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马长寿地区HLA-A基因与长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潘尚领 刘承武 +6 位作者 黄龄瑾 罗晓秋 周小玲 吕泽平 胡才友 陈进超 黄必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56-1457,共2页
目的 了解巴马地区壮族长寿老人HLA-A基因座位的多态性特点,探讨HLA与长寿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列特异引物(PCR—SSP)对广西巴马和东兰两县259名90岁以上壮族长寿老人(90~105岁)和214名当地健康、随机抽样的壮族成... 目的 了解巴马地区壮族长寿老人HLA-A基因座位的多态性特点,探讨HLA与长寿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列特异引物(PCR—SSP)对广西巴马和东兰两县259名90岁以上壮族长寿老人(90~105岁)和214名当地健康、随机抽样的壮族成年人(23—70岁)进行HLA—A座位的基因分型并进行相应等位基因频率比较。结果 在两组人群中,检出率最高的等位基因是HLA—A*02、-A*11和-A*24,其频率之和均超过0.7。其中,长寿组的HLA—A*11和-A*26的频率分别为0.283和0.0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65和0.041(P分别为0.001,0.023)。其余各相应等位基因频率之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HLA—A*11和-A*26与长寿呈正相关(OR分别为1.602及1.847;P分别(0.001及(0.05)。结论 HLA-A*11和HLA—A*26可能在巴马地区壮族人群的长寿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即是长寿的有利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 HLA抗原 基因频率 群体
下载PDF
广西东兰县壮族长寿老人HLA-DQA1和HLA-DQB1基因的多态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潘尚领 刘承武 +6 位作者 龙桂芳 林伟雄 周小玲 吕泽平 胡才友 黄必冠 罗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了解长寿老人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DQB1(HLA-DQA1、HLA-DQB1)基因多态性的特点,探讨HLA与长寿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对东兰县150名90岁以上壮族长寿老人(90~105岁)和143名当地健康、无血缘关... 目的了解长寿老人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DQB1(HLA-DQA1、HLA-DQB1)基因多态性的特点,探讨HLA与长寿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对东兰县150名90岁以上壮族长寿老人(90~105岁)和143名当地健康、无血缘关系、随机抽样的壮族成年人(20~76岁)进行HLA-DQA1和HLA-DQB1两座位的基因分型并进行相应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①长寿组等位基因HLA-DQA1*0102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33%和28.32%,P<0.05);②长寿组HLA-DQA1*0101及HLA-DQB1*0301的频率分别为3.67%和9.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4%和21.68%(P均<0.01).③其余各相应等位基因频率之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HLA-DQA1*0102与长寿呈正相关,而DQA1*0101及DQB1*0301呈负相关(OR分别为1.308 3、0.241 0及0.329 6;P分别<0.05、0.01及0.01).结论在东兰县壮族人群中,带有HLA-DQA1*0102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有利于长寿,而HLA-DQA1*0101和DQB1*0301则可能是长寿的不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 HLA抗原 基因频率 群体
下载PDF
广西东兰县壮族长寿老人HLA-DRB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潘尚领 刘承武 +6 位作者 黄龄瑾 罗晓秋 周小玲 吕泽平 胡才友 黄必冠 罗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3-705,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DRB1)基因与长寿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对东兰县150名90岁以上长寿老人(90~105岁)和143名当地健康、无血缘关系、随机抽样的成年人(20~76岁)进行HLA-...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DRB1)基因与长寿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对东兰县150名90岁以上长寿老人(90~105岁)和143名当地健康、无血缘关系、随机抽样的成年人(20~76岁)进行HLA-DRB1基因分型并进行相应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长寿组HLA—DRB1*1201-1202等位基因频率(10.56%)明显高于对照组(5.39%)(P=0.0239,OR=1.9067);其余各相应等位基因频率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在HLA—DRB1座位各等位基因中,长寿组和对照组均以HLA-DRB1*1501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分别为29.76%、24.74%;其次为HLA—DRB1*1601-1602等位基因,分别为17.94%、20.23%。结论:在东兰县壮族人群中,HLA—DRB1*1201—1202与长寿高度关联,可能通过某种未知的机制影响人类的衰老及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 HLA-DRB1 基因分型 PCR—SSP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丹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韦述贤 《右江医学》 2012年第4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丹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口服,1次/d。观察组24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口服,1次/d;丹参注射液20ml/次,1次/d,静脉滴注。两组疗...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丹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口服,1次/d。观察组24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口服,1次/d;丹参注射液20ml/次,1次/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抽血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心肌酶谱水平。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心肌酶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心肌酶谱水平均显著改善(P<0.01),但观察组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丹参能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丹参 不稳定型心绞痛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宁 《内科》 2007年第2期274-276,共3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进展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信度与效度 被引量:68
6
作者 苏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7期626-627,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该疾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将我院1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分为A组与B组,分别进行中药内服联合中药洗剂外用治疗与仅适用中药内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该疾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将我院1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分为A组与B组,分别进行中药内服联合中药洗剂外用治疗与仅适用中药内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入院当天与发病两周的CNDS结果分别为(14.1±12.4)分、(10.9±9.2)分(、7.1±6.6)分;CNDS的信度评定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与发病2周的CNDS结果与NIHSS评分结果呈正相关关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与NIHSS评分具有同时效度表现,对该疾病的预后具有预测效度,而对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的结构效度表现最佳,可以用来评定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脑卒中,但并不敏感,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纳洛酮和前列环素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苏静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1期196-198,共3页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卒中,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多发病,目前,关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脑梗死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临床主要表现为行动不便、语言障碍、半身不遂等。脑梗死治疗的目的在于增加缺血期脑组织的血流(C...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卒中,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多发病,目前,关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脑梗死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临床主要表现为行动不便、语言障碍、半身不遂等。脑梗死治疗的目的在于增加缺血期脑组织的血流(CBF)或是保护缺血期脑组织免受损害,本文阐述了纳洛酮和前列环素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期望为脑梗塞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纳洛酮 前列环素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