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婉瑜 徐白甫 +2 位作者 靳勇 丁影 蔡少忍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13-17,共5页
目的:评价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八脉交会穴配穴组(35例)和常规针刺组(35例),其中脱失失访病例5例,最后八脉交会穴配穴组33例、常规针刺组32例完成试验。常规针刺组取... 目的:评价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八脉交会穴配穴组(35例)和常规针刺组(35例),其中脱失失访病例5例,最后八脉交会穴配穴组33例、常规针刺组32例完成试验。常规针刺组取病变段颈椎夹脊穴、大椎、风池、肩井和肩外俞进行针刺治疗;八脉交会穴配穴组采用常规针刺组穴位加双侧后溪穴、申脉穴进行针刺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周及12周进行随访,记录各个时间点的颈痛量表(NPQ)评分和VAS视觉模拟评分,并对各个时间点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NPQ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结束时NPQ评分和VA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和12周随访时八脉交会穴配穴组的NPQ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八脉交会穴配穴组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时总有效率为96.9%(31/32),常规针刺组为84.8%(27/33),两组比较P>0.05;八脉交会穴配穴组治疗结束后12周随访时总有效率为87.5%(28/32),优于常规针刺组的63.6%(21/33,P<0.05)。结论: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及常规针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针刺八脉交会穴配穴治疗颈型颈椎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八脉交会穴 针刺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4
2
作者 荆警提 张卫红 +1 位作者 孙勇 龚春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803-3805,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疲劳综合征与心境状态、睡眠质量、血清学营养指标等相关因素的内在联系。方法选用疲劳评分、简明心境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对60例髋部骨折术后疲劳综合征老年患者的疲劳程度、心境状态、睡眠质量...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疲劳综合征与心境状态、睡眠质量、血清学营养指标等相关因素的内在联系。方法选用疲劳评分、简明心境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对60例髋部骨折术后疲劳综合征老年患者的疲劳程度、心境状态、睡眠质量进行测评,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学营养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Spearman分析相关因素,应用SPSS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进行相关因素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患者的疲劳程度随心境状态、睡眠质量变差而加重(P<0.05);疲劳程度与血清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的水平呈负相关,随TRF、ALB浓度的降低而增加(P<0.05),而与TP浓度无相关性(P>0.05)。设置输出最低条件支持度10%,最小规则置信度50%,影响疲劳程度的相关因素中正相关规则有7条,由高到低依次为睡眠质量很差、心境状态非常差、心境状态相当差、睡眠质量一般、女性、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71~75岁。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疲劳综合征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疲劳程度的增加又导致患者心境状态、睡眠质量变差,血清营养学指标降低,其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疲劳综合征 髋部骨折
下载PDF
芒柄花素抑制脂多糖诱导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的炎症反应
3
作者 于庆贺 蔡子鸣 +5 位作者 田禾 李翩 阮烨 梁金柱 林淑惠 林文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328-5334,共7页
背景:芒柄花素具有抗炎、抗氧化能力,但其对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是否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芒柄花素对炎症微环境下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从SD大鼠尾椎椎间盘中提取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间充质干细胞... 背景:芒柄花素具有抗炎、抗氧化能力,但其对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是否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芒柄花素对炎症微环境下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从SD大鼠尾椎椎间盘中提取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②CCK-8法检测脂多糖、芒柄花素对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以确定后续处理细胞应用的芒柄花素浓度;③在DMEM/F-12完全培养基中添加5μg/mL脂多糖模拟炎症微环境,然后用不同浓度芒柄花素处理髓核间充质干细胞24 h,通过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检测炎症标志物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①贴壁培养的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生长状态良好,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90呈阳性,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CD45呈阴性。②12.5,25,50,100,200μmol/L芒柄花素处理24 h对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无明显增殖抑制效果。与脂多糖组相比,12.5,25,50μmol/L芒柄花素处理24 h后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活力显著提高,因此后续选用12.5,25,50μmol/L为芒柄花素低、中、高浓度处理髓核间充质干细胞。③与脂多糖组相比,芒柄花素低、中、高浓度组髓核间充质干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13、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④与脂多糖组相比,芒柄花素低、中、高浓度组髓核间充质干细胞中磷酸化核因子κB和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上述结果说明芒柄花素可能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素 髓核间充质干细胞 炎症 椎间盘退变 核因子ΚB
血红素氧合酶1促进氧化应激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4
作者 于庆贺 蔡子鸣 +5 位作者 田禾 李翩 阮烨 梁金柱 林淑惠 林文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931-4938,共8页
背景:研究表明,血红素氧合酶1能增强细胞的抗氧化、抗凋亡能力,但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对氧化应激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对氧化应激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存活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1)... 背景:研究表明,血红素氧合酶1能增强细胞的抗氧化、抗凋亡能力,但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对氧化应激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对氧化应激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存活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1)从新生Balb/c小鼠脊髓组织中分离培养小鼠原代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的表达;(2)采用慢病毒感染神经干细胞以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流式检测绿色荧光蛋白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水平;(3)在慢病毒感染神经干细胞培养基中添加H_2O_2以模拟脊髓损伤后的氧化应激微环境,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和TUNEL染色试剂盒分析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的影响;(4)采用试剂盒检测脂质氧化标志物丙二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5)采用流式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以及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分化情况;(6)光学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小鼠神经干细胞球形态稳定,生长状态良好,免疫荧光检测Nestin呈阳性;(2)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组神经干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流式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组和空载体对照组神经干细胞均表达绿色荧光蛋白;(3)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维持了神经干细胞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的增殖活力并显著减少了细胞凋亡数量;(4)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抑制了氧化应激微环境下神经干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增强了维持氧化-还原稳态的相关酶类表达,降低了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5)血红素氧合酶1过表达促进了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并抑制了向星形胶质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1 神经干细胞 氧化应激 脊髓损伤 神经元 凋亡 轴突
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婉瑜 代金豹 +1 位作者 靳勇 丁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八脉交会穴配穴组(35例)和常规针刺组(35例)。常规针刺组取病变段颈椎夹脊穴、大椎、风池、肩井、肩外俞进行针刺治疗;八脉交会穴配穴... 目的:探讨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八脉交会穴配穴组(35例)和常规针刺组(35例)。常规针刺组取病变段颈椎夹脊穴、大椎、风池、肩井、肩外俞进行针刺治疗;八脉交会穴配穴组在常规针刺组的基础上增加双侧后溪穴、双侧申脉穴进行针刺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随访3个月。应用SF-36量表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周及12周由第三方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八脉交会穴配穴组在治疗结束时、4周及12周随访中的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其中治疗结束时全部维度均具有高度差异(均P<0.01),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时躯体疼痛(BP)、精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等4个维度具有高度差异(均P<0.01)。常规针刺组治疗结束时各维度生存质量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时除一般健康状况(GH)和精神健康(MH)外其余6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治疗结束后12周随访时生理职能(PH)、躯体角色(RP)和社会功能(SF)等3个维度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组间比较,八脉交会穴配穴组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周及12周随访时的各个维度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结论: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能较好的提高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在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上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八脉交会穴 生存质量 SF-36评分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许莫氏结节在腰腿痛患者中的分布特点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舒高 翟明玉 马鹏飞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许莫氏结节在腰椎间盘退变患者脊柱椎体中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许莫氏结节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年至2015年5月因腰椎间盘退变引起腰腿痛在本院门诊行腰椎MRI检查的824例患者,用Pfirrmann分级... 目的:研究许莫氏结节在腰椎间盘退变患者脊柱椎体中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许莫氏结节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年至2015年5月因腰椎间盘退变引起腰腿痛在本院门诊行腰椎MRI检查的824例患者,用Pfirrmann分级对其腰椎退变程度分别进行分级,统计分析许莫氏结节在腰椎上的分布特点及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因素的关系,评价许莫氏结节的发生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824例患者中231例发生许莫氏结节,431个腰椎终板发生许莫氏结节;许莫氏结节在腰椎间盘退变中发生率为28.03%;许莫氏结节的产生与体重、身高、体质量指数等无明确相关性(P>0.05),但男性患者的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许莫氏结节及累及终板情况与腰椎退变的Pfirrmann分级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许莫氏结节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腰椎退变分级有密切关系,且许莫氏结节的发生加速腰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莫氏结节 腰椎退变Pfirrmann分级 MRI
原文传递
药物铺灸联合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春霞 张雪松 +1 位作者 郭莹莹 谢萍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8期6-7,10,共3页
目的:观察药物铺灸联合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9年7月~2019年12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门诊就诊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10次;观察组在... 目的:观察药物铺灸联合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9年7月~2019年12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门诊就诊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10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药物铺灸治疗,隔2日1次,共治疗4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铺灸联合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灸 针刺 腰背肌筋膜炎 VAS评分 疗效
原文传递
平乐郭氏验方治疗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8
作者 周锦 龚春柱 张卫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221-4225,共5页
目的 观察平乐郭氏验方治疗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1例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及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关节术后常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平乐郭氏验方(熟地壮骨合剂)250ml,1剂... 目的 观察平乐郭氏验方治疗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1例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及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关节术后常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平乐郭氏验方(熟地壮骨合剂)250ml,1剂/d,分早晚各温服1次,疗程为2w。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记录患者简式简明心境量表(POMS-SF)评分、Christensen疲劳评分及围术期疲劳评测量表(ICFS)评分,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清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等安全性指标,计算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POMS-SF评分、Christensen疲劳评分及ICF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RF、IgG水平均有所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平乐郭氏验方治疗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显著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疲劳综合征 平乐郭氏验方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优化首台手术开台时间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吕永涛 牛裴裴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5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在优化首台手术开台时间中的效果。方法成立"QC"小组,确立"优化首台手术开台时间"为QCC活动的课题,针对首台手术开台时间进行现状调查,确定目标值。对首台手术延迟...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在优化首台手术开台时间中的效果。方法成立"QC"小组,确立"优化首台手术开台时间"为QCC活动的课题,针对首台手术开台时间进行现状调查,确定目标值。对首台手术延迟时间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主要原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对策,最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首台手术开台时间得到有效控制,达标率为90%。结论优化首台手术开台时间,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减少患者术前等候的时间,提高了手术患者满意度,提高了医护人员满意度,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优化 首台手术
下载PDF
信息化管理对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预后及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会凡 陈晓东 +5 位作者 杨琼 詹丽娥 李涓 刘美霞 万婷 张柯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年第3期430-431,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对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预后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8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和观察组(2016年1~12月)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对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预后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8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和观察组(2016年1~12月)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构建骨科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接诊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信息化管理能有效提高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医疗事故发生,提高了医护人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 多发性开放性骨折 预后 满意度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陈丽珍 施进兴 +2 位作者 柳晓林 徐胜杰 林文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9-775,共7页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为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为健康组,使用流式细胞术...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为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为健康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CD4^(+)/CD8^(+)值变化,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并分析其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治疗后均行6个月的预后随访,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CD4^(+)/CD8^(+)值变化,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CD4^(+)、CD4^(+)/CD8^(+)低于健康组,CD8^(+)高于健康组(P<0.05)。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D4^(+)、CD4^(+)/CD8^(+)低于早期、中期患者,CD8^(+)高于早期、中期患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CD4^(+)、CD8^(+)、CD4^(+)/CD8^(+)联合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诊断灵敏度高于单项诊断(P<0.05)。预后不良组CD8^(+)高于预后优良组,CD4^(+)、CD4^(+)/CD8^(+)值低于预后优良组(P<0.05)。Pearson检验分析结果显示,CD4^(+)、CD4^(+)/CD8^(+)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负相关(r=-0.568、-0.656,P<0.001);CD8^(+)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正相关(r=0.62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D4^(+)、CD8^(+)、CD4^(+)/CD8^(+)联合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的AUC为0.910,诊断灵敏度高于单项诊断(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异常,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T淋巴细胞亚群 疾病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骨碎补及其活性成分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刘博 丁龙龙 +6 位作者 陈志健 张桂鑫 王博 龚春柱 张洪健 刘华忠 廖家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40-1547,共8页
骨碎补是补肾强骨的经典药材,药理学研究显示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二氢黄酮类柚皮苷,其在抗骨质疏松、修复骨缺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骨碎补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通路、多因子调节作... 骨碎补是补肾强骨的经典药材,药理学研究显示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二氢黄酮类柚皮苷,其在抗骨质疏松、修复骨缺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骨碎补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通路、多因子调节作用,如Wnt/β-catenin、MAPK、OPG/RANKL/RANK、Notch、BMP-Smads、PI3K/Akt等信号通路和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雌激素及其受体、组织蛋白酶K(CTSK)等细胞因子。笔者重点综述了中药骨碎补及其提取物防治骨质疏松的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研究进展,旨在为骨碎补的药理药效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碎补 骨碎补总黄酮 柚皮苷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帕罗西汀通过激活核因子-κB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13
作者 于庆贺 贺旭 +4 位作者 马鹏飞 刘孝丰 邱鹏 蔡子鸣 林文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2051-2055,共5页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从大鼠后肢分离培养原代BMSCS,流式鉴定BMSCS表面标志物.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帕罗西汀对BMSCS的细胞毒性,采用1.25、2.50、5.00 μmol/L...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从大鼠后肢分离培养原代BMSCS,流式鉴定BMSCS表面标志物.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帕罗西汀对BMSCS的细胞毒性,采用1.25、2.50、5.00 μmol/L的浓度处理BMSCS.细胞分为GM组(生长培养基培养)、OS组(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LP组(1.25 μmol/L帕罗西汀+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MP组(2.50 μmol/L帕罗西汀+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HP组(5.00 μmol/L帕罗西汀+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1周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3周后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分化水平.3周后提取细胞全蛋白,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成骨标志物OPN、RunX^(2)的表达水平及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的表达水平.添加NF-κB抑制剂PDTC后再次分组为OS、OS+PDTC、LP+PDTC、MP+PDTC、HP+PDTC组,同样分别进行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成骨分化水平和NF-κB表达水平.两样本间对比采取t检验,多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流式细胞检测CD73、CD90、CD29、CD44表达阳性,CD34、CD45表达阴性.OS组BMSCS的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颜色较深,LP、MP、HP组染色较浅.GM 组 p-NF-κB 表达量低于 OS、LP、MP、HP 组(0.458±0.012 比 0.567±0.008、0.749±0.022、0.802±0.011、0.972±0.014,t=13.137、13.443、29.318、43.010,P<0.05);NF-κB 表达量 OS 组与GM、LP、MP、HP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6±0.025 比 1.007±0.013、0.945±0.074、0.909±0.101、0.982±0.019,t=0.024、1.363、1.627、1.335,P>0.05);RunX^(2) 表达量 OS 组高于 GM、LP、MP、HP 组(0.955±0.011 比 0.585±0.014、0.746±0.012、0.584±0.016、0.489±0.013,t=36.083,21.910、33.210、67.948,P<0.05);OPN 表达量 OS 组高于 GM、LP、MP、HP 组(0.918±0.015 比0.669±0.037、0.666±0.028、0.538±0.043、0.421±0.028,t=10.834,13.859、14.370、27.067,P<0.05).OS、OS+PDTC、LP+PDTC、MP+PDTC、HP+PDTC 组 ALP 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用于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小分子和生物材料研究进展
14
作者 于庆贺 贺旭 +4 位作者 蔡子鸣 刘恺 黄胱曦 张鑫 林文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2142-2150,共9页
椎间盘退变(IDD)是引起慢性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如何延缓和治疗IDD一直是临床的难题。近年来,许多小分子在基础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IDD治疗效果,但是由于IDD涉及髓核细胞(NPCs)、干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并且包含炎症、凋亡等多种因... 椎间盘退变(IDD)是引起慢性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如何延缓和治疗IDD一直是临床的难题。近年来,许多小分子在基础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IDD治疗效果,但是由于IDD涉及髓核细胞(NPCs)、干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并且包含炎症、凋亡等多种因素,因此其机制非常复杂,也使得这些小分子尚未能成功应用于临床。此外,椎间盘的血供较差,降低了药物维持有效浓度的持续时间,因此对药物载体的改良也是治疗IDD的重要一环。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诸多学者发现的可能用于治疗IDD的小分子、生物材料及研究结果显示的机制,希望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小分子 生物材料
原文传递
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莹莹 张雪松 张春霞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4期9-10,共2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热敏灸治疗,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5次,以VAS评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两...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热敏灸治疗,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5次,以VAS评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V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针刺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针刺 颈型颈椎病 疗效
原文传递
新型纤维环成形器置入实验猪的影像学评价及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舒高 陈晓东 +7 位作者 翟明玉 李全修 梁鹏展 杨学军 赵海博 蔚辰强 白雪岭 李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14-1221,共8页
背景:椎间盘突出使纤维环的完整性破坏,可能会导致椎间隙缩小、椎间盘退变及运动节段失稳。而单纯髓核摘除不会阻止这一过程的进展,这些变化会进一步导致椎间盘退变,增加椎间盘再次突出的风险。目的:探讨髓核摘除术后椎间盘的退变,以及... 背景:椎间盘突出使纤维环的完整性破坏,可能会导致椎间隙缩小、椎间盘退变及运动节段失稳。而单纯髓核摘除不会阻止这一过程的进展,这些变化会进一步导致椎间盘退变,增加椎间盘再次突出的风险。目的:探讨髓核摘除术后椎间盘的退变,以及纤维环成形器置入能否恢复椎间隙高度、延缓椎间盘退变及维持运动节段的稳定性。方法:将实验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行髓核摘除纤维环成形术,对照组行单纯髓核摘除术,术后150d处死后取出腰椎标本,进行影像学检查及生物力学加载,影像学观察椎间隙高度、椎间盘退变程度,生物力学加载评价运动节段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1)2组实验标本的一般情况及髓核摘除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2组椎间隙高度、椎间盘退变情况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3)在正常生理7个方向上的生物力学加载中,实验组中性区活动度及腰椎活动范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5);(4)在实验猪的影像学评价及生物力学研究中发现,纤维环成形器在髓核摘除术中可以一定程度上修复纤维环;对纤维环成形器置入后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纤维环成形器对椎间隙高度恢复、椎间盘退变延缓及运动节段稳定性的维持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生物力学 组织工程 纤维环修复成形 纤维环成形器 椎间隙高度 腰椎间盘退变 髓核摘除 运动节段稳定性 生物力学加载
下载PDF
“三位一体”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7
作者 蒋拥军 李克军 路敏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7年第15期75-77,共3页
通过阐述"三位一体"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结构、工作内容、监控环节、研究临床实习教学取得的实际成效,探索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临床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临床实习目标和效果的实现,促进教... 通过阐述"三位一体"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结构、工作内容、监控环节、研究临床实习教学取得的实际成效,探索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临床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临床实习目标和效果的实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位一体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临床实习
原文传递
腰5/骶1椎间盘突出摘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梁鹏展 舒高 +2 位作者 孙志刚 胡鑫华 易小波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1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腰5/骶1椎间盘摘除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 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共收集98例行腰5/骶1单节段椎间盘摘除术患者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吸烟、术前下肢疼痛评分、术中椎间盘破裂情况、椎间盘高度、活动度及骨盆倾... 目的探讨影响腰5/骶1椎间盘摘除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 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共收集98例行腰5/骶1单节段椎间盘摘除术患者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吸烟、术前下肢疼痛评分、术中椎间盘破裂情况、椎间盘高度、活动度及骨盆倾斜角等。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将术前椎间盘破裂、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盘高度、椎间盘活动度及骨盆倾斜角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表明,上述因素可视为腰5/骶1椎间盘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椎间盘破裂、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盘高度、椎间盘活动度及术前骨盆等因素为腰5/骶1椎间盘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摘除 术后复发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不同评估工具在骨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会凡 杨琼 +1 位作者 詹丽娥 张柯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年第4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手术术前焦虑评估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hyScale,SAS)在骨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评估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分别应用自拟手术术前焦虑评估表、STAI量表、SAS量表对骨科手术... 目的探讨自拟手术术前焦虑评估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hyScale,SAS)在骨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评估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分别应用自拟手术术前焦虑评估表、STAI量表、SAS量表对骨科手术患者80例术前焦虑状况进行评价,并与骨科保守治疗患者80例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特异性曲线(ROC)分析手术患者术前焦虑评估表在骨科患者术前心理焦虑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保守组比较,手术组术前焦虑评估表、S-TAI量表、SAS量表的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TAI量表、SAS量表评估时间比较,手术术前焦虑评估表评估时间显著缩短,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自拟手术术前焦虑评估表对焦虑评价临界值≥20.0分,曲线下面积(AUC)为0.782,灵敏度85.20%,特异度78.90%,阳性预测值68.52%,阴性预测值92.22%。结论自拟手术术前焦虑评估表能快速、准确地了解骨科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有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术前焦虑评估表 骨科手术 评估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PBL在针灸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婉瑜 靳勇 黄恒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16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PBL带教法在针灸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在针灸科实习的60名2011级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实习生随机分成PBL带教组和传统带教组。通过2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比较,评价PBL带教法在针灸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2组的出科... 目的探讨PBL带教法在针灸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在针灸科实习的60名2011级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实习生随机分成PBL带教组和传统带教组。通过2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比较,评价PBL带教法在针灸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2组的出科理论成绩均较入科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出科实践技能成绩比较,BPL带教组优于传统带教组(P<0.05)。从出科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来看,PBL带教组在改善实习生学习态度和提高实习生学习能力与素质方面较传统带教组有优势(均P<0.05),而2组在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BL带教法不仅能调动实习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善学习态度,还能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临床教学 PBL带教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