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时受精周期中减数分裂Ⅰ期卵子过夜受精对体外成熟、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1
作者 张丽丽 刘彩霞 +3 位作者 孙向茹 刘奇志 高瑞花 刘海鹏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8期3739-3744,共6页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周期中减数分裂Ⅰ(MⅠ)期卵子过夜受精对体外成熟、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2年6月在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进行治疗的117对不孕不育患者夫妇117个短时体外受精周期,共1532枚卵子。根...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周期中减数分裂Ⅰ(MⅠ)期卵子过夜受精对体外成熟、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2年6月在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进行治疗的117对不孕不育患者夫妇117个短时体外受精周期,共1532枚卵子。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过夜受精组(54例,54个周期)和常规培养组(63例,63个周期)。常规培养组将MⅠ期卵子置于卵裂培养皿中过夜培养,过夜受精组在颗粒细胞剥除后将MⅠ期卵子重新置于原受精皿中过夜受精。比较两组MⅠ期卵子的原核(PN)及胚胎发育情况,包括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同时对比过夜受精组内MⅠ期、第一极体(1PB)和第二极体(2PB)卵子间以上各项结果参数的差异。结果过夜受精组MⅠ期卵子成熟率、受精率显著高于常规培养组[75.51%(74/98)比54.35%(50/92)、32.65%(32/98)比19.57%(18/92)](P<0.01),两组MⅠ期卵子2PN率、1PN率、多PN率、0PN率、2PN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夜受精组内MⅠ期、1PB和2PB卵子的受精率、2PN率、2PN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PB卵子的受精率、2PN率高于1PB[94.85%(516/544)比76.79%(86/112)、71.69%(390/544)比55.36%(62/112)](P<0.05),MⅠ期受精率、2PN率低于1PB(P<0.05),MⅠ期受精率、2PN率低于2PB(P<0.05);MⅠ期2PN卵裂率低于1PB[87.50%(14/16)比96.77%(60/62)](P<0.05);2PB可利用胚胎率高于1PB[89.45%(424/474)比76.92%(60/78)](P<0.05),MⅠ期可利用胚胎率低于2PB(P<0.05)。结论颗粒细胞剥除后,将MⅠ期卵子重新置于原受精皿中过夜受精能够有效改善MⅠ期卵子的成熟、受精情况,对改善胚胎情况也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受精 减数分裂Ⅰ期卵子 成熟 受精 胚胎发育
下载PDF
男性HBV感染及不同标志物模式对常规精液参数和精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孙向茹 蔡炳 +3 位作者 张丽丽 刘蔚菁 刘海鹏 刘奇志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226-230,共5页
目的探讨男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不同标志物模式对常规精液参数和精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接受第一次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的男性患者557例,根据患者血清HBsAg是... 目的探讨男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不同标志物模式对常规精液参数和精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接受第一次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的男性患者557例,根据患者血清HBsAg是否阳性分为HBV感染组(n=105)和未感染组(n=452)。比较两组间的精液常规参数和精浆生化指标的差异。再根据乙肝五项检测分为12个标志物模式组,乙肝五项均为阴性或仅HBsAb阳性设为对照组,比较病例数大于10例的7个模式组与对照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HB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间的精液量、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和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组的顶体酶活性和精浆锌含量明显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中性α-葡糖苷酶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志物模式分析中,模式6和9组的精子浓度高于对照组,模式2和9组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高于对照组,模式7组的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式1组(小三阳)和2组(大三阳)间的精浆锌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模式5组的精浆锌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个模式组与对照组间的中性α-葡糖苷酶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HBV感染及不同标志物模式对精液常规参数未产生不利影响,但是HBV感染者的精子顶体酶活性和精浆锌含量明显降低,尤其是HBV“小三阳”和“大三阳”标志物模式者的精浆锌含量明显降低,可能对男性生育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状态 精液常规参数 精浆生化指标 影响
下载PDF
夫妇双方不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式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向茹 蔡炳 +3 位作者 张丽丽 刘海鹏 罗杰鹏 刘奇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041-3046,共6页
目的探讨夫妇双方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模式对IUI治疗后妊娠结局及出生子代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2016年1月-2020年6月接受IUI治疗的周期,根据夫妇双方HBsAg是否为阳性分为4组:A组,仅男方HBsA... 目的探讨夫妇双方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模式对IUI治疗后妊娠结局及出生子代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2016年1月-2020年6月接受IUI治疗的周期,根据夫妇双方HBsAg是否为阳性分为4组:A组,仅男方HBsAg阳性;B组,仅女方HBsAg阳性;C组,双方HBsAg均阳性;D组(对照组),双方HBsAg均阴性。比较四组间基本资料、临床结局及出生婴儿情况的差异。结果不同HBV感染模式组妊娠结局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子代情况方面,男方HBV感染组婴儿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67.3%vs. 46.7%,P=0.010),出生婴儿的男女比例高于对照组[(39∶14)vs.(107∶89),P=0.013]。女方及双方HBV感染组出生子代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所有出生子代均无畸形及HBV感染。结论 IUI助孕治疗中夫妇双方或一方HBV感染可能不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利影响,但是男方HBV感染可能增加子代的剖宫产率,并且可能对出生婴儿的性别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HBV感染模式 宫腔内人工授精 妊娠结局 出生婴儿情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