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臂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1
作者 白印伟 李征 +6 位作者 余少校 陈泽华 柯于海 周望高 熊懿 钟科明 张振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49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39例,女10例;年龄16~52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重物压砸伤34例,锐器割伤7例,撕脱伤5例,高温机器...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49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39例,女10例;年龄16~52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重物压砸伤34例,锐器割伤7例,撕脱伤5例,高温机器压伤3例。损伤部位:示指21例,中指14例,环指10例,小指1例,虎口区、掌背侧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10 h,平均4.5 h。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5 cm×1.5 cm^6.0 cm×4.5 cm。46例合并掌、指骨骨折及肌腱、神经等复合组织损伤。急诊手术43例,择期手术6例。采用同侧前臂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内静脉近端分别与手指动、静脉吻合,皮瓣切取范围为3.5 cm×2.5 cm^7.5 cm×5.3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7例皮瓣成活质量接近于生理性皮瓣;39例皮瓣出现轻、中度肿胀,散在小水疱形成;3例皮瓣出现严重水肿,并发生不同程度坏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3.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稍臃肿,皮色略深于手部周围正常皮肤。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6~22 mm,平均20 mm。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获优21例,良21例,可3例,差4例。结论应用前臂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皮瓣供区广泛,不损伤主要血管,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外观满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掌侧游离皮瓣 动脉化静脉皮瓣 手部皮肤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仅吻合指动脉终末支指尖再植的临床评价及流体力学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望高 陈乐锋 +7 位作者 余少校 李征 陈国荣 熊懿 陈泽华 白印伟 柯于海 张振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 探讨仅吻合指动脉终末支指尖再植的侧支回流的流体力学机制.方法 2009年9月至2013年3月,对58指指尖离断病例进行再植,术中仅吻合1条指动脉终末支,注意保留指动脉弓的完整性和吻合口近端的分支,术后不做甲床放血和小切口放血.结果 5... 目的 探讨仅吻合指动脉终末支指尖再植的侧支回流的流体力学机制.方法 2009年9月至2013年3月,对58指指尖离断病例进行再植,术中仅吻合1条指动脉终末支,注意保留指动脉弓的完整性和吻合口近端的分支,术后不做甲床放血和小切口放血.结果 58指指尖再植病例中存活55指,坏死3指;成活率为94.8%.术后随访3~ 12个月(平均7.8个月),存活指体饱满,指甲生长良好,外形满意,静态两点分辨觉为3~7mm.结论 仅吻合指动脉终末支指尖再植的成功率高,保留指动脉弓的完整性,能提供有效的分流,用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定理(P+ 1/2 ρv2+ ρgh=常量)分析指尖再植指动脉侧支回流现象,指动脉吻合口近端的侧支能提供侧支回流,这种现象是吻合单根血管指尖再植存活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分析 再植术 侧支 分流
原文传递
改良石黑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乐锋 陈泽华 +7 位作者 余少校 陈国荣 周望高 柯于海 熊懿 吴文溢 叶学浪 张振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1-27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石黑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我们对10例伴有末节基底撕脱骨折的锤状指患者,采用改良石黑法治疗,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随访患指远指间(DIP)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及X线片表现,按Crawford... 目的探讨改良石黑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我们对10例伴有末节基底撕脱骨折的锤状指患者,采用改良石黑法治疗,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随访患指远指间(DIP)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及X线片表现,按Crawford功能评定方法评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10个月,无针道感染、皮肤坏死、指甲畸形、疼痛及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按Crawford功能评定方法评定:优5例,良4例.可1例。结论改良石黑法是治疗撕脱骨折块超过关节面1/3的骨性锤状指较为理想的方法,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骨折固定术 锤状指 改良石黑法
原文传递
吻合皮下静脉结合伤口负压引流治疗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望高 陈乐锋 +7 位作者 熊懿 叶学浪 余少校 曾锦浩 陈泽华 柯于海 林慧鑫 张振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吻合皮下静脉结合伤口负压引流治疗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们对9例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采用吻合皮下静脉结合自行设计的负压引流装置进行伤口负压引流治疗,术后观察皮肤存活及功能情... 目的探讨吻合皮下静脉结合伤口负压引流治疗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们对9例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采用吻合皮下静脉结合自行设计的负压引流装置进行伤口负压引流治疗,术后观察皮肤存活及功能情况。手掌皮肤逆行撕脱面积为6 cm×5 cm^10 cm×10 cm。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手掌逆行撕脱伤皮肤全部存活,引流出的血性液体平均为26 ml。术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4个月。患手掌皮肤柔软,弹性良好,色泽正常,两点分辨觉为7~10 mm,平均8.5 mm。结论吻合皮下静脉结合伤口负压引流治疗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效果良好,操作简单,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治疗结果 引流术 撕脱伤
原文传递
多重耐药菌感染对骨科伤口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皇胜 张振伟 +4 位作者 吴文溢 孙克民 姜翠菊 范银红 何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478-2481,共4页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感染对骨科伤口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96例伤口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检出MDR,分为MDR组和非MDR组。收集患...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感染对骨科伤口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96例伤口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检出MDR,分为MDR组和非MDR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菌条件下,采集患者伤口分泌物进行菌株鉴定;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96例伤口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得到病原菌202株,其中MDR 46株占22.45%;46株MDR中包括3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1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3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氏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和1株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 resistant/pan-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MDR/PDR-PA);MDR组总有效率为75.00%,低于非MDR组的95.39%(P<0.05);MDR组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均高于非MDR组(P<0.05)。结论骨科伤口MDR感染率较高,其中最常见的是产ESBLs耐药菌;MDR感染可能是导致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增加的原因,治疗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骨科 伤口感染 疗效
原文传递
调节动脉化静脉皮瓣前负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熊懿 李征 +5 位作者 周望高 陈国荣 余少校 陈乐锋 陈泽华 张振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 研究调节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前负荷,减少静脉皮瓣术后的组织肿胀程度,对皮瓣存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0只,在下腹壁两侧设计静脉皮瓣共20例,利用股动脉分支(腹壁下动脉)与一条静脉皮瓣皮下静脉吻合形成动脉化静脉皮瓣... 目的 研究调节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前负荷,减少静脉皮瓣术后的组织肿胀程度,对皮瓣存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0只,在下腹壁两侧设计静脉皮瓣共20例,利用股动脉分支(腹壁下动脉)与一条静脉皮瓣皮下静脉吻合形成动脉化静脉皮瓣.左侧为实验组10例,不结扎股动脉远端,形成动脉压力和血流分流调节模式;右侧为对照组10例,结扎腹壁下动脉分支以远股动脉主干,形成股动脉-腹壁下动脉直接供血模式.在对照组结扎股动脉前后分别测定腹壁下动脉内血压的变化.于术后3d在皮瓣边缘取材,对静脉皮瓣组织学进行观察.结果 实验组静脉皮瓣存活8例,部分存活1例,坏死1例;对照组静脉皮瓣存活5例,部分存活4例,坏死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静脉皮瓣存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压力测定结果显示,不结扎股动脉与结扎股动脉两种情况下,腹壁下动脉收缩压平均降低10%.皮瓣组织学观察,实验组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术式改良调节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前负荷,改善了皮瓣内血液的灌流平衡,减少了静脉皮瓣术后的组织肿胀,静脉皮瓣存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动物实验 前负荷 分流减压
原文传递
原位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无血管吻合的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望高 叶学浪 +7 位作者 余少校 陈国荣 吴文溢 熊懿 陈泽华 柯于海 李东扬 张振伟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原位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无血管吻合的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例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使用一期原位植皮与负压封闭引流相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其... 目的探讨原位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无血管吻合的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例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使用一期原位植皮与负压封闭引流相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7~58岁,平均37.8岁;手掌皮肤逆行撕脱的面积为5 cm×5 cm^11 cm×10 cm,其中4例患者合并肌健损伤、掌指骨开放性骨折。结果5例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皮肤全部成活,7例出现部分坏死,7例部分坏死的创面未予特殊处理,仅靠换药愈合,12例患者原位植皮的一期皮肤成活率平均为91%;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原手掌逆行撕脱皮肤柔软,皮肤瘢痕增生和色素沉积不明显,两点分辨觉为7~12 mm,平均9.2 mm;手功能采用手指关节总活动度(ATM)法评定:优8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原位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无皮下静脉吻合的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能提高皮肤的存活率,缩短了治疗周期,缓解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住院费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皮 负压封闭引流 手掌 皮肤 逆行撕脱伤
下载PDF
穿支血管导航下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庄加川 李敏姣 +3 位作者 陈乐锋 陈国荣 叶学浪 张振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穿支血管导航下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对7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皮肤缺损面积为5.5cm×7.2cm~10.0cm×12.5cm,术前用多普勒探测仪对股前外侧穿支血管进行探测,确定穿支血管的走向及穿出... 目的探讨穿支血管导航下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对7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皮肤缺损面积为5.5cm×7.2cm~10.0cm×12.5cm,术前用多普勒探测仪对股前外侧穿支血管进行探测,确定穿支血管的走向及穿出点的位置,精确切取股前外侧皮瓣并剔除多余的皮下脂肪,吻合穿支血管与受区动静脉重建皮瓣血液循环,大腿皮瓣供区直接闭合或部分植皮。结果7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手术探查发现动脉吻合口内有血栓形成,取出血栓后重新吻合血管后皮瓣存活,2例皮瓣术后部分皮缘出现淤黑、干性坏死,直接清创缝合创面。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平均11个月,手部皮瓣外观满意,7例皮瓣均无需二次整形,手功能恢复良好,大腿供区创面愈合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评走:优4例,良2例,可1例。结论穿支血管导航下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手损伤 超薄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血管导航
原文传递
趾甲床瓣加趾背动脉转移皮瓣修复手指甲床缺损六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庄加川 李敏姣 +3 位作者 陈乐锋 陈国荣 叶学浪 张振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游离足趾甲床瓣加趾背动脉转移皮瓣在手指甲床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从2012年4月-2014年8月,对手指甲床缺损患者6例.根据甲床缺损形状、类型采用游离第二趾甲床瓣移植修复,足趾供区采用第二足趾腓侧趾背动脉为蒂皮瓣转移加植... 目的探讨游离足趾甲床瓣加趾背动脉转移皮瓣在手指甲床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从2012年4月-2014年8月,对手指甲床缺损患者6例.根据甲床缺损形状、类型采用游离第二趾甲床瓣移植修复,足趾供区采用第二足趾腓侧趾背动脉为蒂皮瓣转移加植皮术修复。结果6例足趾甲床瓣全部成活,第二足趾供区转移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14个月,平均5个月,手指甲外观满意,有2例指甲出现不同程度的挛缩,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第二足趾供区创面未见水泡形成,足趾长度未见明显短缩,足趾行走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游离足趾甲床瓣加趾背动脉转移皮瓣在手指甲床缺损的应用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床损伤 趾甲床瓣 趾背动脉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钢板骨折区增加螺钉帽对胫骨骨折内固定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耿 张振伟 +1 位作者 张美超 李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固定胫骨骨折时骨折区钢板置入螺钉帽对固定结构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CT扫描数据和三维图像重建,模拟临床手术固定建立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有限元模型,13孔钢板布钉位置为1、2、4、5、9、10、12、13孔,骨折... 目的探讨固定胫骨骨折时骨折区钢板置入螺钉帽对固定结构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CT扫描数据和三维图像重建,模拟临床手术固定建立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有限元模型,13孔钢板布钉位置为1、2、4、5、9、10、12、13孔,骨折区钉孔为6,7,8,并设计两种钢板固定方式:A(骨折区置入螺钉帽)和B(骨折区不置螺钉帽),对模型A和模型B分别进行600N压缩试验和1000N三点弯曲试验,计算分析模型各部位的力学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压缩试验中,模型A钢板最大应力出现在钢板下端,模型B钢板最大应力出现在骨折区,模型A钢板最大应力明显小于模型B;三点弯曲试验中,两种模型钢板最大应力均出现在骨折区,模型A钢板最大应力明显小于模型B。结论在钢板骨折区空螺钉孔处增加螺钉帽,可以明显降低钢板的最大应力,减少钢板骨折区的应力集中,从而减少在骨折端处钢板发生疲劳性断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帽 锁定钢板 骨折内固定术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克氏针旋转扣压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乐锋 陈泽华 +7 位作者 余少校 陈国荣 周望高 柯于海 熊懿 曾锦浩 林慧鑫 张振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旋转扣压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对20例伴有末节基底撕脱骨折的锤状指患者,应用克氏针旋转扣压法治疗,术后6周拔除过关节克氏针,8周拔除扣压克氏针。随访3~12个月,采用Crawford功能评... 目的探讨克氏针旋转扣压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对20例伴有末节基底撕脱骨折的锤状指患者,应用克氏针旋转扣压法治疗,术后6周拔除过关节克氏针,8周拔除扣压克氏针。随访3~12个月,采用Crawford功能评定方法评定远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及X线片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术后无感染,无皮肤坏死,无指甲畸形,无关节疼痛、关节炎等并发症。优10例,良8例,可2例。结论克氏针旋转扣压法是治疗各种类型特别是撕脱骨块较小的骨性锤状指较理想的方法之一,手术适应证广,疗效满意,并发症少,费用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骨折固定术 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旋转扣压法
原文传递
改良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被引量:9
12
作者 余少校 张振伟 +5 位作者 杨诚 李征 白印伟 陈国荣 周望高 熊懿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切取指背筋膜蒂皮瓣时,皮瓣近端预留一条长1~2cm指背静脉,皮瓣切取后,松开止血带,温盐水复温,皮瓣蒂部局部应用罂粟碱解痉,观察并判断皮瓣供血与回流... 目的探讨改良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切取指背筋膜蒂皮瓣时,皮瓣近端预留一条长1~2cm指背静脉,皮瓣切取后,松开止血带,温盐水复温,皮瓣蒂部局部应用罂粟碱解痉,观察并判断皮瓣供血与回流情况。若皮瓣出现血供不足,通过皮瓣内预留指背静脉与指动脉断端吻合,形成静脉动脉化皮瓣(10例);若皮瓣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则将皮瓣内指背静脉与受区皮下静脉吻合,改善其回流(12例);若皮瓣供血与回流基本平衡,则无需进行血管吻合(13例)。结果临床应用改良的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35例,皮瓣面积:1.2cm×1.6cm-2.7cm×3.2cm,其中辅助吻合预留血管22例,辅助血管吻合率63%,皮瓣全部成活。术后72h除静脉动脉化皮瓣有3例出现张力性水疱外.其余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供区植皮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个月,手指功能与外观均满意,皮瓣质地良好,指端饱满,无触压痛。结论传统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经选择性辅助吻合血管处理,其成活率和成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蒂皮瓣 辅助血管吻合 修复
下载PDF
带趾骨背侧骨质的第2趾甲皮瓣修复手指甲床缺损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望高 余少校 +7 位作者 李东扬 叶学浪 林慧鑫 谭亚茜 旷玲玉 柯于海 黄伟妮 张振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带趾骨背侧骨质的第2趾甲皮瓣修复手指甲床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对收治的10例手指甲床全部缺损的患者采用带趾骨背侧骨质的第2趾甲皮瓣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门诊随访观察伤指的末节指骨愈合情况... 目的探讨带趾骨背侧骨质的第2趾甲皮瓣修复手指甲床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对收治的10例手指甲床全部缺损的患者采用带趾骨背侧骨质的第2趾甲皮瓣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门诊随访观察伤指的末节指骨愈合情况、指甲外形及指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10例第2趾甲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10例伤指的骨连接端均愈合良好,未出现骨不连,指甲外形良好,未出现畸形。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9例,良1例。结论带趾骨背侧骨质的第2趾甲皮瓣切取方便,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较好,是一种良好修复手指甲床缺损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甲皮瓣 手指 趾骨 修复 甲床缺损
原文传递
逆行四面解剖法切取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望高 柯于海 +6 位作者 李东扬 叶学浪 余少校 林慧鑫 熊懿 李征 张振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逆行四面解剖法切取桡动脉掌浅支(SPBRA)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8~61岁,平均38.6岁;机器挤压伤23例,机器切割伤8例,电锯伤5例... 目的 探讨应用逆行四面解剖法切取桡动脉掌浅支(SPBRA)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8~61岁,平均38.6岁;机器挤压伤23例,机器切割伤8例,电锯伤5例;受伤指别:拇指5例,示指13例,中指11例,环指5例,小指2例.均采用逆行四面解剖法(沿穿支血管的前、后、左、右四面逆向解剖血管至源动脉并切取皮瓣)切取SPBRA游离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0 cm×1.0 cm ~2.5 cm×3.0 cm,平均2.0 cm×2.5 cm.术后门诊定期随访观察皮瓣的色泽、质地、感觉恢复情况及患指和腕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 本组36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坏死及感染,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观良好,无明显萎缩,患指屈、伸功能正常,腕关节功能正常,皮瓣静态TPD为8~12 mm.结论 逆行四面解剖法操作简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能更好指导初学者顺利切取皮瓣,SPBRA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手指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游离皮瓣前负荷调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征 钟科明 +5 位作者 熊懿 余少校 柯于海 白印伟 曾锦浩 张振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在游离皮瓣静脉回流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利用“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及“流体力学”原理调节游离皮瓣的前负荷,观察其对皮瓣存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下腹部左右两侧按静脉回流不足的游离皮瓣模型设计两组游离... 目的探讨在游离皮瓣静脉回流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利用“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及“流体力学”原理调节游离皮瓣的前负荷,观察其对皮瓣存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下腹部左右两侧按静脉回流不足的游离皮瓣模型设计两组游离皮瓣,均以腹壁下动脉为供血动脉及一条皮下静脉为回流静脉,A组(实验组)不结扎股动脉及其分支,保持股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通畅;B组(对照组)在腹壁下动脉分叉处以远0.5cm处结扎股动脉,同时结扎邻近的股动脉分支。观察术后皮瓣的颜色、肿胀程度及皮瓣存活情况以及两组皮瓣的组织学改变,比较两组皮瓣的存活质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组皮瓣存活16例,坏死4例,成活率80%,B组皮瓣存活3例,坏死17例,成活率15%,两组皮瓣的成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静脉回流不充分的情况下,可通过“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及流体力学原理对游离皮瓣前负荷进行分流减压,使皮瓣的灌注量与回流量达到平衡,提高游离皮瓣存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动物实验 前负荷 灌流平衡
原文传递
桡侧副动脉穿支骨皮瓣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望高 曾锦浩 +6 位作者 张振伟 李东扬 叶学浪 柯于海 林慧鑫 余少校 陈乐锋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骨皮瓣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9例手部掌、指骨及皮肤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桡侧副动脉穿支骨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3.5 cm×5.5 cm~4.5 cm×8.5 cm,骨缺...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骨皮瓣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9例手部掌、指骨及皮肤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桡侧副动脉穿支骨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3.5 cm×5.5 cm~4.5 cm×8.5 cm,骨缺损长度3~6 cm。皮瓣切取面积4.0 cm×6.0 cm~5.0 cm×9.0 cm,骨瓣切取大小3.0 cm×1.0 cm×1.0 cm~6.0 cm×1.5 cm×1.0 cm,皮瓣均携带臂后侧皮神经,骨瓣和受区的掌、指骨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皮瓣的桡侧副动脉及伴行静脉和受区的桡动脉腕背支、头静脉吻合。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门诊随访观察骨移植端愈合情况、皮瓣存活质量、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及指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术后9例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24个月,全部病例的骨移植端均愈合良好,皮瓣外形良好,无臃肿,皮瓣的两点分辨觉为8~12 mm,平均10.2 mm。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7例,良2例。上臂皮瓣供区仅留线状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桡侧副动脉穿支骨皮瓣切取方便,操作简单,可同时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及掌、指骨缺损,缩短治疗时间,对供区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修复手部骨及皮肤软组织复合缺损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指骨 掌骨 桡侧副动脉穿支 复合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穿支皮瓣血管吻合方式改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庄加川 张振伟 +6 位作者 李征 陈乐锋 陈国荣 熊懿 柯于海 叶学浪 林慧鑫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手部游离穿支皮瓣血管吻合方式的改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4cm×3.5cm~2.8cm×7.5cm,分别以全身不同部位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术中将传统的穿支血管端.端吻合方式改良为侧支吻... 目的探讨手部游离穿支皮瓣血管吻合方式的改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4cm×3.5cm~2.8cm×7.5cm,分别以全身不同部位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术中将传统的穿支血管端.端吻合方式改良为侧支吻合、端侧吻合、嵌顿吻合三种方式,吻合穿支血管,保留受区血管主干道的通畅。结果21例游离穿支皮瓣全部存活,6例穿支皮瓣3个月后由于外观臃肿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6个月,手部功能与皮瓣外观均满意,皮瓣皮肤质地好,未见瘢痕挛缩,12例缝合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为4~6mm。结论手部游离穿支皮瓣血管吻合方式的改良在临床应用中能提高穿支皮瓣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外科皮瓣 血管吻合方式改良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的误区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征 徐达传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345-348,共4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其骨折类型、生物力学和有关治疗策略一直备受争议。研究显示,临床上许多长期应用的治疗原则和方案需要进一步与循证医学的研究证据相结合。本文拟对桡骨远端骨折在治疗上存在的焦点问题进行综述,以...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其骨折类型、生物力学和有关治疗策略一直备受争议。研究显示,临床上许多长期应用的治疗原则和方案需要进一步与循证医学的研究证据相结合。本文拟对桡骨远端骨折在治疗上存在的焦点问题进行综述,以拓展我们的思维并接受一些启发式的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远端骨折 治疗
下载PDF
乌拉地尔减少动脉化静脉皮瓣血流灌注量的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文锋 李征 +5 位作者 吴立业 熊懿 吴文溢 曾锦浩 柯于海 张振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乌拉地尔减少动脉化静脉皮瓣血流灌注量的机制。方法2016年5月至2016年7月,选取20只体质量为(25.0±5.0)kg的雄性巴马小型猪,均在上腹部设计动脉化静脉皮瓣,根据乌拉地尔的用药方式随机分为局部用药组及肌注用... 目的初步探讨乌拉地尔减少动脉化静脉皮瓣血流灌注量的机制。方法2016年5月至2016年7月,选取20只体质量为(25.0±5.0)kg的雄性巴马小型猪,均在上腹部设计动脉化静脉皮瓣,根据乌拉地尔的用药方式随机分为局部用药组及肌注用药组。术后监测两组给药前后的皮瓣血流灌注量与血压,以及术后l周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用药前、用药后15min、用药后30min,局部用药组的皮瓣血流灌注量分别为(76.99±7.14)pu、(76.80±6.61)pu、(77.25±6.89)pu,收缩压分别为(109.90±7.02)mmHg、(110.20±6.49)mmHg、(110.40±7.01)mmHg,舒张压分别为(84.60±7.47)mmHg、(84.70±7.03)mmHg、(85.20±7.48)mmHg;注用药组的皮瓣血流灌注量分别为(77.33±5.68)pu、(57.42±5.11)pu、(44.32±4.72)Pu,收缩压分别为(111.00±6.06)mmHg、(96.50±6.69)mmHg、(94.60±5.70)mmHg,舒张压分别为(87.90±9.15)mmHg、(75.70±10.23)mmHg、(74.00±10.37)mmHg,局部用药组的皮瓣血流灌注量与血压在用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注用药组的皮瓣血流灌注量与血压在用药后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7天.局部用药组皮瓣坏死2例,不同程度的部分坏死6例,成活2例;肌注用药组没有完全坏死的皮瓣,不同程度的部分坏死3例.成活7例。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可认为肌注用药组皮瓣的存活质量比局部用药的要高(单侧,P〈0.05)..结论乌拉地尔肌注用药作用于全身,扩张了全身静脉系统.使全身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降低的同时,也减少了动脉化静脉皮瓣的血流灌注量(前负荷),从而提高了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成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静脉皮瓣 乌拉地尔 作用机制 血流灌注量 小型猪
原文传递
真空采血管在手部手术引流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乐锋 陈泽华 +6 位作者 陈国荣 熊懿 柯于海 吴文溢 曾锦浩 叶学浪 张振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真空采血管在手部手术引流中的作用。方法自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利用真空采血管引流手指关节松解伤口10例10指,并按引流量更换不同真空度的采血管。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6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 目的探讨真空采血管在手部手术引流中的作用。方法自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利用真空采血管引流手指关节松解伤口10例10指,并按引流量更换不同真空度的采血管。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6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掌指关节和指问关节伸屈功能总主动活动度与健侧比较:优3指,良6指,中1指。所有患者对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利用真空采血管引流手部伤口操作简单、有效,并发症少,加快伤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少患者的痛苦,是手指关节松解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引流术 真空采血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