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8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近地面臭氧浓度特征及气象影响分析 被引量:135
1
作者 黄俊 廖碧婷 +5 位作者 吴兑 王春林 蓝静 沈子琦 汤静 梁桂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31,共9页
利用2015年广州市近地面逐时臭氧(O_3)观测资料及气象数据,分析了广州地区近地面的O_3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城郊的O_3浓度高于中心城区;广州地区近地面的O_3浓度超标时间主要出现在4—9月,8月O_3浓... 利用2015年广州市近地面逐时臭氧(O_3)观测资料及气象数据,分析了广州地区近地面的O_3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城郊的O_3浓度高于中心城区;广州地区近地面的O_3浓度超标时间主要出现在4—9月,8月O_3浓度最高,3月O_3浓度最低;O_3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型"分布,早上7:00—8:00出现最低值,15:00达到峰值;O_3浓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当气温高于30℃时,O_3浓度随温度升高增加明显;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当相对湿度大于60%时,O_3浓度显著降低;当气压小于1010 hpa时,与气压呈负相关,当气压大于1010 hpa时,与气压呈正相关;当风力为2~3级吹西北偏西至西南偏西风区间时,O_3浓度最高,说明广州偏西部可能存在O_3污染源区;O_3浓度在晴天最高,其次是少云和多云天气,最低是在雨天.总体而言,气温高、日照长、辐射强、气压低、湿度小及2~3级的风力是广州地区近地面产生高浓度O_3的主要气象因素.当广州O_3浓度出现超标时,气温变化范围为25.9~37.4℃,相对湿度变化范围为29%~83%,气压变化范围为989.4~1009.1 h Pa,风速变化范围为0.7~5.8 m·s^(-1),紫外辐射强度日最大1 h均值最小为32.6 W·m^(-2),10:00—14:00均值最小为27.3 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臭氧浓度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原文传递
广州市郊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 被引量:98
2
作者 柴世伟 温琰茂 +6 位作者 张云霓 董汉英 陈玉娟 龙祥葆 罗妙榕 向运荣 周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2-596,共5页
调查了广州市郊区(海珠区、天河区、黄埔区、芳村区、白云区)农业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分析测定了Cu、Pb、Zn、Cr、Ni、Cd、As和Hg 8种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广州郊区土壤中Hg和Cd的污染程度较大,Pb和Zn次之;Cd元素的有... 调查了广州市郊区(海珠区、天河区、黄埔区、芳村区、白云区)农业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分析测定了Cu、Pb、Zn、Cr、Ni、Cd、As和Hg 8种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广州郊区土壤中Hg和Cd的污染程度较大,Pb和Zn次之;Cd元素的有效性系数最高,Hg元素的有效性系数最低;广州5郊区中白云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最低;8种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态均与其全量呈正相关;污水灌溉、固体废物和农药的影响是广州市郊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全量 有效态含量 广州
下载PDF
广州市大气污染对两种绿化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4
3
作者 苏行 胡迪琴 +3 位作者 林植芳 林桂珠 孔国辉 彭长连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9-604,共6页
研究了广州市工业生产区 (CS)、交通枢纽区 (GC)、居民生活区 (GP)和清洁对照区 (BY)等 4个大气采样点栽种的两种绿化植物大叶紫薇 (Lagerstroemiaspeciosa)和白兰 (Micheliaalba)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别。综合污染指数表明 4个研究地点... 研究了广州市工业生产区 (CS)、交通枢纽区 (GC)、居民生活区 (GP)和清洁对照区 (BY)等 4个大气采样点栽种的两种绿化植物大叶紫薇 (Lagerstroemiaspeciosa)和白兰 (Micheliaalba)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别。综合污染指数表明 4个研究地点的污染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交通枢纽区 (GC) >工业生产区 (CS) >居民生活区 (GP) >清洁对照区 (BY)。不同污染地点大叶紫薇和白兰叶片的叶绿素含量、Fv/Fm、Fv/Fo,ΦPSⅡ和qP随污染程度的加剧而减少 ,细胞膜渗漏率和qN则上升。白兰这些参数的减少或增加的幅度大于大叶紫薇。用外源NaHSO3 或MV处理这两种植物时 ,细胞渗漏率的增加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量都是白兰大于大叶紫薇。结果表明绿化植物叶绿体光系统II活性和膜系统完整度的下降与其生长地点污染程度的加剧是一致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大气污染 绿化植物 叶绿素 荧光特性
下载PDF
广州市与北京市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113
4
作者 陈义珍 赵丹 +6 位作者 柴发合 梁桂雄 薛志钢 王贝贝 梁永健 陈瑜 张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67-971,共5页
为了研究相对湿度(RH)和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于2008年12月11日~2009年8月27日和2008年7月14~2008年9月17日分别在广州和北京对能见度、RH、PM2.5和PM10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RH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在RH≤70%和80%<RH≤... 为了研究相对湿度(RH)和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于2008年12月11日~2009年8月27日和2008年7月14~2008年9月17日分别在广州和北京对能见度、RH、PM2.5和PM10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RH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在RH≤70%和80%<RH≤90%的湿度区段下,2个地区的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不同;而在70%<RH≤80%湿度区段下,2个地区能见度与颗粒物之间相关性均最好.能见度与PM2.5的拟合曲线在约0.05mg/m3处是一个分界:当PM2.5>0.05mg/m3时,随着PM2.5降低,能见度变化不明显;当PM2.5<0.05mg/m3时,随着PM2.5降低,能见度迅速改善.因此,在颗粒物治理的起始阶段,PM2.5下降对能见度的改善效果不很明显;但当PM2.5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能见度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颗粒物 相对湿度 相关性 广州市 北京市
下载PDF
广州城市绿地土壤特征及其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5
5
作者 管东生 何坤志 陈玉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1-54,共4页
研究广州城市绿地土壤的特征,并探讨其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广州城市绿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其中公园和大学校园树林土壤的理化性质虽有一定改变,但仍接近自然土壤的状况;行道树的土壤则过于紧实,且pH值太高,... 研究广州城市绿地土壤的特征,并探讨其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广州城市绿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其中公园和大学校园树林土壤的理化性质虽有一定改变,但仍接近自然土壤的状况;行道树的土壤则过于紧实,且pH值太高,而有机质及氮、磷含量较低。这些土壤问题会对行道树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文中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土壤特征 树木生长 广州 环境土壤学
下载PDF
土壤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4
6
作者 肖辉林 郑习健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1年第2期138-142,共5页
讨论了土壤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后果。许多研究表明,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描述这种关系所用的模式有线性回归分析、Q-10关系式、幂关系式、Arrhenius关系式及其它关系式,但这些模式通常都不能准... 讨论了土壤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后果。许多研究表明,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描述这种关系所用的模式有线性回归分析、Q-10关系式、幂关系式、Arrhenius关系式及其它关系式,但这些模式通常都不能准确地估计呼吸率。尽管如此,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显示土壤温度强烈地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呼吸。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土壤变暖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呼吸率。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机制是微生物群体组成随温度升高而改变。文章最后指出,为了得出更加明确的结论及更加准确地预测全球变暖对土壤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土壤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变暖 土壤微生物活性 土壤呼吸
下载PDF
广州郊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44
7
作者 柴世伟 温琰茂 +8 位作者 张云霓 董汉英 陈玉娟 刘英对 张爱军 龙祥葆 罗妙榕 向运荣 周毛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5-58,共4页
研究了广州郊区农业土壤性质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并对2者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郊区农业土壤中壤土占样品总数的70.5%,土壤pH值平均为5.93,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1 7g·kg-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不高,且各区之间变幅较... 研究了广州郊区农业土壤性质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并对2者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郊区农业土壤中壤土占样品总数的70.5%,土壤pH值平均为5.93,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1 7g·kg-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不高,且各区之间变幅较大;Cu、Pb、Zn、Ni、Cd、As和Hg有效态含量在3种土壤中顺序为菜园土>水稻土>赤红壤;土壤重金属和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复杂,如有效态Cu、Zn、Ni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Cd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粘粒含量呈极显著相关,As除与有机质含量和粘粒含量有关,与pH、阳离子交换量也有极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性质 重金属 相关分析 广州
下载PDF
室内空气污染调查 被引量:40
8
作者 曾燕君 苏行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1年第6期15-17,共3页
为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状况 ,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刚装修不久的 10套私人居室和 5家单位办公室的室内空气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 ,甲醛、苯、NH3 、NOX 浓度超标 ,最高超标倍数分别为 :甲醛 2 2 .0倍 ,苯 3 0 1倍 ,NH3 2 5 8倍 ,NOX0 3... 为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状况 ,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刚装修不久的 10套私人居室和 5家单位办公室的室内空气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 ,甲醛、苯、NH3 、NOX 浓度超标 ,最高超标倍数分别为 :甲醛 2 2 .0倍 ,苯 3 0 1倍 ,NH3 2 5 8倍 ,NOX0 30倍。指出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装修材料和建筑材料 ,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提出 ,为防止室内空气污染 ,应从源头抓起 ,装修时尽量选用低毒或无毒的材料 ,装修后的居室或办公室要保持通风 ,以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 ,进驻前请有关权威部门进行监测评估。另外可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 ,以吸附一些有毒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 室内空气 污染 污染物 监测
下载PDF
珠江广州段水体抗生素的复合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 被引量:46
9
作者 周志洪 赵建亮 +1 位作者 魏晓东 刘茂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4-1041,共8页
抗生素被广泛用于人和动物的疾病治疗,使用后未完全吸收的抗生素随污水大量进入环境,其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珠江广州段流经珠三角经济发达区域,受到广州市生活污水及周边养殖废水污染。为了解珠江广州段抗生素污... 抗生素被广泛用于人和动物的疾病治疗,使用后未完全吸收的抗生素随污水大量进入环境,其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珠江广州段流经珠三角经济发达区域,受到广州市生活污水及周边养殖废水污染。为了解珠江广州段抗生素污染状况,有必要系统监测其水体抗生素的污染水平,评价其生态风险,为珠江流域抗生素的管理和风险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在2015年12月的枯水期和2016年4月的丰水期,对珠江广州段13个采样断面中41种抗生素化合物的含量水平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枯水期检出18种抗生素化合物,含量范围为ND^642 ng?L^(-1),以脱水红霉素含量最高,其中有11种抗生素检出率达到100%;丰水期检出20种抗生素化合物,有9种抗生素检出率为100%,含量范围为ND^703 ng?L^(-1),以氧氟沙星含量最高。上游河段中抗生素化合物的质量浓度较低,城区人口密集区对应的水体中质量浓度较高,而石井河、猎德涌、沙河涌等市区河涌质量浓度最高。对其中13个检出的抗生素化合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段水体单个抗生素以脱水红霉素、罗红霉素和氧氟沙星生态风险较高,其中,脱水红霉素尤其显著。枯水期珠江广州段水体大多数监测断面脱水红霉素的风险商值大于1,其中,石井河口最高,达到6.23。总抗生素加和风险商值普遍较高,最高达到10.6,大部分断面总抗生素风险商属于高风险范围,需采取措施控制水体环境抗生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广州段 抗生素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工业废水的鱼类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李丽君 刘振乾 +3 位作者 徐国栋 舒阳 曹玉珍 齐卫华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1期43-47,共5页
利用斑马鱼对某市六家有代表性的企业所排放的处理前和处理后的工业废水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以对斑马鱼的半致死浓度为评价指标,得到了六种工业废水毒性强度的初步排序,并结合理化指标分析了斑马鱼的致死原因。实验表明,六家企业处理前... 利用斑马鱼对某市六家有代表性的企业所排放的处理前和处理后的工业废水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以对斑马鱼的半致死浓度为评价指标,得到了六种工业废水毒性强度的初步排序,并结合理化指标分析了斑马鱼的致死原因。实验表明,六家企业处理前工业废水的毒性大小顺序为:电子类>食品类>电镀类>电池类>玻璃类>橡胶类,96hLC50分别为:0.98%、4.73%、11.35%、13.60%、47.60%,其中橡胶类毒性最小,100%的工业废水对斑马鱼无致死效应。处理后的工业废水毒性基本消除,但部分行业的工业废水处理后仍存在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斑马鱼 急性毒性
下载PDF
广州市区大气污染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41
11
作者 张凌 付朝阳 +1 位作者 郑习健 叶代启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5-308,共4页
以2000—2004年广州市国控测点的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结果为基础数据,以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日平均质量浓度二级标准为依据计算广州市2000—2004年的各大气污染物的指数及污染负荷率,阐明广州市区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 以2000—2004年广州市国控测点的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结果为基础数据,以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日平均质量浓度二级标准为依据计算广州市2000—2004年的各大气污染物的指数及污染负荷率,阐明广州市区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CO的地域分布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年际变化特征以及由于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而形成的酸雨的变化特征并提出研究对策。结果表明:各污染物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除SO2春夏秋季污染最严重,其余几项污染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近5年来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呈显著下降趋势,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则呈显著上升趋势,综合污染指数也呈明显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呈不显著上升且夏秋季污染大于春冬两季。广州市大气污染分布规律与风向频率以北和东北偏北方向较大,东和东南方向次之的分布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特征 影响因子 广州市区
下载PDF
城市污泥及其堆肥施用对通菜中有机污染物的累积效应 被引量:28
12
作者 莫测辉 蔡全英 +3 位作者 吴启堂 王伯光 李桂荣 朱夕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56,共5页
在水稻土上施用城市污泥及其堆肥盆栽通菜 ,应用GC/MS联机检测技术对植株中 8类共 44种有机污染物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 ,通菜中检出 2 8种有机化合物 ,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硝基苯类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各类污染物均以个别或少数... 在水稻土上施用城市污泥及其堆肥盆栽通菜 ,应用GC/MS联机检测技术对植株中 8类共 44种有机污染物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 ,通菜中检出 2 8种有机化合物 ,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硝基苯类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各类污染物均以个别或少数化合物为主 ,其它化合物的含量低得多或未检出 .施用污泥的通菜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普遍较高 ,是空白对照的数倍至数 1 0倍 ,而施用各种污泥堆肥的通菜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普遍较低 ,甚至低于空白对照 ,尤其是施用污泥加牛粪堆肥的通菜中仅检出 1种化合物 .因此 ,污泥直接施用可能导致作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吸收累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效应 城市污泥 堆肥 通菜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其问题 被引量:28
13
作者 曾晓舵 丁常荣 郑习健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2期287-289,共3页
讨论了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内涵,指出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今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 问题
下载PDF
广州市近地面臭氧时空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0
14
作者 陈漾 张金谱 黄祖照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9-109,共11页
利用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广州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对广州市近地面臭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5年广州市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波动变化,年变化率依次为-14... 利用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广州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对广州市近地面臭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5年广州市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波动变化,年变化率依次为-14.3%、5.8%、-12.1%;广州市臭氧浓度呈现夏、秋季高,春、冬季低的显著季节变化特征;臭氧日最大8 h平均值的月均值和第90百分位数最高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10月和7—8月;臭氧浓度的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最大值一般出现在14:00或15:00;臭氧浓度随垂直高度的升高而增大,从低层(6 m点位或地面站)到中层(118 m和168 m点位)、中层到高层(488 m点位)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的增长率分别为18.3%和39.1%;广州市中心城区臭氧浓度低于南北部城郊,夏、秋季高值区与夏、秋季主导风向相对应;臭氧浓度受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影响,臭氧浓度的超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时空变化 气象因子 广州
下载PDF
空气中13种醛酮类有机污染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法 被引量:36
15
作者 周志军 刘应希 +3 位作者 曾俊宁 李莹 杨培慧 冯德雄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建立室内空气中13种醛酮类有机污染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方法。方法空气中的醛、酮类化合物与DNPH(2,4-二硝基苯肼)反应形成腙衍生物,在流动相为乙腈∶水=70∶30(V/V),365nm波长的色谱条件下,采用二级管阵列检测器对13种... 目的建立室内空气中13种醛酮类有机污染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方法。方法空气中的醛、酮类化合物与DNPH(2,4-二硝基苯肼)反应形成腙衍生物,在流动相为乙腈∶水=70∶30(V/V),365nm波长的色谱条件下,采用二级管阵列检测器对13种醛、酮类有机污染物同时分析测定。结果13种醛、酮类腙衍生物得到良好的分离,平均回收率为96%~101%,最低检出限为0.002~0.02mg/m3,线性范围0.1~4.0mg/m3。结论该方法可对室内空气中13种醛、酮类污染物同时进行定量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室内 色谱法 液相 挥发性有机物
下载PDF
珠江广州江段水体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2
16
作者 王立军 张朝生 +2 位作者 章申 陈能坚 杨柳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3-462,共10页
采用等离子质谱法研究了稀土在珠江广州江段水体各要素中的含量、分布模式及赋存形态。结果表明,稀土在河水中以悬浮态为主。西、北江沉积物或悬浮物中稀土含量基本一致,而东江沉积物稀土明显高于西、北江,其分布模式属花岗岩的风化... 采用等离子质谱法研究了稀土在珠江广州江段水体各要素中的含量、分布模式及赋存形态。结果表明,稀土在河水中以悬浮态为主。西、北江沉积物或悬浮物中稀土含量基本一致,而东江沉积物稀土明显高于西、北江,其分布模式属花岗岩的风化产物。与我国不同地带河流沉积物比较,稀土分布顺序为珠江>长江>松花江。沉积物与悬浮物中各稀土元素5种赋存形态分布比例均为残渣态有机态、铁锰氧化物态>碳酸盐态可交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水体
下载PDF
广州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化学元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29
17
作者 陈旸 邢琪 +3 位作者 陆春霞 王宇骏 陈能坚 刘振彬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5,共5页
用安德森双道采样器、Teflon膜采集细颗粒物(PM2.5,Φ<2.5μm)和粗颗粒物(PM2.5~10,2.5≤Φ≤10μm),按时间分布均匀原则选取20个样品,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的元素含量。分析了细、粗... 用安德森双道采样器、Teflon膜采集细颗粒物(PM2.5,Φ<2.5μm)和粗颗粒物(PM2.5~10,2.5≤Φ≤10μm),按时间分布均匀原则选取20个样品,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的元素含量。分析了细、粗颗粒物中与人类活动污染有关的元素和典型的地壳元素的体积分数、与人类活动污染有关的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富集系数。结果表明,广州市市区颗粒物元素污染相当严重,并以细颗粒物中更明显;与人类活动污染有关的元素更易在细颗粒物中富集,并在远离市中心区更明显;市中心区和远离市中心区的粗、细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元素均是S,Cl,Zn和Pb,显示了广州市的大气污染具有煤烟型硫氧化物污染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粗颗粒物 化学元素 空气污染 组成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酯在不同品种通菜-土壤系统中的累积效应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蔡全英 莫测辉 +6 位作者 曾巧云 李云辉 肖凯恩 李海芹 徐国生 王伯光 吴清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455-1458,共4页
在邻苯二甲酸 (2 -乙基己基 )酯 (DEHP)不同污染程度的水稻土上盆栽不同品种通菜 ,应用GC/MS联机检测技术研究了通菜 土壤系统中DEHP的环境行为与归宿 .结果表明 ,通菜中DEHP的含量为0 335~ 12 710mg·kg-1,与土壤的污染程度呈... 在邻苯二甲酸 (2 -乙基己基 )酯 (DEHP)不同污染程度的水稻土上盆栽不同品种通菜 ,应用GC/MS联机检测技术研究了通菜 土壤系统中DEHP的环境行为与归宿 .结果表明 ,通菜中DEHP的含量为0 335~ 12 710mg·kg-1,与土壤的污染程度呈正相关 .不同品种通菜之间对DEHP的吸收累积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与其叶子大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种植不同品种通菜后土壤中DEHP的残留量 (1 4 2 4~19 834mg·kg-1)存在显著差异 .通菜对土壤中DEHP的BCFs都小于 1 0 ,与土壤的污染程度呈负相关 .不同通菜品种的BCFs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中等叶子通菜品种的BCFs相对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 通菜 水稻土 累积效应
下载PDF
广州市空气污染的变化特征及预报 被引量:33
19
作者 纪忠萍 罗森波 +3 位作者 邝建新 罗秋红 陈敏升 梁桂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4-581,共8页
利用2002年11月-2004年9月广州市空气污染指数(API)和PM10、NO2、SO2等污染物逐日浓度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空气污染的变化特征及与同期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分别建立冬、夏季API... 利用2002年11月-2004年9月广州市空气污染指数(API)和PM10、NO2、SO2等污染物逐日浓度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空气污染的变化特征及与同期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分别建立冬、夏季API指数及污染物浓度的预报方程。结果表明,PM10是广州市的主要污染物,其次为NO2、SO2。除SO2外,广州市API指数、NO2、PM10等污染物浓度具有冬半年(11-4月)偏高,夏半年(5-10月)偏低的变化规律。API指数及各种污染物浓度均具有明显的年周期振荡及5-7天的准单周、10-20天准双周、30-60天左右的季节内振荡,且30-60天的季节内振荡在冬半年较强而在夏半年较弱。冬半年API指数和PM10、NO2、SO2浓度与气压、风速、降水呈稳定负相关,与温度、相对湿度等呈稳定的正相关,而夏半年主要与风速、降水具有较好且稳定的负相关。增加前一天的污染物浓度作为预报因子后,所建的最优子集回归方程比单选用气象因子要稳定,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变化特征 低频振荡 小波分析 最优子集回归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底泥中汞铜铅的污染及其与有机质硫化物积累的关系 被引量:24
20
作者 郑习健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4年第3期132-137,共6页
珠江广州河段底泥中有机质、硫化物和重金属汞、铜、铅的污染监测结果表明:各种污染物的含量范围分别为有机质20.8—74.4g/kg,硫化物28.7—538mg/kg,汞0.07-0.74mg/kg,铜20.9—101m... 珠江广州河段底泥中有机质、硫化物和重金属汞、铜、铅的污染监测结果表明:各种污染物的含量范围分别为有机质20.8—74.4g/kg,硫化物28.7—538mg/kg,汞0.07-0.74mg/kg,铜20.9—101mg/kg,铅14.2—917mg/kg;它们在沿程各断面的分布表现为上游往中游递增,而中游向下游递减,基本上以猎德、广纸和黄沙三个断面的污染最严重;各种污染物的污染程度顺序是硫化物>汞>铜>铅。相关分析表明:汞、铜与有机质和硫化物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随着底泥中有机质和硫化物积累的增加,汞、铜的富集量相应增加,污染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污染 汞铜铅 有机质硫化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