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17年广州血液中心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游冉冉 罗伟峰 +2 位作者 李然 周豪杰 黄可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广州血液中心血液制品报废量及其原因,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收集2011-2017年的血液报废情况,针对不同的报废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7年广州血液中心共采集制备6 655 046 U血液,报废血液总量414 512 U,其中因实验... 目的通过分析广州血液中心血液制品报废量及其原因,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收集2011-2017年的血液报废情况,针对不同的报废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7年广州血液中心共采集制备6 655 046 U血液,报废血液总量414 512 U,其中因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报废的血量为216 488 U,报废率3.25%。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在2011-2017年逐年下降,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丙氨酸转移酶(ALT)(1.33%)不合格,其后依次是HBsAg(0.83%),梅毒(0.41%),抗?HCV(0.35%),核酸检测(0.21%)。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报废的血量为198 024 U,报废率2.98%。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在2011-2017年逐年上升,并在2015年超过了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乳糜血(2.37%)和破袋(0.15%)是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近7年血液报废主要原因构成有所变化,前4年以实验室检测报废为主,2015年开始以非实验室检测报废为主。应意识到血液报废的严重性并提出相应对策,减少血液报废,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报废 无偿献血 广州
原文传递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莫春妍 廖志坚 +5 位作者 张润青 王贞 骆宏 魏玲 罗广平 姬艳丽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由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中各类抗体的分布特点及血清学特征。方法对2016—2019年送至广州血液中心红细胞血型参比实验室进行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Excel软件对其进行计数、分类及统计。结... 目的探讨由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中各类抗体的分布特点及血清学特征。方法对2016—2019年送至广州血液中心红细胞血型参比实验室进行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Excel软件对其进行计数、分类及统计。结果在3 465例临床怀疑新生儿溶血病的病例中,实验室结果支持新生儿溶血病2 523例(72.8%),其中ABO溶血2 321例(67.0%),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202例(5.8%)。在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中,Rh血型系统抗体185例(91.6%),MNS血型系统抗体14例(6.9%),Diego血型系统1例(0.5%),多个血型系统混合抗体2例(1.0%)。抗体筛查阴性RhD阴性孕妇因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所致的新生儿放散实验阳性33例。Rh及Diego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溶血三项实验均为阳性;MNS血型系统中,由抗-M和抗-Mi(a)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溶血三项检查存在不同特点;RhD阴性孕妇注射外源性抗-D免疫球蛋白后分娩的RhD阳性新生儿,其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可为弱阳性或阴性。结论由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以Rh和MNS血型抗体不合为主;应重视对不良孕产史孕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查应囊括Dia及Mi(a)抗原,警惕抗-M抗体所致的严重胎儿新生儿溶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不规则抗体 血清学特征
原文传递
2010-2019年广州地区18~25岁献血者HIV阳性人群特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黄志健 黄伯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18~25岁青年献血者HIV感染人群特征,为相应献血人群制定献血招募策略提供依据,降低HIV输血传播风险。方法采用2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和核酸检测试剂对2 973 685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IV项目进行初检、复检2遍检测,阳性者... 目的了解本地区18~25岁青年献血者HIV感染人群特征,为相应献血人群制定献血招募策略提供依据,降低HIV输血传播风险。方法采用2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和核酸检测试剂对2 973 685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IV项目进行初检、复检2遍检测,阳性者送第三方机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采用免疫印迹方法进行HIV确证,对18~25岁青年献血者HIV感染人群特征统计分析。结果 2 973 685例献血者标本中确证为抗-HIV阳性有736例,其中1 561 660例18~25岁青年献血者中抗-HIV确证病例为289例,占总确证病例的39.27%;289例HIV确认青年献血者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 <0.01)。其他分布特征是:初次献血占218例(75.45%),献血次数达3次或以上占比少(4.15%);街头与单位团体分别占84.43%、15.56%;献全血的有286例(98.96%),其余3例为成分献血;本市户籍和外省分别占35.99%和36.68;在校学生与非在校献血者分别占24.57%和60.9%。结论广州地区18~25岁献血者中男性献血者感染HIV风险远高于女性,固定献血者、单位团体献血者和在校学生为感染HIV低风险人群;本地区献血招募中应加强对青年人群的关于男男同性恋等健康征询和HIV宣传工作,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青年献血人群 HIV
下载PDF
血细胞处理仪制备洗涤混合血小板及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小光 陈茵 +4 位作者 谭爱玲 梁明月 黄小敏 杨子曜 何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5-1449,共5页
目的建立血细胞处理仪(NGL-BBS)新程序制备洗涤混合血小板,与传统手工法比较对血小板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用白膜法从无偿献血者捐献的全血中分离并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分别采用血细胞处理仪(NGL-BBS)设定的新程序(观察组)和手工法(对照... 目的建立血细胞处理仪(NGL-BBS)新程序制备洗涤混合血小板,与传统手工法比较对血小板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用白膜法从无偿献血者捐献的全血中分离并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分别采用血细胞处理仪(NGL-BBS)设定的新程序(观察组)和手工法(对照组)进行制备洗涤混合血小板,修改血细胞处理仪原洗涤红细胞程序参数建立新的洗涤血小板程序,具体参数如下:稀释量150 mL,洗涤量150 mL,稀释速度100 r/min,洗涤速度120 r/min。流式细胞术比较两组洗涤混合血小板的生物活化标志物CD62P和CD63的表达率,并使用血栓弹力图仪(TEG)测量和比较两组洗涤混合血小板的MA值。结果观察组洗涤混合血小板CD62P和CD63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t=4.11,P<0.01;t=10.78,P<0.01);观察组血小板的血栓弹力图MA值显著大于对照组(t=6.67,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血细胞处理仪(NGL-BBS)制备洗涤混合血小板的方法对生物活性的影响明显小于手工制备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生物活性 血栓弹力图 MA值
下载PDF
CD36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的生信预测及其多抗原肽的制备
5
作者 刘静 徐秀章 +5 位作者 丁浩强 邓晶 王嘉励 陈扬凯 夏文杰 叶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53-858,共6页
目的分析CD36蛋白的结构,寻找可能的B细胞抗原表位,制备含有B细胞表位的多抗原肽(multiple antigenic peptide,MAP),为基于B细胞表位的MAP用于CD36抗体的制备提供前期实验基础。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D36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 目的分析CD36蛋白的结构,寻找可能的B细胞抗原表位,制备含有B细胞表位的多抗原肽(multiple antigenic peptide,MAP),为基于B细胞表位的MAP用于CD36抗体的制备提供前期实验基础。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D36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潜在磷酸化及糖基化位点等,预测可能的B细胞表位。以多聚赖氨酸为核心基质,采用Fmoc方法合成含有CD36 B细胞表位的八分枝MAP,并利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MAP的纯度、质谱分析法测定MAP的分子量,对合成的CD36-MAP进行鉴定。结果CD36是1种稳定的、亲水性的碱性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具有多个磷酸化、糖基化位点,抗原性较强。综合分析获得可能的优势B细胞表位4个,制备了4个含有优势B细胞表位的MAP,RP-HPLC分析表明合成的MAP的纯度均在85%以上,其中3个MAP的分子量与理论预期值相符。结论CD36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利用预测得到的4个可能的B细胞表位合成MAP,为CD36抗体的制备和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CD36 B细胞表位 MAP肽
下载PDF
单试剂HBsAg阳性、核酸检测阴性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性评估
6
作者 陈翀 游冉冉 +1 位作者 王敏 周豪杰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95-98,104,共5页
目的评估单试剂HBsAg(+)/核酸检测(NAT)(-)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性。方法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对广州血液中心150名单试剂HBsAg(+)/NAT(-)献血者(单阳组)进行HBsAg、HBsAb、HBcAb定量检测和HBV两对半检测,并和合格献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 目的评估单试剂HBsAg(+)/核酸检测(NAT)(-)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性。方法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对广州血液中心150名单试剂HBsAg(+)/NAT(-)献血者(单阳组)进行HBsAg、HBsAb、HBcAb定量检测和HBV两对半检测,并和合格献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单阳组HBsAg定量均为阴性,HBsAg、HBsAb、HBcAb定量中位数分别0.010IU/ml、51.368mIU/ml和0.212PEIU/ml;单阳组HBsAg、HBsAb和HBcAb定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阳组的HBsAb≥200mIU/ml占比和HBcA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阳组首次和多次献血者的HBV标志物定量和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对半检测两组均出现5种血清学模式,并以模式“2”为最多;单阳组共有16名献血者成功归队,其HBV标志物定量和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仑单试剂HBsAg(+)/NAT(-)献血者绝大部分为假阳性,但输血传播HBV风险较合格献血者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表面抗原 核酸检测 血液安全性
原文传递
广州市区无偿献血人群乳糜血报废调查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钟慧斌 关飞舜 +1 位作者 刘辉忠 张旸 《广州医药》 2021年第3期84-87,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区全血乳糜血报废的趋势变化和献血人群特征,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为进一步减少全血乳糜血报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广州血液中心信息系统检索,统计2017—2019年期间中心全血乳糜血报废量、报废率等相关数据,并分层统计... 目的了解广州市区全血乳糜血报废的趋势变化和献血人群特征,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为进一步减少全血乳糜血报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广州血液中心信息系统检索,统计2017—2019年期间中心全血乳糜血报废量、报废率等相关数据,并分层统计性别、年龄、献血方式与报废的关系,提出有效减少乳糜血报废的对策。结果2017—2019年期间广州血液中心共采集制备3003998单位血液,因乳糜血原因报废的血液达69311单位,报废率2.31%,占总报废的44.02%。其中,男性献血者乳糜血报废率显著高于女性献血者,报废血液主要为18~40岁年龄段的无偿献血,约一半报废血来自团体献血者。结论加大献血知识的宣传,特别是团体献血者;做细献血前征询工作和献血后跟踪随访;关注男性和年轻献血者,进一步减少全血乳糜血报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乳糜血 报废
下载PDF
广州地区停止互助献血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情况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小芳 谢桂芸 +2 位作者 柯蓉蓉 谭咏恩 梁华钦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87-590,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停止互助献血前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献血量、人群结构、献血次数及血液感染性指标阳性等情况,探讨停止互助献血政策对广州采血情况的影响,为调整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方案提供支持。方法2017年4月-2019年3月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停止互助献血前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献血量、人群结构、献血次数及血液感染性指标阳性等情况,探讨停止互助献血政策对广州采血情况的影响,为调整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方案提供支持。方法2017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广州地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31130名,以2018年3月31日为分界,将2017-04-01至2018-03-31的献血者分为互助组,2018-04-01至2019-03-31为非互助组。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献血量、人群结构、单次献血量、献血次数及血液感染性指标阳性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8年4月-2019年3月,机采血小板献血量在下降6个月后出现稳定增长;11248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7015人(62.37%)为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但69886 U血小板总量中,43137 U(61.72%)来源于非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与停止互助献血前1年相比,单次献血量2 U献血者占比(75.75%)增加,献4次及以上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占比(26.85%)增加,传染病四项筛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阳性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停止互助献血后,广州地区血小板供应有所上升,未来应提高初次血小板献血者的人均献血量及转化为重复献血者的比例,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止互助献血 机采血小板 献血者 PLT
原文传递
我国献血服务现状研究概述——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芷羽 谢桂芸 +3 位作者 麦连芳 郑晓晓 陈锦艳 黎世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分析2001~2020年献血服务的相关研究,了解我国献血服务发展历程,发现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和薄弱环节,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使用CiteSpace软件作为分析工具,对文献的研究团队、研究机构和研... 目的分析2001~2020年献血服务的相关研究,了解我国献血服务发展历程,发现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和薄弱环节,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使用CiteSpace软件作为分析工具,对文献的研究团队、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三方面进行共现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969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后得出,核心作者团队间沟通交流较少;跨机构研究网络还不够成熟,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仍需进一步加强;高频关键词是无偿献血者、满意度、献血反应、人性化服务;献血服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固定献血者维护和招募、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的建立和完善是研究热点。结论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在献血服务的研究方面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今后的研究重点是要加强不同研究团队间的合作,并紧密结合采供血一线的实际情况,探索个性化、本土化的献血服务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服务 研究热点 CiteSpace软件 可视化
下载PDF
血液标本在运输途中温度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盛男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9期37-38,共2页
目的:研究在运输血液标本途中温度控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血液中心2016 年12 月- 2017 年12 月运输的30 例样本涉及的数据,分析不同温度下控制情况。结果:于15℃环境下在标本盒外左右各放置1 袋冰,温度虽然降低,但上下温... 目的:研究在运输血液标本途中温度控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血液中心2016 年12 月- 2017 年12 月运输的30 例样本涉及的数据,分析不同温度下控制情况。结果:于15℃环境下在标本盒外左右各放置1 袋冰,温度虽然降低,但上下温度超过10℃,于15℃、25℃、35℃环境下在标本盒外左右和顶部各放置1 袋冰,温度在2 ~ 10℃。结论:将冰袋放置在标本盒外两侧以及顶部具有2 ~ 10℃的标本盒内的温度,最少可维持8 h,符合温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 运输 温度控制
下载PDF
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妇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凌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2期216-217,共2页
目的探讨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妇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60例行贮存式自体输血的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孕妇的产时、产后24 h出血量、异体... 目的探讨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妇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60例行贮存式自体输血的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孕妇的产时、产后24 h出血量、异体输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异体输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妇贮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输血方式,配合针对性护理能减少产后出血量,提升自体抽血及输血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孕妇产后血液指标的快速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血型 高危孕妇 贮存式自体输血 护理体会
下载PDF
DFR变异型孕妇血型鉴定及孕期监测策略探讨
12
作者 温机智 贾双双 +3 位作者 陈景旺 魏玲 罗广平 姬艳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目的对3例RhD变异型孕妇进行血型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探讨其孕期监测策略。方法收集3例D变异型孕妇外周血标本,采用2种单克隆抗-D试剂进行RhD抗原鉴定,使用D-Screen试剂盒进行D抗原表位检测。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 目的对3例RhD变异型孕妇进行血型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探讨其孕期监测策略。方法收集3例D变异型孕妇外周血标本,采用2种单克隆抗-D试剂进行RhD抗原鉴定,使用D-Screen试剂盒进行D抗原表位检测。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和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基因分型试剂盒检测RHD-CE-D杂交等位基因,使用Sanger测序法对RHD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D抗原表位检测结果提示这3例标本为DFR变异型标本,进一步分子生物学检测鉴定其基因型分别RHD*DFR2/01N.01(n=2)和RHD*DFR1/1227A(n=1)。结论基因型为RHD*DFR2/01N.01的2例DFR表型孕妇的孕期检测策略应参照D阴性孕妇进行;而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即“亚洲型”DEL等位基因的DFR表型孕妇建议按照“亚洲型”DEL孕妇进行孕期监测,即无需频繁筛查意外抗体,也不需要预防性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R RHD-CE-D杂交等位基因 D变异型 RH血型系统
下载PDF
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水平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联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杰庭 尤庆柱 +5 位作者 许茹 廖峭 王敏 单振刚 戎霞 付涌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水平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以2018年2月~2020年9月间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的109名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抗-HCV和HCV RNA检测结果分为慢性感染者(CHC)组(n=48)、自发清除(SC)组(... 目的探讨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水平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以2018年2月~2020年9月间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的109名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抗-HCV和HCV RNA检测结果分为慢性感染者(CHC)组(n=48)、自发清除(SC)组(n=29)和健康献血者对照(Control)组(n=32)。从研究对象的新鲜血样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荧光标记抗体做MDSC细胞表面标志物染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系(M-MDSC)和多形核系MDSC(PMN-MDSC)的频率;测定血浆HCV RNA、ALT、AST、GGT、TBIL和DBIL等肝功能指标。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之间外周血M-MDSC和PMN-MDSC频率以及肝功能水平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做多重检验校正(校正后的P值以Pc表示)。结果 CHC组、SC组和Control组的M-MDSC频率(%)分别为1.39±0.86 vs 0.85±0.63 vs 0.57±0.23(P<0.01),CHC组明显高于SC组(Pc<0.01)和Control组(Pc<0.05);PMN-MDSC频率(%)0.81±0.54 vs 0.65±0.40 vs 0.62±0.29(P>0.05)。此外,CHC组与Control组的AST(U/L)34.4±19.2 vs 23.0±7.78(Pc<0.05),GGT(U/L)为40.8±31.4 vs 22.3±7.40(Pc<0.01)。结论 HCV慢性感染者外周血M-MDSC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HCV感染的慢性化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 丙型肝炎病毒 HCV慢性感染 外周血 免疫抑制
下载PDF
献血过程中阶段式宣教的效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小敏 骆洁贞 +3 位作者 黄小琴 陈汉妹 范斌 崔文秀 《中国标准化》 2021年第16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献血过程中阶段式宣教对献血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8月在广州血液中心成功献血者100例纳入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观察组给予阶段式宣教,对照组给予普通宣教。比较宣教前后两组的献血知识评分、再献血... 目的:探讨献血过程中阶段式宣教对献血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8月在广州血液中心成功献血者100例纳入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观察组给予阶段式宣教,对照组给予普通宣教。比较宣教前后两组的献血知识评分、再献血意愿率及半年后实际再献血率。结果:两组宣教后的献血知识评分和再献血意愿率均高于宣教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后半年后实际再献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宣教模式有利于提升献血者献血知识水平,有助于其实施再次献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教 献血者 效应性
下载PDF
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回顾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谢君谋 梁浩坚 +4 位作者 林诗雅 高文博 杜荣松 郑优荣 王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855-860,共6页
目的回顾近年来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分析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各类因素,为制定更合理的招募策略,提高血液安全性,避免血液资源浪费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2020年广州地区1548204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遍ELIS... 目的回顾近年来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分析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各类因素,为制定更合理的招募策略,提高血液安全性,避免血液资源浪费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2020年广州地区1548204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遍ELISA 1遍NAT的检测策略对血液标本进行筛查,统计不同年份以及不同人群的不合格情况并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各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的风险。结果2016~2020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检测总体不合格率为2.52%(39378/1548204),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HBsAg和ALT是主要的不合格项,不合格率分别为0.65%(10129/1548204)和1.22%(18824/1548204);男性献血者不合格率为3.10%(31091/1004079),高于女性(P<0.05),18~25岁献血者不合格率为1.84%(12781/694374),低于其他3个年龄段献血者(P<0.05),学生献血者不合格率1.33%(4024/302007)低于其他职业(P<0.05),本科学历献血者不合格率1.57%(5379/341662)低于其他学历(P<0.05),团体志愿献血者不合格率2.62%(21307/813664)高于个人志愿献血者(P<0.05),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率4.57%(24469/535551)高于重复献血者(P<0.05),全血献血者不合格率2.84%(38111/1340678)高于单采成分血献血者(P<0.05);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是否重复献血以及献血成分均是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危险因素。结论2016~2020年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呈总体上升趋势,HBsAg和ALT是主要不合格项,且在人口学以及献血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宜根据不同人群检测不合格率的分布特征以及风险,优化招募策略,加强低风险人群的宣传,增强献血前的咨询和筛查,减少血液报废,保证血液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 不合格率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广州地区高校学生献血意愿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谭咏恩 陈锦艳 +5 位作者 林绮文 吴岚 张婷 何彦霖 黎世杰 梁华钦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高校学生献血现状、献血意愿、献血行为等影响因素,为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文献自行设计半结构化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广州地区8所高校选取10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高校学生献血现状、献血意愿、献血行为等影响因素,为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文献自行设计半结构化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广州地区8所高校选取10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曾参与献血的高校学生中,献血的动机首要是献血的光荣感、荣誉感,其次是社会责任(解释方差为33.17%、12.01%);未参与献血的高校学生中,影响献血的首要因素是媒体的负面新闻(解释方差为25.04%),其次是身边人的影响及献血安全性(13.57%、7.80%)。献血责任、献血认知与未来1年的献血计划呈正相关(OR=2.030、1.118,P<0.05);男性献血意愿较女性高(OR=5.814,P<0.05);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整体偏低(<60%)。结论保护献血内在动机,善用媒体力量,针对性地提高献血认知都有利于献血招募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献血招募 高校学生
下载PDF
近10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乙肝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谢君谋 李仲平 +4 位作者 梁浩坚 黄伯泉 黄志健 王淏 郑优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近10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明确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对人群感染HBV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20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2624434名,其血液标本经过2遍乙肝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 目的通过研究近10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明确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对人群感染HBV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20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2624434名,其血液标本经过2遍乙肝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和1遍核酸检测(NAT),2遍HBsAg结果阳性者或1遍HBsAg阳性复检阳性且NAT阳性者视为HBV感染者。统计乙肝病毒感染献血者年龄、性别、民族、来自地区等信息,比较开展新生儿疫苗接种前后出生的献血者HBV感染率,分析近10年广州地区献血者HBV感染的变化趋势和危险因素。结果近10年本地区献血者HBV阳性率为0.75%(19714/2624434),呈总体下降趋势(P<0.05);1992年后出生献血者HBV阳性率为0.49%(4825/985362),低于1992年前出生献血者(P<0.05),男性献血者HBV阳性率为0.89%(15049/1695062),高于女性献血者(P<0.05);18-25岁献血者HBV阳性率为0.52%(6337/1219282),低于其他年龄段献血者(P<0.05),省内和省外献血者HBV阳性率无差异(P>0.05),二者高于港澳台国外献血者(P<0.05),汉族献血者HBV阳性率高于少数民族献血者(P<0.05);性别、年龄、民族和新生儿疫苗接种情况是献血者人群HBV易感的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市2011-2020年无偿献血者HBV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且在性别、年龄、来自地区、民族和出生在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前后等方面存在差异,有益于根据献血者群体制定不同的招募策略,降低输血传播HBV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乙肝疫苗 无偿献血者 流行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角色理论的广州高校学生机采血小板淡季招募策略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谭咏恩 林绮文 +4 位作者 吴岚 张婷 何彦霖 黎世杰 陈锦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索大学生献血角色身份对献血行为的影响,为淡季机采血小板招募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参考国内外关于角色身份认同量表构建问卷,采用Likert5级量表进行评价,2019年2-4月分层抽样广州市区8所高校在校学生,问卷结果采用SPSS 23.0... 目的探索大学生献血角色身份对献血行为的影响,为淡季机采血小板招募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参考国内外关于角色身份认同量表构建问卷,采用Likert5级量表进行评价,2019年2-4月分层抽样广州市区8所高校在校学生,问卷结果采用SPSS 23.0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ANOVA分析、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角色身份认同是曾献血高校学生献血的首要动机,占总体变异的33.7%;角色身份的显著性与机采血小板捐献意愿呈正相关(OR=1.936,P<0.05);假期留校学生中74.1%有明确的献血意愿。结论淡季高校学生机采血小板的招募工作可运用角色身份理论指导提高献血角色身份显著性,充分挖掘假期中高校学生的献血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理论 献血招募 机采血小板
下载PDF
广州地区大学生群体重复献血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洪晓春 谢桂芸 +4 位作者 柯蓉蓉 许颖莹 郑晓晓 黎世杰 陈锦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群体重复献血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因素,为维护和保留大学生献血群体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半结构访谈制作问卷,确定了重复献血影响因素相关的动机促进因素、阻碍因素、社会影响因素共3大...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群体重复献血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因素,为维护和保留大学生献血群体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半结构访谈制作问卷,确定了重复献血影响因素相关的动机促进因素、阻碍因素、社会影响因素共3大部分。于2020年11~12月分层抽取广州地区10所高校的1200名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问卷结果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s逐步归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献血有益健康、血液短缺、无偿献血优惠政策、担心家人需要用血等4个因素是重复献血大学生献血的动机促进因素;献血地点不方便和对献血纪念品不满意等2个因素是重复献血大学生的献血阻碍因素。另一方面,身边同学的鼓励而献血、好奇等2个因素是初次献血大学生献血的动机促进因素;担心献血影响身体健康是初次献血大学生献血阻碍因素。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加强血液相关知识、献血优惠政策、采供血现状等献血宣传;积极利用同伴影响及高校的特殊环境,形成良好的献血氛围;重视献血服务及采供血机构的信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重复献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16-2020年广州市区无偿献血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钟慧斌 冯凡凡 +1 位作者 黄敏欣 张悦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3期187-189,共3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区2016-2020年无偿献血的变化趋势及无偿献血人群特点,为进一步制定和改进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20年广州血液中心全血和机采血小板献血量、献血人次,并分别统计献血者的性别、年龄、一次... 目的:分析广州市区2016-2020年无偿献血的变化趋势及无偿献血人群特点,为进一步制定和改进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20年广州血液中心全血和机采血小板献血量、献血人次,并分别统计献血者的性别、年龄、一次献血量等数据,提出有效招募对策。结果:2016-2020年献血人数和采血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19年全血和血小板采集均达最高峰;每年男性献血者均显著多于女性献血者;18~25年龄段的献血者占46.5%,随着年龄段的增加,献血比例呈下降趋势;全血2 U献血率在45%~60%,机采血小板2个治疗量献血率在63%~80%。结论:广州市无偿献血发展良好,需要进一步根据献血人群特征制定针对性宣传、招募的措施,加大中青年献血者的招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献血者 招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