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调miR-200a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吴共发 李海刚 +2 位作者 赵海燕 何楠 韩慧霞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065-1070,共6页
目的 miR-200a在多种肿瘤中被证实能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然而miR-200a在结直肠癌中调控EMT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探讨下调miR-200a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可... 目的 miR-200a在多种肿瘤中被证实能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然而miR-200a在结直肠癌中调控EMT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探讨下调miR-200a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blank组(仅加LipofectamineTM2000)、NC组(转染miR-200anegative control)和inhibitor组(转染miR-200ainhibitor)3组,各组细胞处理48h后,CCK-8、Transwell迁移实验和TUNEL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变化,免疫细胞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变化。结果 miR-200a的抑制效率为50.9%,下调miR-200a后inhibitor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A值为1.429±0.419),F=4.009,P=0.031;Transwell迁移结果显示,inhibitor组的穿膜数量显著增加至45.67±6.779,F=102.452,P<0.001;TUNEL结果显示,inhibitor组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减低至(0.145±0.4585)%,F=19.932,P<0.001;下调miR-200a的表达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弱,Vimentin表达增强;蛋白质印迹法显示,p-AKT和p-ERK1/2的表达增强,而AKT和ERK2表达无变化。结论在结直肠癌细胞中下调miR-200a能增强AKT和ERK信号通路活性,后两者可能诱导细胞发生EMT,最终导致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iR-200a 上皮-间质转化 AKT ERK
原文传递
MACC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邱丽浈 吴共发 +3 位作者 曾宇婷 黄绮亭 刘钰君 李海刚 《内科》 2019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以及不同转移潜能大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ACC1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7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以及不同转移潜能大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ACC1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7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MACC1的表达情况,分析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的MACC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和临床分期等的关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大肠癌细胞株中的MACC1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的MACC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其癌组织的MACC1阳性表达率(97. 3%)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5. 0%),有神经侵犯的患者其癌组织的MACC1的阳性表达率(100. 0%)显著高于无神经侵犯的患者(60. 4%),Ⅲ期患者其癌组织的MACC1的阳性表达率(90. 0%)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60. 0%,50. 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癌组织MACC1的表达与其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无关(P> 0. 05)。MACC1在高侵袭转移潜能SW620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在低侵袭转移潜能SW480细胞中的表达(P <0. 05)。结论大肠癌患者癌组织MACC1高表达,发生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和高级别临床分期患者癌组织MACC1高表达,MACC1在高侵袭转移潜能SW620细胞中的表达较强,MACC1的表达情况与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吡非尼酮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大鼠角膜基质细胞纤维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共发 邱丽浈 +3 位作者 黄绮亭 刘钰君 曾宇婷 陈俊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55-1958,共4页
目的观察吡非尼酮(PFD)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化过程的影响,探讨PFD抗角膜基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进行细胞鉴定。实验分为对... 目的观察吡非尼酮(PFD)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化过程的影响,探讨PFD抗角膜基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进行细胞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DMEM+10%FBS)、TGF-β1组(2 ng/mL TGF-β1+DMEM+10%FBS)和PFD组(1 mg/mL PFD+2 ng/mL TGF-β1+DMEM+10%FBS)。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ollagenⅠ、CollagenⅢ、Keratocan和CD90蛋白表达。结果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呈Vimentin胞浆阳性。与对照组及TGF-β1组比较,PFD组细胞的增殖OD值显著减低(P<0.05)。Western blot显示PFD组的细胞CollagenⅠ、Keratocan蛋白表达增强而CollagenⅢ和CD90蛋白表达减弱(P<0.05)。PFD组的CollagenⅢ/CollagenⅠ比值在3组中最低(P<0.05)。结论 PFD抗角膜基质细胞纤维化是通过抑制TGF-β分子途径,从而影响胶原合成和Keratocan、CD90蛋白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非尼酮 角膜基质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化
下载PDF
VEGF诱导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俊杰 蓝育青 +2 位作者 吴共发 黄绮亭 曾宇婷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方法收集在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行翼状胬肉手术的6例新鲜的初发性人翼状胬肉标本(年龄41~58岁)。将人翼状胬肉新鲜组织剪碎后进行体外贴壁细胞常规...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方法收集在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行翼状胬肉手术的6例新鲜的初发性人翼状胬肉标本(年龄41~58岁)。将人翼状胬肉新鲜组织剪碎后进行体外贴壁细胞常规培养,并采用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广谱细胞角蛋白(CK)染色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进行鉴定。分别设置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VEGF(1 ng/ml、10 ng/ml及100 ng/ml)组,取生长良好的3~5代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组培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应用细胞三维培养技术和糖原染色法观察各组VM的进展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各组吸光度(OD值)、MMP-2及HIF-1α的描述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对照组与不同浓度VEGF组的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两两比较。双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s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鉴定结果显示,细胞爬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显示镜下细胞呈长梭形、三角形、扇形或不规则状。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细胞的胞浆呈Vimentin阳性表达,广谱CK阴性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显示,对照组、1 ng/ml组、10 ng/ml组及100 ng/ml组细胞的OD值分别为0.57±0.023、0.59±0.012、0.77±0.024及1.014±0.035。对照组和1 ng/m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05);10 ng/ml组和100 ng/ml组的O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1 ng/ml组(t=14.78,12.34;P<0.05);100 ng/ml组的OD值最高,与对照组、1 ng/ml组及10 ng/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2,19.45,13.41;P<0.05)。细胞三维培养及糖染色显示,10 ng/ml组和100 ng/ml组均出现VM结构,而对照组和1 ng/ml组未发现VM结构。10 ng/ml组和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血管生成拟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三维培养
原文传递
Galectin-3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黎晔 吴共发 +3 位作者 林俊汕 曾宇婷 黄绮亭 卢淮武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517-522,共6页
目的研究卵巢癌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记物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7例卵巢癌组织及13例淋巴结转移癌galectin-3和EMT标记物E-cadh... 目的研究卵巢癌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记物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7例卵巢癌组织及13例淋巴结转移癌galectin-3和EMT标记物E-cadherin与vimenit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galectin-3在卵巢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0.2%,其中Ⅲ+Ⅳ期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E-cadherin在卵巢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5.4%,其中Ⅰ+Ⅱ期的表达显著高于Ⅲ+Ⅳ期,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为49.1%,其中Ⅲ+Ⅳ期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期,高级别肿瘤的表达显著高于低级别,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卵巢癌中galectin-3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而与vimentin呈正相关。结论卵巢癌中出现galectin-3表达和发生EMT的病例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galectin-3和EMT标志物改变具有相关性,galectin-3可能通过EMT途径促进卵巢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半乳糖凝集素-3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吡非尼酮滴眼液对大鼠角膜急性碱烧伤后瘢痕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邹志康 吴共发 +3 位作者 邱丽浈 刘钰君 黄绮亭 曾宇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8期881-885,共5页
目的:通过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滴眼液对大鼠角膜急性碱烧伤模型的实验研究,探讨PFD对角膜损伤后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挑选10只作为对照组。20只于左眼制作急性碱烧伤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随机平均分为PFD组和... 目的:通过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滴眼液对大鼠角膜急性碱烧伤模型的实验研究,探讨PFD对角膜损伤后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挑选10只作为对照组。20只于左眼制作急性碱烧伤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随机平均分为PFD组和PBS组,PFD组给予3mg/m L PFD滴眼液,PBS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每组左眼给予滴眼液处理,每天4次连续14 d。在第14天观察角膜混浊情况,然后处死大鼠取下左眼角膜,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结构,免疫组化CD34染色观察角膜组织新生血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GF-β1的表达。结果:PFD组的角膜混浊评分为0.30±0.48,显著低于PBS组的3.40±0.52(P<0.05)。PBS组角膜基质纤维组织增生合并大量炎症细胞浸润,PFD组炎症细胞数量极少,基质排列较规则。PFD组的血管密度为3.17±1.17,显著低于PBS组的10.83±2.48(P<0.05)。PFD组的TGF-β1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PBS组(P<0.05)。结论:PFD能抑制大鼠角膜急性碱烧伤模型中的角膜瘢痕形成,其机制与抑制TGF-β1表达和减少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非尼酮 角膜 碱烧伤 瘢痕形成
下载PDF
自制吡非尼酮滴眼液局部应用于角膜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共发 邱丽浈 +3 位作者 曾宇婷 黄绮亭 刘钰君 李海刚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6期250-256,共7页
目的探讨自制吡非尼酮(PFD)滴眼液局部应用于角膜的安全性。方法选择18只远交群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以磷酸盐缓冲液(PBS)滴眼,实验1组和实验2组大鼠分别以3 mg/ml和30 mg/ml的... 目的探讨自制吡非尼酮(PFD)滴眼液局部应用于角膜的安全性。方法选择18只远交群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以磷酸盐缓冲液(PBS)滴眼,实验1组和实验2组大鼠分别以3 mg/ml和30 mg/ml的PFD滴眼液滴眼,全部大鼠每天滴眼6次,连续14 d。每次滴眼液滴眼后,观察并记录大鼠接触滴眼液后所产生的刺激反应情况,包括有无抓挠眼部、频繁眨眼或甩头等行为。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的结膜、角膜及虹膜组织等眼表情况,应用荧光素钠染色检查排查角膜是否存在损伤情况,参照Draize的兔眼刺激性实验评分标准对大鼠进行评分,比较第14 d时三组大鼠眼表的损伤情况。三组大鼠结束滴眼后,将10%水合氯醛按照3.5 ml/kg用量配置,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充分麻醉后,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取大鼠的眼结膜和角膜,置于4%的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液中固定4 h,行病理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生物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进行显微照相。刺激性行为的描述采用例数和百分比,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大鼠刺激行为持续时间和Draize眼刺激性实验评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的大鼠在滴眼后,均立即出现抓挠眼部的行为,约持续20~30 min后消失。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的大鼠接受滴眼液处理后均无明显刺激性行为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8,P>0.05)。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大鼠的刺激性行为持续时间分别为(23.50±1.87)min、(24.83±3.06)min及(25.67±2.8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P>0.05)。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的结膜、角膜及虹膜Draize评分分别为0.33±0.52、0.50±0.55及0.83±0.75。采用单向方差分析的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的结膜、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非尼酮滴眼液 角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NLRP3炎症小体和氧化应激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韦婷艳 杨杰 +2 位作者 曾宇婷 黄绮亭 刘钰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8期17-20,F0004,共5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胎盘组织中NLRP3炎性小体表达和氧化应激状态,探讨NLRP3炎性小体和氧化应激在HI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9年5月HIE患者胎盘组织(HIE组)及正常胎盘组织(正常组)...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胎盘组织中NLRP3炎性小体表达和氧化应激状态,探讨NLRP3炎性小体和氧化应激在HI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9年5月HIE患者胎盘组织(HIE组)及正常胎盘组织(正常组)各3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NLRP3表达。取两组新鲜胎盘组织各10例,测定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并对两组胎盘组织进行病理学评估。结果HIE组胎盘组织中有合体滋养叶细胞结节和有细胞滋养叶细胞的绒毛数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具有血管合体细胞膜的绒毛数少于正常组(P<0.05)。HIE组胎盘组织中的NLRP3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组的SOD活力低于正常组(P<0.05),MDA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NLRP3与SOD活力呈负相关(r=-0.63,P=0.00),而与MDA含量呈正相关(r=0.74,P=0.00)。结论HIE新生儿胎盘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表达明显增加并存在异常氧化应激,两者存在相关性,其可能是新生儿HIE发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NLRP3炎症小体 氧化应激 胎盘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高葡萄糖环境下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9
作者 刘付俊业 吴共发 +2 位作者 邱丽浈 曾宇婷 黄绮亭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在高葡萄糖环境下对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W480细胞在高葡萄糖及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干预后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并应用CCK-8法及Transwell...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在高葡萄糖环境下对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W480细胞在高葡萄糖及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干预后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并应用CCK-8法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高葡萄糖作用不同时间后均能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二甲双胍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0 mmol/L浓度二甲双胍干预48 h后,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细胞穿膜数为(40.18±2.22)%,明显低于高糖组和对照组(F=49.403,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cadherin表达明显增强,Vimentin表达明显减弱。结论高葡萄糖环境能促进结肠癌细胞生长,二甲双胍能明显抑制有或无高葡萄糖环境下结肠癌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二甲双胍 葡萄糖 上皮--间质转化 增殖 侵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