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超高层建筑的随机风振响应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卜国雄 谭平 +1 位作者 张颖 周福霖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5-179,共5页
大型超高层建筑结构具有自由度数庞大、小阻尼及振型密集等特点,针对传统方法在处理大型复杂实际结构受多点随机激励中存在计算效率比较低或精确性不高等不足,提出了基于虚拟激励法的复杂超高耸结构的随机风振响应分析方法.运用虚拟激... 大型超高层建筑结构具有自由度数庞大、小阻尼及振型密集等特点,针对传统方法在处理大型复杂实际结构受多点随机激励中存在计算效率比较低或精确性不高等不足,提出了基于虚拟激励法的复杂超高耸结构的随机风振响应分析方法.运用虚拟激励法将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多点激励转化为简谐虚拟激励向量,并根据平稳随机理论推导出相应风振响应的表达式,自动计入了多点风激励的空间相关性和振型间的相关性.以目前在建的深圳第一高楼——深圳金基大厦为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可以提高多点随机激励响应的计算效率和精确度,在大型高层实际工程风振响应计算分析中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激励法 大型超高层结构 风致响应 多点激励 耦合性
下载PDF
不规则结构隔震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德稳 王琼芬 +4 位作者 吴跃红 罗会来 王谦 孙毅 程承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1-1046,共6页
目的对比L型不规则隔震结构不同布置方案,确定最优方案并对最优方案进行结构减震分析.方法从建筑功能和减震效果两个方面评价3种不同方案,对最优方案进行抗风计算和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不同方案会引起建筑功能和减震效果的... 目的对比L型不规则隔震结构不同布置方案,确定最优方案并对最优方案进行结构减震分析.方法从建筑功能和减震效果两个方面评价3种不同方案,对最优方案进行抗风计算和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不同方案会引起建筑功能和减震效果的不同,需要综合评价;L型隔震结构可以通过隔震层支座有效布置,使得结构质心和刚心尽量重合,减小了结构的扭转效应;最优方案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显示结构减震效果良好,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结论 L型隔震结构可选用将隔震层以上结构完全连接的布置方案,既保持了良好的建筑功能,又获得了良好的减震效果,亦可以采用两个结构完全分开的布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L型不规则 方案对比 非线性时程分析
下载PDF
带TMD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新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谭平 卜国雄 +1 位作者 刘红军 周福霖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0-394,共5页
基于状态空间表达的TMD-结构动力微分方程,运用虚拟激励法,引入精细积分法进行计算,提出求解带TMD结构的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复模态法的复杂性,能精确快速求解带TMD结构的平稳和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采用结构的... 基于状态空间表达的TMD-结构动力微分方程,运用虚拟激励法,引入精细积分法进行计算,提出求解带TMD结构的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复模态法的复杂性,能精确快速求解带TMD结构的平稳和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采用结构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作为控制指标建立极限状态方程,基于首次超越破坏理论,进行了无控和TMD控制下结构的可靠度对比分析,建立起结构动力可靠度作为评价控制效果的性能指标.以1栋8层的剪切型钢框架结构作为算例,结果证实本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稳 虚拟激励法 精细积分 动力可靠度 随机地震响应
下载PDF
核电站工程防灾减灾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德稳 谭平 +3 位作者 周福霖 李祥秀 李洋 范世凯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通过对核电站历次事故概况的回顾,对核电站进行了防灾减灾的安全分析,包括核电站选址安全分析、风灾害安全分析、地震灾害安全分析、火灾及爆炸灾害安全分析、风暴潮、海啸等水灾害安全分析、雪灾安全等分析,对核电站应防灾减灾的研究... 通过对核电站历次事故概况的回顾,对核电站进行了防灾减灾的安全分析,包括核电站选址安全分析、风灾害安全分析、地震灾害安全分析、火灾及爆炸灾害安全分析、风暴潮、海啸等水灾害安全分析、雪灾安全等分析,对核电站应防灾减灾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最后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若干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防灾减灾 选址 地震 海啸 火灾
下载PDF
隔震结构子结构实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世渊 谭平 +1 位作者 杨奎 王静辉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5-245,共11页
隔震结构的阻尼分布具有典型的非比例阻尼特性,因此经典实振型叠加反应谱法已不再适用,而现有隔震结构振型叠加反应谱法存在着计算精度低或计算复杂等缺点。为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提出基于实振型分解的隔震结构子结构反应谱方法。采用... 隔震结构的阻尼分布具有典型的非比例阻尼特性,因此经典实振型叠加反应谱法已不再适用,而现有隔震结构振型叠加反应谱法存在着计算精度低或计算复杂等缺点。为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提出基于实振型分解的隔震结构子结构反应谱方法。采用隔震结构剪切型模型,给出结构矩阵的解析表达式,考虑人工地震动和天然地震动工况,对比分析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验证子结构反应谱法在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子结构实振型反应谱方法可提高隔震结构地震分析结果的计算精度,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相比,上部结构层间位移最大相对偏差为13.64%,实振型分析计算简单,更便于工程设计人员应用。采用强迫解耦反应谱法会严重低估上部结构响应,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相比,上部结构层间位移最大相对偏差可超过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实振型 复振型 反应谱方法 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 地震响应
原文传递
对“基于Lade-Duncan和SMP两种强度准则的岩石残余应力研究”的讨论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德稳 孙微微 +1 位作者 邓勇亮 张效忠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9-212,共4页
1 引言 贵刊2012年第8期刊登了题为“基于Lade—Duncan和SMP两种强度准则的岩石残余应力研究[1]”的文章(以下称为“原文”)。原文中将中主应力考虑到岩石的峰后本构模型中,其研究内容具有较好的创新与研究意义。但是笔者认为,原文... 1 引言 贵刊2012年第8期刊登了题为“基于Lade—Duncan和SMP两种强度准则的岩石残余应力研究[1]”的文章(以下称为“原文”)。原文中将中主应力考虑到岩石的峰后本构模型中,其研究内容具有较好的创新与研究意义。但是笔者认为,原文在研究时采用的一些方法与结论并不可信。故此,提出以下问题与其他学者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强度准则 SMP 岩石 本构模型 中主应力 原文
原文传递
层间隔震结构简化模型地震响应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德稳 盛冬发 赵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5-351,共7页
建立了层间隔震结构双质点系简化计算模型,研究了简化模型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对模型质量比、周期比的敏感性,推导了模型参数的简化算式,提出了基于非比例阻尼的层间隔震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并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果... 建立了层间隔震结构双质点系简化计算模型,研究了简化模型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对模型质量比、周期比的敏感性,推导了模型参数的简化算式,提出了基于非比例阻尼的层间隔震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并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与上下部结构质量比及周期比密切相关,并且可以反映层间隔震的高阶振型特点。利用本文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可快速估计层间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方法概念清晰、计算简单且具有一定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结构 非比例阻尼 简化模型 高阶振型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隔震结构直接设计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滕晓飞 谭平 +1 位作者 王晓哲 黄襄云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1-1068,共8页
目的探讨和完善更合理的隔震设计体系,提出中震基本弹性为设防目标,对隔震层非线性参数等效迭代处理的性能化直接设计方法.方法通过对实际工程分别采用基于性能的直接设计法和传统减震系数法进行设计和分析,对比了隔震结构采用不同数值... 目的探讨和完善更合理的隔震设计体系,提出中震基本弹性为设防目标,对隔震层非线性参数等效迭代处理的性能化直接设计方法.方法通过对实际工程分别采用基于性能的直接设计法和传统减震系数法进行设计和分析,对比了隔震结构采用不同数值积分方法的差异,研究了不同设计方法的内力响应以及性能化直接设计方法在引入不同性能折减系数时的经济性优势.结果隔震结构采用非线性快速积分法(FNA)与直接积分法的内力响应差异在10%以内;不同的性能调整系数C取值对楼板配筋影响不大,但会造成梁柱构件的差异,C值取0. 5时梁和柱含钢量小于减震系数法; C值取0. 7时梁的含钢量小于减震系数法,但框架柱则大于减震系数法.结论隔震结构性能化直接设计方法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上部结构的楼层响应,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的性能调整分项系数达到不同的性能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层间剪力 层间位移 直接积分法 非线性快速积分法
下载PDF
主裙楼不同连接方式对L型带裙房高层建筑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德稳 郭春丽 +1 位作者 陈虎 雷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6158-6163,共6页
建立了某实际工程L形带裙房高层建筑三维分析模型,采用分层地基模型。引入缝连接单元。主要讨论了主裙房不同连接方式对结构的影响,连接处分别采用固结连接、铰接连接及主裙楼设沉降缝进行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研究表明:竖... 建立了某实际工程L形带裙房高层建筑三维分析模型,采用分层地基模型。引入缝连接单元。主要讨论了主裙房不同连接方式对结构的影响,连接处分别采用固结连接、铰接连接及主裙楼设沉降缝进行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研究表明:竖向荷载工况下,主楼与裙房之间设沉降缝的柱轴力要较另外两种小;而对于连接处的梁来说,主楼与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时,以底层、顶层的梁受力最为不利。在设计时应注意加强其构造措施。主楼与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时基础沉降量、主楼基础弯矩,倾斜较设缝时要大。常遇地震工况下固结连接与铰接连接的层间位移几乎相同,而设沉降缝的层间位移较它们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形带裙房的高层建筑 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 分层地基 连接方式
下载PDF
层间隔震偏心结构双向地震耦合响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德稳 孙毅 +1 位作者 齐荣庆 赵煊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40-1447,共8页
建立双向地震作用下层间隔震双向偏心结构侧扭耦联分析模型;考虑上部结构及下部结构的弹塑性模型,隔震支座采用双向耦合非线性Bouc-wen模型模拟;分析偏心参数对层间隔震双向偏心结构的影响规律;评价双向地震作用下我国抗震规范给出的扭... 建立双向地震作用下层间隔震双向偏心结构侧扭耦联分析模型;考虑上部结构及下部结构的弹塑性模型,隔震支座采用双向耦合非线性Bouc-wen模型模拟;分析偏心参数对层间隔震双向偏心结构的影响规律;评价双向地震作用下我国抗震规范给出的扭转影响系数静力预测值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双向地震作用下设置中间柔性隔震层可以减小上\,下部结构扭转的耦连效应;下部结构存在双向偏心会对隔震层和下部结构扭转反应带来不利影响;LRB耦合效应对层间隔震地震响应影响较小;当下部结构偏心率较大时现行规范计算扭转系数偏于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结构 双向地震 耦合 偏心
下载PDF
基于Rayleigh阻尼模型的层间隔震结构上下部选择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德稳 招继炳 +2 位作者 盛冬发 周旺旺 Kaiming Bi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4,共8页
建立了层间隔震结构的多质点系简化模型及结构动力方程,采用Newmark时程分析法,利用MTALAB对层间隔震结构上下部结构采用Rayleigh阻尼模型时的不同参数取值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振型阻尼比时,层间变形差异较小,但加速度响应... 建立了层间隔震结构的多质点系简化模型及结构动力方程,采用Newmark时程分析法,利用MTALAB对层间隔震结构上下部结构采用Rayleigh阻尼模型时的不同参数取值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振型阻尼比时,层间变形差异较小,但加速度响应特别是下部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差异较大,取振型阻尼比ξ数值为1%时计算偏于安全;采用不同振型频率时,第2阶和第3阶2种情况的层间变形和加速度响应差别较小,取第3阶的情况下地震响应要大于取第2阶的情况,在实际工程中按第3阶取值时计算偏于安全;采用刚度相关型和Rayleigh型2种情况的层间变形和加速度响应差别较小,采用质量相关型加速度地震响应较大,在实际工程中采用质量相关型计算时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 多质点模型 Rayleigh阻尼 参数分析
原文传递
隔震剪力墙结构的有害层间位移角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滕晓飞 谭平 +2 位作者 周林丽 金建敏 李艳敏 《华南地震》 2017年第4期72-78,共7页
以矩形分布荷载模式的隔震悬臂铁木辛柯梁模型推导了隔震结构有害层间位移角及名义层间位移角的计算公式;通过某高层隔震剪力墙结构算例对其有害层间位移和无害层间侧移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分别采用名义层间位移角和有害层间位移角对隔... 以矩形分布荷载模式的隔震悬臂铁木辛柯梁模型推导了隔震结构有害层间位移角及名义层间位移角的计算公式;通过某高层隔震剪力墙结构算例对其有害层间位移和无害层间侧移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分别采用名义层间位移角和有害层间位移角对隔震结构进行优化控制设计,对比了两种设计方案的用钢量指标并通过大震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对两种设计方案上部结构的塑性损伤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隔震剪力墙结构的最大名义层间位移和最大有害层间位移并不是出现在同一个楼层;以有害层间位移角作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设计方案比原结构方案更具有经济性;罕遇地震作用下,整个上部结构的损伤分布较为均匀,这对于隔震结构的安全性是非常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隔震结构 有害层间位移角 优化控制设计 动力非线性
下载PDF
考虑SSI效应的层间隔震等效简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德稳 蒋蜀江 +2 位作者 房思彤 李航 张亚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84,共8页
通过离散弹簧模型模拟层间隔震结构的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建立了层间隔震结构考虑SSI效应的简化4自由度体系(4-DOF)的结构动力方程,推导了由4自由度体系(4-DOF)向等效2自由度体系(2-DOF)的等效方程。基于等效2-DOF简化计算模型,... 通过离散弹簧模型模拟层间隔震结构的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建立了层间隔震结构考虑SSI效应的简化4自由度体系(4-DOF)的结构动力方程,推导了由4自由度体系(4-DOF)向等效2自由度体系(2-DOF)的等效方程。基于等效2-DOF简化计算模型,给出了考虑SSI效应的层间隔震结构地震响应预测的计算流程,并通过一个算例对两种简化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层间隔震结构进行考虑SSI效应的地震响应预测分析时,基于等效2-DOF的简化计算模型可替代常用的4-DOF模型,方法简单有效且精度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结构 4-DOF 2-DOF SSI效应 地震响应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能量平衡法的层间隔震结构性能评估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德稳 刘长春 +1 位作者 张亚飞 房思彤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2-838,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对层间隔震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的实用方法.方法通过建立层间隔震结构的简化动力方程,根据多模态能量平衡方法给出层间隔震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的评估流程,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验证评估方法的精确度及可靠性.结果基于...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对层间隔震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的实用方法.方法通过建立层间隔震结构的简化动力方程,根据多模态能量平衡方法给出层间隔震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的评估流程,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验证评估方法的精确度及可靠性.结果基于多模态能量平衡法的层间隔震抗震性能评估方法预测结果与弹塑性时程分析法计算结果平均值接近,误差为0~15%,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笔者提出的层间隔震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可以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流程清晰、精度可靠且计算简单,适用于层间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结构 多模态 能量平衡 抗震性能评估
下载PDF
关于“有限填土静止土压力系数计算方法研究”的讨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德稳 朱德滨 +1 位作者 王琼芬 邓勇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52-1955,共4页
贵刊2012年第7期刊登了题为“有限填土静止土压力系数计算方法研究川”的文章(以下称之为“原文”)。原文考虑了有限填土条件下对静止土压力系数的影响,这一研究内容既新颖也有很强的工程应用价值。不过,原文所给出的观点及研者探讨。
关键词 静止土压力系数 填土 计算 原文 工程
下载PDF
桩长对L型带裙房高层建筑的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影响
16
作者 刘德稳 孙微微 +2 位作者 李祥秀 陈虎 夏冰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71,共6页
建立了某实际工程L型带裙房高层建筑三维分析模型,采用分层地基模型模拟地基土,引入缝连接单元,对不设缝带裙房高层建筑进行了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主要讨论主楼和裙房的桩长变化对桩筏基础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主楼桩... 建立了某实际工程L型带裙房高层建筑三维分析模型,采用分层地基模型模拟地基土,引入缝连接单元,对不设缝带裙房高层建筑进行了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主要讨论主楼和裙房的桩长变化对桩筏基础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主楼桩长增加,主楼与裙房基础的平均沉降以及它们之间的沉降差减小,减小趋势趋于缓慢,对于基础底板弯矩,总体上随桩长的增加而增加,增加趋势变缓;裙房桩长增加,主楼沉降量变化不大,裙房沉降量减小,裙房分担主楼荷载的比例增加,裙房倾斜先增加后变化趋于平缓,而主楼倾斜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型带裙房的高层建筑 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 分层地基 桩长变化
原文传递
MTMD控制下随机结构的动力可靠度分析
17
作者 卜国雄 谭平 周福霖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9-123,共5页
考虑到实际工程结构的不确定性,基于遗传优化的神经网络响应面法,进行了MTMD控制下随机结构的动力可靠度分析,并对TMD及MTMD控制下结构的动力可靠度进行对比。该方法不仅具有传统神经网络响应面法的特性,而且引进了遗传算法的全局随机... 考虑到实际工程结构的不确定性,基于遗传优化的神经网络响应面法,进行了MTMD控制下随机结构的动力可靠度分析,并对TMD及MTMD控制下结构的动力可靠度进行对比。该方法不仅具有传统神经网络响应面法的特性,而且引进了遗传算法的全局随机搜索的优点,可以精确地逼近随机结构的功能函数表达式,有效地减少用JC法求解可靠度指标的迭代次数,节省时间。算例分析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于随机结构,MTMD比TMD能更好地提高结构的动力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D MTMD 遗传优化 响应面法 随机结构 动力可靠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