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培哚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心力衰竭首剂低血压反应差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林曙光
陈鲁原
+9 位作者
苏诚坚
李广镰
王景峰
梅克治
陆东风
曾昭华
曾冲
谭桂明
韦建瑞
李国强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检验关于“并非所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开始应用时均引起低血压反应”的假设。方法 多中心的随机开放药物平行对照试验。 2 81例经选择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NYHAⅡ~Ⅳ级 )随机接受首剂培哚普利 2mg(n =144 )或依那普利 ...
目的 检验关于“并非所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开始应用时均引起低血压反应”的假设。方法 多中心的随机开放药物平行对照试验。 2 81例经选择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NYHAⅡ~Ⅳ级 )随机接受首剂培哚普利 2mg(n =144 )或依那普利 2 .5mg(n =137)。基线时 ,服药后 10h内每 0 .5h测血压 1次。血压由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结果 平均动脉压的最大下降值分别为 :培哚普利组 (1.37± 1.0 9)mmHg(1mmHg=0 .133kPa) ,依那普利组 (4 .6 5± 1.5 8)mmHg ,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0 1)。整个观察期间 ,舒张压下降 >10mmHg者分别为 :依那普利组 10例 (7.3% ) ,培哚普利组 6例 (4 .2 % ) ,两组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未见症状性低血压反应。结论 培哚普利在首次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培哚普利
依那普利
药物疗法
治疗
低血压
原文传递
题名
培哚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心力衰竭首剂低血压反应差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林曙光
陈鲁原
苏诚坚
李广镰
王景峰
梅克治
陆东风
曾昭华
曾冲
谭桂明
韦建瑞
李国强
机构
广东省人民
医院
心内科
广州
医学院
附一
医院
心内科
广州
市第一人民
医院
心内科
中山医科大学
附二
医院
心内科
广州
市红十字会
医院
心内科
广州
医学院
附二
医院
心内科
出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4,共3页
文摘
目的 检验关于“并非所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开始应用时均引起低血压反应”的假设。方法 多中心的随机开放药物平行对照试验。 2 81例经选择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NYHAⅡ~Ⅳ级 )随机接受首剂培哚普利 2mg(n =144 )或依那普利 2 .5mg(n =137)。基线时 ,服药后 10h内每 0 .5h测血压 1次。血压由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结果 平均动脉压的最大下降值分别为 :培哚普利组 (1.37± 1.0 9)mmHg(1mmHg=0 .133kPa) ,依那普利组 (4 .6 5± 1.5 8)mmHg ,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0 1)。整个观察期间 ,舒张压下降 >10mmHg者分别为 :依那普利组 10例 (7.3% ) ,培哚普利组 6例 (4 .2 % ) ,两组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未见症状性低血压反应。结论 培哚普利在首次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时安全。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培哚普利
依那普利
药物疗法
治疗
低血压
Keywords
Heart failure, congestive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Hypotension
分类号
R541.6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培哚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心力衰竭首剂低血压反应差异的临床研究
林曙光
陈鲁原
苏诚坚
李广镰
王景峰
梅克治
陆东风
曾昭华
曾冲
谭桂明
韦建瑞
李国强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