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多层面重建在骨折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黄维山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8期1157-1158,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层面重建(MPR)在骨折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4例临床考虑骨折的病例用2~5mm层厚、1~3mm重建间隔、1螺距或1.5螺距进行螺旋CT扫描并多层面重建。结果所有患者MPR图像均能多方位显示病变,能帮助更好地确定骨折...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层面重建(MPR)在骨折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4例临床考虑骨折的病例用2~5mm层厚、1~3mm重建间隔、1螺距或1.5螺距进行螺旋CT扫描并多层面重建。结果所有患者MPR图像均能多方位显示病变,能帮助更好地确定骨折部位、范围和骨折片移位情况。结论螺旋CT多层面重建有助于对骨折的全面了解,是对轴位CT良好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计算机体层摄影 多层面重建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舒适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梅芳 周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4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舒适护理方式,在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模糊数学评分结果。结果在护理后,...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舒适护理方式,在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模糊数学评分结果。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护理满意程度各项数据分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显著,对临床上的护理方式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舒适护理 老年患者
下载PDF
咬合支撑区缺损对咬合平衡及咀嚼肌平衡的影响
3
作者 周勇 张梅芳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888-889,共2页
目的:探究咬合支撑区缺损对咬合平衡以及咀嚼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疼痛,面部肌肉痉挛,弹响,张口受限等)、牙周围组织较健康、牙齿无病理性脱落或松动的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再选择咬合支撑区缺损的病患60例,... 目的:探究咬合支撑区缺损对咬合平衡以及咀嚼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疼痛,面部肌肉痉挛,弹响,张口受限等)、牙周围组织较健康、牙齿无病理性脱落或松动的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再选择咬合支撑区缺损的病患60例,其中单侧磨牙支撑区缺损有20例,单侧前磨牙支撑区缺损有20例,单侧磨牙及前磨牙支撑区共同缺损有20例,将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咬合分析、肌电分析以及咬肌横截面厚度分析。结果:试验组中,左侧大于右侧,前侧大于后侧。在肌电活动测试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左侧均大于右侧,并且试验组中组内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咬肌横截面厚度数据显示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左右两侧咬肌横截面厚度差异较小,将受试者进行男女分组,结果显示男女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咬合平衡和咀嚼肌平衡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相关性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支撑区缺损 咬合平衡 咀嚼平衡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诊断
4
作者 李彦伟 梁永强 《黑龙江医学》 2006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收集我院1998—2005年经X线及临床确诊病例32例。均采用腹部仰卧前后位、立住摄片,必要时摄水平倒位片及多体位腹透方法诊断,对早期病变采用间隔12-24h追踪观察...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收集我院1998—2005年经X线及临床确诊病例32例。均采用腹部仰卧前后位、立住摄片,必要时摄水平倒位片及多体位腹透方法诊断,对早期病变采用间隔12-24h追踪观察,观察其病变发展过程,指导临床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32例中,30例为早产儿,2例为未足周产儿,诊断早期表现仅5例,主要X线表现为不完全性小肠梗阻,肠间隙增宽、模糊,腹脂线不清,占16%。典型期表现21例,主要X线表现为胃/肠壁内局限性壁内积气,肠管积气扩张,排列紊乱,部分肠管固定,占66%。晚期表现6例,主要X线表现为胃肠壁内广泛散在积气及气腹影,占18%。32例病例中,伴门静脉积气2例,伴胃肠穿孔4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30例经临床治疗病愈后出院。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X绒表现不明显,容易误诊、漏诊,若临床怀疑有NEC表现,X线检查一定要全面细致,如侧卧水平位投照可观察到少量气腹影,及早诊断胃肠穿孔,指导临床及早采取手术治疗,对挽救患儿生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新生儿 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
下载PDF
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影像诊断分析
5
作者 李彦伟 梁永强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3期327-328,共2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X线、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收集1998年~2005年经胸部X线、CT检查,最后经实验室检查证实明确诊断为本病的9例进行分析。结果:经实验室检查证实的9例中,初次影像诊断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仅6例,正确... 目的:探讨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X线、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收集1998年~2005年经胸部X线、CT检查,最后经实验室检查证实明确诊断为本病的9例进行分析。结果:经实验室检查证实的9例中,初次影像诊断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仅6例,正确诊断率为67%,余3例中2例误诊为亚急性粟粒性播散性肺结核,1例误诊为肺内多发感染灶。结论:采用普通胸部X线片及胸部CT平扫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影像的误诊及漏诊,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特发性 影像特征 实验室检查
下载PDF
腰椎椎体后1/3上、下缘软骨结节的CT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维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8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1/3上、下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4月至2008年7月57例腰椎椎体后1/3上、下缘软骨结节的病例,对其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腰椎椎体软骨结节多发生于L4、L5椎本后1/3上、下缘,少部...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1/3上、下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4月至2008年7月57例腰椎椎体后1/3上、下缘软骨结节的病例,对其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腰椎椎体软骨结节多发生于L4、L5椎本后1/3上、下缘,少部分位于L1、L2椎体后1/3下缘和S1后1/3上缘,以单发多见,其特征性CT表现是低密度软骨结节和软骨结节所致的骨质缺损、向椎管内突出的弧状骨突。结论CT扫描能明确椎体后1/3上、下缘软骨结节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结节 CT扫描 腰椎椎体 临床
下载PDF
腮腺囊腺淋巴瘤的CT诊断:附10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严宗伟 夏学文 +1 位作者 洪勇 唐燕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评价CT对腮腺囊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囊腺淋巴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腮腺囊腺淋巴瘤,其中8例为单侧,2例为双侧。肿块大小1.2cm×1.0cm~2.0cm×2.2cm,界限清楚。其中9例密度... 目的评价CT对腮腺囊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囊腺淋巴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腮腺囊腺淋巴瘤,其中8例为单侧,2例为双侧。肿块大小1.2cm×1.0cm~2.0cm×2.2cm,界限清楚。其中9例密度高于正常腮腺,8例肿块内有囊变,所有病例增强后肿块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CT检查对腮腺囊腺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腺淋巴瘤 肿块 CT诊断 双侧 单侧 囊变 正常 诊断价值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浅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及预后评估
8
作者 李彦伟 梁永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3期335-336,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表现及其预后评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临床资料较完整,均有(了照片检查,并证实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0例。结果:按病变发展范围分为3度,即轻、中、重度。轻度:病灶累及二叶以下...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表现及其预后评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临床资料较完整,均有(了照片检查,并证实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0例。结果:按病变发展范围分为3度,即轻、中、重度。轻度:病灶累及二叶以下,见片状低密度灶,CT值为〈+18HU;中度:病灶范围累及二叶至六叶,多伴有脑水肿,脑室受压变窄;重度:病灶范围累及整个脑叶,多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内出血。结论:CT平扫,最好为薄层扫描(3~5mm),能够明确诊断。凡疑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应常规行CT平扫检查,最好薄层扫描。追踪观察中,除1例死亡外,仅3例有严重后遗症:脑软化、脑萎缩及外部性脑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CT薄层扫描 分度 预后评估
下载PDF
大脑镰硬膜下血肿与纵裂池出血的CT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黄维山 《当代医学》 2009年第3期111-111,共1页
目的提高对大脑镰硬膜下血肿和纵裂池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晰资料完整的23例硬膜下血肿和45例纵裂池出血的CT征象。结果23例硬膜下血肿CT征象为大脑镰呈细绳状或粗绳状增宽、密度增高,部分出现脑回远离中线、脑沟消... 目的提高对大脑镰硬膜下血肿和纵裂池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晰资料完整的23例硬膜下血肿和45例纵裂池出血的CT征象。结果23例硬膜下血肿CT征象为大脑镰呈细绳状或粗绳状增宽、密度增高,部分出现脑回远离中线、脑沟消失或模糊等占位征象;45例纵裂池出血CT征象为纵裂池线影增宽、密度增高,前纵裂池线影增长,侧脑室上方10mm层面纵裂池内高密度线影连贯,纵裂池内高密度"之"字征。结论大脑镰硬膜下血肿与纵裂池内出血均为常见的颅脑病变,只要全面分晰病变的CT征象一般都能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镰硬膜下血肿 纵裂池出血 体层摄影术 CT征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