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诊治指南 被引量:232
1
作者 张祥华 王行环 +10 位作者 王刚 魏强 许传亮 薛蔚 严维刚 杨家荣 朱刚 孙颖浩 叶章群 孙则禹 那彦群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704-1707,共4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引发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m,BPE)、下尿...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引发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m,BPE)、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为主的临床症状以及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临床症状 诊治指南 膀胱出口梗阻 中老年男性 前列腺增大 下尿路症状 良性疾病
原文传递
对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思考 被引量:172
2
作者 宋华 宋兰堂 +1 位作者 黄涛 陈文敏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年第9期517-519,共3页
作者对医患关系现状、成因及所给启示,依据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法律多维层面进行了思考。认为医患关系恶化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其形成原因是多元的;其改善的途径应是全方位的;努力应是全社会的;历程是... 作者对医患关系现状、成因及所给启示,依据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法律多维层面进行了思考。认为医患关系恶化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其形成原因是多元的;其改善的途径应是全方位的;努力应是全社会的;历程是漫长的;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社会学 心理学 医疗服务 医疗纠纷
原文传递
深部真菌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133
3
作者 滕维亚 狄惠芝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2-64,共3页
深部真菌感染亦称深部真菌病。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高效、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的深入开展以及艾滋病的出现、老龄人口的增多等,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微生态失衡,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日趋增多,... 深部真菌感染亦称深部真菌病。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高效、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的深入开展以及艾滋病的出现、老龄人口的增多等,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微生态失衡,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日趋增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感染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X线、CT与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 被引量:131
4
作者 金德勤 马炳义 王颂章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6-219,共4页
通过经病理、病原学证实39例,由临床确诊5例的支气管结核共44例的多影像学研究,提出X线、CT与纤维支气管镜在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作用,分析了各种诊断技术的优缺点,认为综合应用多种检查技术,对提高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X线 CT 支气管镜检 支气管结核
下载PDF
二氧化钛光催化杀灭肿瘤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王浩 赵文宽 +2 位作者 方佑龄 王润帮 李莉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73-374,共2页
应用二 氧化钛 光催化的 方法 在体 外 对宫 颈 癌细 胞进 行 了杀 灭试 验, 结果 显 示,二 氧 化钛在光照 下对宫颈 癌细胞 有明显的 杀灭作用 . 当 二氧化 钛浓 度为 200 μg/ ml , 紫外 光照 射时 间为 50min 时,其... 应用二 氧化钛 光催化的 方法 在体 外 对宫 颈 癌细 胞进 行 了杀 灭试 验, 结果 显 示,二 氧 化钛在光照 下对宫颈 癌细胞 有明显的 杀灭作用 . 当 二氧化 钛浓 度为 200 μg/ ml , 紫外 光照 射时 间为 50min 时,其 杀灭肿瘤 细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光催化 肿瘤细胞 杀伤作用 紫外光
下载PDF
合理使用抗生素质量标准评价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97
6
作者 赵育新 靳桂明 +2 位作者 司斌 陈大军 祝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探讨建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旨在将合理用药纳入质量管理。方法根据临床和药学专家的用药经验和认识能力,由专家提出评价项目和方法,综合整理后,建立评价标准和方法。通过三级查房、用药咨询、检查控制抗生素... 目的探讨建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旨在将合理用药纳入质量管理。方法根据临床和药学专家的用药经验和认识能力,由专家提出评价项目和方法,综合整理后,建立评价标准和方法。通过三级查房、用药咨询、检查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频度等,对合理用药作出评价。结果经过评价和控制实践,医院抗生素总体使用率呈下降趋势,非手术科室下降15个百分点。合理用药上升7个百分点。结论注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建立质量标准评价,对临床医生用药有一定的制约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用药 质量标准 评价方法 抗生素
下载PDF
一种新型肠传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流行病学及病毒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3
7
作者 骆抗先 章廉 +9 位作者 王珊珊 聂军 葛娅 陈志英 俞守义 刘银燕 杨守昌 梁蔚芳 何海棠 焦成松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阐明长期单项血清转氨酶增高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病人的病因、传播和病变。方法对381例病人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肝活组织检查以及血清和粪便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根据临床和检测结果可排除中毒引起,已知肝炎病毒的血清标... 目的阐明长期单项血清转氨酶增高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病人的病因、传播和病变。方法对381例病人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肝活组织检查以及血清和粪便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根据临床和检测结果可排除中毒引起,已知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均阴性。症状轻微,病程多呈急性,少数可超过6个月。肝组织呈汇管区炎。散在发病后进行3次人群普查,3个月累计发病率占流行人群的60.7%。由病人的急性期血清和潜伏期粪便提取DNA,检出与一种新近报告的输血传播性病毒(TTV)有同源性的基因片段。结论可能是另一种肠道传播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非甲非戊型病毒性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非甲非戊型 临床流行病学 病毒学
原文传递
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91
8
作者 靳桂明 董玉梅 +1 位作者 余爱荣 张瞿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原菌谱,为制订预防颅内感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有46篇论文进入荟萃分析,其中有34篇论文用于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病率的统计...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原菌谱,为制订预防颅内感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有46篇论文进入荟萃分析,其中有34篇论文用于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病率的统计,共调查43766例,发生颅内感染1137例,发病率为2.60%;有23篇论文提供了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死亡的数据,918例颅内感染病人中死亡193例,死亡率为21.02%;26篇论文统计显示,颅内感染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5.41%,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及其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40.18%,铜绿假单胞菌、大肠艾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占32.28%,真菌占7.13%。结论我国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以G+球菌为主,亦有不少真菌感染病例,临床上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后 颅内感染 荟萃分析
下载PDF
警惕抗菌药物与乙醇相互作用致双硫仑样反应 被引量:93
9
作者 虞宁娜 吴笑春 辛华雯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年第6期381-383,共3页
近年来抗菌药物与乙醇相互作用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呈明显增加,本文就此反应发生机制及相关抗菌药物予以分析探讨。其中主要涉及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以期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关注,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乙醇 相互作用 双硫仑样反应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发症原因与护理 被引量:92
10
作者 陈向荣 王晓娅 +2 位作者 倪柳琴 李丽 余玲莉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11期844-845,共2页
43例病人置入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PICC)发生并发症 11例 (2 5 .6 % ) ,其中堵管 3例 ,导管异位、局部渗血、穿刺点感染各 2例 ,穿刺侧水肿、心律失常 ,,未发生静脉炎 ,除 2例导管异位外 (1例置管 6 8d ,死亡后拔管 ;1例置管8d ,出现穿刺... 43例病人置入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PICC)发生并发症 11例 (2 5 .6 % ) ,其中堵管 3例 ,导管异位、局部渗血、穿刺点感染各 2例 ,穿刺侧水肿、心律失常 ,,未发生静脉炎 ,除 2例导管异位外 (1例置管 6 8d ,死亡后拔管 ;1例置管8d ,出现穿刺肢体红肿热痛而拔管 ) ,其他 9例经处理后均预期拔管 ,为实施肠外营养的肿瘤病人提供了通道保障。提示穿刺前对病人充分评估 ,穿刺后精心护理及详细指导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炎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护理标识在普通外科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9
11
作者 张敏 蒋萍 +1 位作者 卢绮萍 李建群 《护理管理杂志》 2006年第9期59-60,共2页
通过在病区安全管理中推广应用护理标识,体现病人住院流程中不同阶段的护理要求,增强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重视管理环节中的细节问题,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达到进一步减少护理差错和缺陷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 护理 标识 安全 管理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89
12
作者 张丽 丁世芳 +4 位作者 蒋桔泉 陈志楠 卢青 付文波 彭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成功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95例。根据入径方式,将其分为经股动...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成功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95例。根据入径方式,将其分为经股动脉入径组(n=45)和经桡动脉入径组(n=50)。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术成功率,术后远端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术后1 h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出血情况,术后入住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欧洲生命质量量表(EQ-5D)评价情况。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PCI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术后1 h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术后1周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IMI轻度出血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IMI重度出血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住CCU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Q-5D评价中,两组行动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及焦虑/抑郁3个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我照顾能力、疼痛/不适2个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径直接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缩短患者入住C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降低术后TIMI重度出血比例,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替罗非班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8
13
作者 谭亮 樊光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9期571-573,共3页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年患病率女性为3.3%~32.6%,男性为0.7%~16.1%。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将常见疾病按健康寿命损失年进行排列,偏头痛位列前20位。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其发病机...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年患病率女性为3.3%~32.6%,男性为0.7%~16.1%。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将常见疾病按健康寿命损失年进行排列,偏头痛位列前20位。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20例 被引量:85
14
作者 姚国杰 龚杰 +5 位作者 马廉亭 秦尚振 徐国政 余泽 张积志 杨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9-270,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脑性盐耗损综合征的20例病人,通过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明确诊断,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除1例死于继发性脑...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脑性盐耗损综合征的20例病人,通过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明确诊断,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除1例死于继发性脑梗塞外,19例病人低血钠症状恢复。结论低血钠、高尿钠、低血容量及意识状态改变是脑性盐耗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水化和补盐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性盐耗综合征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15
作者 马姗 马容莉 林静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0年第5期89-91,共3页
阐述了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的相关概念和起源,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并提出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要求,以期为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做好导管维护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PICC 超声 改良塞丁格技术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胫后动脉皮支筋膜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7
16
作者 黄继锋 王增涛 +1 位作者 郭德亮 李主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 为小腿内侧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并经临床应用验证其实用价值。方法采用 2 0侧成人下肢标本 ,分别从股动脉和肌间隙皮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和墨汁后 ,解剖观测胫后动脉在小腿内侧发出的肌间隙皮动脉的数目、行程、管径... 目的 为小腿内侧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并经临床应用验证其实用价值。方法采用 2 0侧成人下肢标本 ,分别从股动脉和肌间隙皮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和墨汁后 ,解剖观测胫后动脉在小腿内侧发出的肌间隙皮动脉的数目、行程、管径、高度及分布范围。结果 胫后动脉在小腿上、中、下 1/ 3段均发出数量不等的肌间隙皮动脉 ,每个皮动脉有 1~ 2条静脉伴行。以皮动脉为蒂设计小腿内侧顺行或逆行筋膜皮瓣可修复小腿和足部的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 12例 ,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该皮瓣操作简便 ,不切断胫后动脉 ,成活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筋膜皮瓣 肌间隙皮动脉 解剖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异位14例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80
17
作者 陈向荣 王晓娅 +1 位作者 李丽 倪柳琴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7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异位 分析及 预防 经外周置入 留置时间 肿瘤患者 静脉营养 临床应用 留置失败 及时处理 并发症
下载PDF
β-榄香烯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60
18
作者 徐学军 周子成 +3 位作者 罗元辉 鲁荣 门荣甫 房殿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索榄香烯对体外培养人肝细胞株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MTT方法分析榄香烯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影响。结果:榄香烯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其半数生长抑制剂量为37.4μg/ml;流式细胞术证实榄... 目的:探索榄香烯对体外培养人肝细胞株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MTT方法分析榄香烯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影响。结果:榄香烯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其半数生长抑制剂量为37.4μg/ml;流式细胞术证实榄香烯能阻滞肝癌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并诱发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证实榄香烯能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变化;免疫组化SP法及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榄香烯能使肝癌细胞癌基因bcl-2、c-myc表达降低,抑癌基因p53表达增强。结论:榄香烯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癌基因bcl-2、c-myc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细胞凋亡 肝细胞癌 肝肿瘤
下载PDF
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77
19
作者 袁欣 张雪梅 蒋德川 《医学与社会》 2010年第8期50-51,57,共3页
目的:探索患者满意度调查的有效方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方法: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现状,认为目前国内医院满意度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调查问卷内容参差不齐、调查方法陈旧,调查可信度不高、流于形式,从而揭示越来越... 目的:探索患者满意度调查的有效方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方法: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现状,认为目前国内医院满意度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调查问卷内容参差不齐、调查方法陈旧,调查可信度不高、流于形式,从而揭示越来越高的满意度指标与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形成鲜明对比的原因。结论:有必要调整医院考核中将患者满意度作为单项否决指标的做法,促使医疗机构端正患者满意度调查态度,使调查真正发挥促进医疗服务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被引量:75
20
作者 马廉亭 潘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13-415,共3页
脑血管病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当时就有人在尸体解剖中发现颅内动脉瘤,并认识到它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Steinheil在1895年首先报告脑血管畸形,直至1932年lirererona首次手术完全切除脑血管畸形;1928年,Abercrombi... 脑血管病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当时就有人在尸体解剖中发现颅内动脉瘤,并认识到它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Steinheil在1895年首先报告脑血管畸形,直至1932年lirererona首次手术完全切除脑血管畸形;1928年,Abercrombie从临床和病理解剖学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脑出血是在脑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破裂出血的假设。20世纪之后,尤其是近30年,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脑血管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有了历史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诊断水平 脑血管造影 金标准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畸形 颅内动脉瘤 病理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