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鳞癌和肺腺癌c-erbB-2及bcl-2表达水平与其影像学表现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1
1
作者 罗良平 陈金城 +1 位作者 张海伟 王惠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肺癌影像学表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材料与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经手术病理证实之15例肺鳞癌及18例肺腺癌组织中癌基因 c-erbB-2及 bcl-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影像学征象的相关...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肺癌影像学表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材料与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经手术病理证实之15例肺鳞癌及18例肺腺癌组织中癌基因 c-erbB-2及 bcl-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影像学征象的相关性。结果:肺鳞癌的影像学征象中肿块的大小,边缘清楚率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率与 c-erbB-2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 bcl-2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而三级支气管受累率则与 c-erbB-2呈正相关,与 bcl-2呈负相关。肺腺癌肿块的大小、边缘光滑率与 c-erbB-2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率、三级支气管受累率及胸膜凹陷率与 c-erbB-2呈正相关。结论:癌基因 c-erbB-2及 bcl-2的表达对决定肺鳞、腺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C-ERBB-2 BCL-2 鳞癌 腺癌
下载PDF
纵裂池出血的CT诊断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启权 傅元芳 李恒国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目的:旨在提高即时确诊纵裂池出血的能力。材料与方法:搜集经CT复查确诊纵裂池出血30例。另顺序取自我科正常颅脑CT210例资料作对比。均作轴位CT扫描。按Zimmerman等提法,将大脑镰及纵裂池以胼胝体和侧脑室为界... 目的:旨在提高即时确诊纵裂池出血的能力。材料与方法:搜集经CT复查确诊纵裂池出血30例。另顺序取自我科正常颅脑CT210例资料作对比。均作轴位CT扫描。按Zimmerman等提法,将大脑镰及纵裂池以胼胝体和侧脑室为界分为上、前及后三部分分析。结果:纵裂池出血呈一高密度稍宽线影;高密度“之”字征;前纵裂高密度线影延长;>1/2胼胝体膝深度或>15mm;于侧脑室上1cm层面即呈一连贯完整线影;天幕切迹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纵裂池出血 CT 诊断
下载PDF
胃恶性溃疡旁粘膜病变122处胃标本切面的X线-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棣华 陈金城 +3 位作者 蒋光愉 钟雪云 王惠华 侯蜀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15-219,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胃恶性溃疡旁粘膜病变的X线-病理对照研究,旨在说明胃溃疡癌变存在的事实。材料与方法:对18例胃恶性溃疡的122处胃切面,采用放射状象限取材对照法观察溃疡旁粘膜病变。结果:胃溃疡癌变溃疡病灶与周围交界面主要... 目的:通过对胃恶性溃疡旁粘膜病变的X线-病理对照研究,旨在说明胃溃疡癌变存在的事实。材料与方法:对18例胃恶性溃疡的122处胃切面,采用放射状象限取材对照法观察溃疡旁粘膜病变。结果:胃溃疡癌变溃疡病灶与周围交界面主要X线表现为小段弧形隆起,边缘较规则,杵状皱襞、纤细皱襞可达溃疡龛影的边缘或小段弧形隆起的边缘;溃疡旁X线表现以迂曲粗大皱襞及纤细条纹状皱襞为主,病理镜下改变是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溃疡型胃癌溃疡病灶与周围交界面主要X线表现为小带状无皱襞区,近溃疡侧的纤细不规则皱襞与远侧的杵状皱襞相接;溃疡旁X线表现是粘膜皱襞影像多较模糊,尤以模糊条纹状皱襞及模糊网格状伴有“靶征”居多,病理镜下改变是以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为主。结论:胃溃疡癌变与溃疡型胃癌是两种病,胃溃疡癌变的存在亦是客观事实。同时鉴于癌组织有“潜掘式”浸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胃肿瘤 恶性溃疡 粘膜病变 X线诊断 病理
下载PDF
面部和颅底骨折的CT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家亮 苏耀科 +1 位作者 唐日文 李恒国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1997年第2期15-17,共3页
为了提高对面部和颅底骨折的认识。本组74例,男性63例,女性11例,年龄2-71岁,车祸外伤64例,拳击伤5例,铁棍击伤2例,从高处跌下3例,全部病例均采用轴位CT平扫。眶内壁骨折20例,其中爆裂骨折11例,直接骨折... 为了提高对面部和颅底骨折的认识。本组74例,男性63例,女性11例,年龄2-71岁,车祸外伤64例,拳击伤5例,铁棍击伤2例,从高处跌下3例,全部病例均采用轴位CT平扫。眶内壁骨折20例,其中爆裂骨折11例,直接骨折8例,1例同时受直接和间接外力作用;眶下壁骨折1例,为爆裂骨折;眶外后壁骨折1例,眶顶壁骨折9例,均为直接骨折;其他骨折33例;蝶窦内液平为颅底骨折的重要间接征象。CT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大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颅底 骨折 断面摄影术 CT
下载PDF
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 被引量:11
5
作者 蔡香然 陈棣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与CT特征以及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中的一些问题。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 15例 ,包括平滑肌瘤 11例 ,平滑肌肉瘤4例。 13例行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 目的 探讨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与CT特征以及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中的一些问题。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 15例 ,包括平滑肌瘤 11例 ,平滑肌肉瘤4例。 13例行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6例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4例食管平滑肌瘤包括腔内型和腔外型各 2例 ,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和粘膜皱襞受压推移 ,3例边缘呈“屋檐征”。 9例胃部平滑肌类肿瘤包括腔内型 5例 ,腔外型和腔内外型各 2例 ,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 ,4例胃平滑肌瘤 (4 / 7)有“桥”形皱襞形成 ;CT表现为腔内或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影 ,1例胃平滑肌瘤密度均匀 ,2例平滑肌肉瘤密度不均匀。 2例小肠平滑肌肉瘤均为腔内外型 ,CT扫描表现为小肠区多个不规则肿块 ,密度不均匀。结论 X线钡餐造影是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 ,CT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特别是对于腔外型和腔内外型病变 ,二者结合使用弥补了单一方法的不足 ,提高了对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诊断价值 ,并对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 X线钡餐造影 CT 诊断 消化道肿瘤
下载PDF
伴有脊柱后突的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胸部平片与CT、MRI对照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齐玲俊 周全 陈金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16-618,共3页
目的 加深对伴有脊柱后突的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影像表现的认识 ,并探讨此类食管裂孔疝形成的机制。材料与方法对照分析 8例经钡餐造影确诊的伴有脊柱后突的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的胸片与CT、MR影像表现。结果  8例均为老年人 ,以女性居... 目的 加深对伴有脊柱后突的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影像表现的认识 ,并探讨此类食管裂孔疝形成的机制。材料与方法对照分析 8例经钡餐造影确诊的伴有脊柱后突的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的胸片与CT、MR影像表现。结果  8例均为老年人 ,以女性居多。胸片与CT、MR影像表现均见疝囊在心脏之后呈肿块状 ,内含气体或气 液面。并有食管裂孔增宽、膈肌后份变平、后肋膈角变浅、贲门位于膈上而食管不短 ;均见脊柱胸腰段后突 ,该水平胸廓前后径增大。胸片初诊半数误诊。结论 脊柱后突的老年人发现心后肿块要警惕食管裂孔疝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脊柱后突 影像诊断 CT MRI 胸部平片
下载PDF
影响影像医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恒国 程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1-482,共2页
关键词 影像医院 教学质量 因素分析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不同弥散梯度方向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汉芳 王秀河 黄力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2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人脑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弥散加权像(DWI)上豆状核及放射冠的表现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变化特征。方法对50例正常人脑分别进行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左-右;前-后;上-下)的弥散加权像检查,并测量其豆状核及放... 目的探讨人脑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弥散加权像(DWI)上豆状核及放射冠的表现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变化特征。方法对50例正常人脑分别进行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左-右;前-后;上-下)的弥散加权像检查,并测量其豆状核及放射冠的ADC值。结果豆状核的ADC值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差异无显著性,而放射冠的ADC值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有明显差异。结论豆状核ADC值不受弥散梯度方向影响;而放射冠的ADC值则受其影响,定量地研究放射冠的弥散应该描述弥散梯度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梯度方向 豆状核 放射冠 弥散加权像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的MRI及MRA诊断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秀河 黄力 陈汉芳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6期390-392,共3页
目的:研究脑动静脉畸形(AVM)的MRI及MRA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signa echo speed 1.5T 超导MR机对71例AVM患者分别行MRI及MRA检查。MRI采用SET1和 FSE T2加权... 目的:研究脑动静脉畸形(AVM)的MRI及MRA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signa echo speed 1.5T 超导MR机对71例AVM患者分别行MRI及MRA检查。MRI采用SET1和 FSE T2加权序列,MRA采用 3D-TOF序列。结 果:MRI及MRA能显示AVM的瘤巢,AVM的继发改变MRI能很好显示,MRA能显示AVM的三维解剖结构。结论:MRA和 MRI是无创性评价脑AVM的有效方法,两者并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常见胃肠道良性隆起性病灶的影像诊断
10
作者 陈棣华 陈金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主要探讨胃肠道息肉之少见情况及肿块状胃底静脉曲张的影像诊断问题。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良性隆起性病灶,包括胃肠道息肉404例,平滑肌瘤19例,脂肪瘤1例,肿块状胃底静脉曲张2例。检查方法包括胃肠道气钡低张... 目的:主要探讨胃肠道息肉之少见情况及肿块状胃底静脉曲张的影像诊断问题。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良性隆起性病灶,包括胃肠道息肉404例,平滑肌瘤19例,脂肪瘤1例,肿块状胃底静脉曲张2例。检查方法包括胃肠道气钡低张双重造影,部分病例作了超声及CT检查。结果:胃肠道息肉中,腺瘤性息肉216例,炎性息肉114例,增生性息肉48例,幼年性息肉14例,乳头状腺瘤2例,绒毛状腺瘤10例。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3例,均为年青女性患者,胃、小肠之隆起性病灶,最大直径1.3cm,小者0.1~0.2cm,病灶中央见“靶征”。绒毛状腺瘤病灶最大6cm×8cm,最小1.5cm×2cm,边缘呈分叶状6例,1例伴有较大溃疡。息肉癌变13例,发生于直肠者占9例。较为特别的是本组息肉癌变病例中,2例为多发,各仅一处息肉有恶变。病灶基底部肠壁切迹样凹入及顶部出现溃疡是息肉恶变的征象。2例肿块状静脉曲张,单独发生于胃底,而食管表现正常。结论:胃肠道双重造影仍然是诊断胃肠道良性隆起性病灶的首选、安全而准确的方法。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对于提高胃肠道良性隆起性病灶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良性隆起性病灶 影像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