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与视觉模拟评分法的相关性 被引量:52
1
作者 谢志强 傅君舟 +6 位作者 陈敢 关昌杰 刘文虎 王丽妍 森竹贞宜 吴雯婷 川岛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9-542,共4页
目的以患有瘙痒症的成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初步验证改良川岛(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对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进行改良,建立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患者根据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以及视觉模... 目的以患有瘙痒症的成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初步验证改良川岛(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对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进行改良,建立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患者根据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每日自我评价日间及夜间的瘙痒状态,连续记录两周。采用患者在第2周的记录,分析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与VA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入组134例病例,其中128例有效病例数据纳入分析。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 (患者评价)与VAS呈正相关(基于日间瘙痒状态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832,95%可信区间为0.810~0.851,P<0.01;基于夜间瘙痒状态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848,95%可信区间为0.828~0.865,P<0.01);此外,基于年龄或性别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呈现相似的相关性。结论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与VAS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且不受患者的年龄或性别影响,可应用于临床诊疗或研究时瘙痒严重度的测评或补充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瘙痒 评价方法 血液透析 尿毒症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瘙痒症的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陈敢 王丽妍 +3 位作者 傅君舟 刘文虎 吴雯婷 谢志强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了解成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皮肤瘙痒的症状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以广州和北京患有瘙痒症的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调查瘙痒的症状特征、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128例有效病例数据纳入分析。在患有瘙痒症的血液透析患者中... 目的了解成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皮肤瘙痒的症状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以广州和北京患有瘙痒症的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调查瘙痒的症状特征、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128例有效病例数据纳入分析。在患有瘙痒症的血液透析患者中,中度以上瘙痒占49.22%。患者瘙痒部位多见于背部(75.78%)和下肢(57.81%),并在夜间(73.44%)及冬天(62.50%)多发。46.88%的患者有明显抓痕,28.13%的患者表示因瘙痒感到焦虑。瘙痒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强(t=2.577, P=0.011)。12.50%的患者接受针对瘙痒的治疗,治疗满意率为37.50%。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症会引起皮肤继发性损伤和自觉焦虑情绪,近半数患者瘙痒程度呈中度以上,且瘙痒程度与其年龄有关。但患者的瘙痒症治疗率非常低,且其治疗满意率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瘙痒症 皮肤瘙痒 血液透析 尿毒症
下载PDF
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血清抗PLA_2R抗体持续高滴度的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 被引量:33
3
作者 黄俊 李剑文 +2 位作者 梁鸣 秦曙光 傅君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评估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对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持续高滴度的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召集12例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常规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或环孢素A)联合激素治... 目的评估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对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持续高滴度的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召集12例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常规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或环孢素A)联合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且血清抗PLA_2R抗体持续高滴度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进行一项开放前瞻性研究。这12例患者被分为两组:改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方案随访治疗12个月的他克莫司组和继续原治疗方案或改用其它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继续随访治疗6个月的对照组。结果在入组治疗6个月末,他克莫司组患者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等临床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e GFR也比对照组高(P<0.05);而对照组依然存在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且e GFR也较入组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无一例患者血清抗PLA_2R抗体转阴,也无一例达到临床缓解;而他克莫司组有5例(83.3%)患者血清抗PLA_2R抗体转阴,并达到临床缓解,其中2例(33.3%)完全缓解,3例(50%)部分缓解;治疗12个月后他克莫司组更有4例(66.7%)患者完全缓解。结论血清抗PLA_2R抗体持续高滴度水平,可能是部分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对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原因。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方案可能是使此类患者抗体转阴并达到临床缓解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抗磷脂酶A_2受体 膜性肾病 难治性
下载PDF
控制血压与肾脏保护新概念 被引量:26
4
作者 傅君舟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2-333,共2页
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阶段将会给患者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如何阻止肾脏疾病慢性进展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机制复杂,尚未阐明,但临床上一些因素的有害作用已十分肯定.在这些因素中,现认为高血压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控制血压 肾脏保护 终末期肾病 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原文传递
血透用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傅君舟 秦曙光 +2 位作者 李剑文 杨京芝 熊剑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97-398,共2页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 (血透 )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 ,探讨降低感染率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 119例建立颈内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 ,了解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特征。前期 74例对照组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 (血透 )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 ,探讨降低感染率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 119例建立颈内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 ,了解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特征。前期 74例对照组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染 ,后期 45例为试验组 ,使用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给药的试验方法 ,两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共发生与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 2 0例 (16 8% ) ,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假单孢菌属 ,感染的临床表现多呈现与血透相关的规律性 ,两组感染率分别为 2 2 9%和 6 7% ,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透患者颈内静脉导管并发的感染临床上有其特征性 ,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用药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导管插入术 颈内静脉导管插入术 并发症 感染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黄芪对红斑狼疮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蔡小燕 许艳丽 +3 位作者 林小军 傅君舟 秦曙光 李剑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077-1078,共2页
目的:研究黄芪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其对SLE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初发SL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Bc... 目的:研究黄芪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其对SLE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初发SL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Bcl-2抗原的表达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抗原的表达下调(P<0.01),Bcl-2抗原的表达以及CD4+亚群、CD4+/CD8+比值上升(P<0.01);其中,治疗后Fas抗原表达的下调、CD4+亚群及CD4+/CD8+比值的上升在黄芪治疗组更显著(P<0.05)。结论:黄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激素/免疫抑制剂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功能趋于正常,可以作为提高SLE疗效的重要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FAS抗原 Bcl-2抗原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凋亡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中国儿童15项常用临床检验指标的生物参考区间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钟旭辉 丁洁 +24 位作者 周建华 余自华 孙书珍 包瑛 毛建华 于力 李志辉 韩子明 宋红梅 蒋小云 刘玉玲 张碧丽 夏正坤 金春华 朱光华 王墨 冯仕品 沈颖 黄松明 马青山 李海霞 王学晶 Ichihara Kiyoshi 姚晨 董冲亚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35-845,共11页
目的建立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临床常用检验指标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横断面多中心研究。由全国15个省、市(北京、广东、湖北、江苏、福建、陕西、山东、浙江、湖南、河南、天津、上海、重庆、四川、吉林)20家医学中心合作完成,自201... 目的建立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临床常用检验指标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横断面多中心研究。由全国15个省、市(北京、广东、湖北、江苏、福建、陕西、山东、浙江、湖南、河南、天津、上海、重庆、四川、吉林)20家医学中心合作完成,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招募6月龄-17岁的表观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腹部超声等筛选、建立"参考人群";留取研究对象空腹血液标本,送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性激素(雌二醇、睾酮、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加磷酸吡哆醛、不加磷酸吡哆醛试剂速率法两种方法同时检测)、肾功能(肌酐,碱性苦味酸法、酶法两种方法检测;胱抑素C,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补体C3、补体C4,免疫透射比浊法)、碱性磷酸酶(磷酸对硝基苯法)、尿酸(尿酸酶法)和肌酸激酶(酶法)。将"参考人群"上述15项指标的检测数据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分层统计分析,建立中国儿童参考区间。 结果共招募2 259名儿童完成现场调查,筛选"表观正常儿童"1 648名作为"参考人群";其中男830名、女818名,年龄(7.4±4.9)岁。建立了15项检验指标的生物参考区间,各指标参考区间随性别、年龄变化的趋势如下:(1)性激素: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卵泡刺激素在各年龄组均存在性别差异;(2)肝功能:2岁以下儿童的血丙氨酸转氨酶相对较高,5-9岁相对稳定,之后随年龄增长缓慢上升;(3)肾功能:儿童血肌酐随年龄增长持续上升,血胱抑素C在2岁以下相对高;(4)免疫功能:儿童血免疫球蛋白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而补体的参考范围相对恒定(年龄、性别差异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多中心研究 参考区间
原文传递
提高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致病菌培养阳性率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冯敏 郭群英 +9 位作者 余学清 陈冬梅 阳晓 姜宗培 毛海萍 陈崴 董秀清 傅君舟 李剑文 陈林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5-350,共6页
目的探讨改进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透出液致病菌的培养方法,提高病原菌的培养阳性率。方法收集27例患者45例次腹膜炎透出液标本。腹膜炎患者透出液同时按以下6组方法分别进行致病菌培养:传统平板法、离心平板法、BacT/Alert培养瓶... 目的探讨改进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透出液致病菌的培养方法,提高病原菌的培养阳性率。方法收集27例患者45例次腹膜炎透出液标本。腹膜炎患者透出液同时按以下6组方法分别进行致病菌培养:传统平板法、离心平板法、BacT/Alert培养瓶法(PF瓶法、SA瓶法、SN瓶法)和冻融法。结果离心平板组阳性率高于传统平板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60.0%比44.4%,P<0.05);与离心平板组相比,PF瓶组(84.4%)、SA瓶组(82.2%)和SN瓶组(82.2%)阳性率均提高(P均<0.01)。在检测致病菌生长所需时间(TDG)方面,与离心平板组[(24.31±9.80)h]相比,PF瓶组[(14.25±9.13)h]、SA瓶组[(12.75±7.47) h]和SN瓶组[(9.79±4.14)h]的TDG均缩短(P均<0.01);SN瓶组的TDG比PF瓶组和SA瓶组更显著缩短(P均<0.01)。结论离心法能显著提高培养阳性率。BacT/Alert培养系统与普通平板技术相比,能显著提高培养阳性率并缩短检测致病菌生长所需时间。SN培养瓶法检测致病菌生长所需时间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致病菌 培养方法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不同发展阶段胰岛素用量及糖代谢情况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梁理玄 黄向阳 秦曙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期71-74,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不同发展阶段血糖、胰岛素用量等变化情况。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按美国肾病基金会K/DOQI指南对慢性肾脏病(CKD)分组建议及与血液透析关...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不同发展阶段血糖、胰岛素用量等变化情况。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按美国肾病基金会K/DOQI指南对慢性肾脏病(CKD)分组建议及与血液透析关系分为5期,分别观察并记录患者CKD1~2期(Ⅰ期)、CDK3~4期(Ⅱ期)、CKD5期透析前(Ⅲ期)、透析1~3个月(Ⅳ期)、透析大于6个月(Ⅴ期)5期的胰岛素用量,检测患者血糖、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变化情况,记录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患者Ⅰ期胰岛素用量[(0.63±0.21)U/kg]明显高于Ⅱ期和Ⅲ期胰岛素用量[(0.43±0.18)、(0.41±0.19)U/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胰岛素用量明显高于Ⅳ期胰岛素用量和Ⅴ期胰岛素用量[(0.32±0.19)、(0.28±0.21)U/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期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从CKD1~2期发展至CKD3~4期胰岛素用量需要减量,从CKD3~4期发展至CKD5期未予透析治疗前胰岛素用量未见明显下降,但经过短期(1~3个月)透析后胰岛素用量需要继续减量,患者进入长期透析(透析大于6个月)后胰岛素用量无明显变化,但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胰岛素 糖代谢
下载PDF
三种CKD-EPI方程在我国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适用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严跃红 傅君舟 +2 位作者 关昌杰 李剑文 洪明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评价美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CKD—EPI)报道的2009年CKD-EPI肌酐(Scr)方程(CKD-EPI2009Scr)、2012年CKD.EPI胱抑素c(SCysC)方程(CKD-EPI2009SCysC)和2012年CK... 目的评价美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CKD—EPI)报道的2009年CKD-EPI肌酐(Scr)方程(CKD-EPI2009Scr)、2012年CKD.EPI胱抑素c(SCysC)方程(CKD-EPI2009SCysC)和2012年CKD.EPIScr-SCysC方程(CKD—EPI2009Scr-SCysC)3种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预测方程是否适用于评估我国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GFR。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且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的共108例DN患者资料,以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的GFR作为GFR参考值(rGFR),用CKD.EPI。。方程、CKD-EPI2009SCysC方程和CKD.EPI2012Ser-SCysC邮方程估算GFR(分别记为eGFRl、eGFR2、eGFR3),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信度分析比较各方程eGFR与rGFR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和Kappa检验分别比较各方程的30%准确性和分期一致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Bland.Ahman图比较各方程eGFR与rGFR的偏差和偏离程度;绘制ROC曲线比较各预测方程的诊断准确度。结果108例DN患者的rGFR水平为(66.13±23.89)ml·min-1·(1.73m2)-1。各预测方程eGFR与rGFR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8、0.708、0.782(均P〈0.01)。各预测方程eGFR与rGFR的30%准确性分别为74.07%、52.78%、67.59%,eGFRl和eGFR3均高于eGFR2(均P〈0.05),eGFR3与eGFR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4,P=0.436)。各预测方程eGFR与rGFR分期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显示,各预测方程eGFR与rGFR分期一致性均不理想,Kappa值分别为0.391、0.180、0.422。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eGFR3与rGF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P=0.367),eGFRl低估rGFR,eGFR2高估rGFR(均P〈0.01)。Bland.Altman图结果显示,3个公式与rGFR一致性均不佳,eGFR3与rGFR的偏离程度最小。ROC曲线结果显示,各预测方程eGF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衰竭 慢性 肾小球滤过率 CKD—EPI方程
原文传递
影响长期留置双腔导管使用寿命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日光 李剑文 傅君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960-1962,共3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效果及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我科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共34名维持血透患者行带涤纶套双腔深静脉留置导管置管术(Seldinger技术加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方法)38例次,统计其使用寿...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效果及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我科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共34名维持血透患者行带涤纶套双腔深静脉留置导管置管术(Seldinger技术加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方法)38例次,统计其使用寿命,总结其置管术中、术后和使用中并发症及处理效果。结果:38例次中36例次置管过程顺利。2例次置管不顺利,经床边彩色多普勒证实该处深静脉有血栓形成,改变置管静脉后成功置入。34例患者总留置时间为228个月,平均使用时间为6.5(2~22)个月,目前仍有13例在使用。影响导管使用寿命的原因有导管血流不足1例,导管破损2例,败血症1例。长期使用中常见并发症为导管血流不足,发生率为13%,及时使用尿激酶溶栓及封管处理有效率达80%。结论: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是一种较理想的血管通路。细心操作可以减少其置管时的风险,预防并发症、及时处理并发症和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导管插入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国内159例复习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美华 贾林 秦曙光 《胰腺病学》 2005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评价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检索国内1994至2004 年间文献,共获得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55例,联合我院4例共159例,非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通过个... 目的评价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检索国内1994至2004 年间文献,共获得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55例,联合我院4例共159例,非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通过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联合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生化指标、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改善,细胞因子和内毒素水平明显下降,存活率提高至76.7%,死亡率降至23.3%;对照组存活率为59.6%,死亡率为40.4%。结论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肯定的疗效,且早期足疗程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肾替代疗法 治疗 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 疗效分析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国内 APACHEⅡ评分 复习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在治疗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剑文 刘日光 傅君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9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在治疗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我科在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间出现深静脉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且需反复行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治疗的维持血透患者共16例。16例患者...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在治疗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我科在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间出现深静脉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且需反复行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治疗的维持血透患者共16例。16例患者均在尿激酶导管内溶栓开始1个月后在溶栓的同时加用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每日1次和盐酸噻氯匹定0.25 g每日1次。统计加用抗血小板药前后1个月内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次数及尿激酶总用量;并在用药1个月后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与用药前做对比;同时收集用药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16例患者在加用抗血小板药前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治疗次数为(2.56±0.72)次/月,尿激酶总用量(114.35±33.28)万U/月;加用抗血小板药后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治疗次数为(0.63±0.46)次/月(P<0.01),尿激酶总用量(13.74±6.82)万U/月(P<0.01)。用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无显著性差异。加用抗血小板药后有1例患者反复出现皮下瘀斑。结论抗血小板药可以减少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治疗时的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次数及尿激酶用量,有效防治长期留置导管晚期功能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留置导管 血液透析 晚期导管功能不良 抗血小板药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C1q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蔡小燕 杨岫岩 +5 位作者 陈小辉 梁柳琴 尹培达 关明媚 秦曙光 傅君舟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81-484,共4页
目的研究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活动和脏器损害的相关性,探讨C1q抗体对SLE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6例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C1q抗体,并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以尿蛋白转阴性和病情初步缓解为随... 目的研究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活动和脏器损害的相关性,探讨C1q抗体对SLE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6例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C1q抗体,并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以尿蛋白转阴性和病情初步缓解为随访终点,每半个月进行1次终点的评估.结果56例(65%)SLE患者血清C1q抗体阳性,抗体水平(83+39)U/ml;血清C1q抗体浓度与SLEDAI评分、尿蛋白含量以及抗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P<0.001),与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P<0.001);C1q抗体(+)组患者的肾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C1q抗体(-)组(P<0.001);C1q抗体浓度和补体C3是影响SLE疗效的独立因素[相关危险度(RR值)0.99,95%可信区间(CI)0.98~0.997,P=0.010和RR值3.18,95%CI 1.05~9.65,P=0.041];C1q抗体(+)与C1q抗体(-)的狼疮肾炎患者尿蛋白转阴的时间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显著性(X2=4.10,P=-0.0428).结论C1q抗体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1q抗体不仅反映SLE病情的活动性,而且对判断脏器损害情况、评价疗效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清 C1Q抗体 检测 预后
原文传递
细胞外基质与肾纤维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沈文清 梁波 傅君舟 《临床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05-107,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肾纤维化 肾间质纤维化 肾小球硬化 终末期肾衰竭 系膜细胞增生 慢性肾病 病理基础
原文传递
炎症介质对人腹膜间皮细胞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表达和透明质酸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群英 叶任高 +2 位作者 李晓艳 阳晓 汪涛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 了解炎症介质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的调节作用及对透明质酸合成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脂多糖组(LPs,10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0 U/ml)组,白介素-1β(I... 目的 了解炎症介质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的调节作用及对透明质酸合成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脂多糖组(LPs,10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0 U/ml)组,白介素-1β(IL-1β,100 U/ml)组,给予上述刺激后继续培养24 h。人腹膜间皮细胞HAS-2及HAS-3 mRNA表达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衣样结构合成以微粒排除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透明质酸(HA)的浓度以放射免疫分折法检测。结果 LPS组、TNF-α组HAS-2 mRNA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增强1.2倍和1.3倍(P均<0.05);IL-1β组HAS-2 mRNA表达虽较对照组增强,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PS组、1L~1β组、TNF-α组HAS-3 mRNA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增强1.7倍、19倍、8.5倍(P均<0.05)。对照组、LPS组、IL-1β组、TNF-α组细胞胞衣样结构面积与细胞体面积的比值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LPS组、IL-1β组、TNF-α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透明质酸(HA)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炎症因子可上调HPMCs透明质酸合成酶HAS-2 mRNA、HAS-3 mRNA的表达和促进透明质酸的合成。由于其主要增强HAS-3 mRNA的表达,提示炎症状态时有大量小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透明质酸 腹膜炎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患者退出及住院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剑文 刘日光 +3 位作者 杨京芝 梁鸣 秦曙光 傅君舟 《广州医药》 2009年第2期35-36,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退出及住院的原因。方法对159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分析其退出及住院的时间和原因。结果159例患者中有38例退出,退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159例患者的年住院次数为... 目的调查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退出及住院的原因。方法对159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分析其退出及住院的时间和原因。结果159例患者中有38例退出,退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159例患者的年住院次数为(0.93±1.02)次,住院率为9.6天/年。住院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感染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结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退出及住院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退出 住院
下载PDF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关昌杰 秦曙光 傅君舟 《广州医药》 2013年第6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并和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组对比。方法入组40例肾病综合征的患者,经肾穿活检证实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激素,对照组...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并和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组对比。方法入组40例肾病综合征的患者,经肾穿活检证实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激素,对照组为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测量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血白蛋白、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缓解率以及副作用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在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均有下降,第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在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均有上升,第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率方面,MMF组为55%,CTX组为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F联合激素治疗膜性肾病与环磷酰胺的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替麦考酚酯 环磷酰胺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下载PDF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透析方式的死亡风险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曼仪 罗正茂 +6 位作者 黄远航 王妍春 钟先阳 张虹 张建林 何凤 童俊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697-3701,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心血管疾病(CV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透析方式的死亡风险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来自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591例透析患者。采集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等,采用Co... 目的:探讨合并心血管疾病(CV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透析方式的死亡风险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来自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591例透析患者。采集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等,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透析方式的患者的死亡风险差异。结果:共纳入终末期肾病患者591例,其中腹膜透析(PD)组有285例,血液透析(HD)组有306例。合并CVD的患者有123例,无CVD的患者46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83±16.15)岁,腹透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67±14.85)岁。多因素研究分析,心血管疾病(HR=3.270,95%CI:1.573.6.798,P=0.002)、脑卒中(HR=2.479,95%C1:1.034—5.945,P=0.042)、Kt/V(HR=2.433,95%C1:1.610—3.676,P〈0.001)是血液透析组的死亡危险因素。年龄(HR=1.063,95%CI:1.032~1.096,P〈0.001)、脑卒中(HR=3.980,95%CI:1.781—8.891,P=0.001)及低血红蛋白(HR=0.966,95%CI:0.945—0.987,P=0.002)是腹膜透析组的死亡危险因素。无论选择何种透析方式,合并CVD的透析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无CVD的透析患者。而无论有无合并CVD,PD组的生存率均高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CVD的透析患者死亡率高于无CVD的透析患者。合并CVD的患者选择腹膜透析较血液透析具有更高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透析方式 危险因素 死亡率
下载PDF
维持性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9
20
作者 罗正茂 刘曼仪 +6 位作者 何凤 童若宇 申萌 李浪 张虹 张建林 童俊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590例透析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主要终点事件是脑卒中。通过Cox回归模型探讨透析患者发生...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590例透析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主要终点事件是脑卒中。通过Cox回归模型探讨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间的病死率比较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590例透析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2.5个月。其中血液透析组有285例,腹膜透析组305例;总人群的脑卒中发病率为49.2/1 000人年,血透组的脑卒中发病率为74.0/1 000人年,腹透组的脑卒中发病率为31.8/1 000人年。相对于腹膜透析组,血透组累积脑卒中发病率明显更高(HR=2.43;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HR=1.05;95%CI:1.02~1.09;P=0.003)、糖尿病(HR=1.98;95%CI:1.31~3.46;P=0.001)、心血管疾病(HR=2.06;95%CI:1.62~3.05;P<0.001)、高甘油三酯(HR=1.20;95%CI:1.08~1.58;P=0.034)及血液透析(HR=2.03;95%CI:1.46~3.89;P=0.005)是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甘油三酯及血液透析是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透析患者应积极控制以上相关危险因素,从而降低透析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死亡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