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1
作者 朱健强 林红燕 钟韵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了解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3年5—6月及2014年3—4月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通过前瞻性连续动态监测,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医院ICU患者临床标本及对应床单位物表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目的:了解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3年5—6月及2014年3—4月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通过前瞻性连续动态监测,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医院ICU患者临床标本及对应床单位物表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分子流行病学状况。结果:ICU内MDRAB的检出率达58.30%,83.24%来自痰及支气管吸取物。其耐药率呈逐步上升趋势,2014年7—12月达80%以上。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从临床和环境分离的32株MDRAB有2个PFGE型,分别命名为A和B。其中A型包括临床分离株编号1、2、6、7和11,环境分离株编号19、23、26、27和28;B型包括临床分离株编号13、14、15、16和17,环境分离株编号25、30和31。结论:MDRAB已为ICU内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且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监测期间医院有两次分别由克隆A和B引起的患者间MDRAB交叉传播。交叉感染通过污染的心电监护仪或床单位两种路径传播;加强手卫生,彻底的消毒隔离措施,能有效控制MDRAB在ICU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脉冲式凝胶电泳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阮建锋 林红燕 钟韵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ICU内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收集2012—2014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临床标本分离的致病菌,描述致病菌株的菌种分布特征以及标本来源分布特征,分析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的变迁,比较ICU... 目的:探讨ICU内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收集2012—2014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临床标本分离的致病菌,描述致病菌株的菌种分布特征以及标本来源分布特征,分析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的变迁,比较ICU与全院之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的差异。结果:ICU检出的1 322株致病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占首位,共751株(56.81%),其中分离自痰液或支气管吸取物共617株(82.16%);2012—2014年,ICU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等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呈逐步上升趋势(P<0.05)。至2014年7—12月,ICU鲍曼不动杆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在80%以上,其中对头孢哌酮耐药率最高,达100%。ICU鲍曼不动杆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全院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情况严峻,预防医院感染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措施显得更为重要,否则持续的耐药率升高将使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面临无药可选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率 医院感染
下载PDF
TOPSIS法在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钟韵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7年第11期873-875,共3页
目的应用TOPSIS法对广州市某医院医院感染防控重点科室在三甲医院评审前后的医院感染防控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三甲医院评审对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的影响,并探讨TOPSIS法在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三甲评审前后广州市... 目的应用TOPSIS法对广州市某医院医院感染防控重点科室在三甲医院评审前后的医院感染防控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三甲医院评审对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的影响,并探讨TOPSIS法在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三甲评审前后广州市某医院医院感染防控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控质量数据,并使用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三甲评审后相关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控质量优于评审前。结论动态三甲评审能够有效促进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的提高;TOPSIS法对数据要求不高,计算方法简便,评价结果客观,适合在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综合评价中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 医院感染防控质量 综合评价 三甲医院评审
下载PDF
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肖龙 古英明 +3 位作者 林秀娟 黄莹 蔡扬 张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9期2974-2978,共5页
目的 观察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作为血管通路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我科自2005年12月至2012年5月共行带涤纶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105例次(103例),男55例次(54例),女50例次(49例),年龄17~91岁,平均年龄... 目的 观察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作为血管通路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我科自2005年12月至2012年5月共行带涤纶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105例次(103例),男55例次(54例),女50例次(49例),年龄17~91岁,平均年龄(59±16.2)岁,均通过颈内静脉留置,术后拍摄胸片确定导管位置.以尿素清除率(URR)和Kt/V作为透析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对照组则包含60例在同一时期使用相同设备,但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的患者.结果 使用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Permcath带涤纶环双腔导管经颈内静脉入路,99例次经右侧,6例次经左侧,使用1~54个月,平均使用(11.2±10.4)月.常见的并发症有:血流不畅27例169次,发生率4.79例次/1000导管日;感染32例34次,发生率0.96例次/1000导管日.导管组血流量(204±25) ml/min,URR值为(71.3±17.8)%,Kt/V值为(1.34±0.28),与内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无法行动静脉内瘘和人造血管移植手术的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涤纶环中心静脉导管 血液透析 并发症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钟韵 林红燕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年第12期970-971,共2页
目的分析2015年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检出情况与耐药性,为ICU的MDR-AB医院感染防控及抗菌药物选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度本院ICU MDR-AB的检出情况与耐药率资料。结果 2015年ICU检出MDR-AB共... 目的分析2015年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检出情况与耐药性,为ICU的MDR-AB医院感染防控及抗菌药物选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度本院ICU MDR-AB的检出情况与耐药率资料。结果 2015年ICU检出MDR-AB共153株,占全院MDR-AB的56.3%,主要在痰标本中检出,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米诺环素耐药率24.5%。结论 MDR-AB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应通过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加强手卫生和消毒隔离来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控制 抗菌药物 耐药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2014—2016年多重耐药菌感染趋势变迁 被引量:30
6
作者 林秀娟 林红燕 钟韵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3年多重耐药菌感染趋势,了解多重耐药菌种类及分布特点,探索下一阶段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关键点。方法监测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患者致病菌中检出多重耐药菌3 921株,分析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感染部位、重点部门多...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3年多重耐药菌感染趋势,了解多重耐药菌种类及分布特点,探索下一阶段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关键点。方法监测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患者致病菌中检出多重耐药菌3 921株,分析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感染部位、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构成比等相关数据。结果医院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3年来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分别为40.36%、36.92%、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563,P=0.001);多重耐药菌感染部位分布连续3年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分别59.14%、60.96%、4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972,P=0.001);ICU检出多重耐药菌在全院检出科室分布中的构成比逐年下降,分别为30.54%、28.60%、2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00,P=0.030)。结论近年来社区检出多重耐药菌有增多的趋势,而本院多重耐药菌检出逐年下降,至2016年全院各科室检出多重耐药菌构成比分布趋于均匀,符合各专科细菌感染的特点,消除了多重耐药菌集中在医院感染高危科室检出率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 趋势 感染
下载PDF
2011-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奕慧 阮建锋 +2 位作者 史兆驹 朱健强 林红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分别于2011年10月27日、2012年6月6日、2013年5月22日、2014年9月25日0∶00-24∶00对全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所有数据采用SPSS 14.0软...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分别于2011年10月27日、2012年6月6日、2013年5月22日、2014年9月25日0∶00-24∶00对全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所有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共调查住院患者5 282例,发生医院感染226例、315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4.28%、例次感染率5.96%;4年感染科室均以中心ICU为主,分别占34.52%、34.25%、33.72%、16.67%,呈下降趋势;感染部位均以呼吸系统为主,分别占55.95%、68.49%、58.14%、61.11%;医院感染病原体前3位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从2011年的50.00%下降至2014年的13.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从2011年的0上升至2014年33.33%。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客观反映了医院感染的现状,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对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林秀娟 肖龙 林红燕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36-1738,共3页
目的评估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对长期留置(>6个月)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HCRI)的影响。方法调查某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长期留置HCRI的发生率和相关感染管理的不足。通过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后,再次评估2012年1月至201... 目的评估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对长期留置(>6个月)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HCRI)的影响。方法调查某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长期留置HCRI的发生率和相关感染管理的不足。通过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后,再次评估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HCRI的发生情况。结果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某院在针对HCRI的控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透析科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和技术规范教育和培训不足;感染预防制度执行的依从性差;手卫生不达标;无菌操作技术不规范等。通过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结合采用最新的、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感染预防措施,HCRI的发生率明显下降(6.3 vs 2.1次/1 000导管日,P=0.02)。结论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可以明显降低HCR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透析性导管 医院感染 持续性质量改进 循证医学
下载PDF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易感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林秀娟 阮建锋 +1 位作者 林红燕 陈奕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3-1135,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控制并避免感染的进一步发展。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7月-2012年12月颅脑手术患者851例临床资料,64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病例组,以年龄段及术前诊断为匹配条件收集64例神经外科手术...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控制并避免感染的进一步发展。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7月-2012年12月颅脑手术患者851例临床资料,64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病例组,以年龄段及术前诊断为匹配条件收集64例神经外科手术后无颅内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 851例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64例,感染率7.52%,其中2011年8月感染率较高,为28.57%,高于平均水平的7.52%(χ2=23.35,P<0.05),易感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时间、术前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类型与颅内感染的发生有关联(P<0.05)。结论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强化护理对策,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Ⅰ、Ⅱ类整合子在变形菌属中的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奕慧 林红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6-528,共3页
目的了解Ⅰ、Ⅱ类整合子在变形菌属中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25株变形菌属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Ⅰ、Ⅱ类整合酶基因,微量稀释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率。结果 125株变形菌属中检出携带Ⅰ类... 目的了解Ⅰ、Ⅱ类整合子在变形菌属中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25株变形菌属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Ⅰ、Ⅱ类整合酶基因,微量稀释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率。结果 125株变形菌属中检出携带Ⅰ类整合子46株占38.60%,检出携带Ⅱ类整合子32株占25.60%,同时携带Ⅰ、Ⅱ类整合子17株,阳性率为13.60%;携带Ⅰ类或Ⅱ类整合子或同时两种整合子的菌株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吡肟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有Ⅰ、Ⅱ类整合子的变形菌属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均>60.00%;125株变形菌属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耐药率均<10.00%。结论临床分离的变形菌属中携带Ⅰ、Ⅱ类整合子的菌株比例较高,Ⅰ、Ⅱ类整合子与变形菌属的多药耐药具有相关性,临床上需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新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菌属 整合子 耐药性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秀娟 朱健强 周勇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调查神经外科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肺部感染流行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通过痰培养并结合临床症状和胸部影像... 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调查神经外科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肺部感染流行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通过痰培养并结合临床症状和胸部影像学诊断Pa肺部感染。进行Pa药敏试验检测,PCR检测Pa携带的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诊治方案、合并症和发病原因等临床资料并进行CRPa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6197例,诊断院内Pa肺部感染61例,其中50例(82.0%)为CRPa肺部感染;CRPa携带的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主要为VIM⁃2和IMP⁃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住院时间>2周、抗生素使用时间>2周、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使用呼吸机、伴有昏迷或脑血管意外等均是CRPa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神经外科Pa肺部感染中CRPa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使用呼吸机、住院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等易导致CRPa肺部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碳青霉烯类 肺炎 危险因素 神经外科
下载PDF
黄连浸出液对耐药奇异变形菌整合子转录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奕慧 林红燕 +2 位作者 谭少华 阮建锋 朱健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51-1453,共3页
目的了解黄连对变形菌属整合子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黄连对细菌耐药基因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试验鉴定携带有Ⅰ、Ⅱ类整合子耐头孢哌酮奇异变形菌1株,利用RT-PCR方法,分析变形菌属Ⅰ、Ⅱ类整合酶基因(in... 目的了解黄连对变形菌属整合子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黄连对细菌耐药基因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试验鉴定携带有Ⅰ、Ⅱ类整合子耐头孢哌酮奇异变形菌1株,利用RT-PCR方法,分析变形菌属Ⅰ、Ⅱ类整合酶基因(intI1和intI2)转录水平检测的合适条件,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黄连浸出液处理耐药奇异变形菌对其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奇异变形菌总RNA提取完整无降解;Ⅰ类整合子的第1对引物、Ⅱ类整合子的第2对引物在不同退火温度下扩增时均出现明显的非特异性条带;随着黄连浓度的升高,奇异变形菌intI1和intI2相对表达量下降,当黄连浓度在50mg/ml以上,可显著抑制奇异变形菌intI1、intI2的转录(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变形菌属intI1、intI2基因转录水平的方法,发现黄连浸出液可抑制变形菌属整合子转录水平,推测与黄连抗耐药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变形菌属 整合子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样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与活性分析
13
作者 陈奕慧 李孜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249-254,共6页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样(Schistosoma japonicum cathepsin L, SjCLs)基因,并检测所表达SjCLs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将SjCLs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 (+),并转化大肠埃希菌 BL21(DE3),用...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样(Schistosoma japonicum cathepsin L, SjCLs)基因,并检测所表达SjCLs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将SjCLs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 (+),并转化大肠埃希菌 BL21(DE3),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用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对表达的重组蛋白及纯化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分析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与SjCLs 重组蛋白之间免疫反应性。以N-苄酯基-苯丙氨酸-精氨酸7-酰胺基-4-甲基香豆素(Z-Phe-Arg-Nmec)为底物,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重组蛋白的酶活性。结果成功构建pET30a-SjCLs重组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获得SjCLs重组融合蛋白,SDS-PAGE显示,表达及纯化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000,与SjCLs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基本一致。SjCLs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分析结果为阴性,表明重组蛋白不能被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识别。以Z-Phe-Arg-Nmec为反应底物,检测到SjCLs的吸光度(A460)值为925,证实SjCLs具有组织蛋白酶的活性。结论获得了原核表达的SjCLs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具有类似于SjCL2的酶活性,为深入研究SjCLs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组织蛋白酶 原核表达 重组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