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肝病毒全基因组cDNA克隆侵染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
作者 姚相杰 郭佳 +6 位作者 郑从义 方呈祥 屈三甫 陈震球 李中红 李信墙 李卫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65-970,共6页
以含有丙肝病毒全基因组cDNA的重组质粒(pHCV)为材料,通过基因转染、重组痘病毒辅助使之在HeLa细胞中表达HCV病毒体,建立了一种新的HCV体外细胞培养系统.采用RT-PCR,荧光定量RT-PCR,链特异性RT-PCR,免疫印迹,免疫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显微... 以含有丙肝病毒全基因组cDNA的重组质粒(pHCV)为材料,通过基因转染、重组痘病毒辅助使之在HeLa细胞中表达HCV病毒体,建立了一种新的HCV体外细胞培养系统.采用RT-PCR,荧光定量RT-PCR,链特异性RT-PCR,免疫印迹,免疫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负染技术跟踪检测HCV的增殖效率,结果显示,该培养体系中有HCV正链RNA的合成和HCV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的表达,并组装成直径约47nm的HCV病毒体,病毒体可被偶联有胶体金的抗HCV结构蛋白E2的单抗标记;该体系产生的HCV病毒体滴度达107基因拷贝/mL,远远高于病人血清中的HCV基因拷贝数,也高于迄今报道的任何一种HCV细胞培养体系的病毒滴度.检测结果证明,转染细胞裂解上清中的HCV病毒体可以感染肝癌细胞系Huh7,并在感染细胞中增殖和合成负链RNA中间体,病毒滴度达106基因拷贝/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全基因组 侵染性cDNA克隆 重组痘病毒 细胞培养体系
原文传递
抗HCV药物筛选模型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韵 《现代医院》 2006年第7期82-84,共3页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是丙型肝炎的致病体,至今治疗方式仅局限于采用IFN-α和利巴韦林等抗病毒途径。构建合适的抗HCV药物筛选模型,对HCV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抗HCV药物筛选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特异性...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是丙型肝炎的致病体,至今治疗方式仅局限于采用IFN-α和利巴韦林等抗病毒途径。构建合适的抗HCV药物筛选模型,对HCV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抗HCV药物筛选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特异性靶点的细胞模型、复制子系统以及全基因体外细胞培养系统方面。本文主要介绍这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药物评价 细胞模型
下载PDF
丙肝病毒全基因组克隆转染细胞体系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郭佳 姚相杰 +4 位作者 郑从义 方呈祥 屈三甫 李信墙 李卫云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4年第4期320-324,共5页
采用一种含有HCV全基因组和噬菌体T7启动子和终止子序列的载体(pHCV)转染Vero-E6细胞,随后感染高效表达T7RNA聚合酶的重组痘病毒(vTF7-3),通过vTF7-3的辅助作用,使Vero-E6细胞高效增殖HCV病毒体,建立了一种新的HCV体外细胞培养体系。RT-... 采用一种含有HCV全基因组和噬菌体T7启动子和终止子序列的载体(pHCV)转染Vero-E6细胞,随后感染高效表达T7RNA聚合酶的重组痘病毒(vTF7-3),通过vTF7-3的辅助作用,使Vero-E6细胞高效增殖HCV病毒体,建立了一种新的HCV体外细胞培养体系。RT-PCR、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细胞裂解液中HCV滴度的结果显示:pHCV转染细胞内HCV基因拷贝达107-108/mL,同时有HCV正链RNA合成;免疫印迹显示该培养体系中有HCV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的表达;pHCV转染细胞经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清晰的HCV病毒体,直径在40-50nm。这一新体系的初步建立,为研究HCV的复制机制、制备HCV疫苗和研发抗病毒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HCV 全基因组 克隆 转染细胞体系 重组痘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