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后路单侧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肖斌 李健 +2 位作者 蔡厚洪 林绍仪 梁观钦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049-3051,3054,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伤椎置钉与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其分为经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组(A组)和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组(B组),每组20例... 目的比较单侧伤椎置钉与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其分为经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组(A组)和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组(B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在术后1个月及术后2年的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正中矢状径、脊柱后凸角(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rankel分级等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正中矢状径、Cobb角、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两项指标,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良好,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重建椎体高度,使脊柱的载荷分布更加合理,降低内固定失败率,减少矫正丢失,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 胸腰椎骨折 经椎弓根 植骨术
下载PDF
跨骨折椎体固定联合单侧伤椎植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肖斌 李健 +1 位作者 蔡厚洪 林绍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0-584,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后路跨骨折椎体固定联合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方法取18具新鲜小牛脊柱胸腰段(T_(11)~L_(3))标本,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随机分为A、B、C 3组(n=6);各组标本采用Panjabi落锤实验制作L_(1)椎... 目的 探讨经后路跨骨折椎体固定联合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方法取18具新鲜小牛脊柱胸腰段(T_(11)~L_(3))标本,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随机分为A、B、C 3组(n=6);各组标本采用Panjabi落锤实验制作L_(1)椎体爆裂骨折模型后,采用脊柱通用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分别行跨骨折椎体固定(A组)、跨骨折椎体固定基础上联合单侧伤椎固定(B组)、跨骨折椎体固定基础上联合双侧伤椎固定(C组)。于各组标本正常、骨折及固定状态下,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测定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轴向旋转方向伤椎上、下相邻节段的椎间活动度;采用MTS-858型生物材料试验机测定300 N载荷下标本抵抗轴向变形能力,计算轴向刚度。结果A、B、C组标本在正常状态和骨折状态下各方向椎间活动度及轴向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各组标本具有可比性。固定状态下,B、C组各方向椎间活动度均小于A组(P〈0.05),但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轴向刚度显著大于A组(P〈0.05),B组小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植钉能提高脊柱稳定性,且单侧与双侧植钉稳定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椎弓根 单侧植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L4/5椎间盘前方大血管的影像解剖及腹腔镜下手术应对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金伟 管明强 +1 位作者 李卫 丁自海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5期399-404,共6页
目的:观察 L4/5椎间盘前方大血管的影像解剖形态特征,测量相关数据并尝试分型,为腹腔镜下手术提供应对策略。方法收集2002年11月1日—2007年5月1日南方医院骨科住院的257例患者的 L4/5椎间盘节段的 MRI 轴位图像进行观察与测量。观察 L... 目的:观察 L4/5椎间盘前方大血管的影像解剖形态特征,测量相关数据并尝试分型,为腹腔镜下手术提供应对策略。方法收集2002年11月1日—2007年5月1日南方医院骨科住院的257例患者的 L4/5椎间盘节段的 MRI 轴位图像进行观察与测量。观察 L4/5椎间盘前方腹主动脉分叉、髂总静脉汇合情况并进行分组、组合。考虑到腹主动脉已分叉且髂总静脉未汇合( i +α组合)病例手术入路的复杂性,重点对此组合进行观测、分析,观察“血管间窗”(IVW)两侧血管构成及其他间隙情况,在 L4/5椎间盘上下界中央的轴位图像上,分析 IVW 值是否存在性别及年龄差异。将轴位图像上椎间盘垂直4等分,根据这3条分割线与椎前大血管的关系将椎前可操作间隙定量,并根据操作间隙大小及位置将此组合分为4型,其中 A、B1、C1型可通过椎前间隙进行腹腔镜前路髂总血管分叉间手术。最后,参考 Kleeman 的入路分型,提出各组合及各型的手术应对策略。结果在 L4/5椎间盘水平,腹主动脉已分叉者82.49%(212/257),髂总静脉未汇合者43.58%(112/257), i +α组合43.58%(112/257)。 i +α组合中 IVW 两侧髂血管构成,左侧髂总静脉94.64%(106/112);右侧髂动脉93.75%(105/112),IVW 的大小为(0.42±0.70)cm。 IVW 值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29, P 〉0.05),在年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065, P 〉0.05)。形态分型提示仅39.29%(44/112)的病例(A 型、B1型、C1型)可以进行腹腔镜前路髂总血管分叉间 L4/5椎间盘手术,其 IVW的大小为(1.03±0.79)cm;8.93%(10/112)在左髂总动脉与左侧缘存在可操作间隙;51.78%(58/112)不适合前路手术操作。结论应用 MRI 轴位图像等影像学资料对腰椎前方血管进行观测、分型,可以较好地进行术前评估,为腹腔镜下手术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主动脉 核磁共振成像 腹腔镜技术 手术策略
原文传递
多重耐药菌感染对骨科伤口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皇胜 张振伟 +4 位作者 吴文溢 孙克民 姜翠菊 范银红 何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478-2481,共4页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感染对骨科伤口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96例伤口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检出MDR,分为MDR组和非MDR组。收集患...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感染对骨科伤口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96例伤口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检出MDR,分为MDR组和非MDR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菌条件下,采集患者伤口分泌物进行菌株鉴定;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96例伤口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得到病原菌202株,其中MDR 46株占22.45%;46株MDR中包括3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1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3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氏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和1株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 resistant/pan-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MDR/PDR-PA);MDR组总有效率为75.00%,低于非MDR组的95.39%(P<0.05);MDR组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均高于非MDR组(P<0.05)。结论骨科伤口MDR感染率较高,其中最常见的是产ESBLs耐药菌;MDR感染可能是导致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增加的原因,治疗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骨科 伤口感染 疗效
原文传递
优质护理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恢复期神经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蒋素英 邓月兴 +2 位作者 黄瑞生 罗东霞 李素婷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1686-1687,共2页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恢复期神经康复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我科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对照组实施一般性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恢复期神经康复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我科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对照组实施一般性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护理。观察两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后SSS评分显著改善,观察组SS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及躯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3周后、护理6周后VAS评分显著降低,且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利于神经功能康复,减少疼痛。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干预 膝骨关节炎 神经康复 恢复期
下载PDF
补充微生态制剂对腰椎后路手术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邓仲元 谭小青 +4 位作者 贺德行 王璞 刘世学 窦宇红 江振华 《中国综合临床》 2014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对腰椎后路手术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72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者42例作为实验组(A组),未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的30例作为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检测血浆内毒素、血清肿瘤坏...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对腰椎后路手术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72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者42例作为实验组(A组),未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的30例作为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检测血浆内毒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or.(TNF—a)及白细胞介素6(IL-6)。肠道菌群失调症者术后另加用金双歧。术前、术后第1次自然排便(术后1—4d)时分别留取粪便标本,比较两组患者肠道主要菌群差异、双歧杆菌(B)/肠杆菌(E)值。结果术前、术后第2、7天A、B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82±0.12)、(2.29±0.15)、(1.91±0.08)ng/L和(1.91±0.21)、(2.35±0.16)、(2.26±0.24)ng/L。TNF—d分另0为(275±51)、(309±45)、(276士34)ng/I~和(269±48)、(318±67)、(297±53)ng/L;IL-6分另0为(1384-22)、(159±15)、(137±17)ng/L和(159±16)、(187±19)、(174±21)ng/L。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血浆内毒素、TNF-a、IL-63个指标组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个指标浓度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术后第2、7天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2天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2天A组血浆内毒素、TNF.仪、IL-6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7天,A组内毒素、TNF-仪、IL-6开始缓慢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A组肠道的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及B/E值较B组均减少,分别为(9.17±0.54)lgefu/g与(10.01±0.75)lgcfu/g,(9.23±0.47)lgcfu/g与(10.09±0.81)lgcfu/g,1.01±0.16与1.20-1-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失调 腰椎后路手术 微生态制剂 内毒素
原文传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限期骨折内植物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7
作者 叶俊杰 胡波涌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6期423-430,共8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在围手术期内规范抗病毒治疗,接受限期骨折内植物手术后发生近、远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术前确诊的60例HIV感染者,根据术后有无并发症分为...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在围手术期内规范抗病毒治疗,接受限期骨折内植物手术后发生近、远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术前确诊的60例HIV感染者,根据术后有无并发症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收集围手术期患者基本资料与术后并发症资料。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HIV感染者限期骨折内植物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将所筛选出的高危影响因素在发生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患者中进行比较。结果60例HIV感染者术后无并发症组45例,有并发症组15例,其中发生近期并发症12例,远期并发症6例,其中3例近期、远期并发症均有发生。入组患者术前平均CD4^(+)T淋巴细胞为301.5(158,424)个/μl,术前平均HIV载量为51405.5(100,42925)IU/ml;其中术前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患者23例(38.33%),>200个/μl患者37例(61.67%)。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患者的骨折部位(χ^(2)=7.214、P=0.027)和手术方式(χ^(2)=20.12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骨折部位、ART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内植物类型、术前CD4^(+)T淋巴细胞、术前HIV载量、术前CD4^(+)T淋巴细胞分组均非HIV感染者限期骨折内植物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均>0.05),而不同手术方式为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常规切口:OR=0.003、95%CI:0.000~0.133、P=0.003,扩大切口:OR=0.086、95%CI:0.008~0.951、P=0.045)。不同手术方式患者发生近期并发症(χ^(2)=11.968、P=0.003)和远期并发症(χ^(2)=8.611、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近期并发症组患者中微创切口与常规切口(χ^(2)=4.866、P=0.027)、扩大切口(χ^(2)=13.067、P<0.001)的手术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远期并发症组患者中微创切口与扩大切口的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8、P=0.002)。结论术前高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骨折内植物 CD4^(+)T淋巴细胞 并发症
原文传递
HIV患者在限期骨科手术中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发生SSI的相关因素分析
8
作者 叶俊杰 胡波涌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年第4期320-325,共6页
目的观察我院HIV患者在限期骨科手术中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术前诊断为HIV感染并需在限期内接受骨科手术的37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规范骨科手术治疗,收集... 目的观察我院HIV患者在限期骨科手术中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术前诊断为HIV感染并需在限期内接受骨科手术的37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规范骨科手术治疗,收集围手术期的患者基本资料与免疫指标变化资料,分析免疫指标变化的波动,把发生SSI的9例(24.3%)患者纳入感染组,未发生SSI的28例(75.7%)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术后发生SSI的相关因素。结果37例患者中,新发现HIV感染患者12例,既往已确诊HIV患者25例,其中未规范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治患者占16例;感染染组与对照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两组间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天CD4、术后7天CD4、术后14天CD4、术后14天病毒载量、入院HCT与HGB、术后3天HCT与HGB,7天HCT与HGB,14天HCT与HGB、术后7天ALB,术后14天ALB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对是否出现SSI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P<0.05),术后3天HCT、术后14天CD4对是否出现SSI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P<0.05)。结论HIV患者在接受限期骨科手术时,术后发生SSI受多因素影响,但与术前病毒载量及CD4高低无关,与手术创伤大小、围手术期内病毒载量及CD4的波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SSI 手术切口感染 骨科手术
下载PDF
单纯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世学 彭军 +3 位作者 王宏波 王璞 赵有春 江振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0期1367-1368,共2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单纯前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行单纯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3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6例单间隙融合,7例椎体次全切除,均行自体髂骨植...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单纯前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行单纯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3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6例单间隙融合,7例椎体次全切除,均行自体髂骨植骨。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椎X线片、CT及MR了解骨折脱位情况,术后摄颈椎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状况,颈椎生理前凸恢复保持情况和内固定稳定性。以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残损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4.5年(平均1.8年),术后ASIA残损分级平均提高1.6级,固定椎保持稳定,颈椎生理前凸得以保持,无明显植骨不愈合表现。结论单纯前路手术对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有较好的效果,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恢复伤椎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牢固的内固定等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 前路 手术 植骨融合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术罗哌卡因浓度与维持膝关节术后功能锻炼肌力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涛 叶俊杰 +2 位作者 王岳桂 陆细红 胡波涌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2期1290-1293,共4页
目的确定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收肌管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时,维持膝关节术后功能锻炼下肢肌力的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和95%有效浓度(95%effective ... 目的确定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收肌管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时,维持膝关节术后功能锻炼下肢肌力的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和95%有效浓度(95%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方法行膝关节手术的患者43例,ASA分级Ⅰ~Ⅲ级。患者术后均行收肌管阻滞联合PCIA,采用Dixon序贯法选择患者接受罗哌卡因的浓度,首例患者选用质量分数0.375%罗哌卡因,以0.031%为1个罗哌卡因浓度梯度,若患者术后4 h下肢肌力分级<3级,则下1例患者下调1个罗哌卡因浓度梯度;若下肢肌力分级≥3级,则下1例患者上调1个罗哌卡因浓度梯度,直至出现第9个转折点。采用Probit法计算EC;、EC;及其95%CI。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下肢肌力分级、静息和运动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CIA泵注速度,观察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维持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肌力的罗哌卡因EC;浓度及其95%CI为0.340%(95%CI:0.307%~0.370%),EC;浓度及其95%CI为0.249%(95%CI:0.032%~0.290%)。患者术后12、24、48 h时,下肢肌力分级、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和PCIA泵注速度均高于术后4、8 h(P<0.05),膝关节活动度低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平均发生率为5.3%,无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收肌管阻滞联合PCIA时,维持膝关节术后功能锻炼肌力的罗哌卡因EC;为0.34%,EC;为0.249%;推荐采用质量分数0.249%罗哌卡因为主导的多模式镇痛用于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手术 术后镇痛 罗哌卡因 收肌管阻滞 肌力 功能锻炼 半数有效浓度 95%有效浓度
原文传递
单边椎弓根钉固定TLIF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世学 彭军 +3 位作者 王宏波 王璞 赵有春 江振华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832-1834,共3页
目的探讨单边椎弓根钉固定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FLLDH患者18例,采用单边椎弓根钉固定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探讨单边椎弓根钉固定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FLLDH患者18例,采用单边椎弓根钉固定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融合时间和椎间融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病率、JOA评分、VAS疼痛评分等。结果患者术后椎间融合率为100%,融合时间为(3.5±0.4)个月;患者的末次随访JOA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6%(1/18)。结论单边椎弓根钉固定TLIF手术治疗FLLDH,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不破坏对侧的正常结构,下床时间早,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边椎弓根钉 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12
作者 邓仲元 刘世学 +4 位作者 王宏波 彭军 汪代东 赵有春 陈皇胜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共4页
目的 观察切口周围注射混合药物在腰椎后路手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的镇痛效果.方法 64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第2天给予氨酚羟考酮片,每次1片,每天3次,服用4~7d,术后放置静脉自... 目的 观察切口周围注射混合药物在腰椎后路手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的镇痛效果.方法 64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第2天给予氨酚羟考酮片,每次1片,每天3次,服用4~7d,术后放置静脉自控镇痛泵,术中切口周围注射混合药物(罗哌卡因150 m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ag;肾上腺素0.4ml,加无菌生理盐水至50 ml).对照组患者仅放置静脉自控镇痛泵.术前、术后分别记录静止与活动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JOA评分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Prolo腰椎功能评分评定患者术后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1)VAS评分:研究组术后6、12、24 h、首次下地活动评分[(3.1±1.6)、(2.8±1.1)、(2.4±0.9)、(2.3±1.1)分]低于对照组[(3.5±1.8)、(3.4±1.3)、(3.4±0.8)、(3.0±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出院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腰椎JOA评分:研究组术后第1、3、7天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Prolo腰椎功能评分:研究组术后第1、3、7天Prolo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椎后路手术术中切口周围注射复合药物在多模式镇痛方案中可以起到一定效果,术后临床症状和腰椎功能改善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腰椎 外科手术 切口
原文传递
单次与连续收肌管阻滞对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下肢肌力的影响
13
作者 冯涛 叶俊杰 +1 位作者 王岳桂 胡波涌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3期30-32,共3页
目的:比较对接受膝关节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单次与连续收肌管阻滞(ACB)对其术后镇痛效果及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年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进行膝关节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 目的:比较对接受膝关节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单次与连续收肌管阻滞(ACB)对其术后镇痛效果及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年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进行膝关节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膝关节手术,术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单次ACB,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连续ACB,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肌力的分级、关节活动度(RO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自控镇痛泵(PCA)的按压次数及住院的时间。结果:术后24 h及48 h,观察组患者下肢肌力的分级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的ROM评分、术后48 h静息状态下与动态下的VAS评分、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术后第1天和第2天PCA泵的按压次数及术后住院的时间相比,P>0.05。结论:对接受膝关节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单次与连续ACB均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对其进行单次ACB有利于其术后下肢肌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收肌管阻滞 连续收肌管阻滞 膝关节手术 术后镇痛 下肢肌力
下载PDF
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对老年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的疗效 被引量:62
14
作者 薛磊 李新 +1 位作者 彭芹 杨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68-2269,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 EGF)滴眼液对老年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的疗效。方法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8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玻璃酸钠联合rh EG...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 EGF)滴眼液对老年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的疗效。方法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8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玻璃酸钠联合rh EGF滴眼液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长度、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UT均升高,泪液分泌长度、FL评分、IL-6和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以上各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rh EGF滴眼液对老年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能够促进泪膜修复、减轻炎症反应,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干眼症 玻璃酸钠 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三种手术方法的初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1
15
作者 章波 唐龙 +5 位作者 杨波 秦楚强 黎双庆 杨逸禧 尹飚 杨富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1,共7页
[目的]探讨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或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laminoplasty... [目的]探讨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或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laminoplasty,PCL)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完成至少2年随访的8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37例行ACDF或ACCF的患者归入A组,将32例行PCL的患者纳入B组,其余13例行ACDF联合PCL的患者列为C组。比较分析A、B、C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JOA改善优良率、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活动度(rang of motion,ROM)。[结果]截至末次随访时,A、B、C三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少于C组(P〈0.05);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NDI及RO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A组的NDI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在三组间无差异(P〉0.05)。截至术后2年,B组的NDI劣于A组(P〈0.05),而ROM则优于A组和C组(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此三种手术方法对治疗CSM均可获得良好的初期临床效果,前路手术在颈椎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后路手术,而后路手术在颈椎活动度的丧失方面要优于前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初期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修复三角韧带与不修复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术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56
16
作者 何河北 董伟强 +1 位作者 孙永建 白波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4期64-66,共3页
目的对修复三角韧带与不修复韧带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术后效果效果的评价。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下列数据库:Medline(1996/2014-03)、CNKI(1996/2014-03)、万方数数据库(1996/2014-03),维普数据库(1996/2014-03... 目的对修复三角韧带与不修复韧带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术后效果效果的评价。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下列数据库:Medline(1996/2014-03)、CNKI(1996/2014-03)、万方数数据库(1996/2014-03),维普数据库(1996/2014-03)并采用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会议文献。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7个临床对照实验共个395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修复三角韧带组较不修复三角韧带组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术后Mazur评分优等数高[OR=2.61,95%CI(1.66,4.12),P<0.01],两组术后优良率相比较修复三角韧带组较不修复三角韧带组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术后Mazur评分优良率高[OR=3.14,95%CI(1.34,7.39),P<0.01]。两组治疗踝关节引起术后关节僵硬的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不修复组较修复三角韧带组发生率较高[OR=0.30,95%CI(0.13,0.73),P<0.01]。结论修复三角韧带较不修复三角韧带对于踝关节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术后功能效果好以及Mazur评分更高,引起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2
17
作者 王立 曹燕明 +4 位作者 林建浩 梁景星 庹秀均 谭祐光 纪科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94-49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对于高龄老年(〉8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05~2009年在治疗的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术后随访2—6年,A组为全髋关... 目的对比分析对于高龄老年(〉8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05~2009年在治疗的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术后随访2—6年,A组为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住院总时间及Harris评分标准进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A组和B组比较,A组术中出血量多(P〈0.05),手术时间长(P〈0.05),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疼痛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B组。出院后随访两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术后疼痛及并发症、二次翻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年龄不宜作为影响手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老年人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37
18
作者 黎双庆 杨波 +4 位作者 杨逸禧 杨富国 尹飚 王簕 赵洪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8-82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1月采用经椎弓根入路行PVP治疗29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严重压缩性骨折。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1月采用经椎弓根入路行PVP治疗29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严重压缩性骨折。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术前后疼痛;术前及术后1周、12个月在X线片上测量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评估椎体高度恢复及术后1年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结果 29例均成功完成手术,2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渗漏患者均未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29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3.2月。VAS术前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各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术后较术前恢复(P〈0.05),而椎体后缘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椎体前缘、中部、后缘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近期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老年下肢关节置换及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中应用罗哌卡因腰椎及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优势 被引量:36
19
作者 李友安 吴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27-1233,共7页
背景:老年患者由于自身伴有多种疾病,再加上体质及代偿能力差,导致在进行髋关节置换及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时对于麻醉要求较高。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麻醉镇痛方法,但是该麻醉方法在老年髋关节置换及植入物内... 背景:老年患者由于自身伴有多种疾病,再加上体质及代偿能力差,导致在进行髋关节置换及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时对于麻醉要求较高。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麻醉镇痛方法,但是该麻醉方法在老年髋关节置换及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中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及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中应用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诊治的5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及植入物内固定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50例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和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1)麻醉药物起效时间、局部麻醉诱导量、使用咪芬合剂次数、阻滞完善时间、麻醉后心率、并发症发生率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组显著少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P<0.05)。(2)最高阻滞平面、Bromage评分、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和麻醉满意率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组显著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P<0.05)。(3)对入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入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年龄、学历、并发症以及髋关节置换关系密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证实,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及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中效果理想,患者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关节置换 植入物内固定 麻醉平面 代偿能力 全身麻醉 麻醉镇痛 呼吸抑制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罗哌卡因 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 老年髋关节置换 植入物 内固定 麻醉效果 连续硬膜外麻醉 不良反应 呼吸系统抑制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36
20
作者 谢燕崧 张民勤 +1 位作者 曹素玲 韦爱玲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6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组收治的6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变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理念,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组收治的6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变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理念,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进食时间、首次排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首次排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