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序贯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21
1
作者 孙海霞 杨小安 +4 位作者 张烨琼 张卡 曹红 李刚 徐启桓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48周疗效欠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序贯应用替比夫定治疗48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的27例在48周时未发生HBV DNA转阴(<100 IU/ml)及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序贯替比夫定继...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48周疗效欠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序贯应用替比夫定治疗48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的27例在48周时未发生HBV DNA转阴(<100 IU/ml)及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序贯替比夫定继续治疗,设为A组.替比夫定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54例,设为B组.比较治疗48周后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至12周,A、B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9.3%、14.8%、66.7% vs 75.9%、5.6%、46.3%;治疗至24周,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92.6%、25.9%、70.3% vs 92.6%、7.4%、85.2%;治疗至48周,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8.9%、29.6%、81.5%vs 98.1%、28.0%、83.3%.在各观察点两组间各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B组.治疗48周时,A组未观察到病毒学突破的发生,B组的病毒学突破的发生率为14.8%.治疗过程中有38.3%的患者出现肌酸激酶(CK)升高,A组患者在各观察点CK值均明显高于B组,但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未出现1例因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48周疗效欠佳的患者序贯应用替比夫定治疗,短期内仍可取得较好疗效,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干扰素Α-2A 替比夫定 治疗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禄彪 舒欣 +4 位作者 揭育胜 杨小安 张卡 李刚 徐启桓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24周未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病例,加用阿德福韦酯(ADV)是否能增加HBV慢性感染者HBeAg血清转换和HBV DNA抑制率(≤1×10^3拷贝/ml).方法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57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 目的 探讨24周未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病例,加用阿德福韦酯(ADV)是否能增加HBV慢性感染者HBeAg血清转换和HBV DNA抑制率(≤1×10^3拷贝/ml).方法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57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在第24周时进行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若HBV DNA〉1×10^3拷贝/ml,则加用ADV(A组,21例)或不加用ADV(B组,14例)治疗;若≤1×10^3拷贝/ml,则继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C组,22例),对比分析在治疗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的差别.结果 治疗至第48周时,A、B、C三组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3.8%、28.6%和63.6%(A vs C,P=0.014),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4~48周期间,A、B两组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HBV DNA下降幅度高于B组(2.60±1.37 vs 0.86±2.09,P=0.005).结论 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第24周未能实现HBV DNA显著抑制时,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加对HBV DNA复制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干扰素Α-2A 阿德福韦酯 肝炎/治疗
原文传递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徐启桓 陈禄彪 +5 位作者 许镇 舒欣 陈旎 曹红 张卡 李刚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348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抗病毒治疗组,抗病毒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348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抗病毒治疗组,抗病毒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生存率及抗病毒治疗短期疗效差异。其中低病毒载量组173例(HBVDNA〈105拷贝/ml)、高病毒载量组175例(HBVDNA≥105拷贝/ml)。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抗病毒治疗是影响预后的有利因素。观察24周,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生存率高于常规治疗者(X^2=32.865,P=0.000)。在治疗4周存活患者中,抗病毒治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及H/3VDNA降幅就高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低病毒载量及高病毒载量患者抗病毒治疗组的生存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提高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低病毒载量患者也需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功能衰竭 抗病毒药 病毒载量
原文传递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临床特征及48周短期转归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启桓 揭育胜 +4 位作者 林淑珍 舒欣 陈旎 谢奇峰 李刚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观察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载量水平与临床特征及48周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143例患者Child—Pugh评分、基础情况相当,分为低病毒载量组46例和高病毒载量97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低病毒载量组21例、高病... 目的观察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载量水平与临床特征及48周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143例患者Child—Pugh评分、基础情况相当,分为低病毒载量组46例和高病毒载量97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低病毒载量组21例、高病毒载量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及意愿给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结果观察前两组患者人口学及基线ALT、ALB、TBil、CHE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ST、HBeAg阳性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病毒载量组与高病毒载量组比较,48周血清AST、ALT、TBiL、ALB、CH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相近,而低病毒载量组原发性肝癌、自发性腹膜炎及消化道出血等均高于高病毒载量组。结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并不随着病毒载量的下降而缓解,低病毒载量患者也应当重视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硬化 DNA 病毒载量
原文传递
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方木通 杨桂林 +6 位作者 崇雨田 刘映霞 张明霞 刘威龙 朱秀云 张洁云 周伯平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 观察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炎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应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及其与并发肺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共有68例健康人、53例单纯甲型H1N1流感患者、16例并发肺炎甲型H1N1流感患者入选,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鼻咽拭子甲型H1N... 目的 观察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炎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应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及其与并发肺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共有68例健康人、53例单纯甲型H1N1流感患者、16例并发肺炎甲型H1N1流感患者入选,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鼻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表型和频率;ELISA方法 测定血浆TGF-β、IL-6、IFN-γ水平.统计学方法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并发肺炎甲流患者高峰病毒载量和排毒时间较单纯甲流患者显著升高;而Th17淋巴细胞较单纯甲流患者及健康人显著下降(P<0.05),但Th1、Th2、Treg淋巴细胞比例3组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肺炎甲流患者血浆TGF-β水平较其他两组人群显著下降(P<0.05),IL-6、1FN-γ水平三组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毒时间与降低的Th17淋巴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38,P<0.05).结论 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有抑制Th17淋巴细胞的作用,而Th17淋巴细胞下降及其导致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可能降低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从而导致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流感病毒A型 肺炎 病毒性 病毒载量
原文传递
抗病毒治疗对低病毒载量的乙肝ACLF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禄彪 曹红 +5 位作者 张宇锋 舒欣 陈旎 张卡 李刚 徐启桓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低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 352例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其中低病毒载量组175例、高病毒载量组177例,各组分为护肝治疗(对照)组及抗病毒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低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 352例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其中低病毒载量组175例、高病毒载量组177例,各组分为护肝治疗(对照)组及抗病毒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生存率及抗病毒治疗短期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24周,抗病毒治疗组的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总体生存率高于护肝治疗者(P=0.010),低病毒载量组中抗病毒治疗组的生存率高于护肝治疗组(P=0.001),高病毒载量组中抗病毒治疗组与护肝治疗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6),抗病毒治疗组中低病毒载量组与高病毒载量组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5).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提高低病毒复制的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功能衰竭 病毒载量 抗病毒药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序贯替比夫定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小安 舒欣 +4 位作者 张英 曹红 张卡 李刚 徐启桓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 明确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α-2a)治疗效果不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序贯使用替比夫定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PEG-IFNα-2a治疗48周后HBV DNA、HBeAg未转阴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52例)经过3... 目的 明确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α-2a)治疗效果不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序贯使用替比夫定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PEG-IFNα-2a治疗48周后HBV DNA、HBeAg未转阴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52例)经过3个月或者以上的洗脱期后,再序贯使用替比夫定600 mg/d治疗,B组患者(49例)不经洗脱期,直接序贯使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加用替比夫定3、6、12个月后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CK水平的差异.结果 A组替比夫定治疗3、6、12个月的HBeAg转阴率分别为7.69%、15.3%、21.1%,B组替比夫定治疗3、6、12个月的HBeAg转阴率分别为22.4%、32.6%、38.8%,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两组患者替比夫定治疗3、6、12个月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CK异常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a治疗效果不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不经洗脱期直接序贯使用替比夫定是安全的,且比经洗脱期再序贯使用替比夫定HBeAg转阴率更高,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E抗原 乙型 聚乙烯二醇类 干扰素-α-2a 替比夫定
原文传递
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BMP-7的表达与炎症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曹红 舒欣 +3 位作者 陈禄彪 张卡 徐启桓 李刚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与肝纤维化和炎症关系,初步探讨BMP-7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对81例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按病理肝纤维化和...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与肝纤维化和炎症关系,初步探讨BMP-7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对81例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按病理肝纤维化和炎症分级进行分组。其中炎症GO级8例,G1级14例,G2级19例,G3级22例,G4级18例;纤维化SO级8例,S1级16例,S2级21例,S3级24例,S4级12例。肝组织进行BMP-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进行定量图像分析,比较各组中BMP-7达阳性单位的差异。结果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BMP-7表达在随着炎症和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多;肝脏重度炎症时,肝组织中BMP-7表达明显增加,与纤维化程度无关;同样肝脏重度纤维化时,肝组织中BMP-7表达明显增加,与炎症程度无关。结论BMP-7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肝细胞 星形细胞 肝炎 肝硬化
原文传递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趋化因子RANTES水平与肝功能生化指标等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卡 徐启桓 +3 位作者 陈禄彪 舒欣 陈旎 李刚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趋化因子RANTES水平,探讨血清RANTES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趋化因子RANTES水平,探讨血清RANTES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4例慢性乙肝患者(观察组)和18名健康人(对照组),采取静脉血并应用ABC—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趋化因子RANTES浓度,并与两组的肝功能检测生化指标、HBeAg和HBVDNA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乙肝患者血清RANTES的浓度比正常对照组升高,血清RANTES浓度分别为(3930.12±2856.96)ng/ml和(329.46±152.23)ng/ml,两组之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TES水平与ALT(r=0.197,P=0.018)、AST(r=0.239,P=0.004)和TBil(r=0.316,P=0.001)呈显著正相关;RANTES水平与PTA(r=-0.078,P=0.357)无显著相关;HBeAg阴性组与HBeAg阳性RANTES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407);HBVDNA低载量组(〈10^5拷贝/ml)和HBVDNA高载量组(≥10^5拷贝/ml)RANTES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8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RANTES表达水平增高,血清RANTES水平与ALT、AST和TBIL呈正相关,与PTA无相关性。RANTES水平可反映肝脏炎症活动及损害情况,不受HBeAg、HBVDNA载量影响,可能参与慢性乙肝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肝炎病毒 乙型 趋化因子类 肝炎e抗原 乙型 DNA病毒
原文传递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IL-21水平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兴飞 张卡 +2 位作者 杨小安 李学俊 徐启桓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477-479,共3页
目的检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中IL-21表达,探讨IL-21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的相关性。方法分离6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rizol提取细胞总RNA,real... 目的检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中IL-21表达,探讨IL-21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的相关性。方法分离6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rizol提取细胞总RNA,real—timePCR检测IL-21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重肝组)及18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IL-21蛋白表达,并与患者ALT、AST、TBil、ALB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肝组患者外周血中IL-21表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1水平与ALT、AST、TBil呈正相关(P〈0.05),与ALB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中IL-21表达增高,与炎症程度相关,可能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有关,可作为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功能衰竭 炎症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CHB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君萍 张卡 +2 位作者 杨小安 孙海霞 徐启桓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方法 总7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纳入本研究,其中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45例(A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方法 总7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纳入本研究,其中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45例(A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30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在治疗0、24、48和72周时ALT、HBsAg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0周)时两组患者的年龄、ALT、HBsAg和HBV D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B组)HBe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和48周时,两组患者的ALT、HBsAg水平、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随访至72周时,A、B两组ALT、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sAg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HBV DNA阴转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提高48周治疗结束后72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但是与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sAg水平降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干扰素类 肝炎疫苗 乙型
原文传递
肝脏蠕虫蚴移行症的超声表现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中振 练荣丽 +4 位作者 王平 李凯 吕艳 任杰 郑荣琴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总结肝脏蠕虫蚴移行症(LLM)的临床及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对10例肝脏蠕虫蚴移行症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肝脏轻度肿大,2例肝脏大小正常;肝实质内多发斑片状异常低回声灶46个,其中31个病灶分布于肝脏... 目的总结肝脏蠕虫蚴移行症(LLM)的临床及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对10例肝脏蠕虫蚴移行症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肝脏轻度肿大,2例肝脏大小正常;肝实质内多发斑片状异常低回声灶46个,其中31个病灶分布于肝脏外围包膜下,直径5~61mm,平均36.9mm,边界清晰或欠清晰,内部回声均匀;37个病灶内见门静脉分支穿行;动态观测病灶具有移行性8例,未见病灶明确移行性2例;10例经驱虫治疗病灶逐渐吸收缩小,直至消失。结论超声检查发现位于肝脏外围实质,呈斑片状低回声、病灶具有移行性的肝内幼虫移行灶,结合临床,有助于作出肝脏蠕虫蚴移行症的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虫病 寄生虫性肝疾病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抗菌药物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内嗜肺军团菌抗菌活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毕筱刚 周凤丽 +2 位作者 朱翔 冼莹 张扣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531-3534,共4页
目的探讨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4种抗菌药物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内嗜肺军团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测定上述4种抗菌药物对嗜肺军团菌ATCC 33152的细胞外抗菌活性,再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上述药物对嗜... 目的探讨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4种抗菌药物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内嗜肺军团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测定上述4种抗菌药物对嗜肺军团菌ATCC 33152的细胞外抗菌活性,再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上述药物对嗜肺军团菌ATCC 33152的细胞内抗菌活性。结果细胞外抗菌活性(有限稀释法):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分别为0.125、0.020、0.016、0.016μg/ml;4种抗菌药物的细胞内抗菌活性: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分别为0.22、0.017、0.013、0.004μg/ml。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内嗜肺军团菌ATCC 33152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其中莫西沙星的细胞内抗菌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肺军团菌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HBeAg阴性的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揭育胜 陈禄彪 +4 位作者 舒欣 杨小安 张卡 徐启桓 李刚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观察核苷类药物对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将11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肝功能及Child-Pugh评分相当.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其... 目的 观察核苷类药物对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将11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肝功能及Child-Pugh评分相当.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其中恩替卡韦25例、阿德福韦酯19例、拉米夫定13例、替比夫定1例;对照组给予支持对症治疗.结果 随访96周后,治疗组的ALT复常率和HBV DNA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的HBV DNA转阴率(〈500拷贝/ml)分别为88.7%(47/53)及32.5%(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拉米夫定治疗者中,有2例出现YMDD变异;19例阿德福韦酯治疗者中,有2例在第二年出现病毒学突破和肝炎发作.两组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共有2例(3.5%)死亡,对照组6例(11.5%)死亡,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苷类药物对HBeAg阴性的肝硬化能有效抑制HBV复制,但对降低消化道出血及肝癌的发生及病死率还需要进一步观察.避免病毒变异和耐药,应首选强效和低耐药的核苷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肝硬化 核苷类 病毒 突变
原文传递
156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禄彪 黄海辉 +4 位作者 舒欣 徐启桓 陈旎 张卡 李刚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肝穿刺活检的重要意义。方法选择156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病理诊断为轻度慢性乙...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肝穿刺活检的重要意义。方法选择156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病理诊断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者为105例,临床诊断与之的符合率为67.3%(105/156),中度28例(18.0%)、重度3例(1.9%)、肝硬化20例(12.8%);另外,肝组织炎症分级为G3~4者共48例(30.8%),纤维化分期为S3—4者共39例(25.0%);病理诊断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与非轻度者之间的ALT、AST、TBil和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临床诊断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最好行肝脏穿刺活检,以便更好指导诊断和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诊断 组织学技术
原文传递
MELD评分对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恩替卡韦治疗时机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严颖 麦丽 +2 位作者 朱建云 张英 柯伟民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6-469,共4页
目的 探索不同MELD评分范围的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抗HBV治疗的时机和疗效.方法 观察并比较101例三种MELD评分范围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加用恩替卡韦(博路定)抗HBV开始治疗时、恢复期或临... 目的 探索不同MELD评分范围的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抗HBV治疗的时机和疗效.方法 观察并比较101例三种MELD评分范围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加用恩替卡韦(博路定)抗HBV开始治疗时、恢复期或临终前的MELD评分,HBV DNA载量和死亡率.结果 MELD高评分组(≥30分)20例,用药疗程(14.6±14.1)d,治疗前后MELD评分分别(36.03 ±5.01)分和(39.86±5.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4,P =0.007);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分别为(4.454±1.714)和(3.979±1.947)拷贝log1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212,P=0.051),死亡率为100%(20/20).MELD中评分组(22~30分)47例,用药疗程(51.5±41.6)d,治疗前后MELD评分分别为(25.71 ±2.47)分和(26.18±13.3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3,P=0.794);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分别为(6.084±1.795)和(3.378±2.156)拷贝log1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8,P=0.000),死亡率53.19% (25/47).MELD低评分组(≤22分)34例,用药疗程(67.2±40.9)d,治疗前后MELD评分为(18.85±2.72)分和(11.68±7.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3,p=0.000);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分别为(5.945±1.635)和(2.725 ±1.194)拷贝log1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62,P=0.000),死亡率2.94%(1/34).结论 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当MELD评分≤22分时,患者基本可存活;当MEID评分在22~30时,死亡率为53.19% (25/47);当MELD评分≥30分时,几乎错过治疗时机,最终出现致死性肝衰竭,应考虑肝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炎E抗原 乙型 恩替卡韦 评价研究 死亡率
原文传递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96周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镇 陈禄彪 +4 位作者 曹红 舒欣 徐启桓 李刚 谢奇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6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予阿德福韦酯(1mg/d)抗病毒治疗;服药12周时行HBV DNA检测,无早期应答者(病毒载量下降〈2 log10拷贝/ml)予改用其他核苷类药物...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6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予阿德福韦酯(1mg/d)抗病毒治疗;服药12周时行HBV DNA检测,无早期应答者(病毒载量下降〈2 log10拷贝/ml)予改用其他核苷类药物.疗程96周,观察血清转氨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消失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 61例有早期应答患者在治疗第96周时ALT复常率达85.25%(52/61),HBV DNA阴转率为95.08%(58/61),HBeAg消失率为51.52%(17/33),而HBeA8血清转换率为42.42%(14/33);治疗至96周时有2例发生病毒学反弹.19例于12周时因无早期应答而改用其他核苷类似物患者,96周时的ALT复常率为57.89%(11/19),HBV DNA阴转率为68.42%(13/19),HBeAg消失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均为58.33%(7/12).结论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HBV复制,长期服用有较好疗效;对无早期应答病例及早换药有助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阿德福韦酯 DNA
原文传递
疗效可靠,疗程有限
18
作者 崇雨田 《肝博士》 2008年第6期28-29,共2页
临床上,经常遇到慢性乙肝患者问:“大夫,我的病什么时候能好呀?”当被告知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时,不少患者都流露出愁苦的表情。那么,慢性乙肝治疗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缩短疗程呢?带着这... 临床上,经常遇到慢性乙肝患者问:“大夫,我的病什么时候能好呀?”当被告知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时,不少患者都流露出愁苦的表情。那么,慢性乙肝治疗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缩短疗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短疗程 疗效 慢性乙肝患者 乙肝治疗
下载PDF
戊型肝炎189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张绍全 阴其玲 王海霞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5年第12期874-875,914,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戊型肝炎病人临床资料。结果①189例戊肝病人中,单纯戊肝68例,平均年龄45.27±20.78岁。乙型与戊型肝炎重叠感染106例,平均年龄39.52±16.45岁。②乙肝与戊肝重叠... 目的探讨分析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戊型肝炎病人临床资料。结果①189例戊肝病人中,单纯戊肝68例,平均年龄45.27±20.78岁。乙型与戊型肝炎重叠感染106例,平均年龄39.52±16.45岁。②乙肝与戊肝重叠感染较单纯戊肝者,ALT及TBiL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LB明显降低,且并发症多,病程长(P〈0.05)。③乙肝与戊肝重叠感染致重型肝炎的病死率与单纯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戊型肝炎以成年人多见,慢性HBV感染者重叠戊型肝炎容易导致重型感染,且比单纯感染病程长,并发症多,预后差。但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相比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乙型肝炎 重叠感染
下载PDF
达诺瑞韦联合长效α-干扰素治疗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晓冬 贾婷 +5 位作者 张秀灵 高斯媛 余向琼 李冬玲 喻明丽 林潮双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研究在达诺瑞韦基础上联合长效α-干扰素治疗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32例基因3型CHC患者,其中66例(对照组)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另66例(观察组)接... 目的研究在达诺瑞韦基础上联合长效α-干扰素治疗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32例基因3型CHC患者,其中66例(对照组)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另66例(观察组)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利巴韦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托那韦和达诺瑞韦联合治疗12周。所有患者随访24周。结果在治疗2 w、4 w和12 w末,观察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0.9%、97.0%和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75.8%和81.8%(P<0.05);在治疗结束后24 w随访时,观察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为9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P<0.05);在治疗12 w末,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利托那韦和达诺瑞韦联合标准治疗方案治疗基因3型CHC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达诺瑞韦 利托那韦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