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确立传闻证据规则的思考
1
作者 陈曙芬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传闻规则是英美证据法的一个重要规则,根据传闻规则,庭外陈述一般不可采纳作为证据使用。我国正在进行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确立传闻规则有利于实现对抗式庭审,有利于正确认定案件事实以及防止非法取证。传闻规则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有... 传闻规则是英美证据法的一个重要规则,根据传闻规则,庭外陈述一般不可采纳作为证据使用。我国正在进行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确立传闻规则有利于实现对抗式庭审,有利于正确认定案件事实以及防止非法取证。传闻规则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有必要确立该规则,并明确规定一些例外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闻证据 传闻证据规则 例外 对抗式庭审 司法公正
下载PDF
审查起诉阶段羁押必要性审查实证研究——以G市的实践为样本 被引量:1
2
作者 庞良程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15年第2期3-19,共17页
基于对G市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践为样本展开的实证调查发现,羁押必要性审查实践具有程序启动频率偏低、程序的启动以当事人和辩护律师申请为主、变更的强制措施以取保候审为主、变更羁押原因较为多样化、侦查阶段改... 基于对G市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践为样本展开的实证调查发现,羁押必要性审查实践具有程序启动频率偏低、程序的启动以当事人和辩护律师申请为主、变更的强制措施以取保候审为主、变更羁押原因较为多样化、侦查阶段改变羁押成功率较高、审查内容多样、审查方式单一、审查机制因地制宜等特点,并存在全面审查难以实现、改变强制措施后监管难、羁押必要性自由心证面临困惑、改变羁押措施决定缺乏强制力、内部衔接机制不完善、文书格式不统一、对犯罪嫌疑人是否仍然具有社会危险性评估标准不易把握、法律规定不完善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激活和完善刑事诉讼法最新修订确立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可以从以形式审查为主扩大羁押必要性审查覆盖面、补强羁押必要性审查运转流程、完善公诉部门与侦监及监所部门之间的对接机制、完善羁押必要性审查立法等方面予以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必要性审查 审查起诉 检察实践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对广州市十宗重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课题组 李启新 +1 位作者 黎杰翠 陈泽峰 《法治论坛》 2011年第4期270-284,共15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转型,有组织犯罪逐渐演进成一种犯罪的典型表现形式,犯罪形式也逐渐从简单暴力向更隐蔽、更具破坏力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形式演变,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良性公民社会的建构都将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立足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转型,有组织犯罪逐渐演进成一种犯罪的典型表现形式,犯罪形式也逐渐从简单暴力向更隐蔽、更具破坏力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形式演变,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良性公民社会的建构都将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立足广州市的司法实践,从刑法学和犯罪学的角度,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梳理了近年广州市该类犯罪的特征、原因,并据此在刑法学、犯罪学上提出防控对策,以求提高对该犯罪的打击效能和力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特征 成因 对策
原文传递
涉众经济犯罪中的非法集资类犯罪研究——以广州市两级检察院近五年办理的非法集资类刑事案件为样本
4
作者 侯向东 陈晓滢 《法治论坛》 2019年第3期120-127,共8页
关于非法集资罪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实务中就非法集资可能涉及哪些犯罪这一问题存在争议。我们从201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法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相关规定得出:非法集资活动可能触及的罪名主要有... 关于非法集资罪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实务中就非法集资可能涉及哪些犯罪这一问题存在争议。我们从201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法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相关规定得出:非法集资活动可能触及的罪名主要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欺诈发行股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集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最高人民法院 集资诈骗罪 检察院 刑事案件 广州市
原文传递
论公诉环节客观性证据的审查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学东 庞良程 +2 位作者 黎杰翠 郑彦操 陈泽锋 《人民检察》 2018年第17期23-28,共6页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初步确立了客观性证据的审查和运用模式,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可知,该模式的运用尚难以适应不断深化的司法体制改革要求。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构建公诉环节的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应坚持全面适...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初步确立了客观性证据的审查和运用模式,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可知,该模式的运用尚难以适应不断深化的司法体制改革要求。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构建公诉环节的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应坚持全面适用、优先适用、证据有效关联、有效解释、非法证据排除等原则;明确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核心、建立完整的证明体系、培养树状发散的审查思维;围绕引导侦查取证、亲历性办案、科学解释等构建客观性证据审查的具体模块;探索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各类客观性证据的具体审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性证据 客观性证据 以审判为中心 原则 建模
原文传递
对广州市十宗重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实证研究
6
作者 李启新 黎杰翠 +1 位作者 苏玮瑜 陈泽峰 《广东法学》 2011年第5期22-31,共10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转型,有组织犯罪逐渐演进成一种犯罪的典型表现形式,犯罪形式也逐渐从简单暴力向更隐蔽、更具破坏力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形式演变,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良性公民社会的建构都将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立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转型,有组织犯罪逐渐演进成一种犯罪的典型表现形式,犯罪形式也逐渐从简单暴力向更隐蔽、更具破坏力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形式演变,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良性公民社会的建构都将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立足广州市的司法实践,从刑法学和犯罪学的角度,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梳理了近年该类犯罪的特征、原因,并据此在刑法学、犯罪学上提出防控对策,以求提高对该犯罪的打击效能和力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特征 成因 对策
下载PDF
“勒索行为”不是绑架罪的客观构成要件 兼论勒赎型绑架罪与抢劫罪的区别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树茂 《中国检察官》 2011年第6期21-22,共2页
本文案例启示:"勒索"只是绑架罪的犯罪目的,只要存在于行为人的内心即可,不一定要求付诸实施,与之相对应的外在的"勒索行为",不是绑架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行为人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向被绑架人... 本文案例启示:"勒索"只是绑架罪的犯罪目的,只要存在于行为人的内心即可,不一定要求付诸实施,与之相对应的外在的"勒索行为",不是绑架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行为人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向被绑架人之外的第三人勒索财物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人质的行为一经实施完成,不管是否实施勒索行为、得逞勒索目的,即成立绑架罪的既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构成要件 勒索行为 绑架罪 抢劫罪 犯罪目的 劫持人质 行为人 近亲属
原文传递
诉讼欺诈的犯罪化
8
作者 陈曙芬 《政法学刊》 2013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前对诉讼欺诈的刑法规制出现法律上的非犯罪化与事实上的犯罪化并存之状况,不利于司法实践。诉讼欺诈犯罪化有其合理性、正当性,诉讼欺诈应适度犯罪化。
关键词 诉讼欺诈 诈骗罪 犯罪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