hm2,分别比ROC 22和ROC 16增产29.08%和29.22%;甘蔗蔗糖分为14.16%,与ROC 22和ROC 16相当;平均单位面积含糖量为14.8 t/hm2,比ROC 22增糖16.68%,比ROC 16增糖22.70%。适宜在广西各蔗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新品种 桂糖31号 选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