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化健康教育与随机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15
1
作者 张积慧 黄志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8-329,共2页
为考察量化健康教育的效果 ,我们将 2 0 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量化健康教育组 (实验组 )和随机健康教育组(对照组 ) ,分别按两种模式对患者实施教育。结果表明 :实验组对宣教内容的掌握、主动参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为考察量化健康教育的效果 ,我们将 2 0 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量化健康教育组 (实验组 )和随机健康教育组(对照组 ) ,分别按两种模式对患者实施教育。结果表明 :实验组对宣教内容的掌握、主动参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自身条件如年龄和文化程度也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文化程度越高 ,理解掌握的知识越多 ,获取的信息量也越多 ,效果越好 ;年龄越大 ,掌握的知识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健康教育 随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制度 护理
原文传递
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46
2
作者 陈春林 马奔 +5 位作者 方艺川 刘萍 王锦江 张玉洁 何燕 刘佩鸣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3-136,T001,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TAE)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Seldinger技术对 14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 ,行经皮双髂内动脉前干或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术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技术明确出血部位后灌注抗生素 (头孢噻...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TAE)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Seldinger技术对 14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 ,行经皮双髂内动脉前干或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术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技术明确出血部位后灌注抗生素 (头孢噻甲羧肟 ) ,并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  (1) 1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 ,经TAE治疗后一次性止血成功 ,止血时间3~ 10min ,平均时间 (6 1± 3 6 )min ,手术时间 30~ 5 0min ,平均 (4 1 8± 6 4)min ;(2 )应用DSA发现 ,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 ,表现为宫腔内弥漫性、局灶性出血或单侧子宫动脉分支出血 ;(3)随访 2~ 6 0个月 ,14例患者均恢复规律月经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T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具有止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治疗 产后出血 子宫 髂内动脉 吸收性明胶海绵 TAE
原文传递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9
3
作者 陈春林 刘萍 +4 位作者 吕军 余莉萍 马奔 王锦江 刘佩鸣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7-79,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3例根据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 ,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应用 4~ 5F脾管或肝管或Cobra管或 3F微导管完成双侧子宫动脉插管 ,以混...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3例根据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 ,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应用 4~ 5F脾管或肝管或Cobra管或 3F微导管完成双侧子宫动脉插管 ,以混有抗生素的新鲜明胶海绵颗粒 (直径1~ 3mm)栓塞。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及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平均观察 (16± 3)个月经周期 ,临床症状缓解率 92 %。其中 ,月经量减至术前的 (5 0± 18) % ,月经周期、经期无变化 ;19例患者术后痛经完全消失 ,2例明显缓解 ,2例复发 ;术后疼痛评分及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 (P<0 0 1) ;子宫体积平均缩小 37% ;彩色超声检查子宫肌层及病灶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显著 ,安全性好 ,患者接受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治疗性栓塞 吸收性明胶海绵 子宫腺肌瘤
原文传递
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27
4
作者 郎景和 陈春林 +9 位作者 向阳 刘萍 杨鹰 王绍光 戴恩成 马奔 艾志刚 郭建新 蒋芳 段慧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9-293,共5页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生殖系统肿瘤,子宫腺肌病是由于子宫内膜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良性病变,两种疾病均好发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不同而有多种诊疗方案,传统的治...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生殖系统肿瘤,子宫腺肌病是由于子宫内膜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良性病变,两种疾病均好发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不同而有多种诊疗方案,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病灶剔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子宫全切除术等。但是对于年轻、有保留子宫需求的子宫肌瘤患者,病灶剔除术后的两年复发率较高,二次手术的实施有较大的风险及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子宫肌瘤 治疗方法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次全切除术 育龄期妇女 专家 生殖系统肿瘤
原文传递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1
5
作者 陈春林 吕军 +3 位作者 刘萍 余莉萍 马奔 刘佩鸣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 42例子宫肌瘤患者 ,以Seldinger技术完成单侧股动脉插管 ,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结果 ,选用管径为 4~5F (1F =0 33mm)的脾管、肝管或cobra导管 ,或选用 3F微...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 42例子宫肌瘤患者 ,以Seldinger技术完成单侧股动脉插管 ,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结果 ,选用管径为 4~5F (1F =0 33mm)的脾管、肝管或cobra导管 ,或选用 3F微导管 ,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并经DSA检查证实后 ,以携带有抗生素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该处血管。结果 DSA检查发现 ,子宫肌瘤血液供应丰富。UAE治疗 6~ 12个月后 ,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月经量减少 2 6 3%~ 75 2 % ;UAE治疗后第 12个月、第 18个月肌瘤体积分别缩小 77 7%、83 0 % ,子宫体积分别缩小 5 4 9%、6 2 7%。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低热 ,持续 1~ 3周 ,经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 UAE可有效地缩小肌瘤及子宫的体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治疗性栓塞 明胶海绵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1
6
作者 吕军 黄彩霞 +4 位作者 曾燕 丁红 杨新 孔欣 陈春林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56-459,共4页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分期特点及妊娠结局 ,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方法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 ,将 64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1例 ,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 ,应用苄星青霉素 2 4 0万单位肌...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分期特点及妊娠结局 ,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方法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 ,将 64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1例 ,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 ,应用苄星青霉素 2 4 0万单位肌内注射 ,每周 1次连续 3周 ;未治疗组 3 3例 ,未能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 1) 64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 ,一期5例 ( 7 8% )、二期 2 9例 ( 4 5 3 % )及潜伏梅毒 3 0例 ( 4 6 9% ) ;其中治疗组分别为 4例、2 0例及 7例 ,未治疗组分别为 1例、9例及 2 3例。 ( 2 )治疗组孕妇早产、死胎、死产均为 0 ,新生儿先天梅毒为 3例( 9 7% )。未治疗组早产 4例 ( 12 1) ,死胎 11例 ( 3 3 3 ) ,死产 3例 ( 9 1) ,新生儿先天梅毒 10例 ( 3 0 3 )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 1)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分期以潜伏梅毒为主 ,由于症状及体征不明显 ,容易误诊。因此 ,对梅毒高危孕妇的常规梅毒筛查特别重要。 ( 2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有不良妊娠结局 ,但在妊娠期行规范并及早的抗梅毒治疗 ,能很好地控制早产、死胎 ,但不能明显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妊娠并发症 妊娠结局 先天性梅毒
原文传递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6
7
作者 陈春林 刘萍 +2 位作者 曾北蓝 马奔 张浩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AM)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189例AM患者行UAE治疗,术前1个月及术后1、2、3、6、12、18个月及以后每年1次随访观察痛经、月经量的变化。结果(1)随访情况:UAE术后具有完整随访资料者168例,随访率...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AM)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189例AM患者行UAE治疗,术前1个月及术后1、2、3、6、12、18个月及以后每年1次随访观察痛经、月经量的变化。结果(1)随访情况:UAE术后具有完整随访资料者168例,随访率88·9%,平均随访时间(50±15)个月。9例患者因痛经治疗无效或复发等原因而切除子宫。(2)痛经症状的变化:168例患者中,159例术前有痛经症状,UAE治疗后131例(82·4%,131/159)为临床有效,28例(17·6%,28/159)为临床无效,8例(5·0%,8/159)复发。AM合并和未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痛经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9%(39/42)、78·6%(92/11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灶型和弥漫型AM患者的痛经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2·4%(75/91)、82·4%(56/6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经量的变化:在168例患者中,93例为月经量过多,UAE术后78例月经量恢复正常,10例出现月经量过少,1例出现暂时性闭经,2例月经量无变化,2例出现月经稀少;74例为月经量正常,术后57例月经量无变化,15例出现月经量过少,2例出现子宫性闭经;1例为月经量过少的患者,术后月经量恢复正常。结论UAE治疗AM具有较好的中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在妇产科急症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8
作者 陈春林 马奔 +4 位作者 刘萍 刘佩鸣 吕军 曾北蓝 方艺川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妇产科急症出血 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 治疗 疗效
原文传递
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休克状态下的产后大出血7例观察 被引量:40
9
作者 陈春林 刘佩鸣 +3 位作者 曾北蓝 马奔 方艺川 何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85-486,共2页
各种类型的产后大出血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为挽救生命多以切除子宫为结局。我科自1995年始对经保守治疗无效伴休克的产后大出血7例患者,行单侧穿刺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止血获得成功,经随访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1... 各种类型的产后大出血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为挽救生命多以切除子宫为结局。我科自1995年始对经保守治疗无效伴休克的产后大出血7例患者,行单侧穿刺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止血获得成功,经随访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休克 动脉栓塞 经皮双髂内动脉
原文传递
苄羟麻黄碱治疗早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4
10
作者 朱宝馀 符玉良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721-723,共3页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苄羟麻黄碱抑制子宫收缩,治疗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6例先兆早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滴注苄羟麻黄碱或硫酸镁。采用达到有效抑制宫缩的最低浓度,适时停药,病情反复则间歇多次应...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苄羟麻黄碱抑制子宫收缩,治疗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6例先兆早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滴注苄羟麻黄碱或硫酸镁。采用达到有效抑制宫缩的最低浓度,适时停药,病情反复则间歇多次应用。结果:苄羟麻黄碱首次用药达有效抑制宫缩的显效时间为2.33±0.63小时,用药总累计时间为9.38±3.88天;延长孕期4.81±2.83周;足月分娩率73.44%;均极显著优于硫酸镁组(P分别<0.001、0.005、0.01)。尚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结论:苄羟麻黄碱抑制宫缩作用强、显效快,治疗早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碱 硫酸镁 早产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随机盲法Ⅱ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32
11
作者 卞美璐 黄书慧 +9 位作者 邓文红 宋静慧 梁志清 张嬿 金影 朱红 刘明哲 王渠源 杨宇 陈庆云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8-193,共6页
目的:评价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07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等11所医院确诊为内异症的患者,随机(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试验组113例、对照组116例。试验药物为注... 目的:评价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07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等11所医院确诊为内异症的患者,随机(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试验组113例、对照组116例。试验药物为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对照药物为长效亮丙瑞林抑那通,用药共3次。观察用药后B超下卵巢包块体积、非月经期和月经期主观症状和体征评分、激素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卵巢包块体积变化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1次用药后第12周时卵巢包块体积变化率的中位数试验组为-55.83%、对照组为-68.22%(P=0.336)。用药后非月经期主观症状及体征评分明显改善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1次用药后第12周时下腹痛评分的明显改善率试验组为47.5%(48/101)、对照组为44.0%(44/100;P=0.881)。用药后激素(雌二醇、FSH、LH)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1次用药后第12周时血清雌二醇水平试验组为(33±38)pmol/L、对照组为(38±40)pmol/L(P=0.414),FSH水平试验组为(5.1±2.8)U/L、对照组为(5.3±2.3)U/L(P=0.666),LH水平试验组为(0.6±0.8)U/L、对照组为(0.6±0.9)U/L(P=0.907)。用药后月经期主观症状下腹痛评分明显改善率、改善率在第1次用药后第12周时,试验组分别为73.9%(34/46)、15.2%(7/46),对照组分别为72.3%(34/47)、2.1%(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用药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不良事件主要为低雌激素症状,发生率试验组为33.6%(38/113),对照组为23.2%(27/1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结论临床应用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内异症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亮丙瑞林 临床试验 Ⅱ期
原文传递
介入性化疗在宫颈癌手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31
12
作者 刘萍 陈春林 +4 位作者 梁立治 马奔 刘佩鸣 谭道彩 杜洪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66-668,共3页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前介入性化疗的临床疗效、病理学改变及癌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方法 对 47例宫颈癌患者实施术前介入性化疗 ,抗癌药物选择卡铂、表阿霉素或阿霉素 ;部分病例在灌注化疗 (2 / 3量抗癌药物 )后用携带有抗癌药物 (1/ 3量 ...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前介入性化疗的临床疗效、病理学改变及癌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方法 对 47例宫颈癌患者实施术前介入性化疗 ,抗癌药物选择卡铂、表阿霉素或阿霉素 ;部分病例在灌注化疗 (2 / 3量抗癌药物 )后用携带有抗癌药物 (1/ 3量 )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 ;7例患者检测了化疗后宫颈癌组织内铂离子浓度。结果  47例宫颈癌中 32例 (32 / 32 )Ⅱ期、9例 (9/ 11)Ⅲa期、2例 (2 / 4)Ⅲb期经 1~ 3次术前介入性化疗后可顺利手术切除 ;术后标本病理切片中可见大量坏死组织及淋巴细胞浸润 ,其中组织学完全缓解 (HCR) 9例 ;7例检测了宫颈癌组织内的铂离子浓度 ,发现动脉灌注后癌组织内铂离子浓度明显高于静脉灌注。结论 宫颈癌术前介入性化疗可有效提高癌组织内的抗癌药物浓度 ,缩小肿瘤体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介入性化疗 疗效
原文传递
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结构及调整方案 被引量:33
13
作者 蓝俊芝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饮食结构 妊娠并发症 糖尿病 血糖 GDM 营养支持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部分医院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情况大数据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方梓羽 段慧 +11 位作者 陈春林 刘萍 凌斌 康山 王武亮 郭建新 朱琳 李东林 王绍光 刘瑞磊 马奔 郎景和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目的通过中国宫颈癌临床病理大数据调查,分析中国大陆部分医院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变化趋势,为探讨适应中国国情的宫颈癌规范诊疗提供研究基础及数据支持。方法从宫颈癌大数据库中收录的2004—2016年34家医院31 599例... 目的通过中国宫颈癌临床病理大数据调查,分析中国大陆部分医院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变化趋势,为探讨适应中国国情的宫颈癌规范诊疗提供研究基础及数据支持。方法从宫颈癌大数据库中收录的2004—2016年34家医院31 599例数据中调取术前新辅助化疗病例4503例,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汇总第一阶段31 599例宫颈癌数据中,手术病例25 542例,其中术前新辅助化疗病例4503例,在宫颈癌手术病例中占比为17.6%;纳入研究的4503例术前化疗病例平均年龄(46.82±8.97)岁。近13年来随时间推移,年龄呈上升趋势。局部晚期(ⅠB2、ⅡA2、ⅡB)为术前新辅助化疗病例的主要构成部分(占比分别为27.7%、15.5%、23.4%),其中ⅠB2、ⅡA2期,即肿块型占比随时间有上升趋势。进一步将肿瘤直径分层,直径在>4~6.0 cm的病例在新辅助化疗中占比最高且逐年增加。病理类型的构成比依次为鳞癌82.3%、腺癌6.8%、腺鳞癌1.1%、神经内分泌癌0.8%、透明细胞癌0.2%、其他病理类型(如黑色素瘤、淋巴上皮样癌等)0.8%,随时间变化并无线性趋势改变。组织学分级低分化占比呈增高趋势。给药途径动脉化疗、静脉、动静脉联合化疗分别占比为21.3%、75.3%、2.8%。静脉化疗占比逐年升高,动脉化疗比率下降。化疗药物多以铂类为基础,动脉化疗疗程数1~3个疗程,1个疗程占比最高90.1%。静脉化疗疗程数为1~4个疗程,2个疗程占比最高58.6%。结论在中国,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近13年来,其在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给药途径、化疗方案、疗程等方面都发生了变迁,针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特点和变化趋势,探索相应规范的治疗模式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新辅助化疗 大数据
原文传递
围产期生殖道感染B族溶血性链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被引量:27
15
作者 陈惠玲 邓家德 +5 位作者 叶惠芬 康佳丽 陈英姿 张伟红 李焕庭 杨银梅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01-703,共3页
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是围产期严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可引发胎膜早破、晚期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一系列母婴不良结局,因而被欧美国家列为围产期感染的首要病原菌之一。为探讨围产期感染的GB... 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是围产期严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可引发胎膜早破、晚期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一系列母婴不良结局,因而被欧美国家列为围产期感染的首要病原菌之一。为探讨围产期感染的GBS菌株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本研究对围产期感染GBS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并检测多种耐药基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围产期感染 耐药性分析 基因检测 生殖道感染 严重感染性疾病 胎儿生长受限 耐药基因
原文传递
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_(125)及EMAb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4
16
作者 夏薇 康佳丽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2,10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CA12 5及子宫内膜抗体 (EMAb)测定 ,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子宫腺肌病患者 63例和子宫肌瘤患者 45例 ,均于术前及术后测定两组血清CA12 5水平和EMAb。结果 子宫腺肌病组... 目的 探讨血清CA12 5及子宫内膜抗体 (EMAb)测定 ,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子宫腺肌病患者 63例和子宫肌瘤患者 45例 ,均于术前及术后测定两组血清CA12 5水平和EMAb。结果 子宫腺肌病组术前血清CA12 5平均水平及EMAb阳性率均高于子宫肌瘤组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及P <0 0 1)。联合测定血清CA12 5水平和EMAb ,以两者均阳性为诊断标准 ,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敏感性为 5 4 63 % ,特异性为 10 0 %。子宫腺肌病组术后血清CA12 5水平和EMAb阳性率均较术前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及P <0 0 5 )。结论 测定血清CA12 5及EMAb对子宫腺肌病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血清 CA125 EMAB 临床评价
原文传递
不同途径盆腔动脉灌注化疗组织血浆中铂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陈春林 刘佩鸣 孙明晖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57-258,共2页
目的:探讨卡铂在不同途径盆腔动脉灌注化疗组织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实验用雌犬13只,随机分为双髂内动脉灌注组(A组)及腹壁下动脉插管灌注组(B组),以卡铂(12mg/kg)灌注化疗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 目的:探讨卡铂在不同途径盆腔动脉灌注化疗组织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实验用雌犬13只,随机分为双髂内动脉灌注组(A组)及腹壁下动脉插管灌注组(B组),以卡铂(12mg/kg)灌注化疗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取子宫、卵巢组织及静脉血,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上述3种组织内的铂离子浓度。结果:①A组子宫组织铂浓度的峰值:(19134±7060)ng/g,AUC(药时曲线下面积)0~240min:(6366±641)ng/(g·min)。明显高于B组峰值(14891±1152)ng/g,AUC0~240min:(3526±650)ng/(g·min)。②两组卵巢组织铂离子浓度明显低于相对应的子宫组织,峰值分别为(1936±559)ng/g、(2219±299)ng/g,但AUC0~240minA组(4393±890)ng/(g·min)明显高于B组(3314±351)ng/(g·min),P<001;③两组血浆中峰值及AUC0~240min均较低,差别无意义;④A组子宫组织铂浓度明显高于卵巢(见上),但B组中仅峰值差别有意义而AUC0~240min差别不大。结论: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明显优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灌注 铂离子 妇科肿瘤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疗效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6
18
作者 霍智锋 陈春林 +6 位作者 刘萍 马奔 段慧 蒋冰阳 唐怡欣 徐玉静 祝江红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50-656,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疗效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有痛经症状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27例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疗效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有痛经症状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27例的临床资料,以痛经的改善情况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构建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疗效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最佳效能截断点;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68例,对构建的疗效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有效率为77.2%(98/127)。(2)年龄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有效的保护性因素(HR=1.129,P=0.026),在本研究范围内年龄越大,UAE治疗的有效率越高。(3)子宫动脉卵巢支显影情况是UAE治疗有效的危险因素(HR=0.460,P=0.020),双侧子宫动脉卵巢支均不显影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7%(35/39),单侧子宫动脉卵巢支显影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1%(37/44),双侧子宫动脉卵巢支均显影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9.1%(26/44)。(4)子宫腺肌病血液供应(血供)类型是UAE治疗有效的危险因素(HR=0.313,P=0.001),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5%(43/46),双侧子宫动脉供血均衡型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0%(39/50),单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1.6%(16/31)。(5)成功构建了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疗效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最佳效能截断点为0.66913,预测模型的实际验证中,敏感度为96.5%,特异度为81.8%,阳性预测值为96.5%,阴性预测值为81.8%,总准确率为94.1%。结论(1)年龄、子宫动脉卵巢支显影情况以及子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痛经 子宫动脉栓塞术 治疗结果 模型 理论 人工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2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9
作者 夏薇 康佳丽 张爱云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20-622,共3页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2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予GnRHa3.6mg皮下注射,每4周1次,同时加用利维爱1.25mg/d口服,两者均连用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月...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2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予GnRHa3.6mg皮下注射,每4周1次,同时加用利维爱1.25mg/d口服,两者均连用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及子宫体积等变化,并进行血癌抗原(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及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26例患者中20例月经量明显减少;痛经程度分级明显降低,痛经缓解率达100%;子宫体积平均缩小56%;血清CA125、EMAb及性激素水平均显著降低;10例不孕患者中治疗后,妊娠率达50%。结论GnRHa能有效控制子宫腺肌病症状,提高妊娠率,并可诱导围绝经期妇女闭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子宫腺肌病 治疗
原文传递
改良的腹式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沂峰 刘瓅 +4 位作者 刘风华 苏静 苏玛 谭鹰 陈春林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腹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在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4年9月,对13例Ⅰ期宫颈癌患者,施行腹式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证实无淋巴结转移后,行改良的腹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保留子... 目的探讨改良的腹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在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4年9月,对13例Ⅰ期宫颈癌患者,施行腹式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证实无淋巴结转移后,行改良的腹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保留子宫体,并保持子宫动静脉的完整性.术后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对其中要求生育者随访其生育情况.结果 13例患者均成功地施行了改良的腹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58 min(135~18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0 ml(100~180 ml).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9.7 d.随访1~24个月,无一例复发;5例有生育要求者中3例已成功妊娠,1例孕34周早产,另1例现孕16周,第3例现孕8周,妊娠经过良好.结论改良的腹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安全、可行,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更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妇科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