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移植术后出院患者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3
1
作者 洪丽微 侯春怡 +4 位作者 沈香香 张会锦 张清 巨春蓉 黄丹霞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47-52,共6页
目的检索和总结肺移植术后出院患者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CINAHL、EMbase、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 目的检索和总结肺移植术后出院患者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CINAHL、EMbase、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关于肺移植术后出院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的证据,包括指南、临床决策、系统评价、专家共识、证据总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1篇、系统评价5篇、专家共识5篇,从排斥反应、胃肠道并发症、新发糖尿病、心理健康相关并发症等4个方面共总结了25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肺移植术后出院患者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肺移植相关工作者可根据患者临床具体情况,结合专业判断,形成有效、可行的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策略,从而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指导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预防护理 出院后医疗 循证护理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再活化在非免疫抑制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发生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志辉 刘学松 +7 位作者 陈思蓓 伍湛 孙艺凝 桑岭 徐永昊 何为群 黎毅敏 刘晓青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6-292,共7页
目的分析人巨细胞病毒(HCMV)再活化在非免疫抑制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6月30日至2018年7月1日因重症肺炎需有创... 目的分析人巨细胞病毒(HCMV)再活化在非免疫抑制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6月30日至2018年7月1日因重症肺炎需有创机械通气的非免疫抑制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访至90 d,纳入对象均需每周检测1次血清HCMV DNA载量直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8 d。根据任意时间点HCM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HCMV再活化组(≥5×105拷贝/L)和非再活化组(<5×105拷贝/L)。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基本生命体征、呼吸指标、评分指标、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转归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HCMV再活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8例患者HCMV免疫球蛋白G(IgG)检测均为阳性,HCMV血清学阳性率为100%;转入ICU 28 d内10例患者发生HCMV再活化,HCMV再活化发生率为20.83%。两组男性比例、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疾病、除脓毒症外转入ICU的原因、基本生命体征、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以及除中性粒细胞计数(NEU)、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外的感染指标、免疫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循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MV再活化组身高(cm:160±6比166±8)、体重(kg:49.4±11.2比57.6±10.5)、Hb(g/L:87±18比104±24)水平均明显低于HCMV非再活化组,转入ICU 24 h内NEU 〔×10^(9)/L:12.7(9.9,22.5)比8.9(6.2,13.8)〕、hs-CRP 〔mg/L:115.5(85.2,136.6)比39.9(17.5,130.2)〕、BUN〔mmol/L:13.7(8.9,21.5)比7.1(4.9,10.5)〕、NT-proBNP〔ng/L:6 751(2 222,25 449)比1 469(419,4 571)〕、罹患脓毒症比例〔60.0%(6/10)比15.8%(6/38)〕、输血率〔100.0% (10/10)比60.5% (23/38)〕、住院费用〔万元:35.7(25.3,67.1)比15.2(10.4,22.0)〕、90 d全因病死率〔70.0%(7/10)比21.1%(8/38)〕、入住ICU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再活化 重症患者 发生率 预后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豫钦 王健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8年第3期229-232,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疾病[1]。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COPD总人群发病率为8.6%,其中4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3.7%[2],已成为我国严重威胁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疾病[1]。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COPD总人群发病率为8.6%,其中4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3.7%[2],已成为我国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慢病。我国COPD发病率高与吸烟,环境空气污染,出生时体重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 病理改变 肺动脉压力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智能机器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少强 刘浩 +2 位作者 郭文亮 周圆圆 李时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科学日新月异,人工智能、高速网络、精准控制、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已日趋成熟,逐步走进生活的各个领域。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人类抗击疫情,直面病毒的高传染性、感染后较高的致死率,以及社会恐慌等... 科学日新月异,人工智能、高速网络、精准控制、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已日趋成熟,逐步走进生活的各个领域。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人类抗击疫情,直面病毒的高传染性、感染后较高的致死率,以及社会恐慌等各种挑战。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发现智能机器人应用于医疗领域,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用于科普及防控宣传,可以增加全社会对疾病的认知,减少社会的恐慌。智能机器人与医疗技术的有效结合能达到科学抗疫1加1大于2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能顺应社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治疗与采样 人工智能 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肺炎 COVID-19
下载PDF
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人博卡病毒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蔡勇 陈德晖 +5 位作者 刘文宽 梁文雅 刘升 周荣 王丹瑜 蒋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儿童人博卡病毒(HBoV)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取1 168例ARI患儿的鼻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HBoV、人偏肺病毒(HMPV)、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儿童人博卡病毒(HBoV)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取1 168例ARI患儿的鼻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HBoV、人偏肺病毒(HMPV)、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B)、副流感病毒1、2、3、4(PIV1、2、3、4)、肠道病毒(EV)、冠状病毒(CoV)、鼻病毒(RHV)。结果HBoV检出率2.5%(29/1168)。HBoV与其他病毒混合检出率44.8%(13/29),以混合RSV最常见(46.2%,6/13)。不同年龄段患儿HBoV检出率分别为≤0.5岁1.9%,> 0.5岁且≤1岁4.2%,> 1岁且≤3岁3.1%,>3岁且≤6岁0.6%,>6岁0%,不同年龄段患儿HBo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3,P=0.039)。不同季节HBoV检出率分别为春季0.9%,夏季1.9%,秋季4.3%,冬季2.8%,不同季节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1,P=0.075)。结论广州地区ARI住院患儿HBoV的检出率较低。HBoV常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其中以RSV最多见。0.5~3岁儿童是感染HBoV的重点人群。HBoV检查率无明显季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广州 住院 儿童 博卡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国外期刊小组同行评议与协作同行评议模式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瑞 曾广翘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3-359,共7页
【目的】分析和讨论国外学术期刊中近期开展的小组同行评议与协作同行评议的概念、流程以及优缺点,为国内期刊同行评议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 Med数据库与网络信息,筛选、整理这两种同行评议模式... 【目的】分析和讨论国外学术期刊中近期开展的小组同行评议与协作同行评议的概念、流程以及优缺点,为国内期刊同行评议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 Med数据库与网络信息,筛选、整理这两种同行评议模式的相关文献与资料,采用文献综述法进行主题归纳与分析。【结果】这两种同行评议模式都可能对改善审稿人表现、提高审稿报告质量以及审稿过程的透明度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受集体思考的影响、时间投入增加等局限性。【结论】小组同行评议与协作同行评议模式对我国期刊同行评议的发展和创新有可借鉴之处,国内期刊可在开展集体对话、构建更具互动性的审稿机制、开展线下小组评审等方面作出更多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行评议 小组同行评议 协作同行评议 审稿模式
原文传递
迷你中线导管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向静 陈博春 +3 位作者 赖声晓 张明君 刘龙龙 梁熙德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1期157-162,共6页
迷你中线导管是一项导管置入的新技术,开拓了外周静脉血管通路装置(PVAD)的新领域,在血管脆弱和困难静脉通路(DIVA)的患者静脉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迷你中线导管比中线导管更经济且更容易穿刺,较短套管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相关并发症更低... 迷你中线导管是一项导管置入的新技术,开拓了外周静脉血管通路装置(PVAD)的新领域,在血管脆弱和困难静脉通路(DIVA)的患者静脉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迷你中线导管比中线导管更经济且更容易穿刺,较短套管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相关并发症更低,是中短期输液中静脉血管通路装置(VAD)的优选方案,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静脉输液。国内对该技术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发布针对迷你中线导管的规范、指南和专家共识,缺少规范的操作流程、适应证、禁忌证等指引,有待开展更多、更高质量和多中心联动合作的研究,为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迷你中线导管行业标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综述迷你中线导管的定义、属性、创新性、适应证及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中线导管 困难静脉通路(DIVA) 静脉治疗 静脉血管通路装置(VAD)
下载PDF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游 林慧敏 +3 位作者 张筱娴 欧昌星 谢佳星 张清玲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61-66,共6页
目的分析临床中IL-4Rα单克隆抗体(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4月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4例CRSwNP患者前后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数据、主观及客观评分以及不良事件等情况,初步... 目的分析临床中IL-4Rα单克隆抗体(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4月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4例CRSwNP患者前后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数据、主观及客观评分以及不良事件等情况,初步评价度普利尤单抗治疗CRSwNP的效果。结果对4例CRSwNP患者随访4个月。在接受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前,4例患者慢性鼻-鼻窦炎急性加重次数平均为(3.25±1.50)次/年,在随访期间4例患者均未出现慢性鼻-鼻窦炎急性加重,其中3例患者的鼻窦炎症状得到完全控制。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前4例患者平均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SNOT-22)、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嗅觉测试(UPSIT)及副鼻窦CT扫描Lund-Mackay评分分别为52.00±9.42、7.25±1.26、14.50±5.45;治疗4个月后上述评分分别为8.25±5.74、29.25±6.34,7.00±6.38,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单抗治疗后4例患者平均口服糖皮质激素(OCS)量为(5.00±7.07)mg/d,对比治疗前(18.75±4.79)mg/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特异性抑制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通路,度普利尤单抗可以显著改善CRSwNP患者鼻窦炎症状以及嗅觉水平,减少患者慢性鼻-鼻窦炎急性加重次数、鼻窦炎病变范围和全身糖皮质激素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度普利尤单抗 哮喘 2型炎症
下载PDF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状况以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志辉 伍湛 +9 位作者 张洁容 梁嘉祺 许敏敏 陈思蓓 刘学松 徐永昊 桑岭 何为群 黎毅敏 刘晓青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活动性感染状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筛选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活动性感染状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筛选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中需呼吸支持且确诊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按照是否存在HCMV活动性感染分为HCMV活动性感染组20例和HCMV非活动性感染组95例,比较分析两组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和临床结局,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HCMV活动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5例需呼吸支持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有20例被证实存在HCMV活动性感染,HCMV活动性感染发生率为17.4%。HCMV活动性感染组患者肺炎严重程度评分(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suppressor T lymphocytes,Ts)百分比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32,P=0.015;Z=2.036,P=0.042),而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血乳酸和血小板水平则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V活动性感染组患者输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1;P=0.047)。PSI和Ts百分比水平上升是HCMV活动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95%CI:1.01~1.05;OR=1.06,95%CI:1.00~1.11;P<0.05)。HCMV活动性感染组患者RICU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90天全因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V活动性感染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发生率偏高,与多种不良临床预后相关,PSI和Ts细胞水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活动性感染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发生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诊断预测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丹莎 徐磊 +6 位作者 张弋 张婷婷 陈豫钦 陈纪元 张杰 刘春丽 王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8期3019-3025,共7页
目的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诊断预测模型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5家医院就诊的1 514例COPD患者,根据纳入时间排序,将患者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 072例)和验证集(442例)... 目的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诊断预测模型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5家医院就诊的1 514例COPD患者,根据纳入时间排序,将患者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 072例)和验证集(442例)。通过患者病历和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吸烟情况、疾病既往史和临床检查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PD合并PH的相关因素,采用"rms"程序包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Calibration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采用C 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区分度,采用决策分析曲线(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训练集年龄为50~59、60~69和≥70岁者分别占3.7%、15.2%和81.1%,与验证集的年龄构成(分别占7.9%、27.8%和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训练集男性占79.4%,与验证集(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对训练集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95%CI):3.32(1.49~7.36)]、吸烟状态[曾经、目前吸烟OR(95%CI)分别为3.67(2.51~5.37)和2.04(1.44~2.90)]、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1 400 ng/L[OR(95%CI):9.88(6.23~15.66)]、右心房直径[OR(95%CI):1.11(1.07~1.15)]是COPD合并PH的相关因素,基于以上因素建立COPD合并PH列线图模型并开发为在线工具(https://ph-666.shinyapps.io/zhonghua-PH/)。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偏差校正后C指数(95%CI)分别为0.82(0.77~0.87)和0.77(0.68~0.86),Calibration校准曲线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中均接近于对角线。训练集和验证集列线图模型AUC(95%CI)分别为0.82(0.80~0.85)和0.77(0.73~0.82)。通过ROC曲线得出训练集中最佳阈值为0.60,该值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4、0.78;验证集最佳阈值为0.70,该值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6和0.65。DCA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分别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以阈概率>15.0%和>13.0%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高血压 肺性 预测 列线图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在肺量计检查质量控制和结果判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译民 简文华 +1 位作者 高怡 郑劲平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45,共3页
人工智能在肺量计检查质量控制(简称质控)和结果判读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文本及图形识别的机器学习可对肺量计检查结果的通气功能障碍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临床决策辅助系统可实时判断肺量计检查质控情况。本文首先简... 人工智能在肺量计检查质量控制(简称质控)和结果判读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文本及图形识别的机器学习可对肺量计检查结果的通气功能障碍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临床决策辅助系统可实时判断肺量计检查质控情况。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人工智能和肺量计检查,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肺量计检查质控中的应用,其次重点综述了人工智能基于肺量计检查指标和图形在结果判读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肺功能检查应用中的挑战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图形识别 机器学习 决策辅助系统 肺量计 检查质量 通气功能障碍 检查指标
原文传递
早搏相关慢性咳嗽四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赖克方 李军 +6 位作者 张清玲 林玲 龚金如 罗炜 陆冬晓 杨艳平 钟南山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年第4期369-372,共4页
为探讨早搏诱发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机制,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10日至2009年2月23日期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4例早搏相关慢性咳嗽病例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及心电图分析结果,并复习早搏诱发慢性咳嗽的相关文献中的6例患... 为探讨早搏诱发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机制,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10日至2009年2月23日期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4例早搏相关慢性咳嗽病例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及心电图分析结果,并复习早搏诱发慢性咳嗽的相关文献中的6例患者的资料,总结早搏诱发的慢性咳嗽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机制。10例慢咳患者中,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58(36~74)岁,病程10.5(3.0,264.0)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干咳,伴胸骨后冲击感,听诊闻及早搏,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示早搏,口服抗心律失常药或射频消融治疗,早搏控制后咳嗽缓解。提示早搏诱发的咳嗽临床少见,对以慢性咳嗽为主诉伴有早搏心律失常患者应考虑到此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早搏复介征 室性早搏复介征 咳嗽
原文传递
医学本科生课外创新培训项目对创新能力提升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志辉 詹倩怡 +8 位作者 臧青 邓秀梅 周心怡 翁舒畅 赵瑞雪 李儒键 杨淳 刘晓青 黎毅敏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31-134,共4页
目的:调查医学本科生课外创新培训项目对创新能力提升的现状,为研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方法:以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方法纳入2015至2019级共250名本科生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 目的:调查医学本科生课外创新培训项目对创新能力提升的现状,为研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方法:以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方法纳入2015至2019级共250名本科生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本科生课外创新培训项目对创新能力提高的状况。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50份。其中男性120名(48%),女性130名(52%);中位年龄为21岁;研究对象主要来自地级市。90.4%的研究对象认同有必要参加科研项目,58.8%的学生已参加过课外科研项目,且首次参与的项目以自然科学类课题为主。此外,有20.4%的学生已经取得相关科研成果。有助于获取学分、评优和未来升学工作是研究对象参加科研项目的主要动机。不同年级研究对象对于自身创新能力、创新热情及创新能力提高的评价为一般,而对于学校创新氛围、科研立项资助及创新奖励程度等方面的评价为一般。结论:医学本科生创新意识较强并能积极参与课外创新培训项目,但课外创新培训项目对提高创新能力的实效仍需提升,可通过改善教学模式、组织学术竞赛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等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课外 创新 调查 对策
下载PDF
面向基层,中国咳嗽指南推广走进新天地 被引量:2
14
作者 赖克方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年第3期205-206,共2页
咳嗽是基层医疗机构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但大量患者被误诊误治,并造成抗菌药物的滥用。结合基层医院的特点和需求,首次制定了中国《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主要内容包括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及诊治以及咳嗽的经... 咳嗽是基层医疗机构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但大量患者被误诊误治,并造成抗菌药物的滥用。结合基层医院的特点和需求,首次制定了中国《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主要内容包括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及诊治以及咳嗽的经验性治疗等,同时特别增加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的指征,以期进一步促进咳嗽诊治的规范化,提高中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咳嗽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咳嗽
原文传递
巨噬细胞在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15
作者 朱宇帆 白茜文 +3 位作者 易舒婷 唐瑞娣 黄钰航 王涛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125-129,共5页
肺血管重构与肺血管的过度收缩是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理特征,包括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沉积等参与了其中的肺血管重构。以肺血管周围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在肺动脉高压重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 肺血管重构与肺血管的过度收缩是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理特征,包括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沉积等参与了其中的肺血管重构。以肺血管周围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在肺动脉高压重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单核/巨噬细胞谱系来源为主的巨噬细胞在肺动脉高压病程中通过CX3CL1/CX3CR等信号通路归巢到肺组织后,参与了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重构。本文就巨噬细胞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求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巨噬细胞 肺血管重构 肺动脉收缩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重症医学专业认知度的调查及提升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詹倩怡 张志辉 +11 位作者 臧青 陈洋 吴诗怡 朱锐泽 陈佳娜 吴宏振 周心怡 翁舒畅 黄勇波 杨淳 刘晓青 黎毅敏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调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对重症医学专业的认知度,并为提升重症医学专业认知度提出有效建议和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应用分层抽样,调查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5至2019级共250名本科学生对重症医学专业的专业认知情况,... 目的调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对重症医学专业的认知度,并为提升重症医学专业认知度提出有效建议和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应用分层抽样,调查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5至2019级共250名本科学生对重症医学专业的专业认知情况,包括学生基本情况、专业认识程度、提升意愿及方法。结果96.0%的学生认为需要重视重症医学学习,71.6%的学生认为重症医学专业发展前景较好,40.8%的学生对重症医学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是重症医学具有挑战性以及未来可以救助危重症患者而有责任感和成就感。然而,仅9.2%的学生认为自己对重症医学学科有一定了解,仅7.2%的学生会考虑报考重症医学专业研究生或成为重症医学科医生,仅10.0%的学生会考虑参加重症医学专业规范化培训。对于从事重症医学的职业顾虑由高到低依次是高强度工作,精神压力大,专业技术要求高,风险高,医疗纠纷频繁。此外,94.4%的学生愿意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对重症医学专业的认识。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重症医学专业的了解度、兴趣度和择业意向均有待提高,本学科专家需积极了解和响应学生实际情况及需求,与医学院校及教学医院共同探讨学科教学举措,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重症医学学科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本科生 重症医学 认知度 提升对策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磺酸钠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4介导下调慢性低氧诱导升高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活性氧水平
17
作者 江倩 张晨婷 +5 位作者 陈豫钦 付欣 张弋 张杰 卢文菊 王健 《国际呼吸杂志》 2018年第16期1236-1242,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是否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降低慢性低氧诱导升高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中活性氧(ROS)水平,并最终达到治疗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CHPH)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常氧对...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是否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降低慢性低氧诱导升高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中活性氧(ROS)水平,并最终达到治疗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CHPH)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常氧对照组、CHPH组和CHPH+STS组。CHPH模型成功建立后,采用右心室测压法检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并计算右心肥厚指数ERV/(LV+S)];Western blot法检测远端肺动脉平滑肌组织(PA)中前体和成熟BMP4的表达;收集各组PA,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大鼠原代PASMCs,72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PASMCs中ROS水平。结果与常氧对照组相比,CHPH组大鼠RVSP及RV/(LV+S)分别升高至(55.74±4.95)mmHg(1mmHg=0.133kPa)和(0.48±0.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3、-34.28,P值均〈0.05);而CHPH+STS组RVSP及RV/(LV+S)分别为(36.28±5.65)mmHg和(0.37±0.021),表明STS可有效降低CHPH大鼠模型中RVSP和RV/(LV+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26、-17.34,P值均〈0.05)。CHPH大鼠模型组PA中前体、成熟BMP4于常氧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7.09±29.33)%、(196.14±62.13)%;而CHPH+STS组PA中前体、成熟BMP4于常氧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13±16.46)%、(88.21±19.51)%,结果显示STS可显著下调缺氧诱导升高的BMP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0、-3.09,P值均〈0.05)。常氧对照组PASMCs中ROS水平为(29.4±1.90)%,CHPH大鼠模型组ROS水平为(55.00±6.41)%,慢性低氧诱导PASMCs中ROS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16.11,P〈0.05);而CHPH+STS组ROS水平为(35.07±3.69)%,STS可下调慢性低氧诱导增加的PASMCs中ROS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3,P〈005)。结论STS显著降低CHPH模型大鼠的RVSP、RV/(LV+S)和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 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 骨形态发生蛋白4 活性氧
原文传递
2018-2019年广东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人群病原谱监测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梁靖怡 杨子峰 +1 位作者 刘勇 江梅 《国际呼吸杂志》 2020年第15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明确2018-2019年广东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人群的病原谱,并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和感染特点,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以广东地区200余家医院送检至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拭子为标本,应... 目的:明确2018-2019年广东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人群的病原谱,并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和感染特点,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以广东地区200余家医院送检至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拭子为标本,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10余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描述其流行情况,其中流感病毒流行数据与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南方地区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广东地区呼吸道感染人群检出率最高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14.69%),其次是腺病毒(13.98%)、EB病毒(10.09%)、甲型流感病毒(9.31%)、柯萨奇CA16病毒(7.99%)、肺炎支原体(6.44%)、副流感病毒(6.18%)、巨细胞病毒(6.16%)、鼻病毒(5.91%)。同时,人鼻病毒、EB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检出率在秋季(9~11月)开始明显上升,但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在冬季后检出率才有明显上升。另外,本研究中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率高峰有2个(分别为2018年22~26周和2018年48周至2019年18周),后者与国家流感中心南方地区的发布高峰(2018年45周至2019年18周)相近。但在流感散发的时间段,本研究监测到的平均阳性检出率(5.88%)高于国家流感监测中心(1.04%)。结论:总体上,广东地区呼吸道感染人群病原谱丰富,其中本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检出率高达19.48%。临床医师诊疗过程中应注意尽快明确病原体,减少儿童肺炎的发生。另外,本地区呼吸道病原体季节流行规律比较明晰,可以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原谱 监测
原文传递
7例侵入性心肺运动试验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文利 暨铭坚 +4 位作者 洪城 王涛 高怡 黄秀芬 何汶俊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8-260,共3页
总结侵入性心肺运动试验的操作配合要点,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所有患者均因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行侵入性心肺运动试验,护理要点:(1)检查前核查关键检查结果,充分评估活动耐力,协助运动方案的优化设置;(2)检查中加强导管管理,避免并发... 总结侵入性心肺运动试验的操作配合要点,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所有患者均因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行侵入性心肺运动试验,护理要点:(1)检查前核查关键检查结果,充分评估活动耐力,协助运动方案的优化设置;(2)检查中加强导管管理,避免并发症;(3)明确分工,合理摆放各种仪器和急救物品,保证急救及时到位;(4)进行全程心理护理,增加安全感,舒缓紧张情绪;(5)检查后关注运动氧化应激,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检查后发现有3例患者为运动诱发肺动脉高压,1例为代谢功能障碍导致呼吸困难,其余患者结果无异常。检查过程中1例发生肺栓塞,1例于检查后发生心律失常,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功能试验 侵入性心肺运动试验 护理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小动脉重塑对肺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郭晓桐 范玉春 +5 位作者 郝斌威 曹霞 朱力 何进喜 孙潇 陈娟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7-483,共7页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肺小动脉重塑情况,观察其对近端肺动脉血液流变学、右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因肺部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4例,其中男25例,...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肺小动脉重塑情况,观察其对近端肺动脉血液流变学、右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因肺部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4例,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40~65岁,平均(56±8)岁。根据术前肺功能分为慢阻肺合并肺部肿瘤组(慢阻肺组)15例及肺功能正常合并肺部肿瘤组(对照组)19例。所有纳入患者术前接受心脏核磁共振扫描获取近端肺动脉血液流变学、右心室结构及功能改变。术中取病变周围正常的肺组织采用HE、改良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肺小动脉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肺小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定位及表达;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α-SMA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慢阻肺组与对照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别为(24.0±3.7)和(22.8±1.6) mmHg(1 mmHg=0.133 kPa),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阻肺组主肺动脉扩张度(mPAD%)为(44±11)%,低于对照组[(57±14)%,P〈0.05];慢阻肺组肺小动脉平滑肌厚度(WT)、平滑肌厚度占血管外径百分比(WT%)及平滑肌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百分比(WA%)分别为(37±18)μm、(65±19)%和(55±23)%,均高于对照组[(19±3)μm、(29±5)%和(40±7)%,均P〈0.05]。右心室舒张末期(RVMED)、收缩末期心肌质量(RVMES)、平均反向流量(ANF)及反流分数(RF%)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单位面积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数及细胞增殖率较对照组增高(均P〈0.01)。慢阻肺组肺组织免疫组化α-SMA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WA%、WT%与mPAD呈负相关,与RVMES、RVMED、RF%呈正相关。结论在尚未出现肺动脉高压的情况下,慢阻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高血压 肺性 心脏核磁共振扫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