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氮平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使用 被引量:45
1
作者 司天梅 方贻儒 +19 位作者 李涛 许秀峰 郝伟 徐一峰 贾福军 李惠春 杨甫德 刘铁榜 梅其一 宁玉萍 施慎逊 王高华 王向群 许毅 陆峥 张宁 于欣 赵靖平 李凌江 江开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34-640,共7页
米氮平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一系列上市前及上市后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米氮平能有效治疗各种严重程度的抑郁障碍,耐受性良好,对伴有焦虑、激越以及失眠的抑郁障碍患者可能更有优势;长期维持治疗可降低抑郁... 米氮平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一系列上市前及上市后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米氮平能有效治疗各种严重程度的抑郁障碍,耐受性良好,对伴有焦虑、激越以及失眠的抑郁障碍患者可能更有优势;长期维持治疗可降低抑郁障碍的复发风险;作为增效药物联合治疗可有效治疗对其他抗抑郁药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与其他抗抑郁药相比,失眠、焦虑和性功能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相对较低。最近新上市了口崩片剂型,为适合该药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服药途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氮平 作用机制 抑郁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2006年我国十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28
2
作者 司天梅 舒良 +9 位作者 于欣 马崔 王高华 白培深 刘协和 孙立忠 师建国 陈宪生 梅其一 栗克清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 调查2006年我国10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 分析4年间我国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的变化趋势.方法 按照作者2002年的调查方法,选择10省市41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5898例精神分裂症门诊和住院患者,于2006年5月22-28日使... 目的 调查2006年我国10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 分析4年间我国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的变化趋势.方法 按照作者2002年的调查方法,选择10省市41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5898例精神分裂症门诊和住院患者,于2006年5月22-28日使用自制修订的调查问卷进行精神分裂症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结果 (1)5898例患者中,门诊患者为2716例(46.0%) 住院患者为3182例(54.0%) 男3041例(51.6%),女2803例(47.5%),缺失54例数据.(2)99.1%的患者接受了抗精神病药治疗,使用频率在前7位的药物依次为:氯氮平(31.7%),利培酮(30.5%),舒必利(14.5%),氯丙嗪(10.8%),奋乃静(9.2%)、喹硫平(7.2%),氟哌啶醇(5.8%).换算为氯丙嗪等效剂量后,住院患者平均药物剂量显著高于门诊患者.(3)72.7%的患者使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治疗 第1代抗精神病药的使用频率为38.3% 6.19%的患者接受了长效药物治疗.(4)75.6%的患者接受了单一非长效抗精神病药治疗 24.4%的患者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5)54.1%的患者联合了抗胆碱能药、苯二氮革类、β-受体阻断剂、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主要用于控制不良反应或增效治疗.结论 第2代抗精神病药已经成为我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流药物,反映出精神分裂症治疗理念和治疗技术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抽样研究 抗精神病药 处方 药物
原文传递
广州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群痴呆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27
3
作者 马崔 唐牟尼 +15 位作者 郭扬波 韩海英 黄杏梅 黄金满 何炳刚 吴泽俊 苏敬华 卢慧贤 周伟成 郭丽珍 宋心意 谢少珊 李佩芳 沐楠 范妮 邱思武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调查广州市城乡≥65岁人群痴呆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城乡人群进行抽样,用筛查和确诊两阶段法进行调查,实查14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中≥65岁人群共3780人。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的标准诊断痴... 目的调查广州市城乡≥65岁人群痴呆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城乡人群进行抽样,用筛查和确诊两阶段法进行调查,实查14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中≥65岁人群共3780人。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的标准诊断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采用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研究所及阿尔茨海默病与相关障碍协会的标准。结果(1)查出痴呆患者182例,粗患病率为4.81%;其中AD128例(3.39%),血管性痴呆(VD)44例(1.16%);经2000年广州市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痴呆、AD和VD患病率分别为4.54%、3.17%和1.11%。(2)女性痴呆患者134例,粗患病率(5.98%)高于男性(48例,3.12%;P<0.001),经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6.03%和2.74%。(3)痴呆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急剧上升。结论广州地区年龄≥65岁老人的痴呆患病率为4.81%,AD患病率高于VD。老年期痴呆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急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患病率 社区精神病学 老年人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色氨酸羟化酶、单胺氧化酶A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郭建雄 刘恩益 +4 位作者 林振强 肖爱祥 蒋泽宇 陆小兵 陈瑞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色氨酸羟化酶(TPH)基因A218C多态性和单胺氧化酶A(MAOA)基因T1460C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色氨酸羟化酶(TPH)基因A218C多态性和单胺氧化酶A(MAOA)基因T1460C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99例MOAS加权总分≥4分者纳入有攻击行为组(研究组),102例MOAS加权总分0分者为无攻击行为组(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受试者的TPH基因A218C和MAOA基因T1460C多态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TPH基因A218C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性别分层后结果同前;两组间MAOA基因T1460C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后显示只有在男性中研究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男性携带C等位基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18倍。结论未见TPH基因A218C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存在关联;MAOA基因T1460C多态性与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关联,其等位基因C可能增加患者攻击行为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色氨酸羟化酶 单胺氧化酶A 基因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黄雄 杜文佳 +2 位作者 薛仕健 童梓顺 蒋泽宇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40例)和利培酮组(40例),阿立哌唑组给予阿立哌唑初始剂量10mg...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40例)和利培酮组(40例),阿立哌唑组给予阿立哌唑初始剂量10mg/d,2周末增至20~30mg/d,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初始剂量1mg,/d,2周末增至4—6mg/d。总疗程为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催乳素(PRL)水平。结果:经8周治疗,阿立哌唑组显效率72.5%;利培酮组显效率77、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头痛,胃肠道反应,也可产生静坐不能,但未发现泌乳或闭经现象;利培酮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静坐不能、泌乳或闭经、体重增加等。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血清PR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中男性PRL升高3.5倍,女性PRL升高8倍;而阿立哌唑组血清PRL水平无变化。结论:阿立哌唑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利培酮 血清催乳素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吴福喜 邓河晃 +2 位作者 蒋泽宇 彭红军 胡号应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SAD)、惧怕否定评价量表 (FNE)、UCLA孤独量表 (UCLA)对 1 2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 1 0 8例正常对照进行评分比较 ...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SAD)、惧怕否定评价量表 (FNE)、UCLA孤独量表 (UCLA)对 1 2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 1 0 8例正常对照进行评分比较 ,并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SAD、FNE、UCLA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SSRS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 ,且患者的SSRS评分与SAD、UCLA成显著负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社交焦虑及社会支持不足且二者之间有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社会支持 精神分裂症 社交回避 苦恼量表 惧怕否定评价量表 孤独量表
下载PDF
2006年我国十省市双相障碍患者药物使用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1
7
作者 司天梅 舒良 +9 位作者 于欣 马崔 王高华 白培深 刘协和 孙立忠 师建国 陈宪生 梅其一 栗克清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调查2006年我国10省市双相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现况。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按照方便取样原则,在我国10省市41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选择760例年龄16~65岁,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双相情感障碍... 目的调查2006年我国10省市双相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现况。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按照方便取样原则,在我国10省市41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选择760例年龄16~65岁,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接受精神药物治疗的双相障碍门诊和住院患者,于2006年5月22—28日使用自制修订的调查问卷调查双相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的处方方式。结果(1)760例患者中,门诊患者为329例(43.3%);住院患者为431例(56.7%);男436例(57.4%),女318例(41.8%),缺失6例(0.8%)数据。(2)〉2/3的患者表现为情感高涨(481例,63.3%)、活动增多(513例,67.5%)及思维奔逸(436例,57.4%),162例(21.3%)患者以抑郁表现为主,60例(7.9%)患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48例(6.3%)患者有自杀观念或行为。住院患者处于急性治疗期、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门诊患者,并且功能损害更严重。(3)671例(88.3%)患者接受心境稳定剂治疗,主要是碳酸锂和丙戊酸盐;593例(78.0%)患者接受了抗精神病药治疗,按照使用频率高低前5种药物分别是:氯氮平、利培酮、氯丙嗪、奎硫平和氟哌啶醇;142例(18.7%)患者接受了抗抑郁药治疗,其中78例(63.4%)选择新型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4)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比例明显高于门诊患者(87.0%VS66.3%,χ2=46.835,P=0.000),门诊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住院患者(22.5%vs15.8%,χ2=5.538,P=0.019)。(5)606例(79.8%)的患者联合2种或3种药物治疗,主要治疗方案是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双相抑郁发作以心境稳定剂联合抗抑郁药治疗为主。(6)患者对治疗药物(抗精神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抽样研究 处方 药物
原文传递
改良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病人不良反应的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肖爱祥 梁绮美 +1 位作者 帅少萍 陈妙珍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8期485-486,共2页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 不良反应 护理 精神病 电休克疗法 治疗
下载PDF
双极性指标对抑郁发作患者中双相障碍的识别效能:中国桥筛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马燕桃 于欣 +18 位作者 魏镜 郑毅 张晋碚 梅其一 张心保 刘铁榜 苗国栋 高成阁 蒙华庆 许秀峰 田红军 孙学礼 刘盈 陈致宇 吴文源 江开达 季建林 王冠军 林力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1-276,共6页
目的 验证双极性指标对重性抑郁发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MDE)患者中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和双相Ⅱ型障碍(bipolar disorder typeⅡ,BDⅡ)的识别效能.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诊断性研究,2008年3月至9月在20家精... 目的 验证双极性指标对重性抑郁发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MDE)患者中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和双相Ⅱ型障碍(bipolar disorder typeⅡ,BDⅡ)的识别效能.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诊断性研究,2008年3月至9月在20家精神专科医院连续性收录727例MDE患者,采用双极性指标、《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改版(DSM-Ⅳ-TR)标准和临床诊断进行BD或BDⅡ筛查,比较二者筛检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BD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双极性指标、DSM-Ⅳ-TR标准和临床诊断对MDE患者中BD检出率分别为39.9%(290/727)、14.4%(105/727)和31.9% (232/727),对BDⅡ检出率分别为30.8%(192/623)、9.5%(59/623)和20.5%(128/623).与DSM-Ⅳ-TR标准相比,双极性指标筛检BD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100.0%和70.3%);与临床诊断相比,双极性指标筛检BDⅡ具备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85.9%和83.4%),较低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双极性指标筛查BD阳性者共病边缘型人格障碍或焦虑障碍比例高于筛查阴性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双极性指标识别BD的临床标记中,既往抗抑郁疗效转(轻)躁狂(OR=4.66)和抗抑郁治疗中出现情感发作(OR=3.68)为BD的高危因素;双极性指标和DSM-Ⅳ-TR标准识别BD的相同临床标记中,一级亲属存在躁狂或轻躁狂史(OR =3.58)、病程完全缓解(OR=2.54)和以往抗抑郁治疗出现易激惹(OR =2.40)为BD高危因素(均P<0.01).结论 初步证实双极性指标在MDE患者中筛检BD或BDⅡ型的识别效能良好,对BD亚类区分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 诊断
原文传递
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温全球 黄杏笑 +3 位作者 林淑贤 徐昌武 谭就维 何成添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0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RSD)、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NOSIE,在1周内分别由住院医师和责任护士对一组慢... 目的探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RSD)、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NOSIE,在1周内分别由住院医师和责任护士对一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进行量表评估。结果NOSIE总分和因子分均与PANSS总分及因子分、HRSD、SSPI呈显著相关。结论NOSIE能全面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生活自理情况和社会功能状况,容易操作,可作为临床护士评估和记录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重要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用住院病人量表 精神分裂症 临床
原文传递
国产齐拉西酮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国雄 阳琼 +2 位作者 薛士健 蔡颖莲 李爱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7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1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治疗组(5例)和维思通治疗组(36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疗效,以治疗中... 目的探讨国产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1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治疗组(5例)和维思通治疗组(36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疗效,以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副反应。结果71例患者均完成6周观察。在治疗第6周末,齐拉西酮组有效率88.6%,显效率60.0%;维思通组有效率86.1%,显效率61.1%,两组患者疗效(x^2=0.180,P=0.981)方面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程度,但齐拉西酮对阴性症状的改善优于维思通。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少、严重程度轻,很少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结论齐拉西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尤其有助于阴性症状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齐拉西酮 维思通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东英 陆小兵 +4 位作者 李佑辉 童梓顺 付燕 杨梦心 黄鹏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10期901-902,共2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和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检测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00例...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和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检测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0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的MTHFR基因多态性和血浆总HCY水平。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组TT型、TC型、CC型基因频率分布及T、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8.24,P〈0.05;2=8.03,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组血浆HCY水平[(16.24±7.67)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41±4.51)μmol/L,P〈0.05];2组中MTHFR TT型、TC型血浆HCY浓度明显高于CC型(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突变是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两者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首发精神分裂症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下载PDF
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遗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 被引量:9
13
作者 侯静 徐贵云 马崔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8-190,共3页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多巴胺受体 5-HT受体 遗传多态性
原文传递
广泛性焦虑症与血清神经递质及凝血相关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伍远菲 廖雪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838-840,843,共4页
目的:研究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血清神经递质及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的78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为观察组,选取7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血清神经递质及凝血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研究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血清神经递质及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的78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为观察组,选取7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血清神经递质及凝血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及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检测水平,同时以Logistic分析处理检测指标与本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焦虑症患者的血清神经递质及凝血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重度焦虑者高于轻度与中度焦虑者,中度焦虑者则高于轻度焦虑者,且Logistic分析显示其与广泛性焦虑症有密切的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神经递质及凝血相关指标与广泛性焦虑症的关系密切,应加强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上述血液指标的监测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神经递质 凝血 广泛性焦虑症
下载PDF
喹硫平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英 叶莉英 童梓顺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9期1535-1536,共2页
目的:比较研究喹碗平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0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氯丙嗪口服,起始量为100mg/d,根据临床疗效... 目的:比较研究喹碗平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0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氯丙嗪口服,起始量为100mg/d,根据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调整剂量,最高剂量可达1000 mg/d.;观察组予以喹硫平(英国Zencea公司生产),起始量为200mg/d,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调整剂量,最高剂量可达700 mg/d.。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及总分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病理评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x^2检验,x^2=4.6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喹硫平替换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明显,有效率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喹硫平 氯丙嗪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下载PDF
广州市城乡老年期痴呆死亡率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若燕 唐牟尼 +6 位作者 林康广 郁俊昌 陈映梅 郭伟坚 肖頔 王怀坤 佘生林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乡年龄≥55周岁人群中痴呆患者的死亡率.方法 2003年和2008年,采用老年期痴呆初筛调查表、老年期痴呆诊断问卷和死亡患者调查表等调查工具,分别对从广州市城乡5 276名年龄≥55周岁的老年人进行的痴呆患病率(基线)调...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乡年龄≥55周岁人群中痴呆患者的死亡率.方法 2003年和2008年,采用老年期痴呆初筛调查表、老年期痴呆诊断问卷和死亡患者调查表等调查工具,分别对从广州市城乡5 276名年龄≥55周岁的老年人进行的痴呆患病率(基线)调查中发现的183例痴呆患者进行随访,通过一对一面谈,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痴呆死亡人数及总人年数,用两者之比计算出痴呆死亡率.采用DSM-Ⅳ诊断痴呆,采用临床痴呆程度评定量表(CDR)评定痴呆严重程度.结果 (1)基线调查时被评定为痴呆的老年人,7年后随访时的死亡率为18.55/100人年;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和其他类型痴呆(OD)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7.69/100、19.05/100和32.93/100人年,年龄60~69、70 ~ 79、≥80岁女性的痴呆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7.14/100、13.67/100、19.87/100人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95%可信区间(CI):1.03 ~ 1.08]和CDR(OR =2.56,95%CI:1.50 ~4.37),对患者死亡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OD患者死亡率最高,VD患者次之,AD最低.增加痴呆患者死亡危险性的因素有年龄和痴呆程度.低龄痴呆患者的死亡率高于中龄痴呆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死亡率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罗夏测验客体关系相关变量在精神疾病鉴别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红军 孟宪璋 +2 位作者 杨婵娟 龙英 郭扬波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11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探讨罗夏测验中与客体关系相关的变量在不同精神疾病中评分特点,以及治疗前后评分变化。方法符合CCMD-3的分裂症(偏执型)病人32例,躁狂症病人31例,抑郁症(单相)病人30例,及正常对照组32例,治疗前及治疗后2月分别给予罗夏测验综... 目的探讨罗夏测验中与客体关系相关的变量在不同精神疾病中评分特点,以及治疗前后评分变化。方法符合CCMD-3的分裂症(偏执型)病人32例,躁狂症病人31例,抑郁症(单相)病人30例,及正常对照组32例,治疗前及治疗后2月分别给予罗夏测验综合系统及自主同一性量表(MOA)记分,治疗前及后2月分裂症组及抑郁症组分别给予PANS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所选取的指标中H(人类回答及人类部分回答)与SA(分离自主的相似活动)、SA与SX(与性有关的反应)、MC(恶意控制)与(2)(成对反应或影像)、DI(毁灭性不平衡)与(2)(成对反应)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M(运动反应)、A(动物反应)、(2)、AG(攻击)、SX、R(反应数)各指标对于区分不同精神疾病均有意义;分裂症治疗前后,M(t=4.21,P=0.00)、R(t=2.56,P=0.01)评分存在显著差异。抑郁症治疗前后,M(t=3.91,P=0.00)、A(t=7.49,P=0.00)、AG(t=3.22,P=0.002)评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罗夏测验中部分变量确实与客体关系水平密切相关,部分变量对精神疾病的鉴别及疗效的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夏测验 客体关系 评估 精神疾病
下载PDF
不同临床相双相障碍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晓东 刘国雄 +10 位作者 苏敬华 蔡颖莲 卢玮聪 林晓鸣 叶碧瑜 张杰 梁莉 简炜颖 欧玉芬 伍远菲 陈建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临床相、不同用药状态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的差异,以及分析BDNF水平与病程、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探讨BDNF在BD中的...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临床相、不同用药状态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的差异,以及分析BDNF水平与病程、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探讨BDNF在BD中的作用。方法纳入159例BD患者与41名对照,患者分为躁狂相(50例)、抑郁相(46例)、混合相(24例)及稳定期(36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杨氏躁狂量表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并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BDNF水平。结果患者血清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18.5±10.2)ng/mL vs.(26.0±12.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躁狂相、抑郁相、混合相及稳定期患者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及未用药患者血清BDNF水平亦无差异(P>0.05)。未发现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病程、症状严重程度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临床相BD患者血清BDNF水平低于正常对照,与用药状态、病程、症状严重程度无关,BDNF可能可作为BD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相 双相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未用药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196A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及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含秋 王西林 张敏玲 《新医学》 2012年第7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索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G196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抑郁症及其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53例抑郁症患者及180名正常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BDNF G196A基因多态性,采用连线测验A和... 目的:探索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G196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抑郁症及其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53例抑郁症患者及180名正常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BDNF G196A基因多态性,采用连线测验A和B、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汉诺塔测验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BDNF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比较携带不同等位基因或基因型的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抑郁症患者BDNF基因A等位基因的频率(60.1%)高于对照组(5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BDNF 196A等位基因的抑郁症患者的各项认知功能测验的成绩与没有携带A等位基因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基因型分类比较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携带A/A型患者的WSCT分类数低于其它两种基因型携带者、WSCT持续错误数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携带者(P<0.05)。结论:BDNF 196A等位基因是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A/A基因型的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损害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多态性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型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友许 邓晓苑 +3 位作者 李嘉 林伟成 张惠琴 张恒铭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715-1717,共3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11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对两组BDNF基因C...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11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对两组BDNF基因C270T多态性进行检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表型进行评定,分析BDNF基因C270T与精神分裂症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C/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T基因型患者PANSS阴性量表分和一般病理情况得分明显高于C/C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NF基因C270T的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BD-NF的T等位基因变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C270T 临床表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