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补骨脂素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AKR1C3抑制活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明娜 江晓怡 +4 位作者 曾思莹 黄萍 郑雪花 刘欢 张超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0-166,共7页
以7-羟基香豆素为初始原料,经Duff甲酰化反应、Rap-Stoermer反应、水解反应和缩合反应得具有酰胺侧链的角型呋喃香豆素(异补骨脂素)类化合物;利用HR-MS、1HNMR及13 CNMR确证化合物的结构;通过中通量抑酶活性测试方法评价化合物对AKR1C3... 以7-羟基香豆素为初始原料,经Duff甲酰化反应、Rap-Stoermer反应、水解反应和缩合反应得具有酰胺侧链的角型呋喃香豆素(异补骨脂素)类化合物;利用HR-MS、1HNMR及13 CNMR确证化合物的结构;通过中通量抑酶活性测试方法评价化合物对AKR1C3及AKR1C1的抑制作用。合成了7个新的异补骨脂素酰胺类化合物;初步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N,N-二正丙基-4-甲基-2-氧-2 H-呋喃并[2,3-h]色烯-8-甲酰胺对AKR1C3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抑制作用。采用上述方法可成功合成异补骨脂素酰胺类化合物,化合物5e具有一定的选择性AKR1C3抑制作用,可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补骨脂素 酰胺 AKR1C3 呋喃香豆素 合成
下载PDF
蟾酥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黄东宇 杨璐铭 +5 位作者 钟映琪 范欣悦 扶佳俐 周雯敏 郭乔如 张建业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36,共13页
目的对蟾酥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通过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外的文献,对蟾酥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蟾酥的化学成分包括蟾蜍二烯内酯类、吲哚生物碱类、甾醇类及其他类化合物,近年来关于蟾蜍二... 目的对蟾酥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通过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外的文献,对蟾酥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蟾酥的化学成分包括蟾蜍二烯内酯类、吲哚生物碱类、甾醇类及其他类化合物,近年来关于蟾蜍二烯内酯类活性单体成分的研究较多。蟾酥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强心、抗炎、镇痛、抗菌等药理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抗肿瘤作用及强心作用。结论蟾酥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详细地归纳了蟾酥的活性成分,综述了其药理作用,特别是其抗肿瘤作用,以期为基于蟾酥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蟾蜍二烯内酯类 吲哚生物碱 抗肿瘤作用 强心作用
下载PDF
鸦胆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范欣悦 杨璐铭 +3 位作者 扶佳俐 郭乔如 周雯敏 张建业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137-1145,共9页
鸦胆子是较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基源植物为苦木科(Simaroubaceae)鸦胆子属(Brucea),共有6种,其中鸦胆子(Brucea javanica)为主要入药品种。鸦胆子的化学成分是其药理活性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有苦木内酯类(nigakilactones)、生物碱类(alk... 鸦胆子是较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基源植物为苦木科(Simaroubaceae)鸦胆子属(Brucea),共有6种,其中鸦胆子(Brucea javanica)为主要入药品种。鸦胆子的化学成分是其药理活性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有苦木内酯类(nigakilactones)、生物碱类(alkaloids)、三萜类(triterpenes)、甾体类(steroids)、苯丙素类(phenylpropanoids)、黄酮类(flavonoids)等,目前已分离鉴定出约200种单一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鸦胆子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炎、抗寄生虫等活性,临床上鸦胆子主要可用于赘疣、鸡眼的治疗,以及止痢治泻、杀虫截疟、清热解毒等,具有良好开发潜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鸦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及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 苦木内酯 生物碱 药理作用 抗肿瘤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_(A)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闫燕艳 周雯敏 +4 位作者 郭乔如 范欣悦 扶佳俐 吴孟华 张建业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49-1753,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_(A)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考察丹参酮Ⅱ_(A)对A549和H129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其半抑制浓度(IC_(50))。选用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_(A)(0、5....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_(A)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考察丹参酮Ⅱ_(A)对A549和H129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其半抑制浓度(IC_(50))。选用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_(A)(0、5.0、10.0、20.0μmol/L)处理,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qRT-PCR检测细胞中integrinα_(2)、integrinβ_(1)、MMP2、MMP9、β-catenin、N-cadherin、E-cadherin mRNA表达。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丹参酮Ⅱ_(A)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549和H1299细胞的增殖,其作用72 h的IC_(50)分别为(11.74±1.24)、(47.74±1.30)μmol/L。与对照组比较,丹参酮Ⅱ_(A)可显著减少细胞克隆团的数目和大小,抑制A549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丹参酮Ⅱ_(A)处理后的A54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降低,细胞内integrinα_(2)、integrinβ_(1)、MMP2、MMP9、β-catenin、N-cadherin mRNA表达降低,E-cadherin mRNA表达升高。结论:丹参酮Ⅱ_(A)可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_(A) 肺癌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常山酮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2
5
作者 闫燕艳 周雯敏 +3 位作者 吴孟华 王健 赵富玺 张建业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88-2691,共4页
目的:探讨常山酮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常山酮对MDA-MB-231细胞活力的影响;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增殖和转移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常山酮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常山酮对MDA-MB-231细胞活力的影响;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增殖和转移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常山酮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有强大的细胞毒性作用,IC_(50)为(0.108±0.005)μmol/L;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显示,随着常山酮给药浓度的升高,相对迁移率显著降低,侵袭细胞数目显著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可使与细胞增殖和转移通路相关蛋白Wnt3a和β-catenin表达显著降低,提示MDA-MB-231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被常山酮显著抑制。结论:常山酮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有较好的抑制活性,能显著抑制其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山酮 乳腺癌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相关研究进展
6
作者 许莹英 陈婉丽 +1 位作者 陈涵涵 张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23-26,共4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常见且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炎,其发病过程具有持续的炎症浸润、肌成纤维细胞激活及胶原的过度沉积的特征。IPF的预后较差且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G 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人体最大的跨膜受体...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常见且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炎,其发病过程具有持续的炎症浸润、肌成纤维细胞激活及胶原的过度沉积的特征。IPF的预后较差且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G 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人体最大的跨膜受体家族。近年来,关于其与IPF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将简要阐述GPCR在IPF进展中的作用靶点及其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以便加深对GPCR参与IPF调控的认识,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特发性肺纤维化 信号通路 药物靶点
下载PDF
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心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7
作者 林潮金 李松沛 +3 位作者 邓赛 傅小媚 秦爱萍 余细勇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目前普遍认为干细胞在心肌损伤修复中的旁分泌作用是其发挥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外泌体是旁分泌的重要介质,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囊性小泡,可以转运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分子到受体细胞,介导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细胞间通讯... 目前普遍认为干细胞在心肌损伤修复中的旁分泌作用是其发挥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外泌体是旁分泌的重要介质,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囊性小泡,可以转运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分子到受体细胞,介导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细胞间通讯。多种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心脏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心肌球细胞等来源的外泌体对受损心脏的保护作用已被广泛证实,其在心肌损伤修复中的治疗效果备受关注。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关于不同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心肌损伤修复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包括治疗潜力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外泌体 心肌损伤修复
原文传递
缺氧心肌细胞来源外泌体对Gli1^+细胞纤维化表型转换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林潮金 秦爱萍 +5 位作者 李松沛 霍然 邓赛 傅小媚 向杨 余细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09-1515,共7页
目的 观察缺氧心肌细胞来源外泌体对Gli1 +细胞纤维化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分离Gli1 +细胞和SD乳鼠心肌细胞。心肌细胞分别进行常氧和缺氧培养,收集培养基并提取外泌体,用透射电镜、Nanosight、Western blot等方法对其... 目的 观察缺氧心肌细胞来源外泌体对Gli1 +细胞纤维化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分离Gli1 +细胞和SD乳鼠心肌细胞。心肌细胞分别进行常氧和缺氧培养,收集培养基并提取外泌体,用透射电镜、Nanosight、Western blot等方法对其鉴定。两种外泌体分别与Gli1 +细胞共培养。RT-qPCR法检测这两种外泌体并对比分析,明确其中起关键调控作用的miRNA。转染miRNA模拟物观察Gli1 +细胞中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Gli1 +细胞强阳性表达CD29、CD105和Gli1,不表达CD31、CD34和CD45。心肌细胞表达cTnT和α-Actinin,其外泌体直径约100 nm,并检测到Flotillin-1、Alix、HSP-70和CD63。缺氧处理外泌体中miR-223明显上调( P <0.01);Gli1 +细胞经缺氧外泌体和 miR-223 mimic处理,纤维化相关的蛋白α-SMA( P <0.01, P <0.05)、DDR-2( P <0.01, P <0.01)和collagen I( P <0.05, P <0.01)的表达都明显升高。结论 缺氧心肌细胞外泌体能促进Gli1 +细胞内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使其向纤维化表型转换,这一作用可能与外泌体中高表达的miR-223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GLI1 +细胞 缺氧 外泌体 miRNA 纤维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