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中条山地区篦子沟、南河沟铜矿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龄及其对成矿构造背景的约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梦琦 毛景文 +4 位作者 叶会寿 王赛 范成龙 李洪英 毕珉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7-739,共13页
篦子沟、南河沟铜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是山西中条山地区胡篦型铜矿的典型代表,因严格受地层控制,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也被认为是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这些矿床的成矿年龄仍未被精确测定,成矿时代长期存在争议。在矿床学... 篦子沟、南河沟铜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是山西中条山地区胡篦型铜矿的典型代表,因严格受地层控制,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也被认为是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这些矿床的成矿年龄仍未被精确测定,成矿时代长期存在争议。在矿床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篦子沟、南河沟铜矿内与矿化有关的蚀变黑云母开展了高精度的^(40)Ar-^(39)Ar测年。获得篦子沟铜矿床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825±13 Ma(MSWD=8.86),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820±13Ma(MSWD=5.67),反等时线年龄为1820±13 Ma(MSWD=5.63);南河沟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861±14 Ma(MSWD=8.17),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864±16 Ma(MSWD=8.31),反等时线年龄为1865±16 Ma(MSWD=8.47)。2个矿床的成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胡篦型铜矿热液期矿化年龄限定在1850 Ma左右。此年龄与中部造山带约1.85 Ga峰期变质和退变质作用时间一致,综合已有研究成果推测,该期成矿事件与碰撞造山事件耦合。区域上,在侵入中条群的基性岩内发育含矿石英脉,对脉内与硫化物伴生的白云母进行^(40)Ar-^(39)Ar定年,获得其坪年龄1851±13 Ma(MSWD=7.47),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844±19 Ma(MSWD=7.30),反等时线年龄为1844±19 Ma(MSWD=7.28),说明基性岩内的含矿石英脉与矿区内的热液期矿化为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印证了碰撞造山过程中产生的变质流体广泛作用于区域各地质体,且影响范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母^(40)Ar-^(39)Ar测年 变质热液期 成矿年龄 胡篦型铜矿 中条山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南沙海槽—西北巴拉望构造特征及其意义
2
作者 李学杰 汪俊 +2 位作者 王哲 姚永坚 祝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094,共14页
南沙海槽-西北巴拉望构造对认识南海成因与演化至关重要。综合南海南缘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认为:南沙海槽极薄地壳可能不是古南海的残余,是夭折的扩张中心;南沙海槽存在挤压逆冲作用,形成时间很晚,与南海扩张无关,是南海形成后挤压的... 南沙海槽-西北巴拉望构造对认识南海成因与演化至关重要。综合南海南缘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认为:南沙海槽极薄地壳可能不是古南海的残余,是夭折的扩张中心;南沙海槽存在挤压逆冲作用,形成时间很晚,与南海扩张无关,是南海形成后挤压的结果。南沙海槽挤压作用与西北巴拉望Pagasa楔变形对比表明,南海南缘的挤压作用停止时间东部早于西部;中、南巴拉望蛇绿岩来自其南部往北逆冲的产物,可能表明古南海由南往北俯冲。综上认为南巴拉望蛇绿岩可能来自新特提斯洋壳,中巴拉望蛇绿岩来自古南海洋壳;不同时期洋壳俯冲残余最终被逆冲至岛弧系之上;巴拉望蛇绿岩是长期由南往北逆冲的结果,最后就位时间可能是中晚中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南缘 南沙海槽逆冲构造 古南海 巴拉望蛇绿岩
下载PDF
南海南部深水盆地构造与储层再认识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时国 鲁向阳 +2 位作者 孙中宇 钱星 张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73,共11页
基于近年来获得的探测新资料和已发表地球物理大剖面,重新厘定了南海南部大陆边缘深水油气盆地构造区划与油气系统。考虑南海张裂边缘近端和远端裂陷盆地的构造差异,我们认为远端陆缘深水盆地大多以NE-SW向张裂构造为特征,据此厘定了NE... 基于近年来获得的探测新资料和已发表地球物理大剖面,重新厘定了南海南部大陆边缘深水油气盆地构造区划与油气系统。考虑南海张裂边缘近端和远端裂陷盆地的构造差异,我们认为远端陆缘深水盆地大多以NE-SW向张裂构造为特征,据此厘定了NE向张裂盆地构造,包括南安、曾母和礼乐等深水盆地。从油气储层系统来看,南沙海区存在着特色深水油气系统成藏模式,包括孤立碳酸盐台地、深水陆源碎屑沉积体系及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油气成藏模式;位于南海和古南海盆地之间的南沙地块,在古近纪就进入深水,远离陆地,深水陆源碎屑沉积体系相对不发育,相反,发育了一套巨厚的碳酸盐层序,可望形成独具特色的深水油气系统。南沙海区的这类潜在深水油气系统在南海北部未曾遇见,特别是古近纪陆源碎屑沉积体系和孤立碳酸盐台地油气系统的共生规律,必将丰富南海深水油气成藏理论,拓展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远端裂陷盆地 构造区划 油气系统 储层
下载PDF
南海南部约80 ka以来的古地磁记录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华鸿 杨小强 +6 位作者 张金鹏 彭杰 周绮娴 翁元忠 陈琼 李冠华 李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750-4765,共16页
晚更新世以来以一系列地磁漂移事件是区域地层对比和确定沉积物年代框架的重要工具.但是在海相沉积物中,识别这些地磁漂移事件多依赖相对磁场强度(RPI)的变化,在地磁方向异常方面鲜有报到,从而影响对这些事件可靠性的讨论.本文选择南海... 晚更新世以来以一系列地磁漂移事件是区域地层对比和确定沉积物年代框架的重要工具.但是在海相沉积物中,识别这些地磁漂移事件多依赖相对磁场强度(RPI)的变化,在地磁方向异常方面鲜有报到,从而影响对这些事件可靠性的讨论.本文选择南海南部巽他陆架附近重力活塞钻孔BKAS2PC的沉积物,进行系统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研究,获得该钻孔沉积记录的RPI和磁倾角变化信息.岩石磁学及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沉积物的原生主要载磁矿物为单畴(SD)和假单畴(PSD)钛磁铁矿.在一些层位,沉积后发生的还原作用形成胶黄铁矿等铁硫化物.磁性矿物的浓度和粒度等参数呈现显著的两阶段变化特征,上部(约220 cm以上)含量低而粒度细,下部含量高但粒度相对较粗,整体上均在一个数量级范围内波动.样品的交变退磁特征显示当交变场超过60 mT时,受胶黄铁矿影响产生旋转磁化,剩磁强度反而上升.因此,在20~60 mT之间确定原生特征剩磁,并把RPI定义为NRM(20-40)mT/ARM(20-40)mT.通过14 C限定,并与其他有良好年代控制的相对磁场强度曲线进行对比,建立了钻孔的年代框架.结果显示,钻孔沉积物记录了几次显著的地磁漂移事件,这为联合应用RPI与磁场方向异常构建海相沉积物年代学框架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南部 相对磁场强度 磁倾角 地磁极性漂移
下载PDF
南海南部沉积物波:软变形及其触发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龙樟 姚永坚 +4 位作者 林卫兵 徐行 肖娇静 沈奥 徐乔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462-3470,共9页
目前,沉积物波的成因还是存在很多争议.通过详细的地震资料解释,发现南海南部海域有一个规模巨大的海底滑坡,滑坡体长达160 km.从剖面上看,滑坡体结构完整,由减损带、加积带、滑阻带、破坏体、滑脱面、滑坡后壁、冠上裂缝、横向裂缝等... 目前,沉积物波的成因还是存在很多争议.通过详细的地震资料解释,发现南海南部海域有一个规模巨大的海底滑坡,滑坡体长达160 km.从剖面上看,滑坡体结构完整,由减损带、加积带、滑阻带、破坏体、滑脱面、滑坡后壁、冠上裂缝、横向裂缝等结构要素组成.在如此低的海底坡度(仅0.3°~0.5°)上形成如此大规模的滑坡体,推测是地震活动触发的.加积带内发育沉积物波.形态特征和剪应力分析显示,沉积物波形成于减损带的推挤作用.加积带中部推力最大,导致下部为逆时针剪切,上部为顺时针剪切.因此,沉积物波属于海底滑坡引起的软沉积物变形.软变形沉积物波是海底滑坡的一种特殊标志,因此这项研究有助于发现海底滑坡,也有助于海底工程的减灾防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南部 沉积物波 软变形 海底滑坡 触发机制 沉积学
原文传递
琼东南盆地和郁陵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对比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黄伟 张伟 +3 位作者 梁金强 尚久靖 孟苗苗 单晨晨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3-380,共18页
南海北部陆坡琼东南盆地和韩国郁陵盆地开展了多次天然气水合物(简称水合物)钻探并获取了水合物实物样品,揭示出两盆地具有良好的水合物资源前景及勘探潜力.为加深不同构造背景下水合物成藏理论及科学指导水合物勘探部署,本文基于琼东... 南海北部陆坡琼东南盆地和韩国郁陵盆地开展了多次天然气水合物(简称水合物)钻探并获取了水合物实物样品,揭示出两盆地具有良好的水合物资源前景及勘探潜力.为加深不同构造背景下水合物成藏理论及科学指导水合物勘探部署,本文基于琼东南盆地和郁陵盆地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水合物钻探成果,从水合物成藏系统角度对两盆地水合物藏的气源条件、输导条件、储集条件、稳定域条件开展综合对比,深入研究了两盆地水合物成藏特征的异同及控藏机制,建立了琼东南盆地"深部超压驱动—混合气源供给—多元流体输导—块体流封闭型"和郁陵盆地"浅层沉积变形—生物气源供给—气烟囱输导—块体流封闭型"两种水合物成藏模式,认为"气烟囱"和"块体流"的耦合作用是两盆地"渗漏型"水合物藏形成及块状水合物赋存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盆地均属典型"热盆",含气流体活动更加剧了海底浅层局部高地温场产生,地温梯度可到90℃/km以上.琼东南盆地水合物气源为热成因气和生物成因气的混合气,δ^(13)C_(CH4)总体大于-60‰,C_(1)/C_(2+)<1000,输导通道多为构造断层、气烟囱、泥底辟,浅层水合物藏与深层常规气藏在气体来源、流体输导特征上具有密切联系,块体流主要通过物性封盖和"温度-压力"封闭作用控制水合物成藏;郁陵盆地水合物气源为浅层生物成因气,δ^(13)C_(CH4)几乎全部小于-60‰,C_(1)/C_(2+)>1000,输导通道主要为小型断层及微裂隙,块体流主要通过影响浅层沉积变形及储层结构局部优化,控制生物气的运聚和水合物成藏.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南部隆起带将是未来水合物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水合物成藏系统 琼东南盆地 郁陵盆地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南海扩张期岩浆流体对洋壳厚度的影响: 数值模拟
7
作者 张慧慧 许鹤华 +2 位作者 邵佳 姚永坚 何丽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5-629,共15页
扩张期洋中脊热液循环系统的热排出与岩浆系统的热注入共同控制着洋壳厚度的生成,而岩浆流体是热液循环系统的流体成分之一,往往与下渗海水混合参与各圈层能量和物质传递,但其能量传递对洋壳厚度的影响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利用有限元的数... 扩张期洋中脊热液循环系统的热排出与岩浆系统的热注入共同控制着洋壳厚度的生成,而岩浆流体是热液循环系统的流体成分之一,往往与下渗海水混合参与各圈层能量和物质传递,但其能量传递对洋壳厚度的影响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利用有限元的数值模拟手段,对扩张期热液循环系统中岩浆流体与洋壳厚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于只有海水参与的对流循环,含有岩浆流体的热液循环造成的洋壳厚度的减薄量更大、热液喷口温度更高.(2)岩浆流体对洋壳厚度的二次减薄作用随其含量的增大而减弱,热液喷口温度随其含量的增大而升高.(3)南海岩浆水、地幔水含量和洋壳厚度的分布具有非均质性,东部次海盆的地幔水、岩浆水含量高于西南次海盆,前者的平均洋壳厚度也大于后者,并且在海盆残余扩张脊附近存在异常薄洋壳.结合模型结果分析认为,残余扩张脊附近的薄洋壳可能受到扩张期热液循环或后期岩浆流体的影响,而东部、西南次海盆的洋壳厚度差异可能是由于前者的岩浆流体含量高于后者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循环 岩浆流体 洋壳厚度 数值模拟 洋壳增生 南海 异常薄洋壳
下载PDF
西太平洋中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矿床地质 被引量:5
8
作者 何高文 杨永 +16 位作者 韦振权 杨胜雄 刘永刚 邓希光 姚会强 邓义楠 高晶晶 方念乔 王洋 王汾连 任江波 姜静 邓贤泽 梁东红 马维林 张立敏 姚翔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49-2664,共16页
利用我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多年航次调查资料和大量样品测试分析结果,对合同区结壳矿床地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板状结壳是合同区主要结壳类型,主要连片发育在海山平顶边缘及海山斜坡基岩之上;砾状结壳和钴结核零星分布于海山山... 利用我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多年航次调查资料和大量样品测试分析结果,对合同区结壳矿床地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板状结壳是合同区主要结壳类型,主要连片发育在海山平顶边缘及海山斜坡基岩之上;砾状结壳和钴结核零星分布于海山山顶、斜坡平缓处、斜坡坡脚等平坦地形处。合同区结壳主要由水羟锰矿与铁相矿物(FeOOH)组成,还可见微量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自然锡等单质矿物及铜锡合金矿物;结壳中Co平均含量为0.40%,ΣREE平均含量为2158μg/g。成因类型属水成型大洋铁锰沉积矿床,主要生长期包括79~66 Ma、54 Ma、41 Ma、35~28 Ma、18~10 Ma和6~0 Ma,平均生长速率为3.69mm/Ma。结壳成矿经历了铁锰矿物相形成、微量元素富集和后期改造三个主要过程;结壳中有用元素的富集与铁锰矿物表面能有关,磷酸盐化事件促进了钇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矿床地质 中国合同区 西太平洋
下载PDF
水下电场测量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凯 罗贤虎 +3 位作者 苏建业 孙珍 田稷 邓显明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3年第4期527-544,共18页
水下电场具有场源复杂、动态范围大、频带宽的特征,高精度观测难度大,对观测方式、测量传感器、仪器装备和信号处理方法均提出了较高要求。水下电场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水下目标探测、地球物理勘探、深部地质构造研究和物理海洋等多个学... 水下电场具有场源复杂、动态范围大、频带宽的特征,高精度观测难度大,对观测方式、测量传感器、仪器装备和信号处理方法均提出了较高要求。水下电场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水下目标探测、地球物理勘探、深部地质构造研究和物理海洋等多个学科领域。文中简要回顾了水下电场测量技术发展历程;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了水下电场测量技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与难点;综述了水下电场测量技术相关设备、平台和信号处理方法;分别列举了在水下目标探测、地球物理勘探、深部地质构造研究和物理海洋观测等多个学科领域代表性的应用案例;分析了当前水下测量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技术发展前景,提出了部分建设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电场测量 水下目标探测 电场传感器 斩波放大器
下载PDF
双似海底反射层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关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伟 梁金强 +5 位作者 苏丕波 王力峰 林霖 黄伟 尉建功 梁劲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42,共14页
双BSR已成为国际水合物研究的新热点,其在水合物成藏机制、分布富集规律及水合物钻采站位优选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国际上对双BSR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双BSR的识别、成因机制及其与水合物成藏关系的研究几个方面,但存在双BSR的识别方法和技... 双BSR已成为国际水合物研究的新热点,其在水合物成藏机制、分布富集规律及水合物钻采站位优选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国际上对双BSR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双BSR的识别、成因机制及其与水合物成藏关系的研究几个方面,但存在双BSR的识别方法和技术有限,双BSR形成机制不明及保存机理不清等诸多难题,尤其是将双BSR与水合物-游离气体系统一起来开展水合物动态成藏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中国南海海域已发现双BSR存在的证据,然而研究程度极低且严重滞后,亟需开展双BSR识别与刻画,双BSR成因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双BSR形成变化与水合物动态成藏关系及双BSR对多类型水合物勘探开发影响等方面的研究。阐明双BSR与水合物动态成藏关系并建立动态演化的水合物-天然气体系模式,为深入研究双BSR及水合物成因机制、分布规律及其地质历史中的演变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亦可深化水合物成藏理论研究并推进水合物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双BSR 游离气 成藏机制 勘探开发 研究进展 油气勘查工程 南海
下载PDF
基于GeoEye-1和WorldView-2遥感数据的浅海水深反演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陆天启 吴志芳 +2 位作者 任潇洒 姚慧敏 邵长高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4-142,共9页
浅海区水深的精确反演对于海洋空间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选取南海西沙群岛的羚羊礁海域为研究区,基于GeoEye-1和WorldView-2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数据和实测水深数据,分别建立了单波段模型、多波段模型和波段比值模型。结果显示,... 浅海区水深的精确反演对于海洋空间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选取南海西沙群岛的羚羊礁海域为研究区,基于GeoEye-1和WorldView-2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数据和实测水深数据,分别建立了单波段模型、多波段模型和波段比值模型。结果显示,由绿波段参与建立的水深反演模型相关性普遍较高,同时利用4个波段组合建立的多波段模型精度最高,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70和0.853。基于该模型的反演结果对GeoEye-1和WorldView-2遥感数据在不同水深范围内的反演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数据在不同水深范围内的反演误差变化趋势一致,平均相对误差最大值均出现在0~5 m,而最小值均出现在20~25 m。总体而言,WorldView-2影像反演水深的精度高于GeoEye-1影像的反演精度。研究对于热带浅海区的水深反演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水深 多光谱遥感 模型 定量反演 精度比较
下载PDF
基于惯性稳定平台的ZL11-1A海洋重力仪性能评估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园 高金耀 高巍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6,共5页
在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和海洋科学研究中,船载重力仪已被证明是有效获取地球重力场中短波长信号的主要工具。为评估新型惯性稳定平台重力仪ZL11-1A运行稳定性和作业有效性,2018年6月,将其与GT-2M和LCR-SII船载重力仪同船安装并在南... 在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和海洋科学研究中,船载重力仪已被证明是有效获取地球重力场中短波长信号的主要工具。为评估新型惯性稳定平台重力仪ZL11-1A运行稳定性和作业有效性,2018年6月,将其与GT-2M和LCR-SII船载重力仪同船安装并在南海北部进行同步对比试验。对该仪器结构、传感器性能和数据处理流程进行了概述。其中,数据处理关键环节包括使用卡尔曼滤波来估计在高动态环境下获得数据的运动干扰误差,以及一个300 s长的FIR滤波器来去除高频零均值噪声。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测试环境下,ZL11-1A的精度略低于GT-2M,但明显高于LCR。这意味着ZL11-1A可以满足1 mGal或更高标准的地球物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载重力仪 平台惯性导航系统 ZL11-1A重力仪 内符合精度 外符合精度
下载PDF
海南临高海岸带典型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振昂 侯月明 +5 位作者 赵若思 王陆一 王先庆 付玉通 严镔 王嘹亮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7期70-76,共7页
为改善临高县海岸带生态环境、提升海岸带生态价值及保障海岸带生态安全,文章在实地考察、文献查阅和资料梳理的基础上,概述了当前临高县海岸带面临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海岸带保护修复的对策建议。研... 为改善临高县海岸带生态环境、提升海岸带生态价值及保障海岸带生态安全,文章在实地考察、文献查阅和资料梳理的基础上,概述了当前临高县海岸带面临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海岸带保护修复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临高海岸带地区砂质海岸、红树林、珊瑚礁和白蝶贝等面临较严重的海岸侵蚀、生态环境退化和生物资源枯竭等问题;砂质海岸侵蚀主要受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影响,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受围海养殖、环境污染影响,珊瑚礁、白蝶贝等海洋生态系统则主要受渔业捕捞、水体污染等人为活动影响;基于海岸生态退化现状及原因分析,提出文澜河口、抱吴港等岸段开展沙滩喂养及生态堤建设,新盈湾、黄龙湾、金牌湾等重点区实施红树林修复,珊瑚礁、白蝶贝保育区加强自然封育、严防人工干扰等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生态系统 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基于GEE平台的1990—2019年松涛水库水体面积时空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陆天启 邵长高 +2 位作者 任旭光 马洪波 王陆一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11472-11479,共8页
为了准确掌握松涛水库水体面积动态变化,保证区域用水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选用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利用GEE(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研究了1990—2019年松涛水库水体面积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90—2019年间,松涛水... 为了准确掌握松涛水库水体面积动态变化,保证区域用水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选用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利用GEE(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研究了1990—2019年松涛水库水体面积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90—2019年间,松涛水库水体面积的年际变化波动较大,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水体面积的月际变化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期间,松涛水库拥有66.43 km^(2)的永久性水体,出现水陆交替现象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水库的边缘区域;月降水量、月平均温度分别与松涛水库水体面积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在年际尺度上气候因素与水体面积无明显的相关性,但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水库下一年度的水体面积明显增大。可见GEE云平台可用于连续时间序列、大范围的水体动态变化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面积 松涛水库 时空变化 遥感 Google Earth Engine 气候因素
下载PDF
改进的GRACE约束正演法及其在尼皮贡湖陆地水储量变化估计中的应用
15
作者 简光煜 许闯 +2 位作者 邹芳 黎晋博 余杭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13-2725,共13页
准确估计北美尼皮贡湖的陆地水储量(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TWS)变化对该区域水资源调控具有重要意义.GRACE和GRACE-FO时变重力场被广泛用于定量估计TWS变化,然而截断与滤波处理会削弱信号幅度,造成信号泄漏.对于小区域尺度的研究,... 准确估计北美尼皮贡湖的陆地水储量(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TWS)变化对该区域水资源调控具有重要意义.GRACE和GRACE-FO时变重力场被广泛用于定量估计TWS变化,然而截断与滤波处理会削弱信号幅度,造成信号泄漏.对于小区域尺度的研究,该现象尤为显著.约束正演法能减小泄漏误差,但是面对多质量块,传统迭代策略的收敛性能受初值影响大.为此,本文采用多个质量块分批迭代的策略,改进约束正演法在尼皮贡湖的收敛性能.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无偏差空间约束下,本文方法与逐格网点同时迭代和多个质量块同时迭代的策略相比,在尼皮贡湖区域绝对偏差的均方根分别降低了2.27 mm·a^(-1)和1.77 mm·a^(-1).进一步,利用改进方法估计尼皮贡湖TWS变化,并与卫星测高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显著降低了尼皮贡湖TWS的信号泄漏影响,恢复后的TWS信号幅度约为逐格网点同时迭代和多个质量块同时迭代策略的1.2倍.经泄漏改正后,GRACE/GRACE-FO反演的尼皮贡湖TWS与卫星测高水位变化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相吻合.本文可为研究其他小尺度区域TWS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法 陆地水储量 GRACE 尼皮贡湖
下载PDF
南鸟岛东南部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稀土资源指示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邱忠荣 马维林 +1 位作者 张霄宇 任江波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5-214,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南鸟岛东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其沉积环境和稀土元素富集情况,对大洋40航次在该区获取的深海沉积物岩心进行了主量、微量以及稀土元素含量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为典型的深海黏土沉积。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模... 为了深入了解南鸟岛东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其沉积环境和稀土元素富集情况,对大洋40航次在该区获取的深海沉积物岩心进行了主量、微量以及稀土元素含量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为典型的深海黏土沉积。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模式及La/Yb、La/Tb等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物源受陆源物质主导,同时海山玄武岩及其风化产物与硅质沉积也有一定的贡献;结合δCe值与微量元素相关比值分析,研究区总体为稳定的偏氧化环境;区域内稀土元素富集主要受生物磷酸盐控制,并同时受到铁锰氧化物的影响;受陆源物质沉积作用的广泛影响,区域内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质量分数偏低,但随深度增加,稀土元素富集程度规律性渐次升高。根据CaO/P2O5-w(ΣREY)相关性非线性拟合,推测在710 cm以下深度可能有富稀土元素深海沉积物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鸟岛东南部海域 沉积物岩心 稀土资源 物质来源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太平洋调查区多金属结核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4
17
作者 任江波 邓义楠 +5 位作者 赖佩欣 何高文 王汾连 姚会强 邓希光 刘永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2-425,共14页
东太结核主要为半埋藏和埋藏型,发育于以黏土和硅质组分为主的沉积环境。东太结核的锰相矿物主要有水羟锰矿和钡镁锰矿,具有较高的REY、Cu、Ni含量和Mn/Fe比值,显示遭受间隙水的影响,落入水成成因和成岩成因两个区间范围。西太结核主体... 东太结核主要为半埋藏和埋藏型,发育于以黏土和硅质组分为主的沉积环境。东太结核的锰相矿物主要有水羟锰矿和钡镁锰矿,具有较高的REY、Cu、Ni含量和Mn/Fe比值,显示遭受间隙水的影响,落入水成成因和成岩成因两个区间范围。西太结核主体暴露在海水中,周围沉积物主要由深海黏土组成。西太结核的锰相矿物几乎只有水羟锰矿,具有较高的REY、Co含量和低Mn/Fe比值,属于典型的水成成因型。两个区域的多金属结核的稀土北美页岩标准化模式均显示Ce正异常、Y负异常和无或弱Eu异常,与海水稀土特征构成良好的耦合关系,是多金属结核对海水稀土选择性富集的结果。西太结核相对东太结核具有更高的Ce含量和δCe,Co、Ti与Ce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认为海水中溶解氧并不一定是控制结核Ce正异常程度的关键因素,Co、Ti等元素及其相关组分能够引起Ce与其他稀土元素的强烈分馏,也可能是影响多金属结核Ce正异常程度的控制因素。研究区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表层样的ε_(Nd)范围为-6.6~-2.5,是全球最富放射性成因Nd的海洋铁锰壳层。结合稀土模式以及Eu异常特征,本研究认为多金属结核的稀土主要来自ε_(Nd)相对较高的周围陆壳,可以通过河流或者大气沉降等方式输送到大洋,而研究区广泛分布的海山玄武岩释放的放射性成因Nd同位素对海水的影响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结核 富钴结壳 稀土元素 西太平洋海山区 CC区
下载PDF
海水声速模型研究进展及南海声速模型展望
18
作者 彭莉虹 张宝金 +3 位作者 顾元 李延 马金凤 耿明会 《中国海洋平台》 2023年第5期20-26,87,共8页
总结海水声速模型研究进展,将海水声速模型分为数学模型和数值模型。数学模型以经验公式、Munk模型、GDEM(Generalized Digital Environmental Model)为典型代表,数值模型以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模型为主要... 总结海水声速模型研究进展,将海水声速模型分为数学模型和数值模型。数学模型以经验公式、Munk模型、GDEM(Generalized Digital Environmental Model)为典型代表,数值模型以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模型为主要类型,基于全球数据集得到广泛应用。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拓展性但过于理想;数值模型可达到较高的声速拟合精度,但也存在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发展。以南海声速模型为切入点,总结南海声速模型的研究需要和应用需求,认为南海海水声速模型将在高精度宏观三维声速模型、动态预报宏观声速模型的方向上不断深化应用领域,取得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模型 南海 水声 数学模型 数值模型
下载PDF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晚中新世以来深水沉积单元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19
作者 苏海霞 刘姗 +3 位作者 张莉 苏明 黄书勤 雷振宇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139,共11页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是我国海域油气研究的重点区域,前人对该区域沉积地层的研究集中在古近系烃源岩和中中新世碳酸盐岩储层,有关晚中新世以来深水沉积发育及分布特征的研究仍很薄弱。为此,研究用2D地震数据资料识别北康盆地晚中新世以来...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是我国海域油气研究的重点区域,前人对该区域沉积地层的研究集中在古近系烃源岩和中中新世碳酸盐岩储层,有关晚中新世以来深水沉积发育及分布特征的研究仍很薄弱。为此,研究用2D地震数据资料识别北康盆地晚中新世以来沉积单元,揭示深水沉积单元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基于地震反射特征,研究识别了北康盆地晚中新世以来的主要沉积体类型,包括披覆沉积、块体流沉积和浊流沉积,其中浊流沉积可进一步分为限制型浊积体和三角洲前缘浊积体。披覆沉积在北康盆地前隆区域大面积发育,沉积厚度从南向北递减。块体流沉积则主要分布在研究区隆后盆地,厚度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结果表明北康盆地晚中新世以来的深水沉积受到物源供给、地形、构造活动和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其中,物源供给是控制研究区沉积体发育位置和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地形对重力流沉积(块体流沉积和三角洲前缘浊积体)和半远洋沉积的分布范围进行控制。研究成果可为深水沉积发育及其控制因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康盆地 披覆沉积 重力流沉积 沉积物供给 地形 晚中新世 深水沉积单元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南海西南次海盆扩张期热液循环与洋壳增生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慧慧 许鹤华 +2 位作者 姚永坚 邵佳 纪顺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27-2941,共15页
洋壳厚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前人大多关注地幔温度、地幔源成分等岩石圈深部因素,很少关注岩石圈浅层的热液循环对洋壳厚度的影响。利用基于有限元的数值模拟手段,对扩张期不同背景(洋中脊、拆离断层)、不同扩张速率的热液循环与洋壳... 洋壳厚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前人大多关注地幔温度、地幔源成分等岩石圈深部因素,很少关注岩石圈浅层的热液循环对洋壳厚度的影响。利用基于有限元的数值模拟手段,对扩张期不同背景(洋中脊、拆离断层)、不同扩张速率的热液循环与洋壳增生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洋壳增生达到稳定前,热液循环导致理论洋壳厚度发生阶段性减薄,减薄量随时间改变,并且推迟了上地幔中熔融体出现的时间;当洋壳增生达到稳定后,热液循环下产生的理论洋壳厚度反而比无热液循环的更厚。结合洋壳增生过程中对流热通量的变化分析,在洋壳增生前期的上地幔温度低,驱动热液循环的热源小,产生的对流热通量相对较小且不稳定,热液循环缓慢冷却上地幔顶部的温度,进而推迟上地幔初始熔融的时间,减弱上地幔的熔融,并造成一定时间阶段内的生成理论洋壳比正常理论洋壳厚度更薄;当洋壳增生达到稳定后,对流热通量达到最大并稳定,热液循环持续快速的冷却上地幔顶部温度,导致上地幔深部的热向上地幔顶部补给,反而增大了上地幔顶部的温度和熔融量,进而增大了理论洋壳厚度。随着扩张速率的增大,理论洋壳厚度增大,对流热通量增大,热液循环导致的洋壳阶段性减薄的最大减薄量也增大,阶段性减薄的时间缩短。结合南海西南次海盆的洋壳结构特征分析:两条横跨南海西南次海盆的地震剖面显示,海盆内存在异常薄的洋壳区域,并且两条地震剖面的最薄洋壳厚度相差0.85 km,推测海盆内异常薄洋壳和不同扩张时期的最薄洋壳厚度差异受到扩张期热液循环阶段性减薄洋壳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循环 洋壳增生 洋壳厚度 数值模拟 南海西南次海盆 扩张速率 地幔熔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