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甘蔗产业和科技的新发展 被引量:183
1
作者 李杨瑞 杨丽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69-1476,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广西为主要代表的旱地蔗区在中央和主产省(区)政府的支持下,依靠科技进步,研究推广适应旱坡地的高产高糖甘蔗良种及先进适用的旱地甘蔗栽培技术如机械深耕深松、节水灌溉(喷灌和滴灌)、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作液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广西为主要代表的旱地蔗区在中央和主产省(区)政府的支持下,依靠科技进步,研究推广适应旱坡地的高产高糖甘蔗良种及先进适用的旱地甘蔗栽培技术如机械深耕深松、节水灌溉(喷灌和滴灌)、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作液肥、智能化施肥、地膜覆盖、健康种苗、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蔗叶还田、化学调控等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甘蔗的单产和蔗糖分,糖厂农务技术服务体系开始实现信息化,实现了我国甘蔗糖业的跨越式发展,甘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了我国的甘蔗科研水平;主持举办多次甘蔗国际学术会议,组织成立国际糖业科技协会(IAPSIT),秘书处永久设在中国,使我国逐步成为国际甘蔗学术交流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产业 科技 发展 中国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的抗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新基因Xa-23(t)的鉴定和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111
2
作者 章琦 赵炳宇 +8 位作者 赵开军 王春连 杨文才 林世成 阙更生 周永力 李道远 陈成斌 朱立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36-542,共7页
经抗谱评价、抗性类型比较、遣传分析鉴定出一个来自普通野生稻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 Xa-2 3( t) (暂名 )。结果表明它是迄今已知基因中抗谱最广 ,抗性导入效应很强的一个完全显性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用携有新基因 Xa- 2 3( t) 的一对近... 经抗谱评价、抗性类型比较、遣传分析鉴定出一个来自普通野生稻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 Xa-2 3( t) (暂名 )。结果表明它是迄今已知基因中抗谱最广 ,抗性导入效应很强的一个完全显性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用携有新基因 Xa- 2 3( t) 的一对近等基因系 ( JG30 6* / / Xa- 2 3( t) )构建 F2 群体中选出 160个单株用 SSR(微卫星 )标记进行基因定位 ,初步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第 11染色体 SSR标记 OSR0 6和RM2 2 4附近 ,图距分别为 5.3c M和 2 7.7c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稻白叶枯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定位
下载PDF
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DCPP1a-1的理化性质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08
3
作者 何铁光 杨丽涛 +2 位作者 李杨瑞 王灿琴 黄岛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78-583,共6页
铁皮石斛原球茎粗多糖(DCPP)经阴离子交换纤维素柱(DEAE-52)和凝胶柱(Sephadex G-200)色谱分离纯化,得灰色粉末状多糖DCPP1 a-1。采用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高碘酸钠氧化等方法进行组成结构分析;并研究了DCPP1 ... 铁皮石斛原球茎粗多糖(DCPP)经阴离子交换纤维素柱(DEAE-52)和凝胶柱(Sephadex G-200)色谱分离纯化,得灰色粉末状多糖DCPP1 a-1。采用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高碘酸钠氧化等方法进行组成结构分析;并研究了DCPP1 a-1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DCPP1 a-1为均一组分,具有α-吡喃糖苷键,分子中1→6键、1→2/1→4键、1→3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0%,52.1%和44.9%,平均分子量为189kD,由甘露糖和葡萄糖按7.015∶1的摩尔比组成,是首次从原球茎中分离出的新型多糖。多糖DCPP1 a-1的三个剂量组50、150、250 mg/kg对H22肝癌小鼠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抑瘤率分别为28.6%、19.3%和15.7%。其中以低剂量组的抑瘤效果最好(P<0.05),并显著提高了胸腺和脾指数(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原球茎 多糖 理化性质 抗肿瘤
下载PDF
我国虫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展望--虫草产业发展金湖宣言 被引量:112
4
作者 董彩虹 李文佳 +67 位作者 李增智 闫文娟 李泰辉 刘杏忠 蔡磊 曾文波 柴美清 陈仕江 陈自宏 代永东 戴天机 都兴范 顾寅钰 郭良栋 郭晓玲 郭英兰 韩日畴 何沛平 贺宗毅 黄显智 柯传奎 孔德勇 郎宁 李兵 李毅 李春如 李建刚 李培荣 李玉玲 林文飞 刘文海 刘艳芳 刘乙清 刘作易 陆震鸣 罗信昌 吕作舟 马欣 钱正明 施新琴 史劲松 王莹 王成树 王国强 王文风 王元兵 旺姆 温鲁 魏江春 文戈 吴根土 肖波 谢放 辛树权 徐娟 徐国华 徐鸿雁 徐泰浩 许正宏 阳武雄 易斯富 于兴军 虞泓 袁峰 翟立泰 赵丰丽 朱景明 朱荣才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共15页
虫草是寄生于昆虫、少数真菌和植物体上的一类真菌,是广义虫草属Cordyceps s.l.真菌的总称,是具有营养、保健和医疗功效的宝贵生物资源。目前我国的虫草产业涉及了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蝉花Isa... 虫草是寄生于昆虫、少数真菌和植物体上的一类真菌,是广义虫草属Cordyceps s.l.真菌的总称,是具有营养、保健和医疗功效的宝贵生物资源。目前我国的虫草产业涉及了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蝉花Isaria cicadae及其相关真菌,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实现了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本文从产业发展历史、产品研发、功效及市场等方面对我国虫草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结合最新科学研究进展,分析了虫草产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并对产业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 虫草菌 产业 冬虫夏草 蛹虫草 广东虫草 蝉花
原文传递
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双生病毒的一个新种 被引量:91
5
作者 刘玉乐 蔡健和 +2 位作者 李冬玲 秦碧霞 田波 《中国科学(C辑)》 CSCD 1998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用 2 0个单抗对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TYLCV CHI)和其他双生病毒进行了测定 ,在血清学水平上证实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与中国烟草曲叶病毒有较大的亲缘关系 ;同时报道了TYLCV CHI部分共同区、外壳蛋白N端基因和AV1基因的PCR及其克隆和... 用 2 0个单抗对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TYLCV CHI)和其他双生病毒进行了测定 ,在血清学水平上证实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与中国烟草曲叶病毒有较大的亲缘关系 ;同时报道了TYLCV CHI部分共同区、外壳蛋白N端基因和AV1基因的PCR及其克隆和序列分析 ,从分子水平上证实TYLCV CHI与世界各地的其他双生病毒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番茄 黄化曲叶病毒 双生病毒
原文传递
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75
6
作者 苏敬良 黄瑜 +2 位作者 贺荣莲 赵继勋 郭玉璞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6,共2页
从北京和广西发病鸭群中分离到 2株病毒 ,分别编号为B株和G株 ,病毒大小约 40nm ,无囊膜。血清中和试验表明 ,2株病毒为同一血清型 ,与 1、3型鸭肝炎病毒和鸭瘟病毒无血清学相关性。人工感染试验表明 ,G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可引... 从北京和广西发病鸭群中分离到 2株病毒 ,分别编号为B株和G株 ,病毒大小约 40nm ,无囊膜。血清中和试验表明 ,2株病毒为同一血清型 ,与 1、3型鸭肝炎病毒和鸭瘟病毒无血清学相关性。人工感染试验表明 ,G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可引起典型的鸭肝炎病变 ,但死亡率随雏鸭日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 ;B株病毒不能致死正常雏鸭 ,但雏鸭经过环磷酰胺处理后 ,感染B株病毒可引起雏鸭死亡 ,死亡鸭肝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鸭肝炎病毒 分离 鉴定 动物感染试验
下载PDF
粉垄栽培甘蔗试验增产效果 被引量:96
7
作者 韦本辉 甘秀芹 +7 位作者 申章佑 宁秀呈 陆柳英 韦广泼 李艳英 胡泊 刘斌 吴延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544-4550,共7页
【目的】评价粉垄栽培技术相比于传统栽培方法种植甘蔗的优势所在。【方法】选用新台糖22号和柳城03-1137两个品种,在不同地区进行粉垄栽培和传统栽培比较试验,在甘蔗工艺成熟期进行根系、绿叶、蔗茎性状、产量、品质及冬笋芽数等调查... 【目的】评价粉垄栽培技术相比于传统栽培方法种植甘蔗的优势所在。【方法】选用新台糖22号和柳城03-1137两个品种,在不同地区进行粉垄栽培和传统栽培比较试验,在甘蔗工艺成熟期进行根系、绿叶、蔗茎性状、产量、品质及冬笋芽数等调查测定。【结果】粉垄栽培与传统栽培相比,根系鲜重增加了115.05%—146.48%;完全展开绿叶数(功能叶片)增加14.65%—19.35%;蔗茎产量增加21.91%—27.35%;甘蔗蔗糖含量、蔗汁蔗糖含量分别增加3.81%—5.17%、3.63%—5.75%,蔗汁还原糖分降低5.50%—9.76%;宿根冬笋芽数增加47.64%—197.70%。【结论】粉垄栽培的甘蔗,根系特别发达,功能叶片数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改善,冬笋芽数增加。粉垄栽培方法是一项较好的栽培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栽培 产量 品质 “根”本理论 水肥均衡供给 甘蔗
下载PDF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一种基于翻译起始位点的目的基因标记新技术 被引量:92
8
作者 熊发前 唐荣华 +2 位作者 陈忠良 潘玲华 庄伟建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35-638,共4页
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分子标记领域已开始从传统的随机或匿名性分子标记转向目的基因标记和功能性标记。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是一种基于翻译起始位点的目的基因标记新技术,具有操作简... 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分子标记领域已开始从传统的随机或匿名性分子标记转向目的基因标记和功能性标记。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是一种基于翻译起始位点的目的基因标记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等特点,根据ATG翻译起始位点侧翼保守序列来设计单引物,扩增产生偏向候选功能基因区显性多态性标记,适合不同层次实验室的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SCoT标记已开始在水稻和花生上得到运用。本文旨在介绍给研究者一种可以作为传统的RAPD、ISSR标记有效补充的目的基因标记新技术,希望其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标记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T标记技术 基因目的标记 功能性标记 单引物扩增反应
下载PDF
粉垄栽培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3
9
作者 韦本辉 刘斌 +5 位作者 甘秀芹 申章佑 胡泊 李艳英 吴延勇 陆柳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946-3954,共9页
【目的】探索农耕新方法粉垄栽培水稻的可行性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Y两优1号,汕小占为供试材料,传统翻耕浆耙栽培为对照(CK),进行早稻粉垄栽培和晚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对相关性状和产量、品质进行调查和测定;并对粉... 【目的】探索农耕新方法粉垄栽培水稻的可行性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Y两优1号,汕小占为供试材料,传统翻耕浆耙栽培为对照(CK),进行早稻粉垄栽培和晚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对相关性状和产量、品质进行调查和测定;并对粉垄后第三造轻耕种植水稻的产量及土壤的紧实度进行调查。【结果】粉垄栽培与CK相比,早造粉垄稻田耕层厚度加深7 cm,土壤速效养分多数指标增加10%以上,水稻总根数量及白根数量分别增加14.83%—25.36%、20.18%—97.78%,稻株生物产量增加29.96%—31.89%,结实率增加7.62%,稻谷产量增加23.87%,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增加15.95%、14.61%;晚造免耕抛秧比CK的总根数量和白根数量分别增加6.02%—22.75%、48.03%—65.91%,产量增加9.25%,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增加7.43%、5.61%;早晚两造合计增产16.48%,增加收入6 706.5元/hm2;粉垄后第三造轻耕种植水稻收获时耕作层土壤的紧实度比对照降低68.00%—333.33%,产量增加7.97%。【结论】粉垄栽培水稻,当造和后一造免耕均可行,均能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增加纯收益;粉垄后第三造仍能提高稻谷产量,粉垄后稻田具有持续增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栽培 水稻 产量 品质 增量效应 农耕新方法
下载PDF
植物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10
作者 王玲平 周生茂 +1 位作者 戴丹丽 曹家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6-701,共6页
酚类化合物是植物中最重要且分布最广泛的次生代谢物质之一,不仅对植物的品质、色泽、风味和抗逆性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具有天然的抗氧化活性,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文章概述了植物酚类物质的结构特征、分布类型、组成及其在... 酚类化合物是植物中最重要且分布最广泛的次生代谢物质之一,不仅对植物的品质、色泽、风味和抗逆性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具有天然的抗氧化活性,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文章概述了植物酚类物质的结构特征、分布类型、组成及其在植物和人体中的不同功能,以及其制备方法和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模式的最新研究进展,阐明了各种酚类物质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和在人类中的营养功能及抗氧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物质 分类 作用 制备 生物合成
下载PDF
荔枝可滴定酸与维生素C的测定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82
11
作者 龙淑珍 何永群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2年第4期188-189,共2页
采用 2 ,6二氯靛酚测定荔枝维生素 C,其结果在 4 4 .12~ 6 4 .3毫克 / 10 0毫升之间 ,稳定性、重现性都很好 。
关键词 荔枝 可滴定酸 维生素C 相关性 测定方法
下载PDF
龙眼24个品种的SCoT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3
12
作者 陈虎 何新华 +2 位作者 罗聪 朱建华 李峰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51-1654,共4页
利用SCoT标记对24份龙眼品种资源进行了检测。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24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11条带,其中181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为85.8%。24个龙眼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5~0.86之间,说明SCoT标记能够... 利用SCoT标记对24份龙眼品种资源进行了检测。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24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11条带,其中181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为85.8%。24个龙眼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5~0.86之间,说明SCoT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显示,SCoT标记能将24份龙眼品种完全区分开,并分成两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SCoT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模拟干旱对耐低钾水稻幼苗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5
13
作者 戴高兴 彭克勤 +1 位作者 萧浪涛 邓国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7-559,共3页
以早稻品种瑰宝8号及其耐低钾变异后代为材料,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质膜相对透性。模拟干旱胁迫后,MDA、Pro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呈急剧上升的趋势,瑰宝8号中的MDA... 以早稻品种瑰宝8号及其耐低钾变异后代为材料,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质膜相对透性。模拟干旱胁迫后,MDA、Pro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呈急剧上升的趋势,瑰宝8号中的MDA、Pro含量显著高于它的变异后代;SOD活性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变异后代的SOD活性始终高于瑰宝8号。相关性分析表明,Pro含量与M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SOD活性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旱胁迫 耐低钾性 抗旱性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脯氨酸 质膜透性
下载PDF
SSR分子标记的开发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4
作者 唐荣华 张君诚 吴为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综述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的特点及在作物遗传图谱构建、品种鉴定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价值。重点描述开发SSR标记的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一种是通过克隆酶切片段和大量测序寻找SSR标记的传统方法,一种是应用SAGE... 综述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的特点及在作物遗传图谱构建、品种鉴定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价值。重点描述开发SSR标记的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一种是通过克隆酶切片段和大量测序寻找SSR标记的传统方法,一种是应用SAGE原理不需要克隆的STMP技术。介绍这两种方法在创建小麦或大豆SSR标记中的应用。它们都能有效地开发可扩增出特定位点SSR的PCR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分子标记 开发技术 引物开发 农业生物工程
下载PDF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15
作者 廖青 韦广泼 +3 位作者 江泽普 邢颖 黄东亮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8-343,共6页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综合论述了我国畜禽粪便的污染现状,对近年来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包括肥料化技术、饲料化技术和能源化技术作了详细的论述,指出目前畜禽粪便资源化...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综合论述了我国畜禽粪便的污染现状,对近年来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包括肥料化技术、饲料化技术和能源化技术作了详细的论述,指出目前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主要存在技术不够成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等问题,并提出优化技术体系及加强环境保护立法的建议,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污染现状 污染途径 资源化利用 存在问题 展望
下载PDF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广西爆发的原因和防治策略 被引量:72
16
作者 蔡健和 秦碧霞 +3 位作者 朱桂宁 黄福新 陈永惠 李焜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黄化曲叶病毒 广西南宁 秋番茄 防治策略 爆发 亚热带地区 原因 加勒比海地区 毁灭性病害
下载PDF
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方式种植玉米和花生效果比较 被引量:70
17
作者 韦本辉 甘秀芹 +9 位作者 陈保善 申章佑 俞建 宁秀呈 陆柳英 韦广泼 胡泊 莫润秀 李艳英 吴延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16-3219,共4页
[目的]研究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种植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专用型机械将土壤垂直旋磨粉碎并自然悬浮成垄的粉垄整地与拖拉机整地、畜力整地和人力整地3种方式比较,以玉米、花生为供试作物品种,各个处理全期均不施肥。测定... [目的]研究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种植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专用型机械将土壤垂直旋磨粉碎并自然悬浮成垄的粉垄整地与拖拉机整地、畜力整地和人力整地3种方式比较,以玉米、花生为供试作物品种,各个处理全期均不施肥。测定玉米、花生前期的根系长度和数量,后期功能叶片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结果]与拖拉机整地、畜力整地和人力整地相比,粉垄整地种植的玉米、花生前期的根系长度增加18%以上,数量增加15%以上,后期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10%以上,产量增加8%以上。[结论]粉垄整地方式种植的作物比传统整地的根系发达,光合效率提高,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整地 垂直旋磨 “根”本理论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广西甘蔗栽培技术的发展进步 被引量:71
18
作者 李杨瑞 杨丽涛 +3 位作者 谭宏伟 朱秋珍 王维赞 杨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70-1775,共6页
近年来,广西在甘蔗栽培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广西从20世纪80年代起不断选育推广甘蔗优良新品种,在此基础上研发并集成推广应用一系列先进适宜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蔗地机械深耕深松、智能化施肥、蔗叶还田、节水灌溉... 近年来,广西在甘蔗栽培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广西从20世纪80年代起不断选育推广甘蔗优良新品种,在此基础上研发并集成推广应用一系列先进适宜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蔗地机械深耕深松、智能化施肥、蔗叶还田、节水灌溉、脱毒健康种苗、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化学调控、甘蔗生产管理机械化和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等。但在广西甘蔗生产中,仍然存在机械化收获应用范围小、施肥过量、主栽品种急需新品种替代、旱坡地大面积种植、宿根年限短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今后需要加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应充分利用甘蔗的生物固氮及土壤微生物固氮、解磷、解钾、促生等特性,进行合理施肥,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甘蔗健康种苗技术的应用,并结合优良甘蔗新品种的繁殖推广,提高甘蔗种苗质量,为甘蔗高产高糖打好基础;大力推广宿根性极强的高产高糖优良甘蔗品种,如桂糖29号、桂糖32号、桂糖40号等,收获后及时进行宿根蔗管理,延长宿根年限;加强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体系在无有效灌溉条件蔗区的推广应用,实现旱地甘蔗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甘蔗 栽培技术 发展成果 集成应用
下载PDF
侵染观赏南瓜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65
19
作者 秦碧霞 蔡健和 +3 位作者 刘志明 陈永惠 朱桂宁 黄福新 《植物检疫》 2005年第4期198-200,共3页
从广西某农业展示中心观赏南瓜上分离到一种直杆状病毒,长约300nm,该病毒分离物P3(NN)在测试的葫芦科作物上表现为系统花叶、褪绿斑及明脉症状,在曼陀罗上为局部褪绿斑,在测试的其它茄科作物及豆科和藜科作物上无任何症状反应。其致死... 从广西某农业展示中心观赏南瓜上分离到一种直杆状病毒,长约300nm,该病毒分离物P3(NN)在测试的葫芦科作物上表现为系统花叶、褪绿斑及明脉症状,在曼陀罗上为局部褪绿斑,在测试的其它茄科作物及豆科和藜科作物上无任何症状反应。其致死温度为95~100℃。经DACELISA测定,P3(NN)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根据以上结果,初步鉴定P3(NN)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的一个分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南瓜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病毒鉴定 花叶病毒 初步鉴定 黄瓜 葫芦科作物 侵染 分离物 杆状病毒
下载PDF
广西南部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64
20
作者 白先进 李杨瑞 +4 位作者 黄江流 刘金标 彭宏祥 谢太理 文仁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953-955,共3页
为了充分利用广西南部优越的光热气候资源,根据巨蜂葡萄易开花的特性,研究发展了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通过采用15~20倍50%单氰胺破眠荆打破葡萄休眠,1年内收获了生育期完全不重叠的两茬产量,既解决了南方葡萄冬季休眠期低温不... 为了充分利用广西南部优越的光热气候资源,根据巨蜂葡萄易开花的特性,研究发展了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通过采用15~20倍50%单氰胺破眠荆打破葡萄休眠,1年内收获了生育期完全不重叠的两茬产量,既解决了南方葡萄冬季休眠期低温不够的难题,又使葡萄在夏季修剪和促花剂处理后萌发结冬果。该技术在合理利用南方光照、温度及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使臣蜂品种优良的风味品质得到充分表现,大大提高了南方葡萄生产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因而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蜂葡萄 打破休眠 一年两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